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宴會
沈三問一直期待著有教育方麵的能人出現解決此事,他能夠在洛陽總領,但是還需要人去負責具體的實施。
公主開始忙著應酬,宴席,拜訪,詩會,茶會。
沈三問猶豫著要不要一起去。
去吧,就得好好表現,一直以來表現的太好,那一次要是混了頭表現不好,就容易被人噴,浪得虛名什麽的。
表現的好也會被當成理所當然,畢竟他不是宴會的主角,能出席作為一員必須有本事啊。
去了,公主說不定還得照顧他,辦事礙手礙腳。不去吧,好像他不顧著公主,一心做夢想家,將難辦的事推出去了。
不是他想太多,而是兩人出席的場合越多,各種議論就會傳起來,一個小動作,一句話會被各種解讀,也是讓人很煩的。
最後肯定還是兩人打商量啊。
公主倒是很支持,這才是第一步而已,瞻前顧後能成什麽大事,還不如從一開始就一同經曆,把能遇到的問題都遇一遍,以後不至於手忙腳亂。
真的會把所有問題都經曆一遍嗎?
呸呸呸,以後的地位不一樣,哪裏會有那麽多問題。遇到問題不過是因為地位不夠,影響力不夠,眼界有問題,或者有人強行反對而已。
這些等做了皇帝,那都是事嗎?
不過經曆等於更豐富的經驗,必然是有用的,沈三問還是決定與公主一同進退了。
平時的宴會沈三問自然可以很隨意,因為他的出場是給了辦宴會的人的麵子,別人見到他必然會很開心。
可是如今是自家辦的宴會,特別宴會目的明確,清楚改革障礙,作為主人翁沈三問自然不能馬虎。
所以沈三問這幾天很是忙碌。
首先是宴請那些人的問題,文人和武將喝不到一起去,寒門間也有許多忌諱,部門之間也有各種合作和競爭關係,沈三問覺得一次考究的宴會,比改進造紙術簡單不了多少。
畢竟他的前半生是作為一個紈絝度過的,遊山玩水在行,遇到小事出主意也不賴,真正設計深層次的糾紛,除非剛好在史書上讀過,不然真心處理不來。
學習之路任重而道遠。
有時候他會想,不想努力了,反正已經找到白富美了。若是知道他的真實想法,不知道多少人能氣吐一升血。
可是看著孩子崇拜自豪的眼光,還有公主對他的信心,他隻能一路向前,不能崩了自己上進的人設不是。
雖然懶散,但是心懷天下。
其實還有危機感,看洛陽的形勢,停下腳步,就等於失去一切啊。無論是失去公主,還是公主失去一切他都接受不了。
二人又一合計,繞來繞去挺麻煩的,不如用層級邀請。
他們隻發十份請柬,這十個人每人再發十份,邀請自己的好友和能夠對教育改革有利的人。這樣輻射開來,一人說服十個的,好像就能順利了。
可是就算找十個有影響力,能支持並且有益的人也不容易。
沈三問將自己的幾份發給了願意支持改革的府裏人和外麵的年輕紈絝,公主將請柬發給了宗親和心腹。
李氏宗親,一個很尷尬的群體,尊貴卻又沒有尊重,隱有抬頭之勢,但是始終被人壓了一頭。
武氏不讓他們起來,卻也不曾虧待他們,反抗統治者他們做不來,順從他們也不樂意。
公主將請柬發給他們,是給他們一個機會。
把握對皇帝有用的機會,還是做對天下有益的事情,名聲和現實作用都有了,不會虧。
這種籠絡手段不可謂不高明,能領情的還都能是務實的俊傑。
這些李氏的親戚永遠是支持李家做皇帝的,他們什麽都不用做,就能享有一個名頭,自然不會願見天下出什麽亂子。
最多有些老古董不支持女人做皇帝,私下有此心,也不敢明著反對,隻會回避不來。
他們若是眼光足夠,沒準還能推薦幾個人才來。
沈三問原本打算的是,支持的人不多,那麽請柬一傳十的指令發出去,也不會有太多人。
可是結果出乎他的預料。
最後統計結果報上來的時候,他與公主隻能目瞪口呆。
李家的人人手一份。
武家的人人手一份。
五行七望嫡係人手一份。
朝官人手一份。
等等。
這還有個錘子意義。
反對的不也是這些人嗎?來蹭飯吃了?
一下子宴請這麽多人,也有巨大的政治風險吧。
那這場宴會還舉行不舉行呢?
不舉行,這請帖發出去沒對線,各種流言蜚語就傳出來了,還會被人非議是窮了還是怕了,還是對誰誰誰有意見。突然取消,好像也丟不起這個人。
舉行吧,真的沒什麽意義。明知道你反對,還叫你來幹嘛?營造一片和諧氛圍,天下大同,人人支持的假象嗎?這些人背過頭說法就變了,指不定還會取笑公主辦了一場搞笑的形式主義宴會。
所以,第一次宴會隻能無限期推遲了。
不能當冤大頭,可也不能不辦。
沈三問先嚴查了名單,每個人發的好像都沒問題,邀請的都是至交好友,其中許多人也是有大智慧。
隻有少數人將請柬發到了權貴手上,不知道是被威脅了還是怎麽著,參加這次宴會好像成了洛陽的潮流,不參加就不是一個好官了。
估計再過不久,這請帖要洛陽人手一份了。他可是沒限製參加人的身份的,總有人會帶著家人見世麵不是。
沈三問很想問他們有沒有花銀子買請帖的,這可是一條財路啊。雖然比照他的身份此舉有點難看,但是比起請全洛陽人吃飯,他更想從全洛陽人手中掏錢。
或者他們自己掏錢,自己還覺得賺到了最好。
當然隻能是想想,現在得辦正事。
沈三問快刀斬亂麻的又出了新招,請自行陳述參會的必要性,你有什麽資格參加為了教育改革舉辦的宴會,你參會能做些什麽,會後又有什麽意義。
既然大家都想來湊熱鬧,就不考慮他們能不能相處融洽,會不會當庭打起來的問題了,直接進入選人才環節。
不知道大周的人能不能讀懂他背後的意思,參與進來。實在找不到自己意義的,胡謅兩句他認可的,這頓飯他也請了。
這的確是個勸退的法子,特別沈三問還貼了公告,確定要參加的人七日之內回個會說明的信,十五日之內將要說的話寫好,然後三十日再麵談。
整個一選拔活動,整的大周人一愣一愣的。
什麽時候吃個飯還要走流程了?
吃個飯得等三十日那時候不一定有空啊,舅舅家的小貓要生崽了,那時候得去送禮把,不回信了。
還有七天,到第七天再去回信吧,然後當日一個醉酒誤事,或者壓根不記得這檔子事了,涼涼。
寫信說支持的話啊?還算了吧,要臉,這白紙黑字以後不好賴。
麵談不擅長普通話,口信很重,駙馬爺說不定聽不懂啊,還是算了?
當時候問問題答不上來也怪難堪的,不去。
先前的請柬大概一萬份,現在便隻剩下兩千個答複了。
勇氣,是大多數人不具備的素質,特別是久經滄桑或者有一定閱曆的人。
不是他們膽怯,而是一次次受挫後不再有信心。遇到機會想的不是我能行,我能成功,而是這麽多人怎麽會是我?我過了第一關也不能過第二關。
雖然很無奈,但是這個篩選還是必須得做啊。
機會不止留給有準備的,也會留一線給勇於嚐試的人。
甚至許多時候,等你準備好了,機會也溜走了,你又不是世界的中心,他為什麽要在原地等你?
十五日後,沈三問開始閱卷。
這是一份事關前途的答卷,聰明認真的人自然會將自己所學全部寫出來,描述清楚。
第一關的篩選便是三百字以下不看。
若是可以,沈三問也不想看長篇論述。但是幹癟的一句話,容易有歧義,說不定寫作人自己都沒想清楚,執行起來就更難了。
社會萬象千變萬化,一場改革更是諸多變故。憑什麽你的重要性,你的對策,你的想法,能得到別人的承認?
隻能是因為他詳細,貼合實際,考慮周到全麵。
三百字能寫出什麽東西?不到三百字,又憑什麽能敲開公主府邸和官途的大門,因為你長得好看嗎?
當然,世人對長得好看的人總是有更多的寬容和更好的評價,但絕不意味著長的好看的人更靠譜。
這可是正事。
不過那個時代都不缺顏狗,沈三問覺得,選個好看的人做教育吉祥物也不錯。
總之兩千份答卷,真正言之有物能夠聯係實際,或者空談理想到一定境界令人服氣的,也隻有四百餘份。
還是從三百字一下的文中選出十份滄海遺珠以後的結果。
路漫漫其修遠兮。
從區分朝廷力量,到辦宴會,為了辦好一場宴會,先是認真從請的人分析,然後引發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血腥選拔。
一萬字最終隻剩四百人脫穎而出,將最終有入府邸答題的資格,赴教育改革之宴的路恐怖如斯。
總之,最後是真的有四百個身家清白的人先後進府了。
這四百個人,三百二十個都非常年輕,符合二八定律。
所以沈三問將目光主要投向的是剩下八十個年輕人。
活力朝氣蓬勃上進的年輕人,沒有被各種經曆打擊過,一心向上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希望。
不是說老年人不行,而是沈三問覺得他們不可能接受他的思想,就算勉強接受,也是為了別有目的,不可能將國家的教育事業當作自己的目標,自己的事業來做。
這不符合沈三問的興趣和誌向驅動理論。
夢想,能夠為人提供不可思議的動力。
金錢,隻能提供最基本的動力。
雖然大多數時候,沒有基本動力,便沒有更博大更強悍的動力。
年輕而有富裕,出身足夠好的人,便是沈三問這次確定好,篩選出來能用的人。
八十人又隻剩下十六人。
大多數對答時間都是走過場,不至於讓他們難堪,也不至於浪費沈三問太多時間,先是一場為時三分鍾的自由發揮時間。
若是真的曾經有過教育改革的想法,對此事有規劃,沈三問也不介意打破自己已有的舊思維,為他們提供一線機會,讓他們一展所長。
但是,大周這種生產力條件,哪裏會有很多這樣的夢想家。就算有,也不一定能讓沈三問遇到。
最後這些人中也的確沒有能讓沈三問驚豔的人。
倒是有幾個能主動請纓直接說明來意的,挺懂沈三問的意思了,但很可惜不是他要找的人,沒有機會。
問答終於流於走過場,最後留下來十六個人。他們對教育改革有各種幼稚的想法,但是他們的內心中的確沒有絲毫抵製的意思。
這與他們利益無關。
改革與否,不可能影響他們目前的生活。至於將來的生活,影響的也不是他們這一代人,不是他們可以預見的子孫。
甚至他們還可能因此得利,成為這場改革的贏家。
從最沈三問宣布他們留下的時候開始,他們便不會再有反對改革的機會。
不過,這十六人還是得分個主從。
若是一場會議一群人都有決定權,那事情便不用辦了。
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該不該繞路以免踩死螞蟻的問題,都能有該,不該,隨意,看心情,看時間,等等,這麽多解答的情況下,十六個身世背景差不多,無法約束,各有夢想的小年輕能達成一致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最優配置自然是奇數個決定人,要麽三,要麽五。
沈三問留下他們,直接向他們宣布了這一結果。
“你們若是願意為教育改革服務,外麵所有願意留下來的人,都會成為你們的幫手。但是你們之間,也會有主從上下關係,誰能提出最好的建議,誰就能成為這裏剩下十三個人的上司。
每個人隻有一次機會,先後發言各有優劣,每人三個沙漏的時間。規則已經說清楚了,那麽,現在開始。”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