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三 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當九江被攻下的時候,太平軍在江西已處於不利局面,羅大綱、周國虞奉天王之命,率領在贛的三萬餘名太平軍官兵,從饒州、廣信一帶,與李秀成在浙江的部隊會合,北衛天京,南辟福建。
李秀成,廣西滕縣人,是內訌以後崛起的重要軍事將領。此人智勇雙全,對天國忠心耿耿,受到天王的器重。天京內訌后,在廣大將士的衷心擁戴下,石達開進京主持朝政。但這時的洪秀全被內訌嚇怕了,再也不敢完全相信異姓人,他名義上尊石達開為義王,實際上卻把權力交給了兩位昏庸貪劣的兄長洪仁發、洪仁達,封他們為安王(后改封為信王)、福王(后改封為勇王),監視石達開。石達開氣憤至極,率領十多萬精兵離京出走。天國又一次面臨危局。洪秀全當機立斷,重新組建最高軍事領導集團,任命贊王蒙得恩為正掌率、中軍主將,成天豫陳玉成為又正掌率、前軍主將,合天侯李秀成為副掌率、后軍主將,李秀成堂弟李世賢為左軍主將,韋昌輝的弟弟韋俊為右軍主將。
咸豐八年六月十七日,曾氏上《恭報起程日期折》。折中抄錄了一段詔命:"前因江西賊匪竄入浙江之常山、開化,圍逼衢州府城,迭由江南徽州等處調撥援師馳往救援,恐官軍無所統屬,特加漳州鎮總兵周天受提督銜,督辦浙江防剿事宜。嗣因處州失守,並攻陷金華所屬之永康、武義二縣,恐周天受資望較淺,未能統率眾軍,復諭和春前往督辦。茲據和春奏,現在患病未痊,刻難就道。東南大局攸關,必須聲威素著之大員督率各軍,方能措置裕如……本日已明降諭旨,令曾國藩馳驛前往浙江辦理軍務。"在這道奏摺中,曾氏還寫道:"伏念浙江完富之區,關係東南大局,賊勢方張,亟應迅籌援剿,遵即於初七日自家啟程,十二日抵長沙,與撫臣駱秉幸會商。"並向朝廷表態:"臣才質凡陋,頻年飽歷憂虞,待罪行間,過多功寡,伏蒙皇上鴻慈,曲加矜宥,惟有殫竭愚忱,慎勉襄事,以求稍紓宵旰憂勤。"咸豐八年六月初四日,曾氏給九弟國荃的信上說:"聖恩高厚,令臣下得守年余之喪,又令起複,以免避事之責。感激之忱,匪言可喻。"又說:"先大夫少時在南嶽燒香,抽得一簽云:'雙珠齊入手,光采耀杭州。'先大夫嘗語余云:'吾諸子當有二人官浙。'今吾與弟赴浙剿賊,或已兆於五十年以前乎?"
羅大綱、周國虞與李秀成會合后,聲勢浩大,浙江告急。朝廷欲急調湘勇赴浙江,但浙江提督周天受資望淺,不堪統率,只得任命欽差大臣、江南大營提督和春指揮。恰逢和春患病,不能受命。胡林翼趁此機會,聯合官文火急上奏,請起複曾國藩,又鼓動駱秉章支持。湘勇出湖南后,駱秉章於錢糧支持甚厚,曾駱關係大為改善。駱亦不願湘勇落於滿人手裡,便欣然上奏,並答應湖南繼續全力支持餉糈。朝廷環顧四方,的確再無合適的人可以代替曾國藩,於是再次賞他一頂兵部侍郎空銜,命火速奔赴前線;同時又諭令官、胡、駱,既作保人,則必須確保湘勇的糧餉。
咸豐八年六月初三日曾國藩接到上諭,初七日便整裝離開了荷葉塘。他不再向朝廷討價還價,要督撫實職了,反而生怕收回成命,離家前便打發荊七齎著"奉命援浙,即日擇將出兵"的奏疏,先行趕到長沙,借湖南巡撫衙門的官封拜發。曾國藩之所以立即受命上路,除急於重統湘勇以酬夙志外,還有一件事,使他確信此次援浙,是走向立功坦途的一個吉兆。
六年前,還是在為江氏守喪的時候,曾麟書對曾國藩兄弟說,四十年前,他去南嶽燒香拜菩薩,在上封寺求得一簽。簽云:雙珠齊入手,光彩耀杭州。曾麟書欣喜異常,回來對江氏說:"我今後必有兩個兒子在浙江做官。""真是靈驗!"曾國藩心想,"可惜父親死了,不然,看著兒子帶勇入浙,該有幾多高興!"去年春天,曾國藩不待皇上批准,匆匆回籍奔喪的事,引起左宗棠大為不滿。他肆口謾罵曾國藩自私無能,臨陣脫逃。左宗棠是個從不掩飾情感的人,情緒一上來,就不顧一切,罵曾國藩罵得起勁的時候,他甚至把這個曾令他佩服的老友說得一無是處,連曾國藩多年自我標榜的忠敬誠信,也被他一概斥之為虛偽。左宗棠如此帶頭攻擊,一時間長沙官場嘩然和之,給蟄居荷葉塘守喪的曾國藩極大的刺激。他本已身心憔悴,經此打擊,更添一重痛苦。曾國藩恨死了不念舊情的左宗棠,也恨死了不明事理的長沙官場,發誓永不與左宗棠說話,也永不與長沙官場往來。
在前往長沙的途中,就如何會見左宗棠一事,曾國藩思考了很久。先前的發誓自然已經過去,既然復出帶兵,怎能不與左宗棠說話?已經大徹大悟的曾國藩,對左宗棠一年前罵他的所有的話都可以不再計較,惟獨對"虛偽"二字難以釋懷。他一生最恨別人虛偽,想不到這個最招他厭恨的字眼,竟然由相交二十多年的老友加於自己的頭上,如何不令他氣憤傷心!想到這裡,曾國藩決定把與左宗棠的會見降到最低的規格,學孔子見陽貨的辦法,俟其外出時,到他的家裡走一趟,然後留一張名刺,匆匆離開。這是一個最妙的辦法,說見了又未見,說未見又見了。轉念一想,這個辦法不好。心高氣傲、明察秋毫的左宗棠一眼就會識破這個陳舊的小花招,造成的後果必然是二人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無論對湘勇,還是對他個人,左宗棠都是有大恩在前的;何況人才難得,對江西戰事的幾次建議,當時不在意,現在想起來,吃虧就吃在沒有聽這個今亮的話。左宗棠信中反覆談用兵之道貴在審勢,而自己恰恰就在審勢這一點上欠缺功夫。這是一個古今少見的將材!今後還得要重用他,讓他帶一支人馬獨當一面,萬不可冷淡!
瞻前顧後地想了很久,曾國藩決定把這次與左宗棠的會見,當作自己轉向黃老之術的第一步,實地檢驗一下究竟效果如何。
昨天夜晚,駱秉章打發人告訴左宗棠,說是曾國藩在拜會他的時候說過,今上午親來左府看望老友。駱秉章深知左宗棠的倔脾氣,特為關照,希望他不再計較去年的事,把這次曾的主動來訪,當作捐棄前嫌、和好如初的好機會。
左宗棠對曾國藩的恨意仍未消,他不大情願見曾國藩。今年三月,他把妻兒從東山接出,和陶桄夫婦一起,住在戥子橋外的陶公館里。一大早,左宗棠打發陶恭在門外十字路口探聽曾國藩來訪的情況,隨時向他報告。他自己則帶著前幾天從湘陰來的老表吳偉才,一同巡查後花園的施工。
陶公館後面有一大片荒蕪的土地,過去陶桄沒有理會它,左宗棠看著荒在那裡可惜,便自己設計了一個花園,命人按圖施工。現在,這個花園就要全面竣工了。
花園的正中是一個大水池。盈盈清水中養著幾百尾魚,青翠的荷葉罩在水面上,益發增加幾分幽靜。正當盛夏,粉紅色的荷花滿池綻開,如同西子湖從杭州移到了長沙。左宗棠看著歡喜,給它取個名字,叫"武侯池"。鑿池開挖出來的泥土就堆在旁邊,形成一座小小的山崗,上面栽些青篁幼松。再熱的夏日南風,經過松竹的過濾,也增添三分清涼。左宗棠稱它為"卧龍崗"。卧龍崗下有一棟竹籬編就、茅草為頂的房子。房子里正中矮几上擺一張古琴,壁上掛著主人最喜愛的"隆中對"古畫。這個茅屋被命名為"隱賢廬"。
《左宗棠年譜》中附錄郭嵩燾咸豐八年致左宗棠信函, 內中說:"初三日,再召見養心殿西暖閣,溫諭移時。問曰:'汝可識左宗棠?'曰:'自小相識。'上曰:'自然有書信來往。'曰:'有信來往。'曰:'汝寄左宗棠書可以吾意諭知,當出為我辦事。左宗棠所以不肯出, 系何原故?想系功名心淡。'曰:'左宗棠亦自度賦性剛直,不能與世合。在湖南辦事,與撫臣駱秉章性情契合,彼此亦不肯相離。'上曰:'左宗棠才幹是怎樣?'曰:'左宗棠才極大,料事明白,無不了之事,人品尤極端正。'曰:'左宗棠多少歲?'曰:'四十七歲。'上曰:'再過兩年五十歲,精力衰矣。趁此時年力尚強,可以一出任事也。莫自己糟踏,須得一勸勸他。'曰:'臣也曾勸過。他只因性剛不能隨同,故不敢出。數年來卻日日在省辦事。現在湖南四路征剿。貴州、廣西籌兵籌餉,多系左宗棠之力。'上曰:'聞渠意想會試?'曰:'有此語。'曰:'左宗棠何必以進士為榮!文章報國與建功立業所得孰多?他有如許才,也須一出辦事方好。'曰:'左宗棠為人是豪傑,每言及天下事,感激奮發。皇上天恩如能用他,他亦萬無不出之理。'上乃言及他事。"
左宗棠的官職雖只是一個在籍四品卿銜兵部郎中,實則此時已名動九重。早在咸豐五年,御史宗稷辰向朝廷推薦人才,他的名字便赫然列在首位。自那以後,每逢兩湖有人進京,咸豐帝則詢問左宗棠。前不久又在養心殿西暖閣召見郭嵩燾,詳細問明左宗棠的情況,鼓勵他努力辦事。當得知左常以舉人功名自憾,極欲會試時,咸豐帝竟然寬慰道:"何必以進士為榮,文章報國與建功立業,所得孰多?他有這等才能,務必充分發揮才是。"這些話傳到左宗棠耳中,自然更激發他要做一番轟轟烈烈大事的雄心壯志,也促使他更加自命不凡。他今年雖已四十七歲,精力卻仍旺盛過人。幾個月前,張氏妾又給他生了一個兒子。近半百的人再添男丁,他歡喜無盡。
王家壁《狄雲行館偶刊》一書 《同祿命小記》:"湘陰吳偉才,左恪靖伯三姑母次子也,與恪靖伯同以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日寅時生。所居相距八里許,兩家報喜者,相遇於途中玉石橋。其八字則壬申、辛女、丙午、庚寅也。少有奇童之目,與恪靖同。至道光壬辰,恪靖伯與兄景喬(宗植)中書君同舉於鄉,而偉才.改業屠。恪靖伯督浙閩時,偉才嘗一至閩。恪靖伯勛業爛然,所殺賊以千萬計,而偉才祿命中之殺刃,僅用之於屠豕,何也?昔與文潞公同命者,僅得與同席而食者數十日,與此事皆可解而不可解。大小戊子,雌雄甲辰,又何足雲也。偉才好大言,嘗曰太公隱於屠沽,何獨余也。今尚健在,雖不在屠肆,而親舊歲時用牲,或召之,輒欣然鼓刃而往。同治八年十月十四日,恪靖伯言於甘肅涇州瓦雲驛營次,時南北路官軍皆連獲大捷,甘境行肅清矣。"兩老表並肩來到武侯池邊的一座石牛雕像旁。這是一頭壯實的大水牛,頭、腹、尾、四蹄都雕得極好,尤其那對彎曲的角,在頭的兩側畫出兩個圓圈,既逼真又很具美感。整個石牛的尺寸,與一頭真牛的大小完全一樣,再加上用黑色岩石雕出,遠遠地看起來,還真是一頭剛從池中沐浴上岸的耕田牯牛哩!
"表哥,你的後花園有武侯池、卧龍崗、隱賢廬,這我曉得,你是當今的諸葛亮,缺不了這些名目。但為何要雕一個石頭牯牛放這裡?從小起,牛還見得少嗎?一個石頭牛有么子好看的!"老表吳偉才指著石牛問。
左宗棠的這個表親是他的三姑母的次子。說來也真是湊巧,兩個人竟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所生。吳偉才家住湘江東邊,左宗棠家住湘江西邊,生日那天,兩家報喜的人居然在江邊相遇。過幾年長大了,都爭當表哥,誰也不願做表弟。左宗棠對吳偉才說:"我們也不要爭了,誰的書讀得好,誰就當哥哥。"結果每次考試,左宗棠總是第一,吳偉才終於服了輸,稱左為兄。吳偉才讀書不成,加之後來家道中落,於是改行做了屠戶。
表兄弟倆有次一同請人算八字。左宗棠報了壬申年辛亥月丙午日庚寅時之後,瞎子用手掐了半天,突然大聲說:"恭喜恭喜,這是一個大富大貴的八字。"左宗棠大喜。
吳偉才也高興,忙對瞎子說:"我的八字也是壬申辛亥丙午庚寅,你也給我算算。"瞎子也掐了半天,再摸摸他的頭,又摸摸手,嘆口氣說:"八字雖好,可惜生的地方沒選好。請問你是生在河東,還是河西?" "河東。"吳偉才答。
"這就對了。"瞎子翻了翻兩隻白眼珠,說:"生在河西者,殺人萬萬,出將入相;生於河東者,殺牲萬萬,屠豬宰羊。"三十年後,果然左宗棠拜相封侯,吳偉才也當了一世的屠戶。左宗棠特為賞那瞎子五百兩銀子。不料瞎子命不好,生病無錢治,早死了,也沒有妻兒。左宗棠便給他砌了一座好墳墓,墓前立了一塊高高的石碑。吳偉才氣不過,夜裡偷偷把碑給砸了。
這是個傳聞故事,想必不是真的。世上真有這等料事如神的瞎子,他早就為自己尋找一個發財致富的機會了,何致於貧病交加,無家無室!
當時左宗棠聽了表弟的提問后,正色道:"這你就不懂了,我原本是牽牛星下凡。""牽牛星下凡?你是如何曉得的?"屠戶很驚訝。
"我三十歲生日那年,太白金星親自託夢給我,說我前生乃是牽牛星,今生註定要為世人吃苦負重。"吳偉才看他神色莊重,並無半點說笑話的味道,感嘆起來:"怪不得我和你八字相同,命卻相差這樣遠,原來你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我哪能跟你比!"左宗棠撫摸著石牛的彎角,沒有說話,那樣子顯然是贊同老表的這番感慨。
"老爺,曾侍郎已到了營盤街。"陶恭急急忙忙地跑進後花園稟告。
"是坐轎,還是騎馬?"左宗棠停止撫摸石牛,雙目閃亮地望著陶府家人。
"曾侍郎是坐轎來的,坐的綠呢大轎。""你去傳我的話,關閉大門小門,今日任何客都不見,叫他曾侍郎打轎回府!"左宗棠斬釘截鐵地下命令。
"是!"陶恭雖然遵令,兩腳卻並未移動。他深為不解:曾侍郎專程來訪,為何要關門不見?
"站著幹什麼?快去!"左宗棠揮手,"關門是門房的事,你依舊到外面去觀察,有什麼動靜,再來稟報。"陶恭出去了。吳偉才說:"表哥你這樣做,曾侍郎會要見怪的。""讓他見怪去好了。"左宗棠又細細地審看起石牛來,對老表說,"你看它的下巴是不是還要肥一點才好?"左宗棠邊說邊摸著自己胖胖的下巴,彷彿那頭牛就是以他為原型雕的一樣。
"老爺,曾侍郎在司馬里口子上下了轎,徒步向這裡走來。"一會兒,陶恭又進來稟報。
"什麼!他下了轎?"左宗棠大出意外。略停片刻,又問,"他穿的什麼衣?官服,還是便衣?隨從有多少人?""他沒有穿官服,穿的是一件灰灰的長褂子,也沒有隨從,一個人。"陶恭在陶府當了二十年的差,辦事能幹,觀察事物也仔細。
"沒有看錯?"左宗棠拉長聲調問。
"沒有看錯。"陶恭回答得乾脆。
左宗棠沉吟一會,斷然說:"打開右邊的側門迎接!""季高,四年多不見,你比先前還顯得年輕了!"曾國藩剛從右側門坎進來,一眼看見左宗棠,便搶先打招呼。那笑容的真切,聲調的親熱,彷彿在他們的友誼中從來就沒有過裂痕似的,一如以往的親密無間。
"滌生,是你來了!"對於曾國藩的如此態度,左宗棠頗感意外,連聲說,"書房坐,書房坐。"一邊高喊獻茶,一邊忙將自己手中的舊蒲扇遞過去。
"這麼熱的天氣,你還放駕,難為了!"左宗棠望著曾國藩說。心裡想:四年多不見,他的確是衰老多了。這樣想過後,覺得自己去年對他的肆意攻訐有點過分了。
"昨天下午見過駱中丞后,我就要來看你。駱中丞說你這兩天偶有不適,勸我晚上莫打擾了。"曾國藩輕輕搖著大蒲扇,關切地問,"今天好些了嗎?""好多了,明天就去衙門辦事。"這時,陶恭端來一大盆切好的西瓜。左宗棠招呼曾國藩吃西瓜。曾國藩沒有客套,拿起一塊瓜,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看著曾國藩全無芥蒂的神態,左宗棠心裡隱隱升起一股歉疚,說:"伯父安葬妥帖了嗎?這一年多來,瑣瑣碎碎的事情很多,也沒有給他老人家去磕個頭,真是很對不住。""哪裡,哪裡!"曾國藩拿起毛巾擦擦嘴巴,說,"我這次能夠得以為父親辦理身後之事,盡一個做兒子的孝順,全是靠的你賜予呀!""這話從何說起?"左宗棠一時不解。
"季高,那一年在水陸洲,不是你一番開導,我早就作一個不忠不孝的罪人死了,哪還有為父親送葬的時候!"曾國藩的態度極為誠懇真摯。左宗棠見他此時此地,絕口不提自己去年對他的攻訐,反而以感激的心情回憶那夜船艙里的責罵,不禁大為感動起來。他是個直性情的人,覺得應該表示一點自己的歉意。"滌生,你去年從江西回來,我當時認為有些不妥,說了幾句你不愛聽的話,你不會介意吧!"
《湘綺樓日記》光緒四年四月十一日:"作軍志。咸豐六年至八年,湖南協濟江西軍餉銀二百九十一萬五千兩。此左生之功也。左生於江西殊勝曾公。"
"季高,看你說到哪裡去了!我們二十多年的交往,情同骨肉,那幾句話還能記在心裡?況且,你說的都有道理。"曾國藩真誠地說,"就如當年一樣,你話雖說得重了點,但純是一片好心。這幾年,你在很艱難的條件下,為湘勇籌撥了二百九十萬兩餉銀。你為江西戰場作出的貢獻比我大得多。你的幾點軍事建議,我後悔沒有早採納,不然九江、湖口早就拿下了。""正是這話!"左宗棠素來不會謙虛客套,直來直去,心裡怎麼想的,嘴裡便怎麼說,"實話對你講,潤芝、雪琴他們之所以連克長江沿線城鎮,就是用我的主動出擊的主意。滌生,穩紮穩打,是你的長處,不能出奇制勝則是你的短處。要想百戰百勝,必須兩者相結合。這次復出帶兵,我希望你能更多地注意審時度勢,出奇制勝。""你說得很對,我的失敗,就在於太平實,缺乏奇策。在這方面,你今後還要多給我指點指點。"這句話,一半是為了討得左宗棠的歡心,一半也是曾國藩的心裡話。這段時期來,他檢討自己的過失,十分清楚地看到了這個問題。
"的確,你的打仗和你的為人一樣。"左宗棠笑著說,"為人要穩重實在,不過兵者陰事,越詭計多端越好。""不錯,不錯"曾國藩也爽朗地笑起來。
過一會,他以極其懇切的語調說:"說句實在話,我並不夠格統領湘勇,你才具備著真正的統帥之才。"這句話,說到左宗棠的心坎里去了。不過,再直爽的他,也不能說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話,遂微微一笑道:"湘勇的統帥是你,這是皇上欽命的,誰還能不承認?看今後戰事的發展如何,如果有必要的話,我也可以自領一軍,作你的輔翼。""若這樣,那就太好了!"曾國藩興奮地站起來,走到左宗棠身邊,鄭重地說,"季高,我想求你一事。""何事?"左宗棠見他一副嚴肅的模樣,心裡想:八成是求我給他籌一筆大餉。
"我在荷葉塘守制時,取《道德經》之義,湊了一副聯語,想用篆體寫出來,掛在居室中,可惜我的篆字太差。你是三湘篆字高手,求你給我書寫如何?"說左宗棠是篆字高手,這分明是出格的恭維。湖南的書法家多得很,篆字寫得好的也大有人在,左宗棠自知他的字,包括篆體在內,充其量在長沙城裡也只算得上二流。不過,左宗棠一向喜出格恭頌。他心裡高興,忙說:"你想的是哪幾句話,講吧!"說著便起身到大櫃邊去拿紙。
歐陽兆熊《水窗春囈》卷上《一生三變》:"先是,文正與胡文忠書,言及恪靖遇事掣肘,哆口謾罵, 有'欲效王小二過年永不說話'之語。至八年奪情再起援浙,甫到省,集'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十二宇,屬恪靖為書篆聯以見意。交歡如初,不念舊惡。"
"這副聯語的上聯是:敬勝怠,義勝欲。""行!"沒等曾國藩說完,左宗棠便插話,手裡拿著一疊宣紙。
"下聯是:知其雄,守其雌。"左宗棠把紙攤開在桌面上,正要取筆,聽到下聯,心裡一怔:這是什麼意思?很快,他明白了:曾滌生這個滑頭,原來是借這副聯語,在我的面前進一步表明他的心跡。他將我比作雄,自己甘願為雌。唉,也真難為了他!左宗棠想到此,停住了筆,笑著說:"滌生兄,聽人說,你這一年多守喪期間,天天不離《道德經》《南華經》,儼然成了老莊的入室弟子。別人聽了為你高興,我聽後為你惋惜。"曾國藩不露聲色地坐到椅子上,等待著這位怪傑發出與眾不同的議論來。
"老莊之說,養心則可,辦事卻不行。尤其是身處今世,我輩人更不可為其所迷。"左宗棠放下筆,嚴肅地說,"當今天下紛亂,強寇蜂起,君父處寢食不安之際,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正靠的英雄豪傑以剛強果敢之手段,殺盡匪賊,速平禍亂。這裡要的是拯難救苦的良知,倡導的是敢為天下先的血性,竊以為柔退只能是授人以首的自滅之計,逍遙則更是極不負責任的逃避態度。老莊之道,今日誠不可取!"出自於左宗棠口中的這一番激昂的陳辭,曾國藩一點兒也不覺意外,這正是他自己多年來所懷抱的態度。他只能讚許,不能有任何非議。不過,今天的曾國藩,其心中的境界已升華到新的境地,不是左宗棠所能領略到的。他不想與左宗棠爭辯。他知道辯亦無益。眼前這位氣沖斗牛的左師爺,世上有幾人辯得過?更何況他挾的是儒家以天下蒼生為念的凜然正氣,正可謂橫掃千軍如卷席一般,誰敵得了?曾國藩微微笑著,輕輕地點頭,嘴裡說:"有道理,有道理!""滌生,你的心意我已明白,這副聯語不寫了罷,我另送你一副,集的是武鄉侯的話,可能對你的用兵打仗更有實益。"說罷,也不管曾國藩同意不同意,立時揮筆寫就。上聯寫的是:"集眾思,廣忠益。"下聯是:"寬小過,總大綱。"曾國藩看了拍手稱快,高興地說:"很好,很好,我收下了。你落個款吧!"左宗棠於是又提起筆,在後面補了幾行小字:"滌生兄奉命復出,囑余書老子'守雌'之言以自束。余以為不可,改書古亮之言以貽之。今亮咸豐八年六月於祇進不退齋。" 曾國藩雙手接過這份重禮。
"這幾天你下榻哪裡?"左宗棠問。
"暫住在城南書院。"
"明天一早我來拜會你,與你談談這次浙江用兵的一些想法。""好!"曾國藩感激地說,"我在書院恭候大駕!"當左宗棠親送曾國藩出門時,只見陶公館中門大開,十多名衣冠整齊的僕從肅立兩旁。曾國藩心裡暗暗得意:此行的目的已圓滿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