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魂到小姨奶奶家的時候,三表叔三表嬸都已出門上班,兩小表妹也被送去了學校,只小姨奶奶一人在家,看到青魂,老太太高興的一把攥住青魂的手就往屋裡去。
「這要真是好久沒來了。要不是你叔說你開學要來縣城報名,我想著你肯定要來看我這老骨頭,我可得叫你叔去你家看看了。」
青魂笑道:「我也想姨奶您呢,之前五六月里忙著夏收夏種,後來一個暑期,早晚也得下地幹活,天氣又熱的厲害,便沒來看您。今兒我去學校里報名,順道給您捎點東西來。」
老太太嗔她:「哪回來都捎那麼些東西,以後可不許這樣,要不奶就真生氣了。家裡什麼也不缺。叫姨奶瞧瞧,喲,我的小乖,這個子又高了不少,越發俊了。你以後來學校,便來家裡吃飯。姨奶也能常瞧見我小乖。」
青魂自是應下,把竹簍里的雞和豬肉並麥麵粉留下,道是時間不早,她還得去學校,便起身告辭。
老太太讓她中午過來吃飯,她應了下來。
學校里上午分班領書,認識一下新同學,下午大掃除,青魂趕到家裡時,天已經黑了,她把背回來的野豬肉和罐頭麥乳精拿了出來,讓顧珍收好,去了東屋裡一看,就見青君生無可戀的癱在炕上。
「這是怎麼了?」
青君嘆道:「沒怎麼。你回來了?縣高中怎樣?」
二蛋特別誠實:「小哥耍賴,他和我們算二十四點,算不過我和丫丫,答應輸了就給我們講故事,可是他輸了也不講。」
二十四點是撲克牌的玩法,隨意抽出四張牌,以牌面的數字,運用加減乘除法算出二十四來。
結果,堂堂一個博士,竟然算不過兩個才虛歲五歲的娃。
青魂也是醉了。她不知道她哥是博士,但她知道她哥年紀大。
這種智商上的輾壓特別傷自尊,青君悲憤道:「咱家不是小妖怪就是大魔王啊,我等凡人,活的容易么?啊?我容易么?丫丫比我算的快我就認了,二蛋竟然也和我不分仲伯啊。小乖,哥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我爸我媽親生的,我是撿來的吧?我懷疑根本就不是老晏家的人!」
晏大姑鞋底板出現的特別及時:「你個死揪兒,說的叫什麼話?你弟你妹上學頭一天,你不教他們點好的,大晚上的你教孩子玩牌,你玩輸了還有理了?什麼不是我老晏家的人,你要是誰家的人?」
「不是啊姑,」青君嘻笑著把大姑的涼鞋給攔住,「您不懂,這是不玩什麼賭,我是叫他們算術呢,這樣有利開發孩子的智力。」
晏大姑特別不屑聽這解釋:「還開發我兩寶兒的智力,你這當哥的都沒算得過他們。」
青君臉色大變:「不是,姑,我說我不是老晏家的孩子,我那是自謙,變相的誇您兩寶貝呢,您說,您是不是真懷疑我是撿來的了?您嫌棄我這侄子了?」
晏大姑哭笑不得:「你整天就鬧吧,把我好好兩寶兒都給教成調皮鬼,我饒不了你。」
青君假裝抹汗:「嘿,只要姑沒把我當成撿來的,我就放心噠。我可是您親侄兒,正兒八經,如假包換。」
青魂早就在他滿口開炮的當兒去倒水洗臉了,這會兒進屋,聽到這話,嗤道:「那可不一定,回頭我得問問大伯,您是不是撿來的,十多年來一直瞞著我們呢。小哥你要是撿來的,那就對了,咱家就沒你這樣不正經的少年郎。」
「嘿,你不懂,誰不正經了?哥這叫幽默,天生樂觀。誰還不喜歡性格開朗樂觀向上的人?你瞧小哥就特別有親和力吧,誰見著不誇我是個好少年?我跟你說小乖,你以後跟小哥多學著點,一準兒能成個討喜的小姑娘。」
青魂不屑:「我要討誰喜?大姑和媽喜歡我就成,別人又不給我飯吃,又不養活我,值當我討喜?」
「話不能這麼說啊,一個好漢三個幫,人緣好,那一準兒沒錯。」
這話倒是,可青魂才懶得叫她家這不正經少年得意呢,便道:「你那麼討喜,想必是個好哥哥,親妹一天突奔五十里歸家,還不快上酒肉來?」
「得咧,客官您請好吧,馬上就來。」說完,生龍活虎的從炕上跳下來,一溜煙,奔去廚房了。
等青君進來時,後面跟著剛洗完澡的齊珩,大概是才洗完澡的原因,小臉蛋紅撲撲的,見到青魂,雙眼亮若星辰,聲音特別驚喜:「小五,你回來了?」
「你手裡不是拿著包子,那肯定是給我的嘛。」
齊珩就對著青君傲嬌的哼了一聲:「晏小四說是他餓了,要加餐。」
粗麥面粥加油煎餃子、芹菜肉餡的包子,還有一小蝶醬黃瓜。
晏大姑道:「咱家二蛋和丫丫今兒也是小學生啦,大姑中午包了頓韭菜雞蛋餡的餃子,犒勞犒勞我兩寶兒,上學辛苦了。包的多,余了一半晚上油煎著吃,你嘗嘗,香著呢。特意給你留的。」
青魂吃的很高興,醬小黃瓜又脆又鮮,配粥剛剛好,她就道:「大姑,咱家什麼時候能做糖醋大蒜頭?」
「那得等農曆十月里了,早著呢,鹹菜蘿蔔乾,都得那會兒腌制,咱家今年多做腌些蘿蔔乾,做五香的,我看你們都喜歡吃。」
年前大姑回來,就帶了些她腌制的蘿蔔乾,結果沒兩月就被青魂兄妹幾個吃完了。
青魂一邊吃飯一邊點頭:「主要是大姑手藝好,可惜了現在尋不著鴨蛋,要不然這會兒做鹹鴨蛋才好呢。要是能做好,年前去看趟大伯,給大伯捎些。」
這一說,晏大姑就上了心。
村裡有人家養鴨子,她打算跟人換些回來:「年前打算去看你大伯?要是捎給你大伯,倒不急,這鴨蛋腌早了蛋白就不嫩了,蛋黃的油也不潤,提前一個月腌就成。回頭我跟人說說,讓養鴨的人家,冬里鴨蛋都給咱家留著。要是去看你大伯,可得捎些東西,姑回頭就留心。」(十點半還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