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15
塞拉弗乘坐「好望風」號越洋而來,只帶了十人衛隊,雖然巴達耶卡再三要求加派拱衛的力量,但都被否決。按照陛下的習慣,先秘密巡視了塞古特城區建設狀況,遠遠瀏覽了一番市政廳、教堂和神廟,隨即便穿過城西的圍牆,前往郊外私營農莊、種植園視察。
巴西被開發前,印第安部落群體分佈如下:亞馬遜河以北,一直囊括整個委內瑞拉省,都屬於亞馬遜雨林農耕部落。他們刀耕火耨,生產力低下,種植木薯,也有狩獵和捕魚的技巧。
大河以南,由於主要是熱帶草原氣候,分佈著大量圖皮-瓜拉尼系部落移民。他們自古生活在印加大陸東起大西洋,西到安第斯山脈,北至蓋亞那,南臨拉普拉塔河的廣大地區。圖皮-瓜拉尼人也曾是印加帝國的強大威脅,活動範圍一直推進到其邊界附近。
「瓜拉尼」的意思就是「勇士」,表明該族的戰鬥力極強,由於印加帝國新附,墨西哥由女王陛下繼續統治著,所以哈布拉德王**隊的來源主要就是加勒比族人和圖皮-瓜拉尼人,後來又加上了拉普拉塔省的阿勞坎人。
總督領最南部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的地區,包括首府里約熱內盧,與阿勞坎人的狩獵部落地域臨近,這些人跟圖皮-瓜拉尼族一樣,反對印加擴張,經常打仗。
委內瑞拉省的組合型大農場加上計劃經濟模式對王國的統治有著不凡的意義。那些雨林農耕部落紛紛被大草甸湖部落聯盟瓦解、吞併,大量的勞力變成受到一定約束的農民,他們使用新式農具、使用新式的耕作方法、使用牛馬挽犁,收成的大部分則由國家按議定價格包干,同時對農民嚴格按照計件、包乾和考核制度給予檔次不同的薪酬,刺激和提高勞動生產率。
可惜在巴西總督領,雖然科爾特斯積極推進規模化農場的進程,但效果卻沒有皮爾遜執政的委內瑞拉省好。原因自然是他把拓展領地當成是頭等大事,發展經濟的種種措施、政策落實得都不到位,主要工作還交由愛琳副總督負責。
這也直接造成王國農業發展最快最好的地方,竟然不是土地最廣袤的巴西,而是北方自然條件不甚理想,大片處於雨林地區的委內瑞拉。甚至有一段時間北安第斯省在農業方面也迎頭趕上,使得巴西總督領更處於相當不利的位置。
塞拉弗假借商團首領的名義,察看了幾處私營農莊。這些農莊無不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靠近河流、森林,砍伐出的大片空地有著天然積肥,不用精耕細作就能長出最好的作物。
總督領雖然不事畜牧,但鄰近省份卻有大規模養殖的地區。
敢於海外移民的,最早就是那些卡斯提高地的西班牙人,他們天然地更喜歡畜牧業,而非農耕,又由於大家畜可以用於運輸和耕種,馬還可以用以作戰;此外,若干個世紀以來的「光復戰爭」,使相當一部分人養成了騎在馬背上的習慣西班牙人的騎兵尤其是輕騎兵非常有名,但重騎兵,往往因馬種比不過英、法而稍稍遜色。
這樣,飼養家畜一開始就得到高度重視。在中央省,每建立一個新的城市或居住地,事前必須留一塊林場和牧場,即使在西班牙殖民者退出新大陸后該習慣仍得以保留。
王國人口管理和移民局後來還針對畜牧業發達地區作出專門規定,在移民城市居住規劃呈報以前,必須按每人2000頭牛的面積保留出相當規模的土地,用於放牧。
經營畜牧場和經營基礎農業一樣,是受到政府鼓勵和支持的。
按塞拉弗的指示,墨西哥女王瑪麗娜?梅加爾魁克親自把美利奴羊引進當地,同時又往巴拿馬省尼加拉瓜等畜牧業發達地區積極推廣。
迄今為止,墨、尼等地的養殖業已經極度發達。以特諾奇蒂特蘭城東北40英里的托盧卡山谷為例,整個谷地有150000頭牛!其中一些領主們個人就擁有15000頭。
這些牛除了大量出口各地,便是製作成腌肉、熏肉、肉乾、香腸等投入市場,由於養牛業的發展,市場上的牛肉價格一路走低。1520年,每磅牛肉價格值2筐玉米;1523年,每4磅牛肉合17個艾居;1525年,4磅牛肉跌到了10個艾居;1527年,只能賣到4個艾居了!
要知道艾居在王國的購買力很強,能買到0.75磅白麵包的,然而每磅牛肉1個艾居也真是有點說不過去,總不至於肉比麵包還便宜吧?
因此,1526年初梅加爾魁克下達諭旨,規定這1磅1艾居的價格就是「最後底線」,不允許再私自降價,否則將受懲罰。
尼加拉瓜、拉普拉塔等地區的畜牧業發展同樣有著類似的經歷,人少畜多,肉價遽跌,不會有人因食物問題而餓肚子。有些新移民根本不急著找工作,投靠農場主便是個好辦法,牧場主人們通常會十分好客,養上大批閑人,提供免費食物,也是表現他們「慷慨」的辦法之一。
在遠離大城市的地區,養牛則主要是為了牛油和牛皮。前者用來製造蠟燭,及船舶外殼的塗料,保護船殼免受蟲蛀;後者用來製造鞍具和防護服。至於牛肉,往往任其腐爛。
拉普拉塔、奧里諾科河流域和墨西哥北部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是馬、牛、羊的理想放養場所。在這些地區,養牲畜幾乎不用照看,它們會自行繁殖。牧民常常騎著馬,帶著繩索和刀在布滿羊群、牛群的草原上縱橫飛馳,隨意獵取那些無人照管的牲畜。他們還因此有大批皮貨出口。
1529年,有王室證書,專營牧場生意,出品各種良馬的必勒格商團在尼加拉瓜收到36220件皮貨,而在拉普拉塔和俄亥俄兩個著名牧區則一共收到113450件皮貨!墨西哥當地畜牧業主為保護行業利益,還專門組織了叫「麥斯塔」的行會團體,保護品種,處理偷盜和產權等問題。
綜上所述,巴西總督領及其他省份的農莊所使用的耕牛、重型挽馬是既便宜,數量又充足,人力資源得到了充分的保護。
但是眼前這些私人農莊卻面臨著更多的問題,他們規模較小,效率一般。在制度上,那些農民更像佃戶,得向農莊主繳納賦稅,有時還被要求出勞役。由於處在人煙稀少的市郊,他們還得防備森林中可能出現的原始部落的圍攻,因此總是整年在修補柵欄。
科爾特斯一次又一次的「遠征」,也激起當地土著的強烈不滿。他們已經會聯絡起來,進行規模浩大的反擊,尤其曾有段時間巴西總督領外有克薩達從海上來犯,內須抵禦部落侵襲,社會生產生活異常艱難。
移民的熱潮在里約熱內盧淪陷前後陡降至谷底,一直到今天,向移民局申請的外國移民,傾向最強的分別是首都區、委內瑞拉、巴拿馬和中央省,如果沒有北太平洋總督領或其他海外飛地,巴西恐怕已經到了老幺的位置。
當然,這並不是否定科爾特斯的功績。他在總督任上一呆就是10年,巴西也由原來單純的染料、木材供應地,逐步變成能夠自給自足,同時還擁有不少出口產品的省份。這裡已經差不多是王國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其*有股份佔據51%以上的製糖廠41家,股份佔少數或未占股的172家,年均產糖約7200噸。
王室同樣是蔗糖供應大戶,僅次於巴西,光兩位陛下名下統計出來的年均產量就在4945噸左右。隨著王國幾乎佔據了全歐洲糖類貿易,甚至將威尼斯商人傳統的黎凡特糖擠兌得無路可去,整個大陸的糖價也迅速走低,原先每磅「純凈」的糖零售價超過2個達特金幣,而現在,只需要1.5個魯恩銀幣就能獲得。
但即使王國的糖類總產量有超過1萬噸的驚人數字,但供應歐洲仍顯不足。
非蜂蜜的蔗糖在歐洲的流行真可謂一波三折。早在公元627年,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希拉可略在亞歷山大大帝之後二征波斯,繳獲頗豐,其中就有一箱子糖。波斯人是從印度人那裡學習到種植甘蔗的本領的。
這也是歐洲人第一次吃到非蜂蜜製成的糖。
再接下去,就得提到十字軍了。由於那時頻繁的戰爭,歐洲的騎士們從異教徒手裡搶來了一些新食品,例如桃子、菠菜等等,甘蔗的大名亦位列其中。
由於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義大利成為唯一的十字軍轉運站,並由此逐漸發展了黎凡特貿易。其中威尼斯壟斷著糖類貿易百年之久,直到達?伽馬開通到達印度航線之後。
於是,葡萄牙人直接從那裡進口生糖,經過精製再行出售,一時間,葡萄牙人大發橫財,首都里斯本一躍成為歐洲名副其實的糖都。然而,這種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哈布拉德王國由於地理條件優越,適合種植甘蔗,即使在嚴格的政策調控下一直處於半限制的狀態,但種植園和榨糖廠的興盛仍不可阻擋。
新大陸由是成為新的糖類貿易中心。
古羅馬的作家普林尼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曾寫道:「糖是一種取自蘆葦的蜂蜜,白如膠質,口感爽脆,最大者如榛實大,小巧玲瓏,被當作藥物使用。」這種觀念也許源自以此為業的阿拉伯商販的宣講,在那兒糖一直屬於滋補品類。正是這種思想的誤導,數百年來,糖在歐洲同樣被當成了滋陰潤肺和化痰止咳的良藥,抑或用作兒童和婦女強筋壯身的高級營養品。
可以想像歐洲人對糖的渴求有多麼深。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美食行業,御廚常將過量置糖的乳酪、飲料進獻給國王;而貴族家裡,糖也是不可缺少的東西,否則在交際時會很沒面子。為了體現身份,有些人甚至命令廚師在任何食物飲料中添加這些結晶。
王國的製糖業發展得如此之快,跟他們不斷採用新技術有很大關係。他們是最早開始使用水力推動大型設備,以供製糖的國家,例如大型攪糖機、大型榨糖機、大型皮帶式送蔗機等等。
王國的大型榨糖機,看起來已經非常先進,那就是兩隻石制巨碾,呈圓柱形,疊放置於木架上,有一條約15米長的巨臂伸出。榨糖時,水力推動水平輪盤轉動,由一套簡單的木製齒輪組完成力量的轉換,將巨臂帶動,推著巨碾開始工作。而木架上豎立的硬木製齒輪構件,則將兩隻巨碾相互帶動,形成緊密的摩擦。
原先,這種類型的榨糖機需要不少人力,將甘蔗連續不斷地**石碾下端的縫隙進行榨汁作業,后研究院發明的皮帶式送蔗機,則代替人工,利用多餘的水力將甘蔗源源不斷地送入巨碾中,每天可以榨十幾噸的原料。
攪糖機則完全被置於比較封閉的房中,是一由水力推動的金屬巨盤,下方是多條附貼的超大平面薄管,用來供應以燃煤燒水而產生的高溫蒸汽。這些蒸汽將巨盤炙得滾燙,水力攪棍則不斷攪勻這些糖水,直至含糖量達到標準原料變得粘稠為止。
這樣的勞動效率比起歐洲來簡直是天上地下。當初古巴殖民者留下的水力榨糖設備,估計生產效率要低一半多,不少原料將白白損失。而且王國這些榨糖廠都必須附有額外的處理廠,例如對榨糖殘渣的進一步加工,製成朗姆酒等等,總之浪費和消耗都被嚴格的流程、生產標準控制起來了。
除了糖類,巴西還是橡膠盛產地,全國最大的橡膠加工廠就設在總督領。每年生產的橡膠不管再多,都是供不應求的,甚至還有外國商人專門派遣代表駐紮在巴西,就為了多得到點產品。例如車輪、密封圈、膠墊、帳篷、雨衣雨帽雨鞋和手套等等,皆屬上層貴族最流行產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