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女秘書仕途筆記> 第178章 喜歡的格調

第178章 喜歡的格調

  從進入門樓的地方開始,就是新修建的全新的村道。平坦的水泥路面,和城裡的路沒有兩樣。村道一直延伸到村裡,在村莊里又分成四條分道,把藕西村的內部道路也連接起來,家家戶戶門口都是水泥路面,都可以行車,寬敞而又潔凈。


  村裡的廁所和豬舍全部進行統一規劃,放在村莊的西邊。有條件的家庭,自己改水改廁,村裡的排水渠道重新挖渠,埋下大涵管,實現污水統一收集,進入村西邊的一處涵溝,涵溝設計成一個沼氣池,進行沼氣收集,再用管道送回到村民家中。沼氣池的糞渣定期清理,成了田地里最好的農家肥,如此循環,實現了污水和垃圾的無害化處理,藕西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信江市電力公司專門出資,把藕西村原先空置的大倉庫改建成了老年人活動室。


  裡面按照城裡的老年活動中心進行布置,有大電視,還有各種娛樂設施,門口的空地上還增添了很多體育設施,為了滿足藕西村兒童的需求,還加了一個兒童遊樂場地。這個不算很大也不算很豪華的老年人活動中心建成后,成了藕西村最熱鬧最開心的地方。


  晚飯後,村裡的男女老少,都爭相來到這裡,健身、娛樂,孩子們玩耍追逐,這個曾經被稱為刁民村的地方,煥發出了全新的生機和活力。


  信江市電力公司對吳永進的眼鏡廠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他們把吳永進的眼鏡作為公司外勤人員工作配備的定點採購,這為吳永進帶來了穩定的收益,給他這個剛起步的小廠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了,余河人在端午節有個非常隆重的活動:龍舟賽。


  余河這條余河人民的母親河給了余河人得天獨厚的條件,是舉行龍舟賽的好地方。


  每年端午節前,余河都會下幾場大雨,余河人把這個雨稱作龍舟水,意思是這幾場雨下過之後,余河裡就有水了,就可以划龍舟了。


  余河人划龍舟最熱鬧的一天是在每年的五月初十,這天的余河大堤上,人山人海,有看龍舟的,更有趁著這個機會來發財的眾多小商販。所以,余河大堤上,這一天不僅成了娛樂的聖地,更成了一個小型的交易會,農村人所需的服裝鞋帽,生活日用品,還有各色各樣的食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藕西村在平安鎮是大村,村裡有八艘龍舟,統一用的是黑色的旗幟,上面寫著「吳」。這樣的旗幟顯示出了藕西村在龍舟賽上的霸主地位。余河人有句話叫做「烏一黃二」,說的是,敢用黑色的旗幟的村莊,就是最厲害的,各方面都是第一的,而用黃色的旗幟的村,就是第二厲害的。而這樣的兩個村,往往會在龍舟賽上出現械鬥,目的就是想挑戰霸主地位,爭奪黑旗,成為第一。


  所以每年的龍舟賽,余河縣都要調動所有的警力,在余河大堤上巡邏,並且派出很多艘快艇,在水中巡邏,杜絕械鬥事件的發生。


  藕西村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吳永進決定利用這次端午節划龍舟的大好時機,把村裡在外的一些鄉賢請回來看看,讓他們也感受一下家鄉的變化,同時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吳永進擬了一份「告在外鄉賢書」,在端午節前發到了鄉賢們所在的城市,他期盼著鄉賢們能積極響應,回鄉省親。相信鄉賢們看到藕西村的變化,一定會感動驚訝,一定會為藕西村的建設和發展,盡心儘力。


  果然,在端午節到來之際,藕西村在外的一些成功人士陸續返回家鄉。


  其中有在北方經營眼鏡生意的成功商人吳書明,據說在東北三省的省會都有他的眼鏡連鎖超市,總家產已經過億,這是藕西村最成功的在外經商者。


  還有在四川、重慶、河南、河北、陝西等等地方經商的人也都陸續回來,一些在沿海打工的人,也抽空回來了。還有考上大學在外工作的人也返回了家鄉,尤其是那位在國家部委工作的鄉賢吳俊明,這次也回來了,使得藕西村變得空前的熱鬧。


  吳永進組織他們召開了座談會,帶領他們參觀了村裡的角角落落,村務公開的大窗口,就放在村委會的大門左側的牆壁上,上面清楚地記錄著藕西村每一筆開支,每一件事情的落實情況,大家從這裡,看到了藕西村這屆領導人的實幹,是全心全意為村裡服務,由此他們也看到了藕西村的未來和希望。


  吳書明對家鄉的變化感慨最多,他已經近十年沒有回家了。雖然沒有回鄉,但是對家鄉的關注卻是與日俱增,他說,去年聽到村裡和鎮政府對抗的事情后,他覺得藕西村終於又有了希望,不過他沒有想到變化會這麼快出現,而且是這麼驚人的變化。所以,他決定為村裡重新修建一所小學,第一期捐款80萬元,全部用於村小的新建,如果教學設備的配備不夠,他願意繼續追加捐款。其餘的人也捐了一些錢,總共加起來達到100多萬元。尤其是那位在農業部當司長的吳俊明,看了家鄉的變化,感慨地說:「當聽到鄉親們和鎮幹部打了起來,我就想今後我還敢回家鄉嗎?當接到邀請信后,家鄉變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好,我怎能不回來。建設新農村也是我們司的一項工作,如今家鄉成了新農村的示範典型,俊明沒有理由不只持,我準備申請專項資金為家鄉建設出力,主要用於安裝自來水、太陽能熱水器等。」


  這對於吳永進和全體藕西村的村民來說,都是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穫。


  他們沒有想到,消失了近10年的吳書明,一回家就有這麼大手筆,能捐出這麼多的錢來只持家鄉的教育事業。更沒有想到吳俊明這個村裡最大的官也回來了,還要為村裡申請專項新農村建設資金。


  這件事情吳永進很快就彙報給了杜秀青,杜秀青意識到這又是一個極好的新聞,馬上通知了鄧年榮來採訪,自己還親自接見了吳俊明和吳書明等鄉賢,大力稱讚他們成功不忘家鄉的崇高品質。


  吳俊明拒絕了採訪,當天晚上就趕去南昌機場回首堵了。鄧年榮採訪了吳書明后,吳書明很快就在整個信江市成了名人,黃忠華作為余河縣委書紀,親自接見這位為家鄉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黃忠華說,吳書明的精神就是新時代的余河人的精神,致富不忘家鄉,回鄉捐資教育,這樣的精神值得全體余河人民好好學習。黃忠華當即拍板,把藕西村新建的小學,命名為「書明小學」,讓藕西村人世世代代都記得吳書明為家鄉教育做出的卓越貢獻。


  真是好事接二連三。鄧年榮整理了藕西村的抿主選舉的過程,再配合藕西村現在的變化,寫了一篇長篇通訊:從「刁民村」到先進村的變化——記余河縣平安鎮藕西村抿主選舉。


  這篇文章在古南日報發表后,被新華社全文轉發,成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宣傳文章。幾家中央媒體看到這篇報道后,專程派出採訪隊伍,來到了余河縣,要求採訪藕西村村委會主任吳永進和平安鎮的當家人杜秀青。


  杜秀青再次成為了譽論的焦點,這樣高規格的採訪,在余河,似乎每次都和杜秀青有關。


  當年杜秀青在團縣委推出的典型桂智明,招來了中央電視台的專訪,讓余河這個小地方聞名全國。時隔兩年,杜秀青再次用自己的實力,把國家最權威的媒體引進了余河縣。


  因為有了一次應對中央媒體採訪的經歷,杜秀青對這次的採訪更是胸有成竹。在許多人眼裡,似乎國家級的媒體人很神秘,很難接近,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


  只要你做的事兒有亮點,有意義,尤其是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有高度的契合,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那麼你就會成為他們挖掘的對象,你就能感受到這些人的智慧和平易近人。這是杜秀青的切身體會。那些在電視里看著非常著名的主持人,來到你的身邊,其實一樣很親切,很隨和,很有愛心……


  杜秀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來迎接中央媒體的採訪。


  她把平安鎮的每個角落都收拾得很乾凈,這個看起來並不發達的小鄉鎮,處處透著淳樸寧靜,這也是媒體喜歡的格調。


  藕西村就更沒得說了,可以說每個指標都是達到上限的,處處都彰顯出村民的素質,這個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名符其實,更是獨一無二的。


  杜秀青陪著媒體記者在平安鎮轉悠了幾天,接受了他們全方位的採訪和拍攝,最後讓記者們滿載而歸。在這次接受採訪中,杜秀青始終很低調,她說,平安鎮的變化是得益於縣委的正確領導,是廣大幹部和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她多次提到,在平安鎮最困難,最關鍵的時候,林傑市長卻來到了平安鎮駐點,給了平安鎮全體幹部最大的只持。那些記者後來又跑到信江市採訪林傑,由此這位年輕的市長出現在鏡頭裡,他說平安鎮藕西村的抿主選舉說是一次大膽的改革嘗試,並說年輕幹部看準了就要大膽地用,杜秀青就是一個例證。


  很快,節目播放出來,文章發表出來,余河縣平安鎮藕西村成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面旗幟,成為了全國的示範典型。


  杜秀青再一次聲名遠播,成為了整個信江市的政壇新星,引起了省市領導的關注。


  林傑的話,似乎已經得到了應驗。這一輪的宣傳,果然如林傑所言,給杜秀青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杜秀青被省委組織部列為青干班學員,到省委黨校學習半年。


  七月一日,杜秀青正式奔赴省城,開始她為期半年的學習生涯,平安鎮的工作由馬明橋全面主持。


  臨走前的一周,杜秀青和林傑又進行了一次談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