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巨變歲月之亂世賢相> 第9章 反躬自省君王憂 禍到臨頭應對遲

第9章 反躬自省君王憂 禍到臨頭應對遲

  1

  自從貴妃進宮以來,李隆基常常是一想起處理朝廷大事,就會感覺一種無形的沉重的壓力。


  “朕為什麽常常會煩躁不安,心緒不寧呢?貴妃玉環姐妹的事情,為什麽總是糾纏在朕的心裏呢?貴妃姐妹的喜怒哀樂,為什麽總是影響左右著朕的情緒呢?”


  越到老年,李隆基就越覺得,他對貴妃的依戀越深。似乎越發缺乏他年輕時,對女人的那種自信心,那種征服一切的精神。


  “哪個文武大臣,朕的哪個孩子,能夠知道朕的痛苦呢?理解朕的心情呢?

  隻有當朕回到後宮的現實裏,與貴妃玉環實實在在地呆在一起,朕才會感到一些快樂,才會感到一些安心啊!”


  2

  李隆基千方百計想讓自己的思維,避開那些煩惱的國事,去設想一些令人樂觀,令人振奮的事情。


  他卻總是難以控製他的思緒,身不由己地,他總會聯想到如今的危難局勢。


  “朕知道,此刻是處處潛伏著危機。就是表麵看似十分平靜,匆匆忙忙的逃亡之路中,也是處處潛藏著危機,甚至可能是深淵,是陷阱啊!


  朕不能再犯大的錯誤了,一出錯,就將會葬送一切。


  不僅是朕的生命,還有朕的祖先留下的江山社稷啊!而且,一失敗,就永無改正的機會了。”李隆基在心中暗暗地叮囑自己。


  “這次出行,禦駕前往西蜀的主張,雖然是國舅提出來,但是卻是得到了朕的同意的。


  西蜀是國舅的老根據地,駕幸西蜀這建議,多少是出於國舅的自私心理的考慮。


  雖然西蜀實際上並非天下太平,但朕卻也以為,這樣的安排是妥當的啊!


  駕幸西蜀,一則可以借助西蜀的險惡地勢,阻擋安祿山叛軍,避開安祿山鋒銳的賊勢;


  二則朕還可以像高祖劉邦當初那樣,憑依富饒的西蜀,東山再起,使國家中興啊!


  但為什麽朕卻隱隱約約預感到,此行中,似乎會有什麽禍事將會發生呢?而且,為什麽越往南走,那種不幸的預感,就越發強烈呢?”


  李隆基越想越憂慮:


  “朕預計,隻要朕父子,躲過了這命中注定的短暫的一劫,是完全可以重返京師長安,重振國威的。


  朕為什麽始終都有這種擔憂,這種疑慮不安呢?難道是朕不夠自信,安排不夠周全妥當嗎?”


  3

  李隆基隱隱地感到了自己的心在不停地悸動,自己心中那種不安和恐懼的感覺,是越來越強烈,令人心煩意亂,心神不定。


  “軍心也是越來越動搖不定啊!

  護駕的禁軍將士的家人,親屬,大多居住在京師長安城裏。


  他們對朕一意孤行,放棄京師,決定到西蜀避難,是有異議的啊!

  由於與家人失散,時刻掛念親人的安危,護駕將士們為親人擔憂的心思,必定變得越來越強烈了。


  護駕將士們的心理,可能也會變得更加地令人難以捉摸啊!他們的情緒,似乎也越來越難以控製了啊!

  愛將陳玄禮,最了解朕的心思,最為清醒。他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對手下將士們的心思,最為了解。


  朕也知道,陳玄禮雖然不斷地對手下將士們進行威脅,利誘,試圖用忠君愛國,去感召和激勵他們,希望將士們能夠最終完成護駕的重任。


  然而,陳玄禮的這些空口許諾和威脅,如今似乎都已經有些失去效力了。


  一向足智多謀,幹練愛兵的愛將陳玄禮,也覺得他自己,已經有些難以掌控目前的局勢,有了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了。這就是朕憂心忡忡的原因啊!”


  李隆基飽經政治曆練,深知危機關鍵之所在。


  “萬一禁軍將士們情緒失控,朕會麵臨怎樣的局麵呢?明天早上,朕就叫陳玄禮和太子,以及孩子們駐紮到軍中去,嚴密注視將士們的動向!”


  想到禁軍將士們的種種反常表現,李隆基就越發焦慮。


  “朕應該如何去安撫他們,讓他們至始至終,對朕忠心耿耿,精忠報國呢?”


  4

  逃亡之路上,出現的這種種時刻變化的情況,都是完全出乎李隆基的意料的。


  逃亡的文武官員和侍衛將士,是越來越多,而且還有一種如瘟疫般四處蔓延的趨勢。


  就連李隆基最寵信的張均、張垍兄弟,都一直沒有蹤影,不知道跟來了沒有,到底到了哪裏。


  “朕雖已下旨嚴厲懲治,懲罰那些擅離職守,棄職逃亡者。但如今人心惶惶,人心不穩,大勢所趨,朕的嚴厲舉措,會不會反而激起他們更大的反感和反彈呢?


  大臣官員們,禁軍將領們,會不會明哲保身,故意隱瞞真實的情況不報,以致在禁軍中發生集體嘩變叛離的事變呢?


  將士們會不會在叛賊的誘惑壓力之下,發動兵變,挾持朕這個皇地,前去投靠叛賊,領賞呢?”


  想起這些令人頭疼,擔心的問題,李隆基一陣戰栗,心裏的憂慮就越來越深。


  “朕知道,在這關係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眾怒是難犯的。唯有依靠朝廷固有的向心力,唯有用更大的恩寵和賞賜,才能籠絡住大家的心。


  朕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如果此時朕稍有不慎的舉措,或是有意無意地激怒、招惹將士們,是會全盤皆輸的。接踵而至的,將是整個帝國的覆滅。


  叛亂就會像星星之火一樣,愈燃愈烈。最後一定會出現,安祿山的叛亂還未撲滅,又會有新的叛亂的興起。


  可能到了最後,朕就隻有眼睜睜地看著,祖先遺留下來的大好江山,一個強盛的帝國,在朕的手裏分崩瓦解,四分五裂,走向覆滅。


  即使朕願意以身殉國,又將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呢?

  到了最後,朕將沒有一隻擁護帝國的軍隊,沒有一個擁護帝國的大臣,朕將會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啊!”


  想起這些危險的後果,一股寒意,立刻籠上了李隆基的心頭。


  李隆基仿佛已經看見了,叛軍衝進來捉拿皇帝的情形。李隆基不禁一驚,渾身哆嗦了幾下。


  “這些問題,的確是非常可怕的。朕應該明白,朕這時的處境,是嚴酷的。


  朕此時唯一的應對策略,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地籠絡住軍心,抓住官員,侍從將士們的心。


  隻有這樣,大家才能與朕一道,有樂共享,有難同當,共同度過這場危機。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要籠住大臣和禁軍將士們,必須依靠大度的賞賜,額外的恩惠才行啊!”


  李隆基想到了解決的方案,心裏稍稍輕鬆了一些。


  5

  “可是,朕用什麽去賞賜將士們呢?賞賜的金銀珠寶從何而來呢?朕身邊的這些達官貴人們,如今能夠指望他們嗎?


  大家在匆忙中逃亡,帶走的錢財本來也不多。朕怎麽能夠厚著臉皮,去求著他們呢?


  可是,假如朕仍然像前朝那些吝嗇無知的守財帝王那樣,寧願帝國覆滅,也舍不得放棄那些千方百計得來的財富,去攏聚軍心民心,結局會怎麽樣呢?


  如果朕不願意,暫時拋棄那些利益和好處,甚至是朕的尊榮和麵子,那麽時事所迫,朕失掉的將會更多,乃至於失掉帝國,失掉一切的。”


  李隆基更加擔心。


  “可是,大盈庫裏的那些珠寶錢財,是朕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積攢起來的,有更大的用處啊!


  那些節度使以及皇親國戚、地方官員們的進貢,是朕用來賞賜,安撫官吏大臣,供養軍隊,供宮廷開支,賞賜之用的啊!


  如果一下子化為烏有,或是落入叛賊之手時,朕將用什麽去籠絡大臣和將士們呢?”


  想到禦駕南下以後,大盈庫裏的那些珍寶和財富,都將會落入叛賊安祿山或者亂民之手,李隆基感到了一陣吝惜,一陣心疼。


  “哎,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千金散盡還複來,如今還是安撫大家要緊啊!否則定會得不償失的。


  朕怎麽能夠吝惜國庫和大盈庫裏的財物呢?”


  李隆基自己寬慰自己道。


  “國事日非,還是安撫人心,凝聚人心要緊啊!朕明天,一定要果斷下旨,將各地財賦,集中到合適的地方,以備平叛所需。”


  李隆基做下兩個決定,不禁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然而,想到當前全國的局勢,李隆基的焦慮和不安,又湧上了心頭。


  6

  “如今的局勢,為什麽會發展到如此的地步,朕難道沒有應該反省的地方嗎?”


  想到潼關失守,李隆基情不自禁地在心裏,開始責怪起國舅楊國忠和哥舒翰來。


  “潼關失守,難道都是朕的失誤嗎?哎,怪隻怪國忠愛卿的無能,和朕看錯人哦!

  要不是國忠瞎指揮,在朕的跟前,反反複複地勸朕命令哥舒翰發動對叛軍的反擊,怎麽會有潼關失守的悲劇呢?


  朕應該十分清楚,宰相與哥舒翰的矛盾。為什麽朕當時沒有看清宰相的心思,沒有及時化解他們的矛盾呢?

  朝野人士,甚至包括朕的兒子們,對國忠早就懷有的一種強烈的不滿和怨恨,朕為什麽就看不到,就沒有想到及時去處理呢?

  朕不是不知道,國忠徇私舞弊,徇情枉法,貪贓怠惰,幹事無能。朕也不是不知道,大家對國忠的指責和彈劾。


  可是諾大的朝廷之中,隻有國忠愛卿,才是皇親貴戚中最能幹,最聽話,最值得朕信任的人啊!


  你們叫朕去相信誰呢?”


  想起楊國忠與太子的矛盾,李隆基的焦慮又再次升級。


  “就是朕的太子,朕的兒子們,如今也越來越令朕不放心了。


  國忠、貴妃兄妹,對朕是如此親密,對朕是如此忠心耿耿,朕要想割舍掉對貴妃的寵愛,以及對楊家的恩寵,怎麽可能呢?

  朕也不是不知道,國舅一家的勢力,如今已經是越來越大了,越來越難以控製了。


  有誰知道,朕對他們這樣的處置,是為了平衡朝廷各種勢力,以免尾大不掉呢?

  並不是朕已經變得無能為力了呢?


  況且,有誰知道朕的難處呢?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朝中各大家族,如今已經是尾大不掉了,並不是國舅一家,才讓朕操心啊!


  朕即使對皇親國戚,實施一點小小的責罰,都會引來無數人的請托說情。朕這個皇帝,怎麽能夠不給他們麵子呢?


  為什麽太子和群臣,要對國舅一家抓住不放,群起攻之呢?這不是跟朕過不去嗎?”


  想到國舅兄妹與太子的矛盾,李隆基就覺得煩惱已極,有一種無計可施的感覺。


  7

  確實,李隆基也不得不承認,今年自己已經是七十三歲高齡的老人了,早已經是垂垂老矣!


  李隆基私下,也不得不承認,他對國事的厭煩情緒,是越發地加劇了,而他對權利和貴妃的迷戀,卻是越來越深。


  李隆基覺得自己的所有努力,仿佛都是為了討取貴妃姐妹的歡心似的。


  貴妃姐妹的每一個喜怒哀樂的舉動,都常常會左右李隆基的感情,影響著李隆基對國事和家事的判斷和決定。


  很早以來,李隆基就有傳位於太子李亨的想法,但李隆基卻又常常以幫助孩子們減輕壓力為借口,舍不得放棄皇帝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何況,太子李亨對楊家兄妹的不滿與仇恨,抗拒與敵視的態度,也讓李隆基難以放心。


  “國忠兄妹,能夠理解朕的苦心嗎?他們知道,朕時時刻刻在為他們擔心嗎?


  太子與貴妃兄妹如此勢同水火,如果沒有了朕的庇護,貴妃兄妹,會不會與太子同室操戈呢?”


  想到太子與貴妃兄妹的矛盾與隔閡,李隆基又睡不安穩了,又在床上輾轉反側了起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