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書房談話
當夜,阿嬌躺在自己的床榻上,回想今日所發生之事,她發現當定下二人大婚之日時劉徹那溢於言表的開心是真實的,劉徹應當是愛過自己的,隻是這份愛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二人之間地位不斷的變化,而逐漸消磨掉了。
當劉徹還是膠東王之時,他是不被寵愛的兒子,上有太子長兄;而翁主阿嬌是備受寵愛長大的,那是一個驕陽似火的小人。徹兒看待阿嬌是豔羨的,豔羨那份肆意與明媚。
當徹兒成為太子之時,我已是徹兒的未婚妻子,我於他是兒時的豔羨,是少時的表姐,是以後的妻子。他與我而言,卻是我所愛之人,是我的丈夫,是獨屬我一人的。
當徹兒成為初帝王時,他是尚未手握大權之人,與皇祖母的分歧使得他壯誌未酬,不能施展拳腳,實現他千古一帝的理想;而彼時的我,初登皇後寶座,有寵愛我的外祖母,有著一切可以為之任性的資本。
如此算來,當我肆意明媚之時,都是徹兒落寞之時;而當徹兒成長成一代帝王之時,我還當他是那個在我懷中取暖,羨慕我肆意明媚的少年。
當年我因衛子夫與徹兒產生分歧,我想護住的是我的丈夫,而徹兒想要的是帝王的尊嚴。我於徹兒漸行漸遠已是必然。我於徹兒是失望,失望於我的丈夫成了別人的,徹兒於我是失望,失望與阿嬌表姐未曾成長。
徹兒,如今我當你是未來帝王,你可不要再讓阿嬌表姐失望,你羽翼未豐之時,我做你與外祖母的調節劑,當你雄鷹展翅時,希望不要誤傷了我與親人才好。
翌日,阿嬌早早便起來了,因她記掛著昨日父親說,今日會有家奴來見她。雖然昨日睡得有點晚,但是阿嬌的精神卻是好的。
雪兒端來洗漱用具,侍奉阿嬌洗漱梳理。
剛剛洗漱過後,晴兒便進到了屋內,後麵跟隨著端膳的宮女。
“翁主,今日有你最愛吃的蟹黃小籠包,搭配酸甜可口的小菜,最是開胃了。”晴兒微笑著說道。
“哪來的?”阿嬌平素最愛的蟹黃小籠包是出自竇太後身邊的禦廚所做,外祖母也甚是喜愛,阿嬌掛念外祖母,並沒有將人要到侯府。而這桌子上的小籠包還冒著熱氣,顯然是剛剛出鍋不久。
“是太子殿下命人送來的,說是一早就上太後宮中讓人做了,用爐子溫著送來的。”晴兒欣喜的回稟道。“太子殿下對翁主真好。”
劉徹的這份心放在現在也是難得,一朝太子為了未婚妻子喜愛的食物一早到祖母宮中命人製作,傳出去也隻怕是說我陳阿嬌好命吧。
然而,劉徹怕也是想著借此機會與外祖母親近吧,畢竟外祖母的積威猶在,想要日後地位穩固,外祖母是很關鍵的因素。
“用膳吧。”眼眸微轉,阿嬌心裏已是百轉千回,對待劉徹無法隻用小女兒心態對待。
對於未婚夫婿的寵愛之心,阿嬌也隻是思考其背後的含義。於帝王而言,守護好自己的一顆心不予之交付才是最安全的。
膳後,阿嬌去到父親陳午的書房,陳午正在練字,聽到腳步聲也隻是抬頭看了一眼,並未停下,直至一篇字寫完,才看向阿嬌。
彼時的阿嬌正正站在書房中,背後是悠悠灑灑的陽光,一身紅衣,甚是明媚。
“父親。”阿嬌看堂邑侯停筆抬眸看向自己,便開口叫到。
“我兒如今的耐性卻是好上幾分。”堂邑侯沉穩的嗓音傳來。堂邑侯最知女兒性子,甚是爽利,無女兒家的嬌嗔,最是耐不住性子的。幾次想要扳扳女兒的性子,都被愛女若狂的發妻攔住,反正女兒性子不壞,如此明媚便也罷了。
“父親,落水後女兒也有反思。”阿嬌低聲道。
堂邑侯點頭示意阿嬌繼續。
“落水前,我聽聞那姬妾與我像了一二分,便抑製不住性子前去一觀,誰知那姬妾卻將臨江王被廢太子一事怪到女兒頭上,直接推我入水,女兒一時不查,被推入水中。也是性格莽撞之至。”
“我兒就此事可還有其他思慮。”
“讓女兒聽聞此事之人怕也是熟知我莽撞的性子,知我任性的緣故。激我前去一看,也應是知曉了我與那姬妾會發生矛盾,隻為了想要徹底斷卻臨江王的前路,畢竟被廢棄的太子卻連內院的都管理不好,如何再起複呢。背後之人的心思也甚是縝密。”
“我兒可是知曉是何人所為?”
“女兒轉醒之後,已經派人去調查當日在耳邊訴說之人的蹤跡,卻是探查不到了。尾巴收拾的很是幹淨。但這其中最得利之人應是舅舅身邊的那位。”
“我兒可是有疑惑?”堂邑侯看阿嬌麵容之中透露著些許疑惑與不解。
“女兒不明白她為何這般做。臨江王已然被廢,按照舅舅的性子再無登位的可能。”
“嬌兒,落水的河你可是派人探查過了。”
“未曾。”
“那水中有人待過的痕跡,石頭上的青苔被人蹭掉了。應是想等你入水,趁混亂之際將水草纏於你腳上,即使救上來及時,也會傷及你的身體,使你子嗣有礙。”
“父親,她是怕我懷上徹兒的孩子?她不想分權於我?”
“嗯。你若大婚之後便為太子孕育子嗣,太子對於你的愛重之心便會加重,你與他又有幼時情分,隻怕是你奪了她的權,分了她的勢。你若久懷不上孩子,太子必然要分寵於人,到時以你的驕傲必然會大鬧,也會使得你與太子逐漸產生隔閡,漸行漸遠。”
堂邑侯的話讓阿嬌陷入了沉思,上一世也果真如父親所言,大婚之後她許久都未懷上子嗣,朝臣議論紛紛,讓徹兒廣納後妃,自己的驕傲不允許丈夫分寵於人,一開始徹兒還耐著性子哄著自己,可時日一長,朝臣的壓力,外界的議論,使得徹兒出宮散心,也就是此時被平陽長公主看準時機,進獻了衛子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