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大唐公主的小駙馬> 3 畢其功於一役

3 畢其功於一役

  可因為這些災禍便要退耕還林?

  這麽多年大周不也過來了嗎,百姓還日漸富裕。


  關鍵那些耕地要還林呢?


  朝堂出聲的人立刻又能分成兩半,一種是聽不懂或者不認可沈三問的道理的,另一種是認可但不願意聽懂的。


  大家心裏明鏡似得,無論天災人禍如何劇烈,他們能受到什麽樣的波及?

  就算真的戰亂四起,居洛陽之重,性命財富當時無礙的。


  人活最痛苦的事是什麽?自然是錢沒了名沒了利沒了。


  當然朝堂也不盡然是一些自私自利之輩,可若當眾支持沈三問,以後同僚的小鞋,他們便受不住。


  自己吃虧,還要受人冷眼,誰幹啊?這部分人都選擇了緘口不言。


  所以,出聲的人異口同聲。


  他們反駁的程序也很嚴謹。


  “駙馬爺之說,尚未得到證實,旱災之事還有待調查,還有洪災呢?”


  “若是旱災確實與森林有關,的確是該造林以生息。但曆來以農業為立國之本,土地減少,糧食收入變少,難免引起民眾慌亂,此事應當從長計議。”


  “還林開支甚大,國庫用度皆有考量,恐怕隻能支持小規模實行。”


  “朝廷造林,難以遏製刁民毀林,如今大家都視林木為柴火,保護尚且不足,造林又有何用?”


  眾人三言兩語,道盡了其中的難處。


  說的還很有道理,句句為了你為了國家考慮。


  總結起來便是不可以,不支持,不樂意。


  沈三問也無心與他們爭辯,他們不支持固然有私心,最重要的原因不過是皇帝沒有下決心,有操作的空間。


  今上雖不如高宗獨斷,樂意問群臣意見,決定的事卻還是少有人敢反駁的。誰真正的與皇帝對著來,來俊臣的刀下一刻就會戳上去,雖然如今和平歲月不至於人頭落地滿門抄斬,罷官抄家再正常不過。


  宰相一年都能換數人了,十年苦讀誰願意灰溜溜還鄉。


  英明君主獨裁體製下,隻說服一人便好。


  武則天聽著群臣議論隻覺得一個頭兩個大,若造林能減少天災,對於大周統治和天下百姓都是好事,那是必然要執行的。這群人心裏明白卻在這裏推三阻四,真當她是昏君了?


  遂怒道,“沈三問,你可知罪?”


  沈三問恭恭敬敬的回道,“臣不知。”


  武則天將奏折交於群臣傳閱,奏折中寫明了曆來天災地附近的植被變化,旱災可是從未發生在南部森林繁茂的地方。


  以北部崎州為例,原本萬裏沃野,如今卻災害連連,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附近幾座山頭全改了稻田,十數年下來,早已成了荒山,無法耕種。


  奏折中沒有分析他說過的道理,卻寫明這不是單個人的問題。


  沈三問也不等大家傳閱,開始解釋起後麵的問題來,“洪災是多雨之地,地麵水量飽和,雨水無法滲透地下。樹作用也有兩個,一是讓沿著樹根的土地吸收更多的水,二是,樹木本身便能存儲水,阻擋水流。洪災還與江河附近林木被毀有關,但亦是通過此法化解。

  至於諸位大人的問題,臣已在奏折中寫明。


  臣早已說過,大周如今繁華隻不過是窮盡地力之舉,最多不過十年之後,朝廷每年必定要撥款每年用度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用來賑災,那時,國將不國。”


  十年,是個很短的時間,是可以驗證的,不過一個國家哪裏等得起。一半的資金用來振災,那災荒將是何等的慘烈,道路又會有多少枯骨。


  不少人開始鬆口,植樹雖然有些花費,但不至於傷筋動骨。


  奏折上還說了,一地的災荒將會循環往複的發生,一次次不留死角的席卷一地。也就是說,他們在農民無法生存時買的地,到時候也會是災荒的重點照顧對象,若有災荒,留給他們的也是一年的顆粒無收。


  若是植樹呢,每家每戶隻用奉獻一點點,就能為一地做大貢獻。收益最大的是誰?那些擁有田產多的人啊!

  當然,這些考量都是附帶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陛下都開始傳奏章了,意思就很明白了。


  防患未然,寧可信其有。


  降低朝廷振災成本都是輕的,更重要的是能讓民眾的生活更加安定,不會一朝一夕突然一無所有居無定所。


  現在大家又將目光轉移到了,森林是否真的能製止天災上麵。


  這轉頭就同意,分分鍾換臉的事,一夥人還是有些不好意思。


  不少大臣紛紛表示還要仔細思考調查一番。


  武則天沒有打算今日就作出決定,畢竟沈三問所說的存疑,正要施行也是該從長計議,這事也算暫時擱置了。


  早朝一半時間也因為這事鬧得很不太愉快,沈三問最後隻撂下了一句“若是十年之後生靈塗炭,你們都是千古罪人。”便不再說話。


  作為臣子,簡直太委屈了!做決定的不是我,你有能耐便麵向陛下說啊。沈三問不敢,何況他瞧出陛下已有造林的心思。


  沈三問最主要目的隻是將這事擺在明麵上說清楚,日後若是真的災禍來臨,史書自有記錄,這些人一個都跑不了。而百姓,也不會再口口聲聲說什麽陛下無德,致使天下人跟著受罰。


  很艱難的撐過了早朝,本打算回家,卻又收到傳詔。


  武則天在廷上宣布容後再議,不過是想私下了解情況。


  沈三問不僅站得筆直,神態也一等一的嚴肅,沒有忘記武則天之前的訓斥,你可知罪。


  他確實不知道皇帝陛下又給他安排了怎麽一個名目。


  一天天的。


  武則天說道,“讓你與群臣將奏折上的事說個明白,你既不提天災切身的危害,也不擺事實講道理,一味說你的推論,故意激起爭論,是想要如何。


  讓朕看明白滿朝庸人,還是自以為隻有你一個能臣。”


  這不還是陛下成全嗎?您不在最初讀那些斷章之句,哪有他表現的機會。


  沈三問確實是想與這些人爭一爭,一來了解下這夥人的秉性與才能,是否能用,二來也有立威的意思,打出自己的名聲,折服更多的人。


  大體而言是好事,比在其位不謀其政,推卸責任要好。


  沈三問笑嘻嘻的回複道,“陛下難道不想看看這些人是怎樣的嗎?若是有心,此番下朝自然已在考察核對其中的關聯,或者分析如何造林,思考對策了。”

  武則天有幾分驚訝,但不是為他的計謀,“你這是突然醒悟了?”


  沈三問道,“以往是臣糊塗,沒有為陛下分憂。為政多艱,臣自然得擔負起一份責任來,不然愧對陛下的恩典,身為駙馬,也理當多幫襯公主。”


  武則天頷首,看來這夢沒白做,那道人倒是讓他醒悟了不少,也不計較他在殿中胡鬧了。


  “退了吧。”


  舌戰群臣完,又與武則天一番應答,已經很累,回家沈三問倒頭便睡,起來太早,真是傷身體,這一陣辯論更是讓人卸力。


  昏昏沉沉間,沈三問很快睡去。


  宋璟早朝一畢便來了公主府邸,公主因而聽說了早朝之事,心裏自然是萬分驚訝。


  這麽多年來,沈三問大事都會先與她商議,今日卻查了大半夜資料,徑直去了朝堂,是打算以一人敵對天下不同意見的意思。


  忙詢問下人駙馬在何處,有人回答已至房中歇息,公主又急忙趕往。


  這身體如何吃得消。


  沈三問早已睡去,公主望著他疲憊的臉頰,不禁感慨頗多。


  駙馬除了在上造詣頗高,一手寫的出神入化,其他方麵算不得突出。可就是這麽一個人與她數年相伴,為她擔驚受怕,談不上遮風擋雨也算得上盡力而為。


  特別是此刻,他再次上朝,也隻可能是為了自己和這個家,有許多苦衷。


  公主伸手撫摸他的臉頰,十分心疼,沈三問也在其間悠悠轉醒,隻是仍然有幾分迷糊。


  “公主,什麽時辰了?”


  公主回道,“尚早,駙馬歇息便是。”


  沈三問迷迷糊糊應道,“剛剛雖然在睡覺,腦子裏卻都是小時候的事情。大清早,我學外文的時候,六百字的外文,可同窗間爭吵不停,在談論外文老師是不是個趨炎附勢之人,東張西望和發呆之間,一早上過去隻背得第一句。”


  公主失笑:“你是願意學,卻又抗拒學,便容易被分心,若是真心愛做的事,便不會如此了。”


  沈三問迷糊的點頭,“不過再來一次,我必然會多學些東西,也好幫到你,現在無論什麽都隻知皮毛,也費事。”


  公主輕輕扶他的額,“現在也甚好。”


  沈三問又迷糊睡去,公主給他理了理被角也不再打擾。


  曾幾何時,她隻是為了李氏的天下願意與命運抗爭,後來見到黎民受難,才起了庇護天下的心思。但一直以來,支撐她銳意進取的,最重要的動力還是來自家中的溫暖。


  可他們一家子要過好太難,必須爭一爭,搏一搏。輸了,無論那個皇兄上位,洛陽看著都有她一席之地,卻危機四伏。贏了,自然是皆大歡喜的。


  看明白了自家的立場,便懂得天下穩固的重要性。無論是皇族的災難,還是萬民的災難,洪流之下,他們這一家都是首當其衝的。


  誠如隻記住首句之說,做比想重要,她在努力,駙馬也在努力,自然是足夠令人欣慰的。

  有夫如此,妻複何求。


  真正論起二人的關係,反而是公主對他的庇護多一些。沈三問在洛陽無論想做什麽都能成功,公主提供了其中必備的人力物力財力,洛陽君臣給這位衛國公主顏麵,也讓文部的許多事情暢通無阻。更不用說沈三問怒分沈家,懟過眾多朝臣,還宣傳各種超前思想,若沒有公主這個硬實的後台,光名聲的事,就夠他喝一壺的。


  從這一點來說,公主,又是他的底氣。


  沈三問補足睡眠之後,又匆匆出了府。


  公主向來不是個愛刨根問底的人,對於親近的人,有足夠的信任。沒有必要非得事無巨細都知道,重要的事,沈三問會主動說出來,不說自然是沒有那麽重要,或者沒有說的必要,沒到說的時候。


  尊重,是夫妻相處中很重要的東西,與地位權力財富無關,而沈三問很幸運。


  沈三問去了狄府,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狄仁傑眼看沒多少日子了,此時不拉一票他的支持太可惜了。


  這是好事。


  早朝之後,就有許多人踏足狄仁傑的門檻。但凡有點關係的,在沈三問如此強勢複出之下,都得多想一步。


  他們該如何是好?若是沈三問不對,狄大人是否該去諫言,若是對的,要如何協助。


  狄仁傑沒有給他們具體的答複,隻送他們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自從一心教授帝國未來,他已無心指點這些人。


  這些年,無論大事小事,這些人都來問一句,若是有一天他不在了,他們還能去地下問他不成?該說的都已經說過了,學會多少各憑本事。


  可是,他沒想到沈三問也來了。


  “駙馬有何貴幹?”


  狄仁傑吸溜一口手中的藥,皺著眉頭一飲而盡。


  真苦啊!

  沈三問看著就覺得可憐,“狄大人不準備點蜜餞糖果之類的,這就一口悶了?”


  狄仁傑:“大夫說忌甜食。說正事。”


  沈三問:“為了造林計劃,三問勢單力薄,還請老大人多多支持。”


  狄仁傑笑了,“你?勢單力薄?”


  沈三問稍微不好意思,“造林可以抵禦天災,天災少了,那我大周百姓人人安居樂業,江山基業永固,這是多大的福祉。


  狄大人不會袖手旁觀吧?”


  狄仁傑開始自然不信,又聽他一番言論,立刻被吸引住,其中重要之處,多次拍案叫絕。古往今來有多少憂國憂民之士,造橋鋪路治水賑災,竟都不得其要領。


  這,當真是畢其功於一役啊!


  他人轉述當真是失了神采,此刻狄仁傑思路活泛起來,充滿喜悅,麵容都仿佛年輕了五歲。


  沈三問看著,除了誇張,並沒有其他話可說…


  因為狄仁傑已經自顧自的讓人取來卷軸分析造林多少,如何執行了。


  毫無存在感的沈三問其實想提一提造林多少,如何施行他已經有想法了,又擔心錯過了老大人的妙計…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手機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