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巨變歲月之亂世賢相> 第2章 叛勢盛君臣憂鬱 救心切虢王出京

第2章 叛勢盛君臣憂鬱 救心切虢王出京

  1

  李泌久在太子府裏行走,他們主仆,實際上對虢王李巨及李巨的家族,都非常了解,也知道李巨的傾向。


  當初,李林甫,楊國忠等朝廷大佬先後為相當政,對年輕氣盛的李巨很不感冒,他們常常用這樣的話,告誡黨屬們道:


  “諸君,用人做事,一定要任用與我們誌同道合的的仁人誌士。你們切記,李巨這個混小子,仗恃家族勢力,一直與我們格格不入,他與李泌、張均、張垍兄弟一樣,都不會與我們同心。


  張氏兄弟他們這些太子死黨,都是太子的貼心豆瓣,爪牙走狗,狐群狗黨。我們必須嚴加防備,不能給他們反攻倒算的任何機會。諸君對本相的話一定要切記切記!”


  後來,安祿山公開反叛朝廷,大舉南侵,向京師挺進。大唐朝廷局勢危急,而朝中卻沒有傑出將領能夠幫助皇帝主持東方平叛大局。


  此刻,張均、張垍兄弟站了出來,推舉李巨堪當重任。玄宗皇帝(李隆基)認為,此言有理,遂打算突破宰相楊國忠的阻撓,準備召見親王虢王李巨,任命李巨去擔任河南節度使,主持東方軍務。


  皇帝接見李巨以後,欣然大悅,遂命令河南節度使李巨率軍扼守中原腹地,負責洛陽,南陽等郡縣的防務,以防止安祿山南下,威脅江南腹地。


  安祿山老奸巨猾,久在軍中,長久執掌北方藩鎮,曉暢軍事,深知中原地區的重要性。


  出兵反叛大唐以後,安祿山對洛陽,南陽等地,非常重視,誌在必得。


  於是,安祿山下令,集中叛軍有生力量,竭力攻打洛陽,南陽等要地,務必要掃除南下所有障礙。


  剛剛上任不久,負責防守洛陽,南陽等要地的河南節度使李巨,受到的壓力驟然加劇。


  2

  李巨的曾祖父也是赫赫有名,他就是著名的虢王李鳳。李鳳是高祖皇帝(李淵)的第十四子,因功受封為虢王。


  李巨的父親名叫李邕,是李善之子。因此,李邕應該是虢莊王李鳳的孫子輩。


  李邕知識淵博,才華卓著,尤善書法。他風度翩翩,一表人才,善於見風使舵,左右逢源,在朝中很有人望。


  李邕盛年時,正是唐中宗皇帝(李顯)在位。中宗皇帝十分欣賞李邕的才華,讚賞李邕為人處世的風格,準備突破一切障礙,重用李邕。那時,因為叔父李茂融犯事的緣故,李邕一直不被朝廷權貴重用,身居閑職。


  李邕的叔父是東莞郡公李茂融,李茂融是虢莊王李鳳的第五子,當初,以勇氣智謀聞於朝廷。


  垂拱年間,朝廷任命李邕的叔父李茂融,去擔任申州刺史。


  當時,黃公撰與越王李貞父子等,對韋皇後專權十分不滿,密謀舉兵反叛朝廷,誅滅韋氏。他們人馬不濟,於是準備依靠誌同道合的李茂融等人為助。


  那時,韋皇後等也覺察到了黃公撰與越王李貞父子等等人的異動。


  於是,朝廷下詔諸王公,命令赴東都洛陽朝拜皇帝,準備乘此機會,將叛逆黨羽一網打盡。


  李茂融內心憂懼,私問所親者高子貢。高子貢在朝廷任職,知道朝廷的內幕,遂回報李茂融說道:


  “局勢十分不妙,請李大人借故不要來京師朝拜,高某預料,來則必死。”


  李茂融於是上書朝廷,稱疾不朝,以等待越王李貞父子起兵的日期。


  不久,越王李貞父子見陰謀就要徹底暴露,急忙修書,四處聯絡,準備起兵。


  到了關鍵時刻,想到失敗的種種後果,李茂融卻開始猶豫不決了,倉卒間不能回應越王的倡議。


  見李茂融猶豫不決,不肯參與越王謀反,部下僚屬遂勸李茂融向朝廷自首,出示越王李貞的書信。


  李茂融聽從建議,出賣了越王李貞。於是,朝廷為了獎勵李茂融,遂任命李茂融為太子右讚善大夫。


  過了不久,越王李貞起兵失敗,陰謀全部暴露。


  為了明哲保身,以示與叛賊劃清界限,李茂融的黨屬遂向朝廷招供,指稱李茂融等也參與越王李貞反叛之事。李茂融因參與越王李貞反叛的陰謀敗露而最終伏誅。虢王家族也因此受到牽連,被剝奪了虢王爵位。


  後來,事態漸漸緩和,唐中宗(李顯)憐惜虢莊王李鳳當初的功績,打算重新恢複虢王爵位。


  中宗皇帝欣賞李邕的才華,於是特別下旨,讓虢莊王李鳳的孫子之一李邕,去承繼祖蔭,繼承祖父李鳳的虢王爵位。


  不久,唐中宗(李顯)不僅讓李邕繼承了祖父虢王李鳳的王位,還親自做媒,讓李邕娶了中宗韋皇後的妹妹韋氏為妻子。


  虢王李邕因此大受唐中宗(李顯)以及韋氏家族的寵信,在朝中聲名顯赫。


  不久,李邕累遷秘書監,擔任知隴右三使仗內諸廄等朝廷重要職務。


  不想,盛極必衰,物極必反。李邕的好運,並沒有延續長久。


  唐中宗(李顯)駕崩以後,韋皇後以及女兒李裹兒等人也隨之敗亡了。韋氏家族最終也全族覆滅。


  到了此時,李邕的醜惡嘴臉,就迅速暴露無遺了。


  為了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李邕親自殺其妻韋氏,並送首於朝廷,以表示自己大義滅親,與叛逆劃清界限的義舉。


  可是,當時的大唐官吏百姓,卻對李邕的所作所為並不認可。大家對李邕忘恩負義屠殺妻子的行徑,都嗤之以鼻,心裏都十分鄙視李邕忘恩負義的卑鄙行徑。


  所以最終,李邕也並沒有因為自己殺妻邀功,而幸免脫身。


  不久,皇帝下旨,因為李邕也是韋氏一黨,而被朝廷削爵,貶為了沁州刺史。


  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李邕及其虢王家族,在朝廷的關係網錯綜複雜,並沒有徹底破滅。


  不久,大唐朝廷又皇恩浩蕩,再次恢複了李邕的家族爵位,並歸還李邕封戶二百,累遷衛尉卿等職務。


  開元年間,李邕在自責、羞愧中因病死去,由他的第二個兒子李巨,繼承了虢王的爵位。


  李巨的品行與為人,卻與其父親李邕迥然不同。


  李巨為人,正直大度,品格高尚,清正廉潔,剛銳果決。他關心朝廷大事,頗喜歡涉獵書史,尤其好寫文章,愛好軍事。


  3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日,範陽等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在範陽發動了軍事叛亂,全國震驚。


  安祿山統率的叛軍,兵強馬壯,軍威顯赫。叛軍賊勢浩大,向南進兵時,勢如破竹,節節勝利。


  不久,安祿山叛軍攻城略地,攻陷了東京洛陽等地,大唐朝廷的形勢,變得更加危急,西京長安也是岌岌可危。


  麵對官軍節節敗退,皇家隊伍萎靡不振的窘境,玄宗皇帝(李隆基)一時六神無主,手足無措,無計可施。


  反複思考權衡之後,玄宗皇帝(李隆基)遂召集朝中文武大臣商討軍事,準備在朝廷文武百官、皇親國戚中選擇親信將帥,帶兵去洛陽等地平定叛亂。


  然而,玄宗皇帝(李隆基)年老昏聵,優柔寡斷,沒有了年青時候的英明果斷。他瞻前顧後,狐疑不決,很久都決定不了合適的將帥人選。


  天寶十五年(756年)五月初四,官軍再遭挫折。失敗的噩耗,不斷從東方前線傳來。


  那時,南陽節度使魯炅,遭受安祿山叛軍的大舉進攻,寡不敵眾,兵敗潰散。


  南陽鎮兵力單薄,孤立無援,節度使魯炅見自己孤軍,根本就無力阻止叛軍的大舉攻擊。魯炅隻得下令全軍撤退,率領部下將士退守南陽郡城固守,以待朝廷援軍。


  接著,困守南陽孤城的魯炅,就被安祿山部將統率的叛軍重重包圍。


  節度使魯炅困守南陽,日趨窘困。見南陽危在旦夕,魯炅隻得多次上書皇帝,緊急請求朝廷救援南陽。


  而此時,安祿山叛軍四處出擊,聲勢更加浩大。可是,大唐朝廷的平叛形勢,雖然已經變得更加危急了,但朝廷君臣的顢頇如故,久久不能夠做出正確決策。


  尤其是身兼四十多職務的宰相楊國忠,挾私誤國,依然念念不忘如何借此機會,鏟除異己。


  麵對著東方前線接二連三的噩耗,不僅僅是玄宗皇帝憂心忡忡,朝中文武大臣也深感大事不妙,形勢危急。


  文武大臣們私下也覺得,必須果斷派將,出兵救援南陽節度使魯炅才是。


  君臣內心裏,實際上也都什麽清楚,堅守南陽孤軍最終的結局。如果沒有援軍,沒有大唐朝廷及時派遣將領,率領軍隊前去支援,南陽必將陷落賊手。


  而如果南陽等地陷落,潼關守軍的壓力更大,定將嚴重威脅京師、江南等地,最後,就可能大勢已去,無力拯救。


  但群臣忌憚宰相楊國忠的權威,不敢公開提出不同意見,與宰相唱反調。


  麵對此情此景,玄宗皇帝、宰相楊國忠,也再不敢掉以輕心,不聞不問了。


  玄宗皇帝下令,召集大臣公開商討,命令朝中大臣,獻計獻策,出謀劃策,為朝廷推舉大將人才,共赴國難。


  4

  太常卿張垍,是前宰相張說的次子,玄宗皇帝(李隆基)的女婿。玄宗皇帝的女兒寧親公主,下嫁給張垍為妻。


  張垍與兄長張均一道,供奉皇家翰林院。他們兄弟,常常侍奉在玄宗皇帝的身邊,為皇帝起草文書,以備皇帝谘詢,很受皇帝寵信。


  張均、張垍兄弟,深知太子(李亨)乃帝國儲君,一向中意於太子殿下,與太子十分親近。但忌憚皇帝對兒子的猜忌,不敢公開為太子說話,以免遭到皇帝忌諱。


  張均、張垍兄弟,不僅了解皇帝選拔、任命將帥的標準,而且對朝中朝野的名門望族,以及與太子親近的大臣名士,可謂是了如指掌,他們心裏也非常清楚,群臣討論很久,都一直沒有找出將帥的真正原因。


  當時,虢王李巨,正擔任夷陵郡太守。太常卿張垍兄弟,與虢王李巨的關係,可說也十分親密,應該是知之甚深。


  張垍兄弟不僅清楚虢王李巨的軍政才幹,還十分了解李巨與太子(李亨)之間那種良好的關係。


  張垍兄弟私下商議之後,遂決定推舉皇家宗室李巨,擔當領軍重任,去率兵平叛。


  5

  一日,張垍早早上朝,趕在宰相楊國忠等大臣之前,去拜見玄宗皇帝。


  那時,玄宗皇帝(李隆基)愁眉不展,憂心忡忡,正在大殿上殫精竭慮地徘徊思索。


  眼見大臣們商討選拔前線將領,主持平叛大局一事,一直沒有什麽進展,玄宗皇帝有些一籌莫展,無計可施,心裏十分焦慮。


  那時,皇帝的神情越來越憂慮,太常卿張垍知道病根所在,見狀,計上心來,遂靈機一動,決定順水推舟,趁機秘密向玄宗皇帝推薦李巨,去擔任領軍要職。


  張垍一臉沉重,帶著憂慮的神態,快步走到皇帝身邊,向皇帝請安。張垍知道皇帝猜忌部屬的脾氣,遂帶著十分懇切的神態,向玄宗皇帝建議說道:

  “陛下啊,請稍歇片刻吧!不要愁壞了陛下的龍體。


  幾日來,臣見陛下為國事操勞,為選拔將領一事而殫精竭慮,寢食不寧,心裏一直非常擔心憂慮。


  臣常常在暗地裏思考,如何為陛下分憂,以表臣的忠心,以報答皇帝的萬千恩寵。


  所以,臣常常不必嫌疑,在私下裏觀察了解朝中的文武大臣,尋找能夠勝任這個職務的人選。


  臣反複斟酌,終於發現,虢王李巨,是皇家近親,是非常合適的一個將帥人選,請陛下定奪。


  虢王雖然年青,卻很有才幹,當初曾經得到陛下的讚賞重用。虢王不僅善於騎射,而且又很有文韜武略,臣私下覺得,虢王一定能夠不負陛下的重托,坐鎮一方,擔當起平叛大任。陛下以為如何呢?”


  玄宗皇帝聽了張垍所言,轉憂為喜,深以為是。李隆基就像溺水的人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也非常認可張垍的建議。


  玄宗皇帝露出難得的笑容,稱讚張垍說道:


  “愛卿所言極是,疏解了朕的憂慮!


  不瞞愛卿,朕一時迷茫,有些舉止無措了。朕也十分了解李巨這個年青後生的才幹。下旨下去,就按愛卿的建議,去辦理吧!


  垍兒啊,你立即親自跟朕起草詔書,命令虢王速至京師,接受朝廷的任命。


  等朕與宰相大人等將諸事謀劃妥當周全之後,即行發布拜將的聖旨。”


  玄宗皇帝正愁無將帥領兵,前往東都平叛,於是欣然同意了張垍的建議。


  太常卿張垍聽旨大喜,遂迅速擬旨而行。


  6

  自然而然,宰相楊國忠很快就知道了玄宗皇帝準備任命李巨為帥的消息。


  得到皇帝準備任命李巨為帥的消息以後,楊國忠見任命將帥這等大事,居然被皇帝拋在一邊,不與自己商量決定,心裏有些怏怏不樂。


  宰相府裏,楊國忠毫不忌憚,對著親近的屬下楊貴等,怒罵張垍說道:


  “這件事情,肯定又是張垍兄弟這些個家夥,在其中裝瘋搗鬼,欺騙陛下!張垍真是可惡!早晚要讓這個家夥,知道本相的脾氣。


  諸君,張垍兄弟與李巨這個混小子,都是太子一黨。這樣做,豈不是授人以權,助長了太子的勢力了嗎?


  本相一定要努力阻止陛下這樣做,不要讓奸佞之輩,壞了朝廷大事,亂了平叛大業。”


  宰相楊國忠,一向與太子(李亨)不睦,心裏十分忌憚太子威望日隆,不喜歡太子一黨,掌握朝廷大權,分割了自己的權力。


  楊國忠遂決定暗中阻撓皇帝的任命,於是他吩咐宰相府屬吏楊貴等說道:

  “諸君,李巨這個混小子,仗恃自己有些須才幹,恃才傲物,目無尊長,曾經多次因違法亂紀,而受到朝廷處罰。


  這個混小子,不僅傲慢驕奢,目中無人,還常常與太子等人結黨營私,貽誤國事,恐怕最終將不利於陛下。


  如此小兒,豈得令見人主,給本相添堵呢?


  諸君,你們把這件事,給本相悄悄壓下去,暫時不要管他!希望諸君,一定要深刻領會本相的意思。”


  宰相府屬吏楊貴等,雖然宰相這樣做,是挾私報複,也深知前方軍情緊急,任命將帥之事耽誤不得。


  但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保住自己的職位,宰相府屬吏楊貴等,哪敢與宰相公開作對,提出反對的意見呢?


  於是,宰相府屬吏楊貴等,皆諾諾連聲,一齊說道:

  “屬下等,謹遵宰相大人的命令。”


  結果,李巨匆匆忙忙奉詔,趕進京師長安,在長安已經呆了一月有餘,卻因受到宰相楊國忠等人的阻撓,而一直沒有機會,去拜見玄宗皇帝,正式接受皇帝任命。


  所以,雖然南陽,洛陽等前方局勢越來越吃緊,失敗的噩耗也不斷傳來,李巨卻始終沒有能夠得到皇帝的旨意,沒有機會領兵前往東方平叛。


  玄宗皇帝也一直被宰相楊國忠蒙在鼓裏,一直以為李巨在路途之中耽誤了,沒有進京。


  見李巨進京,卻一直不能夠得到皇帝召見的旨意,張垍兄弟心裏也都非常著急,知道李巨因為不受宰相待見的緣故,而被楊國忠摒棄在外。


  6

  就在李巨進京不久,安祿山的叛軍,就一鼓作氣,攻下了東都洛陽。


  攻下了東都洛陽以後,叛軍的氣焰越發囂張,進攻也越發聲勢浩大、咄咄逼人,大唐朝廷的窘迫處境,也更加顯著。


  大唐朝廷之上,君臣關於平叛的策略究竟應該如何實施,討論數次,是無休無止,沒有結論。


  每日早朝,玄宗皇帝都會為平叛的策略久拖不決,朝廷軍事人才的奇缺,將才士卒、馬匹糧草的補充等大事憂心忡忡。


  玄宗皇帝常常與宰相楊國忠等文武大臣們,討論謀劃個不停,卻一直苦無良策。


  7

  一日,早朝完畢,玄宗皇帝愁眉不展地回到內廷,太常卿張垍在一旁侍候。


  玄宗皇帝稍稍歇息了一會,想起國事,更加煩惱,就與太常卿張垍一道,坐在一起,閑聊了起來。


  張垍見玄宗皇帝憂心忡忡,鬱鬱寡歡,對楊國忠專權誤國再也不能夠容忍。張垍遂決定將李巨進京,卻因楊國忠阻撓,無緣拜見皇帝之事,匯報給玄宗皇帝。


  張垍雖知道楊國忠耳目眾多,自己說的話很快就會被楊國忠知道,引來新的忌恨。


  但麵對帝國的危險處境,為了帝國大局著想,張垍還是決定大著膽子,向皇帝進諫。


  剛聽到玄宗皇帝談到東方戰事,張垍抓住機會對李隆基說道:


  “陛下啊,東都的事情請不要憂心!臣聽說,夷陵郡太守李巨,已經回到了京師,正在等待主上的旨意!”


  “李巨已經進京了嗎?為什麽還不速速進宮,前來拜見朕呢?”李隆基有些不悅,臉色陰沉地責怪道。


  “宰相大人拖著未辦!”太常卿張垍,見四周無人,立即直言相告道。


  “國忠這個家夥,就是這麽不懂事!如今國事危艱,怎麽能夠因私怨而誤國事呢?”


  玄宗皇帝麵有慍色。玄宗皇帝心裏十分清楚,楊國忠為什麽會阻撓李巨覲見,於是說道,“愛卿啊,你叫劉奉庭去宣敕令,緊急召見李巨入宮奏事。”


  楊國忠見事情敗露,再也無法阻撓,隻得派人召李巨進宮。李巨才得以見到玄宗皇帝,有了暢談國事的機會。


  8

  得到皇帝旨意,李巨迅速奉旨進宮,去拜見玄宗皇帝。


  君臣一席深談,玄宗皇帝非常讚賞李巨的見識。當著張垍之麵,玄宗皇帝讚揚李巨說道:


  “李愛卿真是不可多得的將才,足可以獨當一麵,為國立功。張愛卿啊,你可謂知人善任,善於識別人才,為國選賢。”


  玄宗皇帝十分欣賞李巨的才幹謀略,當即下旨說道:


  “張愛卿,你叫劉奉庭去宣敕令,讓李愛卿與宰相等諸位大臣一道,討論軍事方略,然後將討論的結果,立即向朕匯報,以便朕做最後的定奪。”


  張垍,李巨,劉奉庭得令而去。


  9

  軍事會議由中使劉奉庭主持。


  聽到皇帝的旨意,宰相楊國忠也不敢怠慢,立即召集群相商討軍事措施。


  會議上,李巨與楊國忠等諸位宰相,你來我往,各抒己見,討論十分熱烈。


  諸位宰相心裏,都十分清楚楊國忠的真實意圖,雖明知李巨有理有據,也不敢公開讚同李巨的建議。


  因此,已經討論到了正午,卻都還沒有得出一個定論。列席會議的諸位大臣將領,都心浮氣躁,有些不耐煩了。李巨更是煩躁不安,怒火萬丈。


  李巨不禁在心裏暗自思忖道:

  “李巨啊,李巨,難道你還不清楚宰相楊國忠的為人嗎?你在這裏跟他們閑磨什麽呢?宰相大人這樣推三阻四,不過是一直想阻撓我的軍事計劃,不肯接受我的建議,讓我為國立功罷了!


  算了吧!國事如此頹喪,我人微言輕,別人不接受,我又有什麽辦法呢?”


  見討論一直沒有結果,李巨心裏更加失望。此時,李巨二十出頭年紀,年輕氣盛,再也耐不住了,於是他氣衝衝地對楊國忠說道:


  “諸位宰相大人,在下的意見,你們都不同意。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究竟是為什麽呢?


  既然如此,你們召在下來討論軍務有什麽用呢?諸位宰相大人,在下恕不奉陪,先行告辭了!”


  李巨向楊國忠等宰相行禮,準備轉身而去。


  此時,因為討論的時間太久,楊國忠的精神也十分疲憊厭倦了。他的神情十分怠惰,極度不耐,對李巨的無禮態度更加生氣。


  “大王啊,本相奉旨,召集諸位大人認真討論軍國大事,是為朝廷負責!你這麽能夠如此蠻橫不講理呢?


  難道你敢公然抗旨,對聖上的旨意也敢說三道四嗎?”楊國忠用大帽子嗬斥教訓李巨道。


  “臣怎麽敢對聖上無禮!請問宰相大人推三阻四,對軍事計劃肆意阻撓,究竟是什麽意思呢?


  我的計劃究竟有什麽問題?宰相大人當著眾人之麵好好說說不行嗎?”李巨臉色漲紅,很不服氣,據理力爭。


  楊國忠為相以來,幾乎從來沒有人敢對他當麵頂撞。楊國忠對李巨固執己見,一直堅持自己的軍事主張十分生氣。


  聽了李巨當麵頂撞的話語以後,楊國忠覺得李巨傷了自己宰相的麵子,不禁勃然大怒。


  他臉紅脖子粗,當著中使劉奉庭的麵,大聲譏刺李巨道:


  “大王啊,你的語言的確十分犀利,你的軍事計劃聽起來也似乎有理有據,確實令人敬佩。


  可是,本相還是十分不解。請問閣下,你能夠用你的那張利嘴,去消滅叛賊安祿山嗎?


  本相以為,閣下所做的那些建議,不過是趙括在世,紙上談兵罷了,沒有任何軍事價值!

  尊敬的大王閣下,你以為你能夠憑借那些沒有軍事價值的東西,去消滅猖獗的叛賊嗎?”


  李巨見楊國忠將自己的軍事計劃駁得一無是處,也越發生氣。李巨對宰相楊國忠等人,怠於國事,挾私報複,一直不肯接受自己的意見火冒三丈開來。


  於是,李巨怒氣衝衝地質問楊國忠道:

  “宰相大人,在下以為,我們不能夠以私人恩怨,而怠於國事,貽誤戰機。


  宰相大人既然認為在下所言,是空談無用,紙上談兵。不知別個軍將,能夠借相公的手,去攻打賊人嗎?”


  楊國忠啞口無言,無言以對,大怒道:“你你你——,你這個趙括,本相真不知道怎麽說你!”


  中使劉奉庭見場麵火爆,十分擔心,急忙上前打圓場道:


  “諸君,你們討論所言,都是為了帝國前途,朝廷大局。何必為一點意見分歧,傷了諸君的和氣呢?如今已經到了正午,諸君也疲倦了,等我稟明聖上,找機會再議!”


  軍事會議無果而終,不歡而散。楊國忠對李巨的當麵冒犯,恨之入骨,越發對李巨忌恨在心。


  10

  不幾天,南陽等東方戰線的軍情更加危急。


  宰相楊國忠見軍情瞞不過皇帝,又無計可施,不得已,他隻好同意了李巨的軍事計劃。


  於是,楊國忠遵照皇帝的旨意,發布命令,授任李巨為陳留、譙郡太守、攝禦史大夫、兼河南節度使,主持洛陽、南陽等地的平叛事宜。


  11

  第二天上朝,李巨依照朝廷的慣例,帶著自己的新官職進宮,去奉謝皇上,感謝皇帝的信任。


  見到玄宗皇帝,李巨就大聲歡呼道:

  “陳留、譙郡太守、攝禦史大夫、兼河南節度使李巨,叩見皇帝陛下,跪謝皇恩。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隆基聽見李巨自報官名,十分驚異,急忙詢問李巨道:

  “愛卿請起!愛卿啊,朕叫宰相任命你擔任禦史大夫一職。為什麽愛卿你,卻自稱攝禦史大夫呢?”


  李巨知道是宰相楊國忠搗鬼,就直言不諱地回答道:


  “陛下,恕臣下愚鈍,臣不知道究竟是什麽原因造成的。是宰相大人親自下令這樣任命臣的職務,臣也不知道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楊國忠這個家夥,就知道攬權獨裁,怎麽竟敢違背朕的旨意呢?”


  李隆基聽了李巨的解釋,知道事情的原委以後,對楊國忠大為不滿。


  玄宗皇帝立即親自下詔道:

  “愛卿聽旨,茲任命愛卿你為陳留譙郡太守、禦史大夫、兼河南節度使,著即上任,負責討平東方叛逆。”


  “感謝陛下的隆恩,臣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在所不辭。陛下,臣還有一些小小的請求,請陛下恩準。”


  李巨一邊感謝皇恩,一邊在心裏思忖道:

  “如今朝中,是宰相楊國忠專權,恐怕我出師無功,會反遭奸佞陷害,如果中途我被撤換,就會破壞我的軍事大計,對平叛不利!”


  李巨急中生智,趁機上奏皇帝道:


  “陛下,方今國事艱難,賊勢浩大,道路阻絕,信息不通,臣恐為賊人所詐,以致上當受騙,貽誤國事。


  如朝廷忽然召回臣下,不知陛下以什麽作為憑信,讓臣相信是陛下的旨意呢?”


  玄宗皇帝對李巨的思慮周全十分欣賞,笑著讚揚道:


  “愛卿所慮極是!朕將召吳王李祗,為太仆卿,劈分木契,分授於愛卿。請愛卿放心!到時,以木契為憑。


  愛卿聽旨,茲任命愛卿為陳留及譙郡太守、河南節度使,兼統率嶺南節度使何履光、黔中節度使趙國珍、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等三節度使,負責討平東方叛逆。”


  黔中節度使趙國珍,作戰勇敢,是大唐朝廷有名的夷人將領,以勇氣聞於軍中。


  12

  接旨以後,李巨迅速出發東行。


  至德元年(756年)五月十五日,李巨率領朝廷大軍,從藍田出發,向南陽進軍,準備去援救魯炅。


  那時,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正堅守南陽郡城,奮力抵抗安祿山叛軍的猛烈進攻。


  李巨率軍剛到南陽郡城附近不久,他離朝時的擔心,就成為了現實。


  此時,楊國忠不想李巨等人立功,很快就使了一招釜底抽薪之計,欲分割前線將領的兵權。


  玄宗皇帝聽信楊國忠等人的讒言,準備以南陽兵敗為由,處罰節度使魯炅,剝奪節度使魯炅的軍權。


  不久,朝廷就頒下詔命,貶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為果毅將軍,以潁川太守來瑱,兼禦史中丞,擔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去代替魯炅的職務。


  13

  “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接到皇帝撤換魯炅的的旨意以後,李巨大吃一驚,“朝廷的處置不妥,陛下久經沙場,難道不知道臨陣換將,就會導致群龍無首,這不是自毀長城嗎?如此,則南陽危也!我一定要盡力阻止這樣做!”


  於是,李巨緊急上書,上奏玄宗皇帝說道:


  “陛下,臣私下以為,最近的聖旨不妥。臨陣換將,是自毀長城,會貽誤軍心。如今賊勢浩大,官吏們紛紛棄職逃亡,如果魯炅能夠保存住南陽孤城,就已經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了,那麽他的功績,也就足以彌補他從前失利的過失了。


  臣私下擔心,如果真是按照聖旨所說去處理的話,臣恐怕會冷了功臣將領的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臣不敢獨斷專行,特地上書請問陛下,究竟應該如何去處置魯炅更加妥當呢?”


  此時,李隆基對此事的判斷還算清醒,他很快意識到了這樣處置的危害。


  玄宗皇帝急忙派遣使節,用緊急詔書回答李巨道:


  “愛卿啊,朕既然已經命令你節製三節度使,那麽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朕允許你有權審時度勢,便宜行事,處置這一類的事情,容後再稟報朝廷。”


  接到皇帝親自的授權之後,李巨十分滿意,仿佛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很快率軍到了內鄉,接應魯炅。


  不久,李巨快速行軍,率領官軍迅速逼近了南陽,與堅守南陽的魯炅遙相呼應,給叛軍施展壓力。


  圍困南陽郡城的叛軍將領畢思琛,聞聽李巨率領朝廷大軍,前來援救南陽,害怕遭到官軍的前後夾擊,急忙解去南陽的包圍,從南陽前線逃走了。


  南陽終於轉危為安,暫時得以保全。


  14

  五月下旬,李巨與節度使何履光、趙國珍等將領率軍,一同到達了南陽郡城。


  到達南陽,李巨就向南陽節度使魯炅,宣示了皇帝的敕令,貶斥魯炅,削其章服,命令魯炅隨軍效力,戴罪立功。


  到了晚上,李巨又重新以皇帝的恩命,下令魯炅複位,繼續擔任山南東道節度使一職,坐鎮南陽。南陽因此得以安定。


  15

  當初,自從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反叛大唐朝廷以來,大唐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就一直率軍,固守在南陽(治今河南鄧州)一帶,抵抗著安祿山叛軍的南下。


  南陽守軍扼住了安祿山叛軍南下的咽喉,威脅著叛軍攻占了的東京洛陽。


  安祿山久在軍中,深知南陽的重要性,心裏十分忌憚,一直惴惴不安,害怕南陽軍隊的夾擊,欲解除後顧之憂。


  到了第二年,天寶十五年(756年-即至德元載)五月,洛陽局勢漸穩,安祿山遂命令部將武令殉、畢思琛等,率領大軍,去圍攻南陽,務必攻下南陽,打通南下的道路,解除洛陽的後顧之憂。


  所以當時,敵眾我寡,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獨木難支,失利,隻好退守郡城南陽堅守。


  因此,到了此時五月下旬,河南節度使虢王李巨,率兵往救魯炅,叛將武令殉、畢思琛等叛將害怕被官軍夾擊,撤圍而走,南陽才重獲安寧。


  16

  可是不久,平叛形勢再次突變。


  至德元載(756年)六月初九日,潼關陷落安祿山叛軍之手,大唐朝廷京師長安,一片平原,已經無險可守,再次陷入絕境。


  在這以後,安祿山乘勝追擊,叛軍的勢力,更加強盛猖獗。大唐各地郡縣見叛軍勢大,越發動蕩不安。南陽又再次成為了前線,壓力越來越大,變得岌岌可危。


  潼關守將太子先鋒元帥哥舒翰,從前與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關係親密。


  潼關陷落,哥舒翰被叛軍俘虜以後,安祿山命令降將哥舒翰,給南陽守將魯炅寫信勸降。


  不想,魯炅不受威脅利誘,依然忠於大唐。哥舒翰的勸降,遭到了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的嚴詞拒絕。


  安祿山老羞成怒,決心率軍屠滅南陽,解除隱患。


  安祿山便又再次命令大將武令殉等將領,率領精銳叛軍去攻打南陽。


  魯炅依然毫不屈服,率眾堅決固守南陽郡城。


  叛將武令殉率領的叛軍,久攻南陽郡城不下。安祿山越發氣惱,越發欲攻下南陽。


  安祿山大怒,遂臨陣換將,以大燕名將田承嗣,取代了大將武令殉,繼續加強對南陽的圍攻,務必要掃清南陽外圍,一勞永逸地解決掉南陽官軍。


  所以,李巨一上任河南節度使不長的時間裏,就開始再次麵臨著安祿山叛軍的巨大壓力。


  17

  李巨雖然年青,但曉暢軍事,很清楚自己的兵力吃緊,朝廷也捉襟見肘,無法抽出更多的兵力支援,所以決心自救。


  李巨加緊整頓軍務,想盡辦法,千方百計地到各地網羅人才,積極招兵買馬。


  李巨四處張貼文告,招募有匡複朝廷、複興社稷大誌的仁人誌士,決心組織軍隊,給叛軍以有力的反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