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瑤華開始懷疑
第四百六十九章瑤華開始懷疑
瑤華在軒轅子卿的半擁下依偎在他懷裡喝下他遞過來的水,而後她又道:「回答我!」
回答?軒轅子卿目光深幽的看著瑤華沉默著,然後輕輕的將她放回床上,又為她拉好錦被。其實他根本無法回答她的問題,事實上他們的確是夫婦,然而她剛剛那句話的最後四個字已經堵住了他的回答。那就是他若是告訴她,他們真的是夫婦,她不會信。
但是!她雖然說不會信,可只要他用他們是夫婦的答案正面告訴她,那她再次會陷入像昨日那般的崩潰中,也一定會毒發。
所以,他也很難,如果要他找別的借口,他真的不擅長去撒謊騙她。但要是他不回答她,她定會認為他默認,這樣帶給她的打擊比講出還要讓刺激她。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能控制好情緒好好的和我談一談嗎?你也不用緊張,我知道你排斥我,你也可以當我們這一次只是隨意的聊一聊。」片刻,軒轅子卿才講道。但他還是沒有直面回應瑤華的問題。
在瑤華要默認了軒轅子卿的沉默默認時,他的開口讓她揪緊的心微微鬆開了些許,她對上他的眼眸道:「可以!」
從他們見面以來,就算每天都是他們兩人單獨在一起,可她從來都沒給過他好臉色看過,更何況這麼久她也發現了他這個人真的不愛講話,很沉默,很清冷,他不愛說話,她有懶得理會他,又豈會兩人靜下心能好好的談一談呢!
「你和他在寧都住了多久了?」軒轅子卿緊張的心因為瑤華的同意徹底的放鬆了下來,他以為她會再次固執的去追問之前的問題而不願意和他談一談,看來是他多慮。
攻人就攻心,他一向都是這樣做的。
軒轅子卿的一個問題當即讓瑤華怔住,那哭紅的眼中都是茫然,她和自己的夫君住在寧都多久了?
順著軒轅子卿的話,瑤華開始慢慢的回憶著。
「從前我不知道,但在失憶之後我和夫君居住在寧都差不多快半年。」過了片刻,她才輕聲言道。
「其實你和他應該算不上在寧都住了半年,你失憶的時候是在沙漠中對吧?」隨著瑤華的回應,軒轅子卿的下一刻問題就問出了口。
「是!我的失憶不都是你所造成的嗎?為何又要多此一舉的這麼說。」瑤華眼神閃了閃回應軒轅子卿。
他這話是何意?上次在王府的時候關於這件事她的夫君不是都講的很清楚了嗎?當然,說到上次在王府里的事,老實說,從之前夫君的話語中其實她就已經覺得夫君對她隱瞞了很多事情,拿個最簡單的例子吧,當初她在失憶醒來之後,他告訴自己他叫文漠,而實際上那天軒轅子卿來到他們跟前的時候並沒有叫夫君為文漠,而是叫文普達這個名字。文漠她在失憶醒來的那天就感到陌生,可文普達這個名字她很熟悉,就好像聽到軒轅子卿的名字一樣感到熟悉。
故此,她知道文普達也是夫君的名字,然而她在那樣亂的情況之下根本顧及不到名字這樣的小事。接著又是夫君所講她的失憶是軒轅子卿下毒的事。其實,說到底,夫君的話很矛盾,當然讓她認為軒轅子卿是個十惡不赦人的心思也是由自她對夫君的信任。
夫君只是說她的毒和失憶是因為軒轅子卿的緣故,可是待她在這些修養的日子裡早就將前因後果都給仔細的全部思考的一次。
一,夫君的名字其實對她來講也沒什麼大問題,畢竟她在外人跟前也是用的假名「如玉」,這也是夫君所告訴過她是為了避免危險才這麼做的。她想,夫君也是為了躲避危險吧。再者讓她知道夫君真名的也是最早心裡對文普達這個名字的熟悉感。
二,在她失憶醒來的時候,夫君明明告訴過自己她的中毒和失憶都是因為她喝錯了葯,才會這樣導致身體本就本薄弱的她失憶、中毒、昏迷的。然而,在她將記憶倒回到和軒轅子卿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卻不是這麼說的,而是說是軒轅子卿給她下毒才造成這樣的。
下毒和自己喝錯了葯,這樣的兩種性質關係真的區別很大。從和軒轅子卿第一次見面以來,她就算對夫君所有懷疑,可到了最後她還是選擇了信任夫君,不為別的,就因為他是自己生活了這麼久的夫君。他那看著自己溫柔似水不比軒轅子卿少一絲柔意的寵溺的眼神,是支撐她信任他的最大關鍵。
可是,心底的懷疑卻在這一刻被軒轅子卿看似隨意的話給拉扯了出來,讓她回想,讓她覺得,其實自己對於軒轅子卿是「壞人」的篤定很不真實。因為夫君只是說他對自己下毒,但回想從前卻又是自己喝錯了葯。
這樣的話語很矛盾,矛盾所在就是她對軒轅子卿的排斥全部來自與自己的「杜撰」,是自己順著夫君的話杜撰出她身上的毒和失憶都是之前軒轅子卿的所做作為,是他從她的夫君身邊擄走了自己,還對自己下了毒,還讓自己失憶忘記了所有事,然後夫君又從他身邊將自己帶了回來,或許夫君之前是為了她好才隱瞞說自己喝錯了葯才會失憶之類的。但是整件事看來,夫君的話矛盾太多了,反而軒轅子卿才是很真實的存在。
然而,事實上,她到底是如何中毒的,如何失憶的,說真的,就順著她心中的這條線,順藤摸瓜下去到了如今的境況地步,連她自己都不知道她是如何中的毒,如何失的憶。
故此,如果她將這一切都推翻了的話,那一直以來都是她誤會了軒轅子卿。但,這樣的結果就是軒轅子卿所言的都是真的,那麼都是真的話。那自己的夫君又是誰?她無法繼續深想下去,甚至不敢去深想,不敢去面對,她很怕到了最後那結果會讓她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