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6章 儀仗
忠國公猜測,「莫非是虞王怕水匪攔路,又猜到漳王會暗中下手,這才派了兵護送豫王到豫國?」
「水匪?虞國官匪勾結,又有說虞王暗中也養了一支水匪,誰知道誰是官誰是匪呢。」
「不管怎麼說,事實真相如何,咱們要商議的是,帶著兵馬前來的豫王,不同尋常,為謹慎起見,得要想個法子應對。」
忠國公想了想,說:「就依李大人的意思,咱們主動出城去迎接豫王。」
「這是要我們放下身段,奉他為大王,受他差遣了?」王臨不滿說道。
忠國公狡猾地一笑,「這是試敵。幾千士兵,沒一個諸侯王會捨得送人,更別提與皇室有隙的虞王。先試準是不是護送,若是,等士兵一走,還不是由得我們作主?」
「忠國公之言,就是本官之意。」李世昌說道。
「那我們……」
「今日回去準備,明日一道去迎駕,船我已經備好了。」李世昌說道。
「要坐船?李大人的意思是要我們巴巴地趕去浪淘江迎駕?這也太瞧得起他吧?咱們可不是怕他,而是看在虞兵的臉面上!」
老奸巨滑的李世昌說道:「既然決定了要把姿態表出來,就盡量做到最好,把姿態放在最低的位置。眾位別急,一旦確定虞兵何時離開,屆時如何打算,便可盡看各位的心情了。」
忠國公多了一層顧慮,「如果虞王與豫王私下交情好,只怕豫王這邊出事,虞王必會出兵。」
「忠國公多慮了。」王臨自信說道:「本公子曾去過漳國,漳王親口與本公子說過,虞王有推翻皇朝之心,並且與許多諸侯國都有往來,暗中也在資助一些與皇朝對抗的諸侯國。先前皇城幾位皇子大亂,更少不了虞王的推波助瀾,如今上位的九皇子,據說早就與虞王暗中結了盟。」
「王臨公子的話,本官可以作證。」李世昌出身世家,李家在虞國那邊也有一脈分支,知道的東西不少。「虞王是無利不起早之輩,就算他與豫王暗中有交情,只要許之以利,必會倒戈。」
忠國公聽了王臨與李世昌的話,仍然面帶憂色。忠國公與楚國之事牽涉甚多,而豫王妃又是宓中昱之女,他不得不防。
忠國公決定明日與眾人坐船迎駕前,先給兩個兒子送信,讓他們調遣大軍,暗藏在晉陽城外。只要一有不對勁的地方,立即舉兵造反。
想到手中的兩萬兵馬,忠國公定了許多。即使有幾千虞兵相助,在人數上他穩壓豫王一頭。一旦兵變,以忠國公府在晉陽城盤根錯節的關係,勝算十足。
忠國公府是晉陽城的老派貴族,人丁興旺,姻親幾乎遍布整個權貴圈子。
還有宋國,與他暗中訂有盟約,姜國那邊,他剛送了一個孫女給姜文公做小妾,必會樂意相助。豫王一死,幾個接壤的諸侯國,會極願意多佔豫國的城池。
為防豫王突然發難,忠國公多長了一個心眼,獻計給眾人,在他們的船后,另藏兵馬,以防不測。
這一點,得到眾人的贊同,如此一來,兩手準備,才真正是有備無患。
浪淘江上,幾艘大船朝著晉陽城的方向駛去,走在最前頭的,是一艘高達三層的樓船。
在樓船後面,跟隨的船便是蕭溍從漳國乘來的船。再後面的幾條大船,是載著虞兵的船隻。
從晉陽城回頭與眾人會合之後,蕭溍留在這邊的人手也到了一部份,這艘樓船以及幾百私兵便是蕭溍留在附近的人手。
蕭溍在樓船上,任命手下的將領。
按皇朝法例,郡王只有兩百名侍衛的名額,蕭溍手頭上的人手再多,也不能拿到明面上來。但在封為親王之後,便有一千人的配額。這配額,自是法例上的,在皇城,是沒有哪個親王敢配滿的,要不然,皇帝這麼多兒子,一個個都在府里養了一千的私兵,聯合起來,皇帝能安心嗎?
至於出了皇城,皇帝想管也管不著了。
蕭溍從皇城離開時,就借了一千親衛的名額,把追隨他的舊屬算入這配額裡頭。
如今到了豫國,藩王擁有兵權,蕭溍便不用顧忌,直接把暗中養的兵召集過來,過了明路。
親王護衛軍,朝廷是設有軍職的,並有專門管轄的機構,分為親事府與帳內府,各設典軍二人,正五品;副典軍二人,從五品……
蕭溍看了下名單,尚有幾人未到,但可以先任命好,待建立王廷后,這些有親王府官職的軍官,便有名正言順入朝的機會。
這也是把私兵洗白的一個極好手段,往後這些人的出身,就是親王府出身,而不是草莽之輩。
「王妃,還有一日,就到晉陽城了。」靳嬤嬤把備好的親王妃服捧過來,給宓月掌眼。
宓月看了一眼,見沒有什麼出錯后,讓魏紫收好,明日入城再穿戴。
「明日就要入城,晉陽城的情況很複雜,你們得要謹記,絕不可隨意離隊,謹守職責。」
「奴婢遵命!」
小宓熙跑了過來,衝到宓月跟前,叫道:「姐姐!又來了一艘大船!」
宓月走到窗口望去,便見來船上面豎起了一個旗幟,上面書著豫字大旗。
小宓熙踮腳望去,指著那站在船頭的武士說道:「姐姐,我記得那人,跟咱們一起游過泳。」
宓月笑道:「你記性倒是不錯。」
來的這艘船,也是蕭溍的私兵。
蕭溍在這邊藏了不少兵馬,也藏了不少家業,虞王那些被搬空的寶貝,就是由這些私兵保管的。當時她教庄衛水功時,這支私兵來了幾個頭領來學。
蕭溍將到來的兵點了點,有三千人,加上後面借來的八千虞兵,他對即將的入晉陽城有了更足的打算。
「傳令下去,擺儀仗!」
命令一下,樓船便立即行動起來,把儀仗抬了出來,一樣一樣地擺出來。
親王儀仗有令旗一對,清道二對,刀盾一十對,弓箭二十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