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夫子的食單」之牡丹魚
不大一會兒,香氣便從廚房裡飄散出來,儘管有油煙系統,但那黃粱米飯的特殊香氣,真的是消之不盡,除之不絕。
正在和「大聖」逗著玩的黃蓉皺了皺鼻子,香氣直往鼻子里鑽,腹中也隨之「咕嚕咕嚕」大叫起來,金絲猴也轉動著眼珠,一人一猴頓時便朝著廚房看去。
小金絲猴火紅的眼珠轉個不停,唧唧呱呱亂叫,顯然興奮的很呢!
黃蓉摸了摸肚子,生生將頭扭了回來,將準備朝著廚房而去的金絲猴給拉了回來,翹著蘭花指對著金絲猴的腦門彈了一下,小猴子噔噔噔一屁股坐倒在大桌上,抱著腦袋懵懵懂懂的唧唧呱呱亂叫。
「有什麼大不了的,還沒我做的菜香。大聖,等我回了桃花島,做一餐美食給你吃……不要淘氣,乖,我這還有一個酸桃子,你先解解饞……」
小黃蓉嘮嘮叨叨的說著,怎麼都不放小猴子去廚房。
等林秋端了米飯和一小碟清炒小蘑菇過來,這一人一猴的目光落在那飯盆中,真的是移不開了。
「來來來,大聖,開飯了,那爛桃子扔了吧!對了,小黃蓉,你不餓吧!」
看著林秋捉弄的眼神,黃蓉冷哼一聲,說道:「快點盛飯,拿了錢,你這服務可不行。還有,不要叫我小黃蓉,我小嗎?!」
「是是是,不小!」林秋朝著那乾癟癟的胸部瞟了一眼,撇了撇嘴,還真是小的很呢!
一菜一飯,便隨手放在桌上。
等林秋從廚房搬來一個木桶和菜刀案板之類的物事,黃蓉和小猴子已經狼吞虎咽,大半黃粱米飯已經進入腹中。
「哈哈,這飯還真是香啊!」黃蓉盡最大的力咽下口中的飯,林秋真怕她噎到了。
「吃的開心就好,慢點吃,我不搶,而且,真正的美食還在後面。」
說著,便從木桶中取出半凍著的肥嫩魚兒,木桶中散發著絲絲寒氣,有著微微薄冰在桶沿上結出。
黃蓉看了看案板上依然鮮活,開始微微彈動的魚兒,有些許驚訝:「還活著的?!你這是要做魚膾!」
魚膾,放在現代,便稱之為生魚片又或者魚生,古稱膾或鱠,是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起源於中國,後傳至日本、朝鮮半島等地,併發揚光大。
南北朝時,出現金齏玉膾,是中國古代生魚片菜色中最著名的,此名稱出現在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書中,在「八和齏」一節里詳細地介紹了金齏的做法。
「八和齏」,便是一種調味品,是用蒜、姜、橘、白梅、熟粟黃、粳米飯、鹽、醬八種料製成的,用來蘸魚膾。
隋唐五代隋朝時,隋煬帝到江都,吳郡松江獻鱸魚,煬帝說:「所謂金齏玉膾,東南佳味也。」可見隋煬帝也很喜歡吃魚膾。在隋唐時期,魚膾除了蘸醬佐食外,亦有並用各種生菜拌食的食法,這種食法還很講究色彩和造型上的視覺美感。
唐是食用生魚片的高峰期,有不少詩詞反映魚膾的流行程度。
李白的《魯中都有小吏逢七朗以斗酒雙魚贈余於逆旅因鱠魚飲酒留詩而去》,於詩題就提及生魚片;
王維在《洛陽女兒行》詩中寫道「侍女金盤膾鯉魚」;
王昌齡的《送程六》詩道「青魚雪落鱠橙虀」;
白居易的《輕肥》詩就提到:「膾切天池鱗」,又有《松江亭攜樂觀漁宴宿》寫道:「朝盤鱠紅鯉」;
晚唐夏彥謙的《夏日訪友》詩則有「冰鯉斫銀鱠」;
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寵妃花蕊夫人的《宮詞》亦提到「日午殿頭宣索鱠」。
可見唐至五代時,生魚片不但是宮廷中常見的食品,也是平民的日常菜肴,甚至出遊時也會就地取材。
生魚片亦是於唐代傳至日本,最終流傳至今。
宋遼金元宋朝時食用魚膾依然很普遍,文獻中有名可吃的魚膾達三十八種,如「魚鰾二色膾」、「紅絲水晶膾」、「鮮蝦蹄子膾」、「鯽魚膾」、「沙魚膾」、「水母膾」、「三珍膾」等。
相傳揚州城內梅聖俞家有一女傭擅做魚生,歐陽修知道后,便常常帶鮮魚找那位女傭為他做魚生。
此外,蘇軾與陸遊都喜歡吃生魚片,他們現存的與魚膾有關的詩詞就分別有十三首和三十七首之多。蘇軾的《將之湖州戲贈莘老》列舉了湖州的美味,其中一句是「吳兒膾縷薄欲飛」,就是指湖州的生魚片。陸遊《秋郊有懷四首》提到「縷飛綠鯽膾,花簇赬鯉鮓」,又有《醉中懷江湖舊遊偶作短歌》寫道「野魚可膾菰可烹」。
可見,這個時代,真的是喜歡吃生魚片的。
黃蓉也不例外,她出生、長大的桃花島,便在浙江舟山群島區域,便是吃海貨長大的,對生魚片有著一種獨特的情感。
那是父親的味道。
林秋自然不知道自己拿出來的食物讓黃蓉回憶起了小時候,將菜刀案板放好,笑道:「食物這種東西,當然是要越鮮活、越珍稀才好吃,若不是這種牡丹魚只產於極北寒域的熱海,怎能被冷熱夾攻出如此鮮美的肉質?又如何能讓人生出吃萬里艱辛的美感?不多說,你便等著一飽口福吧!」
林秋握著刀,專心下刀。
他刀工並不熟練,雖然被系統強行灌輸了大廚的知識,但面對精細操作的時候,還是力有不逮。
在夫子的世界,極北寒域有海,海底有火山,常年不凍,故名熱海,熱海深處有魚名牡丹,形容其肥嫩嬌艷,若以刀豎切,每片魚肉狀亦若牡丹。
這等說法,大概也只有夫子及其大弟子李慢慢這等人物才能知曉。
牡丹魚極為肥嫩彈滑,菜刀縱使鋒利也很難入皮而不亂,需要出神入化的刀工才能剖出一片完美的魚膾。
林秋切的極為緩慢而用心。
若是河魚生切便不能太薄,因為過薄會喪失口感,而牡丹魚產於深海,肉質極彈,所以越薄越好。
若是刀工絕佳,先後兩刀落處之間仿似並無距離,那麼提刀起時,刀面上便能附著一層薄如蟬翼的白色魚片。
不過,林秋的刀工終究太差,不能切出那完美的薄薄一層魚膾來。
但因為用心至極,倒也能湊合。
醬油和一種青色的調料還有薑汁,已經被林秋調和好,傾盡碗中。
這是「夫子的食單」,材料分毫不差,但因為功力的緣故,終究差之毫厘。
那麼,便與夫子追求的至極美味,謬之千里了。
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若是林秋這一份牡丹魚魚膾放在夫子面前,絕對搖頭嘆息,推而不食。
真是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