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出嫁浮圖
皇帝點了點頭,語重心長的道:“太子最近沉穩了許多,朕深感欣慰。果然,男兒一旦成了家便長大了。待你大婚之後,就該開始正式理政了。”
穆天玄低垂著頭,沒人能看到他此刻是何表情,應道:“是,兒臣定不會父皇的厚望,好好向諸位叔伯大臣們討教學習。”
“嗯。”皇帝趁勢對座下的文武百官道:“太子年輕,資曆尚淺,仍需諸位愛卿指教和協助,大家切莫偷懶。”
群臣們聽著這話怎麽隱約有要托付大權的意思,然又不敢多問,齊聲應道:“臣等定當盡心協力協佐太子殿下。”
皇帝抬了抬手,示意太子回座,又道:“浮圖國的親事是議定了,那麽,我們該派哪位公主前去聯姻呢?諸位愛卿可有何高見?崔尚書,你主掌禮部,你來說說看。”
被點名的崔尚書忙起身道:“回皇上,本朝現在尚未婚嫁的公主有三位,分別為寧安公主,裕秀公主,常平公主。其中,常平公主年方八歲,臣認為可排除在列。”
皇帝撚了撚須,道:“嗯,寧安和裕秀這兩個孩子也都年歲不小了,尤其是寧安,若能趁此機會為她們覓得一個好歸宿,那明年開年可稱得上是雙喜盈門了。”
孟如一還隻道太子被許婚已經是今晚的勁爆消息,沒想到皇帝還要嫁公主!
而且,還刻意點了寧安的名,這是怎麽回事?
她再度以眼神向雲霄求證,雲霄臉上一派平靜如水,既未見喜,也未驚訝,就仿佛一切理當如此。
這,才是他說的好戲吧?
驚訝間,已聽得寧安公主站起身來,道:“父皇,女兒年歲已長,怕是比那浮圖國的皇子還要大許多,您若將我嫁過去,人家皇子豈不要遭人背地裏笑話?”
皇帝笑了笑,道:“這你就有所不知了,浮圖國不似咱們赤炎國這般規矩嚴謹,妻子比丈夫大上幾歲在那邊並不足為奇。何況,那浮圖國君也甚是年輕,是與皇子聯姻還是與他們國君聯姻,都可酌情商議。”
寧安公主臉色唰的白了,急道:“您不是說商議嗎?怎麽就直接做了決定了?不是……不是還有裕秀公主嗎?她的年齡比起我來豈不更適合?”
皇帝無比惋惜的道:“年齡上,裕秀確實更適合,可她的眼睛……浮圖國已經把他們最好的公主嫁過來,朕總不能給他們一個有殘缺的公主吧?那豈不是要說咱們赤炎國不把他們放在眼裏?”
寧安公主聽他這意思是認定她了,衝口而出道:“那您給他們一個這麽老的公主,他們就不會覺得咱們不把他們放在眼裏了?”
她竟當著眾臣的麵公然頂撞,皇帝原是要怒的,可一來今天是除夕,實在不好輕易大動肝火。二來,堂堂一個公主,當著全京城權貴的麵說自己是“老公主”,這也確實讓人即好笑又心疼。
見皇帝沉默了,一旁的秦有容緩緩開口道:“寧安,女子大了,總是要嫁人的,你還真想孤獨終老不成?你這麽漂亮,打扮起來走出去,說是十七八也不為過。你父皇也說了,浮圖國那邊並不注重年齡,你大可不必妄自菲薄。”
寧安公主平日裏最不待見的就是皇後,聽她這麽說,心底的怒火瞬間轉為了憤恨,幾乎的按捺不住就要發作,卻被身邊的穆天賜及時製止住。
“皇姐,父皇也說了是與大家商議此事,你且先坐下,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穆天賜聲音不急不燥,乍聽之下還有幾許虛弱,卻偏偏有股說不出的威懾力,將急怒中的寧安公主震住,連皇帝也不由得對他抱之側目。
接著,寧安公主強壓著情緒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既是如此,那就聽聽諸位愛卿的意見吧。”皇帝順著穆天賜的話說著。
“皇上,臣以為,此次聯姻關乎兩國之間的友好和平,人選還是很重要的。不過,這個重點不應該在年齡或是外觀缺陷上,而更應該是性情處世。這一點上,似乎是裕秀公主更為合適。”
說這番話的正是禮部的崔尚書。
話音剛落,另一名老臣便站出來反駁,道:“臣不以為然,裕秀公主雖然性格平和,待人和善,可她看不見卻是諸多不便。就算浮圖國不計較,卻也難以得到他們的重視。臣還聽說,裕秀公主今日不慎失足落水?公主連自身安危尚不能自理,遠嫁他國實非明智。”
接下來,好幾個大臣站出來說話,一派支持裕秀公主出嫁,另一派則認為寧安公主更適合。
不過,推選寧安公主聯姻的人明顯居多。
皇帝沒有讓爭論進行得太久,便打住了眾人,道:“行了,朕也聽得差不多了,雖然各有道理,不過,朕也覺得,由寧安公主出嫁浮圖國更有利於締結兩國關係。崔尚書,年後為寧安公主挑選一批嫁妝,要豐厚體麵,朕要讓她風風光光的出嫁浮圖。”
“父皇……”寧安公主聲音裏一片痛心。
皇帝難得的多了幾許嚴肅,道:“寧安,你不必多說了,此事已決,隻待開春之後,便讓禮部擬個好日子送你出嫁。”
寧安公主有些不敢置信的看向他,在這之前,她任性了無數次,他都縱容了,為何這次卻……
她突然想到了什麽,朝雲霄看過去。
孟如一沒想到這事還真這麽定了,一夕間一娶一嫁,讓她忽然覺得,所謂的錦衣玉食天之驕子,可能還不及一個普通百姓活得自在。
見她看向雲霄,她也不由得側眸。
對寧安公主投過來的目光,雲霄恍若不覺,反倒是迎上了孟如一,道:“怎麽,餓了?你可以先吃。”
孟如一咬了咬後槽牙,暗道:國師大人你可真裝得一手好傻,但能不能別總用吃來轉移話題?搞得好像她就是一個隨時張嘴嗷嗷待哺的吃貨似的。
不過,皇帝很快便宣布正式開席,曲樂聲起,歌姬舞姬們相繼登場助興,殿內的氣氛瞬間熱鬧喜氣起來,除了個別當事人心事重重、食不知味外,大多數人都融入了這一場歌舞升平的盛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