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成才,家風好
難得華裕森現在能夠想的開了,安慰說道:「孩子才結婚三個月,哪有這麼快,不要著急!當初咱們兩個人結婚之後,也是兩三年才懷孕生子的。」
聽到丈夫的安慰,馮婉茹也釋然了,說道:「你說的是,我也太著急了,不能給暖月太大的壓力,其實只要第一個生出來了,下面的就好生了,一個人能夠生一串兒。」
聽到父母的對話,華裕森有些明白趙暖月的心情了,心裡壓力大呀。
「你們不要著急,也不要給暖月壓力。孩子的事情順其自然,我們也沒有避孕,而且身體健康,懷孕只不過是早晚的事情,如果整天掛在嘴邊念叨,反倒是讓我們精神緊張,那方面不和諧了,更別說懷孕了。」華裕森勸解父母,「有什麼事情你們先跟我說說,我會婉轉的轉告給暖月。」
一聽到兒子如此貼心的話,馮婉茹有些羨慕,感慨說道:「還是我養的兒子善解人意,也知道疼媳婦!當年你要是有兒子一半這樣善解人意,我也不用被你媽磋磨成那樣!整天催著要生孩子,生孩子,精神壓力特別大,頭髮一撮一撮地掉。」
沒想到兒子的一句話,讓妻子想起了陳年舊事,華志強有些哭笑不得,面對更年期的妻子,華志強也不敢硬著,當著兒子兒媳婦的面,他也不想跟妻子吵架,於是說道:「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你也說了,那是封建社會老封建了,都是那樣的。」
「是啊,我們生不逢時,沒有現在的年輕人幸福啊。」馮婉茹感慨說道,「好啦,我也不說了,我知道那樣的苦,所以我不能做個惡婆婆,也像我以前的婆婆一樣,整天用生孩子壓著兒媳婦。」
如果由著父母鬥嘴,今天晚飯都不用吃了。
「好了,飯菜已經端上來了,咱們去吃飯吧,一邊吃一邊說。」華裕森笑道,「正好我這裡也得到了裕芬的消息,我正好說給你們聽聽。」
一聽到有一女兒的消息,馮婉茹的注意力立即轉移過來了,急忙問道:「裕芬到底怎麼樣了?那個心硬的死丫頭,一走就大半年,一點消息也沒有,雖然知道是紀律,但是我這當媽的心裡擔心啊。還有小四,有沒有情況呀?」
馮婉茹表情急切,一兒一女在外面,他方婉茹表情急切,一兒一女在外面,她這個當做母親的心裡,沒想到這總是夜不能寐,唏噓不已。
「也有小四的消息,不過比較隱秘,待會大家都在的時候,我一次性說了。」華裕森扶著母親走到飯廳里,「不過呢,雖然有些挫折,但總體上還是不錯的,你們不要擔心。」
聽到這話,馮婉茹和華志強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半。至於另一半,只有等到華裕芬,華裕木回家了,他們才能徹底放心。
飯菜上齊了,趙暖月招呼大家吃飯,因為要說比較私密的事情,所以馮婉如讓所有人都下去了,此時此刻,飯廳里只有他們一家五口。
「裕森,現在沒有其他人了,只有我們自家人,你趕緊說吧。」馮婉茹急忙問道,「今晚不聽到消息,我是吃不下去飯的,所以你還是趕緊說吧,不要賣關子了。」
華裕森從邊上拿過來包包,裡面有一封信,已經開封了,證明已經經過檢查了,沒有問題。
馮婉茹趕緊接過來信件打開裡面的信,裡面有三張紙,迫不及待的看了一遍。
看完之後,馮婉茹把信件遞給了身邊的丈夫華志強,然後激動說道:「我們裕芬是好樣的,當著那麼多愛的國家領導人,能夠義正詞嚴的駁斥那些抹黑我們國家的人,並且促進會意取得很大進展,真的是太厲害了,不愧是我生的女兒巾幗不讓鬚眉呀。」
聽到婆婆如此誇讚華裕森,趙暖月雖然沒有看信,但是也能猜到一二,附和說道:「裕芬的英語和俄語非常流利,那是她刻苦努力的結果,同時,裕芬的語言組織能力很強,表達能力更強,做外交工作正是她擅長的,國內有我們給她撐腰,國外有她自己的努力和小四的幫襯,還有廖大使教導,一定能夠在外交事業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是啊,是啊!」馮婉茹連忙點頭,「當初我看裕芬學那些複雜的語言我覺得沒有什麼用,可是她說想要追趕超越那些強大國家,就必須了解他們的語言。這樣看來,她從那時候就開始立志作為一個外交家了。」
看望女兒的信,華志強也很高興。
「好,不錯。師夷長技以制夷。」華志強連連稱讚,「咱們華家的孩子,一個個都是有出息的。」
「這都是公公婆婆教育地好!」趙暖月也誇獎說道,華裕森兄妹兄弟四個,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點,但並不能夠掩蓋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哎,說到教育孩子啊,我可不敢居功,以前我和你爸特別忙碌,根本就沒時間,都是他們大的帶小的,小的看管還不能走路的。」馮婉茹想到孩子們小時候的事情,頗為感慨。
不過那樣艱難的日子,總算是過來了。
「華家的家風好,所以孩子一個個都沒有長歪。」趙暖月笑道,她並不是在恭維馮婉茹,而是真心實意的。一個孩子成才,不算什麼,人家四個孩子都這麼成才,那就不簡單了。
京城裡,跟華家差不多的人家多得是,只是太過嬌慣孩子,以至於老一輩老去之後,新一代的繼承人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掌控全局,以至於不斷淪落成為平庸的人家。
華志強看望之後,直接把信件給趙暖月,而不是給華裕林。
因為趙暖月是華家的長媳,地位只比長子華裕森低一點,所以對於家族裡的事情,並不隱瞞趙暖月,讓她也慢慢地學習,以後也會參與到家族事業管理。
趙暖月也不客氣,仔細看了一遍,又是一番讚歎,然後才把信件給華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