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什麼是仁慈?
而去往那個方向的魚群卻不同了,那是真正的普通魚群,或許,他應該去看看?
跟在真正的魚群後面,往那個方向游去,中間珊瑚林越來越茂密,巨石越來越繁複,甚至他還看到一些斷壁殘垣,顯然是水中舊城,也不知道是曾經的城市被還是淹沒,還是本來就在海底的海城。
想到自己剛來北冥國不久待過的那一片海底城市,還有可愛的名為海帶的章魚小姑娘,眼中劃過深思。
叮——九玄聖丹系統已啟動!
系統任務:一個月內獲得鯤鵬血脈兩滴。獎勵:武技《化鵬》+1w經驗值+5000戰鬥值。失敗懲罰:無。
嗯?
李燁回過神,系統發布任務,這是必然的,似乎自己每次進入什麼秘境都會發布任務,只是這,竟然沒有失敗懲罰?
看看這武技的介紹,化鵬竟然同影匿一樣,是一門特殊類的武技,還是玄品上等!主要作用是形成一副真正屬於自己的翅膀,而且,只有在召喚出翅膀的時候才會花費元力,之後便是真正的翅膀!
這不光要節省許多元力,擁有一對真正的翅膀,便是飛行速度和靈活上也要比用元力凝聚出來的高得多。
沒有懲罰?
光是錯過了這麼好的武技,就是最大的懲罰了好嗎?
既然系統發布任務,那就說明,到了地方,這才會激發任務。
已經到了珊瑚林的盡頭,這是一片懸崖峭壁,陡峻的很,不仔細看,還發現不了,其上有一山洞,散發著盈盈藍光,將黑暗的海底照亮。
原先這珊瑚林的珊瑚也散發著淡淡的光芒,只是在這山洞中的藍光映照之下,紛紛暗淡下去。
緊接著,一群五彩斑斕的小魚遊了出來,李燁不用放出魂力都能知道,這些小魚定然已經發生了改變。
咦?為什麼他認為是小魚發生了改變,而非直接製造出來的魚群?
不在多想,躲過這群小魚,影匿第二層開啟,跟著進入山洞之中,罪罰也拿在了手中。
只是剛剛踏入山洞,便是一個急轉彎,那藍光便是從這轉彎之後發出,渾身汗毛都炸了起來,一股極其恐怖的威壓從山洞之中傳來。
「這是上古的氣息!」
青木突然醒了過來。
「不對,這時候怎麼會有……鯤鵬秘境的話,難道封存了一片?」青木喃喃自語,神情突然變得十分激動,「快!快進去看看!說不定……」
李燁抿了抿唇,他知道,青木對他其實一直不服氣,能讓他這麼激動,上古的氣息,正是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吧?
沒說什麼,只是直接激發了黑龍甲的威力,做足準備,一旦發生什麼,便將兩隻傀儡先扔出去。
大步一邁,直接轉身,面前卻是一片藍光,那威壓更重。
再次抬步,踏入藍光。
眼前恢復視覺,原本保持的警戒姿勢也愣住了。
他正站在一個巨大的島嶼之上,周圍海浪聲陣陣,各種珍奇古怪的魂獸在他面前經過,還有海水當中,最令他震撼的是,不遠處的海邊,一頭極其巨大,巨大到比他見過的前玄水龍珈藍還本體還要巨大的海獸橫在水面之上。
「卧-槽,這-他-娘-的是鯤啊……」李燁喃喃自語,「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
原本沉浸在這奇景當中的眾魂獸:???
李燁閉上嘴,細細看著那巨鯤在水中嬉鬧,巨大的尾巴從海中出現,高高翹起,帶起的海水轟然落下,彷彿陸地上最高最險的瀑布,氣勢磅礴。
每一次落下,平整的海平面,一整塊都陷落下去,許久才被周圍的海水填充。
巨響傳來,將李燁從奇景中喚醒,卻是一頭巨大的海龜,一腳落下,直直踩在李燁身上,卻又從他身上穿了過去!
又是幾腳,速度雖慢,卻因身形巨大,從李燁身上完全穿過。
緊接著,一切彷彿開始加速,潮起潮落,滄海桑田便是如此了罷。
陸地開始擴展,海水越來越小,海獸的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占,部分海獸試探著上岸,紛紛進化成一下李燁在古籍中見過的陸地魂獸,只是陸地依舊在不停擴張,原來的巨鯤可以在海水中肆意遊動,漸漸的,只能待在一個地方,動都不能多動一下,若不然,掀起的萬丈浪花,便會直接將陸地淹沒。
鯤是仁慈的,淹沒陸地能夠擴大它的生存空間,它卻顧及陸地上出現的越來越多的生命。
時光飛速流逝,終於,海面變得和寒冰海域一般大小,只是現在,也只是將將容納鯤的身軀,這才讓李燁意識到,自己剛剛見到的上古時代剛開始海水,是有多麼波瀾壯闊。
某天,遠處傳來恐怖的威勢,即便李燁明白,自己估計是在什麼回憶當中,也能感覺到那可怕的壓力,往那邊望去,天空被金光和烏黑所佔,不斷有逃命的生靈往這邊而來,這片大陸也容納不小,鯤便將那些生靈容納在了自己的背部。
只是,那天邊的黑光也慢慢朝著這邊擴散,直到某天,金光不知為何豁然消失,周圍的生靈全部發出悲鳴,巨鯤卻沉默了。
黑光愈來愈近,一個身影出現在李燁的視線之中,那是一個極其俊美的男人,只是頭上有一對紫金色的彎角,身後還有一對紫金色的肉翅,以及一條黑色的惡魔尾巴。
這是……
下一刻,後面彷彿突然跳轉,李燁看到鯤奄奄一息躺在陸地和海洋之間,生靈死傷慘重,只是那一片黑色也不見蹤影。
一道柔和的光芒從天邊散落,漆黑枯萎的植物在柔光下恢復,死去的屍體並未復活,只是李燁看到,有一道道半透明的魂魄從屍體上浮現。
而鯤,李燁看向巨鯤的方向,巨大的身軀慢慢變化。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忍不住喃喃出聲,此時,也只有這首詩,才真正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