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後顧之憂
“駙馬有沒有想做的事情?”
“最想一直與你一起。”
“駙馬有沒有想去的地方。”
“我在你心裏,那也不想去。”
……我在說正事。
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甜蜜的時光總是走得最急。
才過了幾天好日子,又有麻煩上門。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這次問題出在沈家。
沈家老爺子一直都是個普通本分的商人,一個商人,做了皇親國戚,飄了。沈家門楣本來不高,勉強抬舉了一個從三品起來,也算是聖上的榮寵了。
這時候,就該心裏有數。
沈老爺偏偏是個沒數的。
本來與兒子就不甚親近,新婚都被支開了,心裏還能沒數,也是越活越年輕了。
也許應了世族傳出的那句話,當窮人擁有財富,會比富人更加驕奢淫逸,當一個貧賤之人有了權,會比世族更加恣意妄為。沈家老爺子人已在洛陽,雖無實權,卻有個不一般的公主做兒媳婦,一朝得勢,真的目中無人了。
洛陽,九朝古都,是一個不簡單的城市。前隋都城便在此處,不少不得誌的皇親國戚、前朝貴胄也在這裏,沈老爺初到,還是戰戰兢兢,客客氣氣,保持著謹慎,可是這些人知道這是太平公主的公公,哪裏能怠慢?幾日下來,沈老爺算是體會到了權力的美妙,開始行事跋扈,唯我獨尊。早年喪偶,本就一直流連青樓,到了洛陽自然要一睹名花風采,為了爭一頭牌,沈老爺直接擺出了駙馬的名義,“在下不才,犬子卻頗為出眾,乃是當今右散騎常侍沈三問。”此言一出,大家卻不敢再爭,不看僧麵看佛麵,太平公主可惹不起。可是心底卻不會服氣,不過一商賈,如此神氣,目中無人。
所以,長安雖遠,三日,這事便從洛陽傳回了。
駙馬之父為爭青樓花魁,高呼“太平公主乃我兒媳”之事不脛而走,轟動長安,成為長安權貴茶餘飯後的談資。
其他人不敢向公主和駙馬提此事,隻有王彬知道沈三問與其父素來不和,立刻來告知沈三問此事。
沈三問本就有些患得患失,如今更加的焦慮。
如此魚唇,真是讓人無法安生。給自己抹黑,使公主的名聲受損,對於自己,可能是滅頂之災啊!
沈三問不得不慎之又慎。
太平公主可以無需顧慮這些小事,但是自己決不能成為第二個薛紹,沈家必須好好處理。
沈家四脈人丁眾多,沈三問打算一一了解,早做處理。
沈三問把這事告訴了公主,雖不知具體情形,她這個公公,真的是沒救了。
公主覺得是小事,這位素未謀麵的公公在洛陽鬧得再歡也與她無關。
左右,權勢就是拿來用的。
好吧,這是武則天的親女兒。
沈三問:“決不能再讓這些事情發生了,如果母後覺得你嫁給我是錯了,那我便萬劫不複了。”
公主覺得他憂心過甚,不過駙馬注重名聲,是好事,這事也好處理。
於是,沈三問寫了長長的書信,指責洛陽的人不知收殮,跋扈無知,樹敵眾多,要不了多久自己就將服喪守孝三年,又告誡家中子弟與人為善。
沈老爺為保小命收殮不少。
自此,沈老爺、兩個兄長、還有手中有權的沈氏子弟,沈三問都派了專人盯著,每月匯報,特別與三品大員有交集者,立刻匯報。
又於長安和江西兩地沈府辦學,請有名望的先生授課,定了族規,沈氏子孫無論嫡庶,年齡五歲至十二歲者必須於書院學文習武直到十六歲。
公主府錢多,隨便花;沈家又無人敢質疑他的決定。辦學、雇人監督十分輕鬆。
辦學,從長遠來說,必然能夠促進家族的繁榮昌盛。讀書明理,學武強身,以後沈家能有更多的人才。
沈三問做的特別起勁。親自監督,製定了課程安排。
不同於世家一名夫子長期授課,沈府是五位名流輪流上陣。
分了啟蒙和童子兩科,童子又分經史、文學等科目,啟蒙過後,再逐一學習具體門類。
具體時間安排是,上午由夫子授課,下午一半時間溫習交流相互解疑,另一半時間鍛煉身體,每周交流評比,然後休息兩日。交流需選出大家心目中的優勝者,周複一周,月複一月,提高學識,溫養談吐。
教授內容,主要還是傳統儒學。
此舉應能有利整個沈家,也為自己選幾個幫手。
長安執行的很順利,畢竟有他時不時來監督,可是江西就難了,陽奉陰違,嫡庶區別對待。
沈三問心裏可不高興了。
不過是兩房小勢力,跟我這個駙馬對著幹?那好,分家吧,我這兩房做皇親國戚,以後當長安沈家了,同祖不同祭,兩條路,任你選。高壓之下,情況樂觀不少。
嫡庶的觀念在唐朝真重。大老婆生的才是兒子,小老婆生的備受歧視。唐朝是一夫一妻多妾製,也沒辦法,但是小孩子受教育的權力,沈三問還是想要維護一下。
每個人生來雖然有地位的差距,但是都有通過自身努力改變處境的機會和權利,沈三問不介意提供更多的機會給族中子弟。如果他們願意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即使沒有繼承家族財富的權力,也能用自己的雙手打造不一樣的人生。
嫡庶子弟的教育還是分開為宜,於是,上下午錯開教學,內容沒有區別,不過是多雇了一倍人力而已。
此舉雖然是沈府小事,還是慢慢傳開了。
嫡庶同等對待也是挑戰了社會秩序。可這沈府家事乃是駙馬促成,於是無人幹涉。
有遠見之人預知,沈府若是如此培養子弟,後代將會越來越出眾,不過嫡庶子的鬥爭也難以避免。
如何規避嫡庶子的鬥爭呢?
通過洗腦教育啊!
庶子庶女又加了勵誌課程。這些人從小開始聽勵誌故事,劉備織席販履成為一代帝王,武士彠白手起家成為開國功臣,匡衡鑿壁偷光學有所成,陳平苦讀苦思終成漢初三傑。出身並不能決定你們的終點,繼承父輩的家業反而備受束縛,自己用智慧打出天下更加可貴,是要成為富家翁,還是考科舉,為政一方,為軍一方,為國效力,爭一個前途無量?
聽多了這些洗腦,還會寄希望於與自己無緣的家產?
都不用沈三問設法督促,這些庶子自然會在看到母親的處境,家族的涼薄時做出正確的選擇,一遍遍逼迫自己認真學習。
或許這些庶子沒有退路,可以更好的為己所用?
至於庶女,先學著吧,還沒有找到適合他們的路,以後做個老師也是不錯的。
家族安排好,算是沒有後顧之憂了。隻要不謀反叛亂,還是無大錯可挑。是不是應該給這些小孩加課,進行更多的忠君教育呢?
emmmmm,今天不知道有沒有二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