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巨變歲月之亂世賢相> 第34章 念舊恨感慨萬千 望前途無限愁煩

第34章 念舊恨感慨萬千 望前途無限愁煩

  1

  講到這裏,李泌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寒噤:

  “陛下為了鞏固皇權,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太子殿下,都是如此地絕情,無情無義。


  將來,陛下父子二人,會不會因為爭奪皇權,而同室操戈,父子反目,因怨成仇呢?


  我夾在陛下與太子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化解他們父子的糾紛呢?”


  一種難言的恐懼和擔心,突然湧上了李泌的心底,李泌渾身一陣戰栗。


  李泌長長地吸了幾口氣,思索著如何破解這樣一個難題,拚命放棄這樣一個有些大逆不道的想法。


  2

  “先生,韋妃太可憐了。她的孩子們怎麽辦呢?太子後來如何了呢?”李瑞同情的問道。


  “那時,韋妃的孩子們都還小,隻有讓他們在宮中自生自滅了。”李泌接著講道。


  “奸相李林甫,眼見太子殿下,處於下風,不免有些得意。但心狠手辣的李林甫,怎麽能夠放過痛打落水狗這一良機呢?

  李林甫伺機對韋堅一案的有關當事人,大加株連,不依不饒,不斷地落井下石。


  詔獄裏人滿為患,被逼死者甚多。


  一直到了六年之後,即天寶十一年(752年),奸相李林甫死後,這件所謂的謀反大逆之事,方才告一段落。


  然而,殿下依然沒有擺脫自己的黴運。


  3

  這事剛剛稍稍平息一些,太子還驚魂未定之時,又一場巨大的風暴,又驟然而至。


  殿下更加措手不及,越發地感覺到惶惶不可終日。


  天寶五年(746年)的年底,太子殿下的良娣杜氏的父親杜有鄰,又惹上了一起逆謀官司,把太子殿下,再次牽連了進去。


  良娣,是地位低於太子妃的姬妾,秩正三品。


  杜良娣的父親杜有鄰,那時擔任朝廷的讚善大夫,是太子東宮的官屬。


  告發杜有鄰的,居然是杜有鄰的女婿。他不是別人,就是杜有鄰的另一位女婿-左驍衛兵曹柳勣。


  柳勣的妻子是杜良娣的妹妹。


  4

  柳勣這人,生性狂疏,喜好功名,樂於交結天下的英雄豪傑。


  自從淄川(今屬山東)太守裴敦複,那位陷害戶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裴寬的家夥,把柳勣推薦給北海(治所在今山東濰坊)太守李邕認識以後,柳勣就與北海太守李邕等人,一見如故,打成了一片。


  三人成為了至交好友。


  北海太守李邕那人,性喜豪侈,不拘小節,並不能算是一個善類。


  李邕任職期間,縱求財貨,馳獵自恣,貪婪無度,是個典型的貪官汙吏。


  李邕曾經多次,因貪汙受賄而被人告發,屢遭朝廷的貶斥。


  但李邕這人,才藝出眾,尤其擅作碑頌、精於書法,人人望其風采。


  人們往往手持金帛,求取他的書法和文章,引以為榮。


  5

  柳勣最初之所以會告發他的嶽父杜有鄰,主要緣由是他與自己的妻族關係不好。


  柳勣不滿嶽父杜有鄰一家,嫌貧愛富,拚命巴結太子殿下,厚此薄彼,大生怨恨。


  柳勣拚命搜羅嶽父的罪狀,準備上書朝廷,狀告嶽父杜有鄰,想借此陷害妻子的家人,以報心中的私怨。


  杜有鄰經常與太子在一起交談。柳勣見狀,心生一計,於是上書皇帝,狀告嶽父杜有鄰,指責嶽父的罪名是:

  ‘亡稱圖讖,交構東宮,指斥乘輿。’


  柳勣深知陛下的忌諱。這一指控,一劍封喉,一下子就又擊中了陛下那脆弱敏感的神經。


  接到柳勣的上書以後,陛下非常吃驚,大為生氣:

  ‘亡稱圖讖,交構東宮,指斥乘輿,不是直接威脅到了朕的皇位了嗎?真是要翻天了!

  這樣的案件,不是謀反案件,是什麽呢?


  此案件的案情特別重大,著即將這件謀逆案件,交給宰相處理,務必專人負責,委派專門人員,進行審理。’


  6

  抓住了柳勣上書這件案件,李林甫是興奮不已。


  李林甫知道,打擊陷害太子的絕佳機會又來了,於是對親隨說道:


  ‘你是太子,就了不起了嗎?你在本相眼裏,不過是一個毛頭小子,怎麽竟然想跟本相做對呢?

  哪怕你是天王老子,你又怎麽能夠逃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呢?’


  李林甫馬上風風火火地布置了起來。


  李林甫命令手下人道:

  ‘諸位,這是皇上督辦的謀反案件,不得有絲毫懈怠。務必抓緊收集各種證據,迅速弄清案情。


  既然陛下已經把他定性為一樁惡性叛逆案件,哪怕就是太子殿下牽連在內,我們也絕不應該徇情枉法。


  一定要將壞人統統搜進羅網之中,決不讓一個壞人逍遙法外。’


  部下們心領神會。


  很快地,案件就有了調查結果。李林甫將案情的結論,迅速上奏給了陛下。


  陛下聽了李林甫匯報以後,更加憤怒。他不問青紅皂白,立即下旨道:


  ‘由李愛卿牽頭,著令宰相府,會同京兆府,禦史台官員,認真細致地審理這件案子,務必水落石出。’


  李林甫聰明反被聰明誤。


  不想三府聯合會審,卻讓事情有了轉機。李林甫不能一手遮天,案情很快就真相大白了。


  事情並不是李林甫向皇帝所揭發的那樣,是太子與部下預謀,試圖有所作為,而是柳勣公報私仇,從中搞的鬼。


  7

  但李林甫哪裏願意,讓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功虧一簣,坐失這樣的千載難逢的良機呢?

  李林甫見太子殿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逃出他的魔掌,心裏暗暗著急。


  與部下們閉門磋商以後,李林甫立即授意他的手下道:

  ‘諸位,你們應當想盡辦法,去警告、提醒柳勣,讓他去指控別的叛逆,以便將功贖罪。


  即使這件案件擴大化,即使柳勣把太子殿下,也牽扯進去,我們也要秉公執法,將案件追查到底。’


  柳勣乃一介卑鄙小人。


  他眼見誣告別人,沒有效果,反而惹火燒身,把自己也陷進了羅網裏,不禁大為後悔。


  為了立功,保全自己的性命,在李林甫的授意之下,柳勣就依計,將案情擴大。


  他通過肆意誣告他人,牽涉他人進來,來證明自己的清白,表白自己的忠貞。


  這以後,柳勣就不斷檢舉他人的罪行,並引自己的朋友李邕,來證明他的清白。


  李林甫見柳勣如此配合,興奮不已。


  時機逐漸成熟,李林甫立刻翻臉不認人。他根據柳勣的供述,將柳勣的諸多好友——李邕、王曾等一大批人,也牽扯進了這件謀逆案件中。


  案情不斷擴大,牽涉的官員,一下子從中央官員,擴大蔓延到了地方的官吏。


  太子殿下當然也被牽連了進去,處於朝不保夕之勢。


  李林甫得意忘形,立即將這個案情,詳詳細細地向陛下匯報。


  聽了李林甫的匯報以後,陛下越發信以為真,更加憤怒,對殿下怨怒交加,相信了李林甫的誣告。


  然而,陛下畢竟經驗老道。


  陛下已經有了喪子之痛,有了前車之鑒。加之父子情深,陛下再也不敢,輕率匆忙地處理這件事,草率地就將自己的兒子太子置於死地。


  陛下冷靜地思索了幾天後,終於靜下心來。他雖然依然十分憤怒,但還沒有完全地糊塗。他的態度,仍舊表現得十分的謹慎。


  於是,李隆基再次下旨,命令三司複查。


  案件終於審理完畢,原來是一場冤獄。陛下終於相信太子,沒有積極參與此事,原諒了兒子。


  但陛下對涉嫌犯罪的官員們的處罰,卻未加一絲一毫的寬貸,依然非常嚴厲。


  柳勣與杜有鄰等人,都與皇室有這樣那樣的親戚關係。陛下法外施恩,下旨對他們特予免死,下旨判杖決,貶往嶺南。


  然而,杖刑的處罰,在實際執行中,他的出入卻是很大的,可輕可重。


  輕者隻是皮肉之苦,重者卻是傷筋動骨,甚至送掉老命。


  接到皇帝的聖旨以後,李林甫很快覺察到,陛下為了避免牽涉到太子,可能有饒恕柳勣、杜有鄰等人的意思。


  見柳勣、杜有鄰等人,又有可能逃出自己精心設計的陷阱,李林甫不禁恐懼萬分。


  李林甫心裏當然很清楚,柳勣、杜有鄰這些人背後的龐大力量。他當然不會讓柳勣、杜有鄰等人,輕易地活著,為自己留下後患,授人以把柄,給他們報複自己的機會。


  在李林甫的授意重處之下,杜有鄰、柳勣等人,均在重杖之下喪命,積屍大理寺。


  杜有鄰、柳勣等人的妻兒家小,也全都被流徙遠方。


  案件牽連到的李邕,雖然曾經是李林甫的親信,也是李林甫的一門親戚,李林甫對他依然是毫不心軟。


  李林甫特命人奉敕,前往北海,將李邕立即決殺,李邕時年已經七十多歲。


  8

  嶽父杜有鄰一案,使太子殿下更加疑懼不安。殿下整日憂心忡忡,坐臥不寧,魂不守舍。


  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殿下再次故技重施,大義滅親,絕情地將自己無辜的妻子杜良娣,拋了出去。


  殿下再次向父皇上書,請求和妻子杜良娣離婚。殿下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殿下無辜的妻子杜良娣,就這樣被陛下遷出了太子宮,廢為了庶人。


  杜氏的家人,也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境遇十分淒慘,令人十分同情。


  9

  天寶五年(746年)接連發生的這兩次大案,兩次婚變,接踵而至,太子殿下心膽俱裂。


  兩件案件,都讓太子殿下,站在了死亡的懸崖邊上,差點不能夠幸免。


  殿下的心靈,由此蒙受了巨大的創傷。他的精神,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變得灰心喪氣,萎靡不振。”


  10

  講起這兩件大案,李泌十分憤怒、悲傷得不能自製。沉思了半晌,李泌不禁對著李瑞感歎起來:

  “哎,瑞兒啊,世人都羨慕皇室的榮華富貴。有誰知道,榮華富貴後麵的淒慘與辛酸呢?

  也許,隻有像太子殿下那樣,生活在帝王家的人,才能深刻地感知其中的悲戚和憂懼啊!


  隻有太子殿下,才能夠深刻地體會到‘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句話的深意啊!

  也隻有太子殿下這樣經曆的人,才會最終發出,願來世不生帝王家的感慨啊!


  你說是嗎?”李泌問李瑞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