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此次丹吉爾戰役一開始,就暴露出哈國的弱點,他們的國力強大,但需要防衛的地方比葡萄牙更多,伸進歐洲的觸角,看似很強,其實也很脆弱。就像南直布羅陀地區,這裡一個陸軍師要防禦兩個要塞,同時他們還要防衛北非可能的敵情。一旦有變,幾千人的部隊根本不足敷用。
而地中海地區哈軍的裝備物資甚至部分給養,都得依靠海路運輸。直布羅陀海峽之爭,便成了王國的心腹大患。葡萄牙人每次發動襲擊,不論其成敗,後勤保障線總會被掐斷。地中海艦隊已經做出了足夠的努力,但他們的敵人同樣很多,完全看守好海峽,除非他們不要科西嘉了!
塞拉弗可沒有這種過於狹隘的戰略觀。
他的原計劃,是在奪取休達的同時,佔領大西洋上重要據點亞速爾群島,以及西北非海岸線附近的馬德拉群島,以此建立哈國在直布羅陀海峽的絕對優勢。
從地圖上看,亞速爾群島位於大西洋的關鍵節點上,往西順風兩周航程,就是百慕大群島,距離王國首都蜜特拉很近了。
亞速爾群島同時還聯繫著北大西洋前往西印度地區的海道,哥倫布西航便從此經過,這裡是當時「文明的邊緣」,中世紀時人們深信再往西走就是深淵!
馬德拉群島雖沒有亞速爾群島般富裕的土地,但這裡是扼守前往非洲的交通要道,葡萄牙人熱心於這裡的開發,並有聲有色地搞起了甘蔗種植,因此重要性半分不差。
最初發現馬德拉群島的是公元前80年的羅馬人,他們以島上一種能製造紫色染料的樹木為之命名,其後迦太基人、熱那亞人也分別「發現」過它。有明確記載的是1418年,「航海家」亨利(事實上該王子從未出過海,只是對航海有巨大熱情並為之拚命投入)派遣若奧?貢薩爾維斯?扎爾科和特里斯唐?瓦斯?特克塞拉兩位服務於王室的貴族,指揮一艘現在看來巨爛無比的地中海式帆船沿著西北非海岸向南航行,遭遇風暴后吹遠了海岸,方才發現馬德拉的聖港島。
回到里斯本並向亨利彙報之後,很快他們組織了移民,移民中有貴族巴托洛梅?佩雷斯特雷羅。在聖港島呆了不久,他們便發現了群島中的主島,面積更大的馬德拉島。
由於最初的兩位貴族功績驚人,經葡萄牙國王批准,扎爾科家族獲得了馬德拉島「豐沙爾」的封地,而特克塞拉家族獲得了「馬希科」。巴托洛梅則得到了較小的聖港島,好在那也是塊肥地。
馬德拉島原本是富有的木材基地,然而因兩位貴族各自在封地中開荒,引起了森林火災,大火燒了整整7年,雖然使土地肥沃起來,可木材島居然無木材可用了!
只能拿來種種甘蔗,好在蔗糖貿易利潤驚人,這裡很快變得富足了。同時期還引種了葡萄,也有相當多的收穫,可以說,這是葡萄牙人向外殖民的開始,也是一個極為良好的開端。
不能不提的是巴托洛梅?佩雷斯特雷羅先生,他死於1475年,兒子繼任為聖港島總督;女兒費莉帕,1479年嫁人,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哥倫布閣下!那時,「印度發現者」還是個默默無聞的青年,他在聖港島呆了兩年有餘,仔細研究了已故岳父留下的航海日誌和海圖,應該說,這對於他創出日後偉大的事業是極有助益的。
應該說,塞拉弗對於兩處群島的想法早已根深蒂固,只是當初準備集中精力先打下亞速爾群島時,遇到了「黑匣子神秘事件」,黛芙妮將他的所有戰略步驟都打亂了……
得到直布羅陀海峽一半的所有權,相對於王國來說,就像是用一條腿走路,非常危險。如果說哈布拉德王國的地盤是一隻啞鈴,則海峽恰是啞鈴中間最細的部分。
此次休達、丹吉爾再度爆發激戰,顯然又勾起了王國主人天大的怨念。然而,尼德蘭戰事已經發動,加上要在義大利對付反哈同盟的力量,塞拉弗能量再大、實力再強,也沒法同時進行第三場戰爭。即使強悍如卡奧船長,也只能保守地採取防禦姿態。
在此情況下,尋找外援成為了必由的出路……
西北非最重要的不是西撒哈拉沙漠,而是沙漠中的寶地摩洛哥。
峻峭的阿特拉斯山斜貫全境,阻擋了來自南撒哈拉沙漠滾滾熱浪,西北沿海一帶為狹長低暖的平原,更擁有「北非花園」的美譽。這裡也是最重要的糧產區,只不過摩爾人建立的國家,生來便有缺陷,最最重要的地區,包括休達至丹吉爾一線,都在別人的手中。
此時,是摩洛哥瓦塔斯王朝阿維亞二世蘇丹掌權。
不管誰掌權,他們對於卡斯提人都非常憎恨,「摩爾人」就是那些敵人們強加於其上的名字……
哈布拉德王國原先並沒有在意過這些「鬆散的游牧民族」,許多人對北非的了解,還是來源於紅鬍子。迄今,如卡奧之流方才明白,北非靠西北這一塊是「摩洛哥」,其右邊是「阿爾及利亞」,靠近馬爾他島地勢險要的大塊地方叫做「突尼西亞」。
非洲政權的孱弱,在這個時代可以舉出許多例子。
柏柏爾人部落在瓦塔斯王朝佔有重要地位,但他們的村落,卻屢遭葡萄牙人的破壞。柏柏爾人的王曾在海邊建起重要的港口,然後不久后即遭侵略,葡萄牙人趕走了他們,並將那裡改稱為「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在西班牙語系中,意指「白色的房子」。如今這裡已沒有葡萄牙人。
休達戰役以後,若奧三世下令北非各據點撤除人員物資,除此之外還通過邪惡的奴隸販子,向國內運輸了大量黑奴,前後計3萬餘人。
卡薩布蘭卡沒有回到柏柏爾人的懷抱,摩爾人頭領阿布德率眾遷移過來,定居在此。他是最初與哈國方面做交換貿易的部落頭人之一。
「歡迎您的到來,兄弟!」阿布德是個沒有信仰的人,起初他的父親是伊斯蘭教徒,並在蘇丹的宮廷里參與過辯經,卻因失敗被人污辱為「遭真主詛咒」,加上阿布德的母親是混血兒,祖上居然有歐洲血統,因此阿布德年幼之時,就在各種教派中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戰爭為宗教提供了最佳的傳播途徑,同時也避免了阿布德遭到信仰者們的斥責只要他為部落帶來源源不斷的利益,他就是聖人,他就是真主,他就是上帝。
被其稱為兄弟的,是一個地道的歐洲人。
這人膚色黝黑,鬍子拉碴,面上滿是風塵之色,他擁抱了對方,*著半生不熟的阿拉伯語說道:「我很抱歉,阿布德酋長,在這種麻煩的時候打擾了您的清靜。」
「摩洛哥從來沒有過清靜,不是嗎?」阿布德笑盈盈的反問,眼中卻閃過厲色。
「我來此的目的,想必酋長心中有數了。」這人被迎進帳中,一邊拒絕了**端來的馬奶,「丹吉爾正在發生戰爭,我們希望能在蘇丹的王帳下,召集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
「阿維亞二世蘇丹必定會拒絕貴方的提議,愛德華先生。」賓主盤膝相對坐下,阿布德在侍女手上吃了一顆椰棗,又飲了口奶,這才悠悠地摸了摸他的大鬍子,「對他來說,兩個魔鬼打仗而他坐觀,這才是最最開心的事情。」
來者正是王國駐休達聯絡處的愛德華上校,去年才因與摩洛哥諸勢力勾搭得不錯被升了職。
此人不愧是被陛下所青睞有印象的軍官,提升一般都較快,畢竟這是位「藍色塞拉弗勳章」獲得者。這種勳章,只發給少數海軍優秀艦長,並且還要有「突出的貢獻或事迹」,因此很是招人眼紅。
愛德華可是負有秘密使命的,他近些日子的主要任務,是積極協助葡萄牙**貴族庫埃留?迪亞斯在摩洛哥建立自己的勢力,同時負責與此人的聯絡。畢竟,庫埃留對王**人也殊無好感,更談不上效忠了。
葡萄牙人趁著哈軍處於不利局面的情況下,果斷出擊,並大舉從陸路侵犯丹吉爾,這完全出乎路易?馬勒等人的想像。歐洲戰役集團軍區的轄境實在太過於分散,從芭芭拉公國到科西嘉,都必須去駐軍、宣示主權,好在芭芭拉公國畢竟是卡蜜拉公主的領地,莉拉司令才得以將大部分精力轉移到地中海。
科西嘉戰爭以後的義大利仍毫無平靜的意思,反哈同盟組成了,他的前身,是從前隱約有印象的「反特立尼達公國同盟」,看得出有人早就不想特立尼達家族安安生生過日子了……可直到今天,哈國版圖仍在擴大,勢力仍在上升,戰場上仍是敗少勝多,商業行動也大大觸動了歐洲原屬封建貴族階級的固有利益,這使得他們的敵人不能不為之鬱悶!
愛德華對於阿布德的表態,雖說不感意外,卻依然失望,他真希望現在不是由自己擔負這種倉促時刻下的談判特使,一點最起碼的優勢都沒有,「尊敬的酋長,所謂朋友間的守望互助,說的就是這樣。在您就快保不住自己權力的時候,在『麥哈穆德』部族即將被吞併的時候,是誰,伸出了援助之手?是誰帶來了弓箭刀槍,是誰帶來糧食馬草,是誰帶來了大量的奴隸,為挽救朋友而不惜一切的呢?」
阿布德神色沉肅地坐起身,驅趕開身邊的**,以手撫*道:「這我永不敢忘,是特立尼達家族的騎士,帶來了我們生的希望,麥哈穆德祖先在天有靈,他也絕不會希望我們得罪自己的恩人!不過……」
他重新坐倒回去,臉色平靜地看著愛德華,「我們的部族再強大,也不能違抗蘇丹的命令。拉巴特城早有通諭,禁止穆斯林介入直布羅陀爭端。」
拉巴特是蘇丹的王城,原是一座要塞,稱「里巴特?法特赫」,在阿拉伯語里,意即「勝利的營壘」。天長日久,里巴特就讀作「拉巴特」,正式成為了城市的名稱。
拉巴特與卡薩布蘭卡一樣都處於西非沿海,且兩城相距很近,一北一南;卡薩布蘭卡更是天然良港,有時大西洋上驚濤駭浪,而港中卻微波不興,早就被葡萄牙人垂涎已久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阿布德所率領的摩爾人「麥哈穆德」部族在摩洛哥所佔的特殊地位。
自從接觸了新的休達佔領軍后,阿布德很快穩定住自己脆弱的陣線,原先一個強大的柏柏爾人部落已經蠶食了他們2/3的領地與資源,麥哈穆德部族被迫北遷,生死存亡的關頭,天降貴人,愛德華出現在他的營帳之中。
要說這位軍官不但與麥哈穆德部族接觸,同樣也與其他強大的摩爾人、柏柏爾人、阿拉伯人部落接觸並做交易。最初的易貨貿易進行得很順利,這樣更刺激了摩洛哥人的興趣,未己,休達更被開闢為自由貿易區,瓦塔斯王朝深受其益。每年,他們最需要的各種商品會絡繹不絕地沿著駝馬道路進入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地區,而他們回饋的商品則包括歐洲人最喜歡的黑奴、貴重金屬、珍珠玳瑁、毛皮和其他各種稀缺的資源。
哈布拉德王國不像伊比利亞的諸國,對摩爾人進行貿易封鎖,他們友善且大方,國中也不乏各種奇異少見的種族,沒有多少會被強制當作奴隸。大部分種族都是平等的關係。
除了雙邊貿易積極的進展以外,早在休達戰役前,塞拉弗就有先見之明的下令在北非地區有意識地開展間諜和秘密殖民活動。在摩洛哥,這種搶佔橋頭堡式的行動進行得格外大膽,甚至有些人完全融入了摩爾人的生活圈子。這使得哈國的名號在這片地區相當管用。
瓦塔斯王朝的上流社會,普遍歡迎且有限度地信任王國的外交政策。
但是,國家的對外關係,可不會因此發生巨大變化。對於白人間的戰爭,無論是蘇丹還是下層民眾,都有種既憎厭又無奈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