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保險也是技術活
文蘇市園區大福保險是大福集團新設立的一個分公司,只有五年時間。
朱可迪是總經理鄭東方招聘的第一名員工,以致後面招聘來的所有人,都掛在朱可迪的名下,收入也有朱可迪的一份子。
三年前,她剛來公司的時候,因為上廁所先後的順序,跟當時春風得意的朱可迪大吵一架,當時她就發誓要超越朱可迪。
三年後,她終於把朱可迪她踩在了腳下。
真要算起來,林霜可能是單方面贏了。
因為朱可迪一年前被查出胃部病變,半年後做了一場大手術,已經在家休養了半年,到現在還沒來上班。
她把錢楚帶進門后,就開始為做手術做準備,跟錢楚都沒見過幾次面。
保險公司跟其他公司不同。分田制中,一旦處於失去核心地位的團隊長,其他人就等於失去了主心骨,完全不知道應該幹什麼做什麼,每天的早會都是固定模式,很快就會懈怠下來,沒有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長在,銷售行業每天都需要的激情很快就會失去。
而朱可迪的大團隊中,除去林霜那隊異軍突起,只有錢楚這一支每天還正常出勤,其他三支隊伍,早已成為一盤散沙。
業績排名也從最早穩定的第一,成為如今的倒數二、三。
朱可迪現在的職稱是鄭東方幫她保留的,如果她在最近的考核中再不通過,恐怕以後再想爬起來就難了。
錢楚跟朱可迪不熟,當初她就是在網上搜到地址,直接開車過來,在樓下的時候問路,剛好問到朱可迪。
然後朱可迪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錢楚的師傅。
錢楚覺得入職時間短,經驗不足。
但是其實對於保險公司這種人員淘汰率超高的行業來說,能堅持到一年的業務員,已經非常少了。
錢楚的客戶其實這一年中沒多少,她的第一年對她自己來說,就是磕磕絆絆摔跤的過程。
外人眼中她好像每天都是優雅的上班下班,只有她自己知道有多狼狽。
為了說服她的第一單,讓她親愛的堂姐買保險,她把自己學了三個月的知識全用上了,結果堂姐還是很嫌棄。
堂姐是歸國留學生,國外的保險更完善也更普及,所以堂姐的保險意識很強,本來就打算購買,恰好錢楚撿了個便宜。
當然,堂姐也是給了錢楚練手的機會,故意讓她用對待客戶的方法對待她,結果錢楚怎麼都沒法說服。
為此,錢楚花了一頓海鮮大餐的錢,跟天邦保險一個做了六年的老業務員孟婆請教。
按理說同行是冤家,但是這位孟婆不一樣。
孟婆叫孟泊,戲稱孟婆,特別喜歡通過培訓新人獲得成就感。當然,孟婆也確實有兩把刷子,培訓知識淵博風格獨特,本來想拉錢楚去天邦做保險,結果錢楚調查了各家保險公司后,最終選擇了主打壽險的大福保險,不過兩人朋友圈還在保持著互動。
錢楚約一下,孟婆立馬就出來了。
來自天邦的保險業務員,不論級別,出行必備就是寶馬車、古馳包、全身的香奈兒套裝以及被化妝品精雕細琢過的五官。
孟婆一看到錢楚,就對錢楚的裝扮一通批判。
總結下來,就是:錢楚浪費了她這副漂亮的皮囊!
當然,孟婆給了錢楚很大的幫助,就是因為多了孟婆不同與大福培訓老師的培訓方式,促使了錢楚有意創立自己銷售技巧的的想法。
她根據孟婆的方法和技巧,結合自己的風格,專門研究出一套屬於自己的銷售技巧。
銷售一定是有技巧的,任何行業都是。
不是在朋友圈不斷的發些保險,鏈接者是案例,就是銷售技巧。
對喜歡專研的錢楚來說,就連發朋友圈,都有時間、內容等等一系列規則。
要在恰當的時間,根據朋友圈的不同的職業和性別的潛在客戶,發出不同的、有針對性的內容。
如果每天每條都是清一色的保險鏈接,只會讓人反感,恐怕最終的下場就是被人拉黑或者屏蔽。
錢楚這次見的客戶是個三十多歲的上班族楊先生,通過堂姐介紹的,所以態度很客氣,也不像有些男人哪有懷有目的。
說實話,錢楚的堂姐在錢楚的保險事業上,給了她太多的幫助和鼓勵,也三五不時給她介紹客戶,錢楚對她堂姐滿懷感激。
楊先生要給老婆孩子買,錢楚從聊家常開始,得知對方最近剛得了個小閨女,「恭喜楊先生多了個小棉襖。小姑娘好呀,小姑娘乖巧可愛,長大了比兒子更孝順。你這個爸爸做的合格,小寶貝剛出生一個月,你就想到要給她和媽媽買保險了,好丈夫也是好兒子。您跟我堂姐很熟嗎?」
楊先生很高興:「謝謝!錢夢是我以前的上司,後來我跳槽了,有些工作方面的事不明白,我會問她,她很熱心的幫我解答。我之前在她朋友圈看到她說買了保險,就問了她。她推薦了你。」
「謝謝。」錢楚微笑的點頭:「您女兒出生了,您的工作量是增大還是減少?有時間照顧妻子和孩子嗎?作為父親,奶粉錢可一定要充足。」
「馬馬虎虎」楊先生說:「一個月收入一萬二左右,我妻子是人事,每個月有六五、六千,最近休產假,還沒上班,出月子還是要上班的,家裡還有房貸要還,上有老下有小,一個人怕撐不過來。」
「那孩子怎麼辦?要請保姆還是家裡老人幫著帶?」
「老人帶,請保姆的話,又是一筆開銷。」
錢楚點頭:「我明白了,您是怎麼想到要給妻子和孩子購買保險的呢?」
「我有個同事,孩子三歲多一點,老婆收入不高,有房有車有貸款,但一家人和和美美。半年前剛搬了新家,前兩天孩子被查出白血病,要做手術,手術費挺多的。公司舉行了募捐,現在在賣房……」楊先生的眼神在此刻有點彷徨,似乎為對方感到恐懼,「我們這一代外地來到文蘇打拚的人,指靠不了家裡的老人,憑自己的能力,吃喝拉撒哪樣都要錢,這輩子撐死了也就落得一套房。真到了那一天,要是不賣房,親人沒了,要是賣了,家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