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朝堂徐文遠(4400)
徐仲到了汴京,謝昉反倒成了大忙人。
謝昉作為媒人,所謂媒妁之約,媒指的是南方的媒人,妁指的是女方的媒人。所以一場婚事,本該有兩個媒人。媒人扮演的角色,有時候就是談判代表的意思,禮輕禮重,都在雙方媒人的談判中達成一致。這樣也避免要成為親人的雙方因為利益之事尷尬。
但是這一回,都被謝昉一個人包辦了。因為歐陽正並不在意禮節的輕重,徐仲也不在意錢財。
但是這個過程之中,徐傑也就不方便再到歐陽正的府上去了。
兩家人與謝昉忙忙碌碌,卻是這京城之中,知道徐傑要成親的人,寥寥無幾。連帶梁伯庸開始的時候都不知道。
要說徐傑自己,既有一份憧憬,又有幾分心煩意亂,總是想到一些人、一些事情。
這個婚事,其實也不是徐傑自己在做主,那自由戀愛結婚的想法,是徐傑與生俱來的,但是這門婚事,徐傑也並不十分排斥,這才是徐傑心中複雜的原因。
如果這門婚事徐傑心中真的不願意,想要拒絕排斥的話,後續的影響,難以想象。
所以沒有自己做主的徐傑,也是幸運的,因為至少徐傑與歐陽文沁兩人,當真也能算是兩情相悅。
若是真如這個時代的模式,徐傑從來沒有見過深閨之中的歐陽文沁,然後歐陽正與徐仲就這樣把婚事定了下來,那才是真正讓徐傑為難。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劇,還真是具有普遍性的,這也是後來禮教越來越嚴的原因之一。
徐傑如果真的不認識歐陽文沁,然後去拒絕這場婚事,也是一個悲劇。
一切就這麼在被動之中發生了,徐傑還沒有來得及認真考慮感情的事情,還沒有來得及認真考慮婚姻的事情,這一切就發生了。
朝會,許仕達等了兩天的朝會,許仕達以往沒有資格參與的朝會,但是這一次他卻有機會參與了。
許仕達有資格參與這個朝會,還得感謝徐傑,也是因為徐傑回京了,朝會要議論的事情自然與徐傑這一趟邊鎮之行有關,所以也與刑部、大理寺、御史台這些衙門都有關,刑獄刑罰之事,就是這三個衙門的差事。才有許仕達這個大理寺正參與朝會的機會。
顯然許仕達兩天前就知道自己能參與此次朝會,只是許仕達並不知道自己為何忽然有資格參與朝會了。
徐傑自然也有資格參與這一次朝會。徐傑準備了許多東西,口供物證之類,應有盡有。
大早,宮門還未打開之時,諸多官員已然絡繹不絕而來。待得許仕達在人群之中看到徐傑之時,有些驚訝,驚訝徐傑一個六品官,是如何也有資格站在這宮門之外的。
不過許仕達也有些欣喜,徐傑來了正好,許仕達上書彈劾徐傑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這一次更是直接到朝堂上當面彈劾,當面對質也是正好的事情。
許仕達看著徐傑,臉上有一種爽快的笑意。徐傑身邊,空無一人,徐傑沒有與任何人攀談,也沒有任何人上前去與徐傑攀談。以官位品級而言,徐傑也沒有資格站到歐陽正身後,歐陽正謝昉這般的人,更不會在這個場合回頭來與徐傑攀談,此時許仕達眼中的徐傑,顯得何其落寞。
再看許仕達身邊,十多個人上前來打招呼,雖然都是許仕達躬身行禮,但是許仕達這般的面子,與徐傑比起來,那就是天差地別。
昨夜的宴會,廣陽王的面子,果然好用。昨夜一場酒宴,讓許仕達忽然好似身價倍增,連帶大理寺卿秦之棟見到他都會微笑點頭示意一下。
這般比較一下,許仕達當真是那個官場紅人的模樣,冷冷清清的徐傑,差之甚遠。
許仕達陡然有一種沒有必要把徐傑放在眼裡的心態,不論是功名高低,還是官職高低,亦或者是官場人脈,許仕達在這個時候,自信非常。許仕達還有其他自信,自信自己這般的人脈,稍後朝堂之上出言彈劾,必然是應者如雲,定然教那徐傑吃不了兜著走。
許仕達越想越是心情舒暢,看得人群頭前,許仕達忽然又想起了什麼,連忙邁步往前而去,今日這般參與朝會的機會,豈能不把握住?不說要如何拉攏關係,至少也要在那些相公面前混個臉熟。
所以許仕達快步往前而去,先到尚書左僕射朱廷長身前,躬身大拜一禮,口中恭敬說道:「下官大理寺正許仕達,拜見朱相公。」
朱廷長懷中抱著笏板,看了一眼許仕達,先是愣了一下,隨後馬上有想起來了這人是誰,露出一個笑臉,點頭答了一句:「新科狀元許仕達,後生可畏,努力辦差!」
「多謝朱相公教誨,下官一定兢兢業業,做好分內差事。」許仕達又是一禮。
朱廷長點點頭,抬手示意了一下,輕聲說道:「且到後面排好,宮門馬上就打開了,不可再隨意在人群中來去。」
許仕達聽得朱廷長的語氣,不是斥責,而是如長輩教導晚輩一般的口氣,心中大喜,連忙又是一拜,恭敬一語:「下官不懂規矩,相公恕罪,這就回去。」
說完許仕達連忙轉身回頭,心中喜滋滋。這般露臉的意義可不小,朝廷官員何其多,若是能經常在朱廷長這般的人物面前露臉,讓朱廷長心中記著這個名字,待得有什麼官缺選人的時候,這就是先入為主的優勢。
回過頭來的許仕達,又去看了徐傑幾眼,心中更是高興,也知道徐傑必然把剛才的事情看在眼裡,連帶當朝左相都對許仕達青睞有加,許仕達此時覺得,徐傑必然是在羨慕嫉妒恨。
同考科舉,同榜進士,人與人的區別,就是這麼大。許仕達再也懶得回頭去看徐傑了,留給徐傑的是一個洋洋得意的背影。
此時的徐傑,也是手持笏板,笏板是玉制的,上朝的大臣們都會拿一個笏板,笏板的作用其實就是記事本,上面記錄著今天要稟報與商議是事情,條條列列,一一寫好,待得朝堂之上,按部就班稟報,不敢有絲毫差錯,特別是有關於數字的,比如田畝、賦稅之類,更要詳細寫得清楚,若是當朝說錯了,那就是失職。
徐傑手上的笏板雖然也是玉的,質地品相比起那些真正的高官差了許多,但是也被徐傑寫得滿滿當當,證人之名,牽扯何人何事,都有簡略記錄,以免說話的時候說錯了。
玉笏板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這次寫滿了,回頭用水擦拭之後,就乾乾淨淨,下一次可以接著再寫。
宮門大開,所有官員列隊站好,魚貫而入。
垂拱大殿,龍椅高座,徐傑走進了大殿之中,在末尾站好。這也是徐傑真正第一次參與朝會,上一次徐傑只能站在大殿之外。
龍座之上,碩大的燙金牌匾格外醒目,上書「仁德大隆」,從右至左。
所有列班站好,禁聲,等候。
老皇帝夏乾慢慢而出,依舊手拿手帕,不時咳嗽兩聲,腳步緩慢虛浮,看起來就是病入膏肓。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齊聲,躬身拜下,若是慶典祭天之類,就該跪拜而下了。
老皇帝早已抬手,話音剛落,老皇帝開口說道:「都不需多禮了,萬歲不了了,興許明天就死了。」
老皇帝自顧自的說,也回頭往龍椅上坐,這句話語,自然也沒有人去接。唯有一旁的老太監接了一句:「陛下可不得說這般不吉利的話語。」
老皇帝笑了笑,掃視一番,開口問道:「李啟明如何又沒到?」
眾人不答,自然也有人必須來答,便看一個樞密院的官員硬著頭皮上前,躬身答道:「回稟陛下,李樞密近來重病纏身,已經下不得床榻了,臣多番去見,只見李樞密一日比一日消瘦,每日連稀粥都喝不進了,怕是……」
老皇帝笑顏更甚:「怕是什麼?」
「陛下,是大夫所言,李樞密怕是時日無多了。」
老皇帝笑意一止,問了一句:「你覺得是朕要先死,還是李啟明會先死?」
那人連忙往地下一跪,開口說道:「陛下乃天子之尊,有龍氣護佑,災病豈能近身!陛下當仁德大隆,貴壽無極!」
老皇帝好似聽得極為開心,又問一語:「按照你的意思,李啟明是要先死?」
這一語,問得這人心中一慌,剛才那一番話,是有人交代他這麼說的,此時皇帝發問,他也不敢亂答,想了想,皺眉低頭說道:「陛下,李樞密乃朝廷棟樑,臣之所想,也希望李樞密能身體康泰,再為朝廷效力。」
老皇帝知道這人為難,也懶得與他再多說,抬頭一語:「何人有事,快快奏來。」
場面上有稍許沉默,官場等級森嚴,沉默是為了等上官先說,上官不說,下面的官員才會再說,所以些許的沉默,是正常的。
便是歐陽正也在等,等得頭前的朱廷長與劉汜、吳仲書等人都不出來了,歐陽正此時方才會出來。
歐陽正等候了小片刻,正欲往前一步開口。卻聽得身後一個年輕的聲音:「啟奏陛下,微臣有奏!」
老皇帝抬頭去看,距離有些遠,看不太真切,開口問道:「你是哪個衙門的?」
「回稟陛下,微臣乃是大理寺正許仕達。」
老皇帝點點頭,顯然是不太記得這個自己大筆一揮點出的狀元了,手一抬:「何事要奏?」
許仕達好似也有些緊張,看了看自己的笏板,定了定心神,然後開口說道:「微臣有冤屈,微臣要彈劾城東緝事廠指揮使徐文遠,彈劾他縱人行兇,指使下屬毆打朝廷命官,人證物證皆有,事實清楚,還請陛下定奪。」
許仕達上書了幾次,大概也以為老皇帝必然知道了這件事情,所以說完事情之後,心中倒不那麼緊張了,就等老皇帝說話。
老皇帝聞言,面無表情問道:「徐文遠指使下屬毆打了誰?」
許仕達被問得稍微有些詫異,連忙答道:「回稟陛下,徐文遠指使下屬毆打的正是微臣,微臣同僚幾人,都可作證。還有許多同僚與上官,皆見過微臣傷痕纍纍的模樣。還請陛下嚴懲徐文遠這般目無法紀、毆打上官之輩。」
說完許仕達左右看了看,相熟之人不少,心中也安定不少,人證在,許仕達也就知道自己不必費那麼多口舌,老皇帝必然也是公允的,這朝廷何曾發生過毆打上官的事情?當真是天怒人怨,這般的事情都不懲處,朝堂豈能還有威嚴在?
老皇帝還是面無表情問了一句:「徐文遠可在?」
徐傑從人群中走了出來,站在中間過道之上,一禮:「臣在!」
「這個大理寺正許……仕達說你指使下屬毆打於他,可曾有過此事?」老皇帝語氣好似有些不耐煩。
徐傑轉頭看了一眼同在過道上的許仕達,然後答道:「回稟陛下,不曾有過此事!」
老皇帝點點頭:「嗯,不曾有過就罷了,還有誰有事要奏?」
徐傑聽得老皇帝之語,拿著笏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而那許仕達,瞪大雙眼,好似都沒有明白髮生了什麼,連忙抬頭看了一眼老皇帝,又去看看左右之人,見得左右沒有人出來幫自己說話,便又連忙想要開口再說。
此時頭前的歐陽正,已然先開了口:「啟奏陛下,臣有邊鎮州府舞弊大案要奏。」
老皇帝顯然知道今日朝會要說的事情,抬手接道:「科舉舞弊,歷朝歷代之大忌,動搖江山社稷之根本,此事當細細說清道明。」
「啟奏陛下,此事經辦之人乃是城東緝事廠指揮使徐文遠,其中詳細由他先說,定奪之事,臣等與陛下再來建言。」歐陽正開口說道,直接點名徐傑出來詳說。雖然是個小小的事情,卻也是歐陽正願意看到徐傑在老皇帝面前多露臉,不為其他,只為讓老皇帝知道自己這個弟子是何其的精明能幹。
徐傑自然是有準備的,只是徐傑沒有想到歐陽正會直接叫自己出來先說,徐傑本以為自己只是在歐陽正與謝昉之後做一些補充。但是既然要先說,徐傑自然也不會怯場,滿朝文武當面,徐傑走到過道之上。
老皇帝竟然開口說道:「近前來,遠遠的聽不真切。」
徐傑邁步往前而去,一直走到頭前,走到朱廷長、劉汜等人身邊。
後面的許仕達,看得這般事情,目瞪口呆,腦中短路了一般,如何也想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怎麼老皇帝對於徐傑毆打上官的事情理都不理?怎麼徐傑忽然就到最頭前去稟報什麼事情了?
許仕達懵了許久,左右又去看身邊同僚,又去看前面的大理寺卿秦之棟,看來看去,沒有一個人與他對視,所有人都聚精會神聽得頭前徐傑發言,聽得徐傑一個個軍將的名字從口中說出,甚至還聽得了大同總兵常凱的名字。
徐傑這般的稟報,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般,人人都在思索著這朝堂局勢,思索的老皇帝的心思……
唯有許仕達,不斷在原地左顧右盼,想與人問上幾句,談上幾句,卻又不敢在朝堂上無禮。糾結著彈劾徐文遠的事情,稍後是不是再出來說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