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大結局(下)
相比父親,母親那邊是要棘手幾分,而且母親慣常采取姥爺當年選撥女婿的規格來衡量、對付藺子衿,因此,他這些時日沒少觸釘子。
其實,從父親當年的“壓迫”史中,她就可以料想,藺子衿會受到母親怎樣的對待。
她的母親鄭雪琴出生在一個書商世家,那時她家道殷實、門庭闊綽,尤是改革開放後,鄭家又重操家業,一躍也成為當地眾所公知的“名門大族”。
而父親那時除了兼具教書先生的名頭外,也就裏外是個“窮酸書生”,何況她父親那時也胸無長遠大誌、自甘一生平庸,因而當父親前往鄭家提親時,姥爺對他的厭惱就不難想象了。
據父親回憶,姥爺當初非但將他以及媒人送來的幾隻雞鴨和半袋米麵當街扔了出去,也還設法要將母親轉往市區的學校教書,畢竟在那個時期的姥爺看來,父親與母親終日在同所學校任教也免不得會出現日久生情的故事,與其藕斷絲連、一發不可收拾,倒不如早些斷了念想。
可那時的姥爺實在低估了自己閨女的能耐,一哭二鬧是小,把那市裏學校攪得天翻地覆總歸是難以挽回的,以至於姥爺不得不把母親轉回鎮上另所中學,這也是她的父母不在同所學校執教的緣故。
母親被迫前往市裏的那些時候,她的父親幾乎害了相思,得知她回來,當即就往校長那借了輛大駕洋車,愣是帶著母親圍了淇水畔繞了小半圈,他們那日也還在一棵柳樹下起火造了飯,其實,就煮了三兒雞蛋,兩個讓母親吃了,剩下一個被父親裝兜裏,沒舍得吃,說要留個念想。
而也就在那同棵柳樹下,他們牽了手,那個時代的人們都很是保守,即便小年輕也鮮有接吻、擁抱之類的肢體行為,論說牽手已算是大膽之舉了,當然,那效果是與現今的一吻定情類似,沒甚其他區別的。
也從那一回他們約定著每日放學都由父親親自載送母親回家,盡管事後父親托人買來的是一輛二手洋車,可母親那時也並不嫌棄,因為那時也曉得對於父親而言,即便那車子不是嶄新的款式,可也是一筆不小的奢侈了。
當然,那時的他們因為生怕被她姥爺撞見,隻在街口的老隍廟就分開了,不過,他們也會隔三差五地在母親家後的菜園幽會,大晚上兩人隔著籬笆說些白日沒趕及說的趣事,有時候也會發呆,聽蟋蟀鳴叫或者牽著手看星星。
而父親也會效仿著別人家的浪漫在母親頭上插一朵喇叭花,盡管那個時不敢打著煤油燈,可她循著月光也能瞧見花朵的光鮮,就如母親那時歡潑的笑,甜美而溫情。
而據以往母親的回憶說,因為那個時候見著父親可憐,也會不時拿些雞蛋、臘肉給父親,至少那時的父親是生怕旁人說了閑話,也聲怕母親覺著與她一塊是圖個什麽,直到她奶奶病重,父親沒有額外的收入來供給補品,隻能硬著腦門接下母親饋贈,可即便那樣,父親也不白拿母親的物什,就允諾以後要還,而每每那時,母親就絞著絲巾,故作生氣地嗔他一眼,並斥責,“傻瓜,誰要你還。”
可那時的父親確實忠厚老實,也不願平白受人“恩惠”,每每閑暇時候就要麽幫母親家整修籬笆和菜園,要麽就偷往母親家田地除草,以至於她姥爺總也在家中感慨,“見過偷糧食的,還真沒見過偷草的!”
不過,水邊常走總有濕鞋時候,有一回她姥爺往地窖取酒,大黑的夜聽著院後有人聲,姥爺那時好奇就小心著貓了過去,隻開了菜園門就瞧見正花前月下的他們,姥爺那時心中那是憤怒啊,趁著酒興,隻手就折了根樹枝,邊叫罵邊打將過去。
虧是那時父親溜得快,否則,真就成了姥爺的棍下亡魂了!
可興許正是姥爺反應過激而驚擾了鄰居,沒過些日子,整個淇水十裏八村也都盛傳著老丈人打女婿的“醜聞”,上門提親的人倒比以往少了許多,而姥爺也一向好麵,就不得已勉強認可了她父親。
而父親那時間也還很是爭氣,非但每日搶著幹母親家中的農活,也還時時往姥爺印刷廠幫著較字排版,父親原就教習中文,在文字方麵自比那較字先生要精通的多,而且父親也還很有耐心與韌性,凡是經由他手的作品向來沒出差錯,如此倒就漸漸獲得了姥爺的認可與青睞。
論說,母親與父親間的故事是有幾分忐忑的成分,其中,也不乏曲折,以至於讓伊語淇無數次的暢想,莫非是母親往日受些了“陰影”,方才如此刁難她與子衿?
可事後揣度總也明白,為人父母總歸是以萬分挑剔的目光來審視的自己的女婿,就似乎隻有萬分之一的缺陷,也能生發出一係列的不好的糾葛來,這似乎就是母愛亦或是父愛的偉大之處,是生怕哪怕一分的不留神就會讓兒女將來受了委屈,從而抱憾終身!
其實,這期間的道理,藺子衿也是曉得的,否則,他也不會以萬分虔誠的心情來對待或討好她的父母,盡管多半時候是被迎麵潑了冷水,可他總也沒有氣餒,隻反省後做個更好的自己,至少,他在多次吃了閉門羹之後,也還矢誌不渝地涎著臉皮往學校給她母親送飯。
興許正是他這連日來或者準確來說是十年以來努力的結果,母親也在十足抵觸中漸漸是有鬆口的跡象。
直到那天他再次去往學校送飯,母親才正眼瞧他,“誰讓你來的?”
他那時回的也巧,“我怕食堂裏的飯菜不合胃口,擔心您餓著,就情不自禁地來了。”
這話卻也讓人挑不出半分不好,可母親總也喜歡找他晦氣,“油嘴滑舌!食堂的飯我都吃幾十年了,頓頓都吃的倍香。”
而他那時,則很乖巧地答:“那是因為,您還沒吃過我做的飯。”
“你會做飯?”母親終究還是來了興致。
“這些年一個人生活,做飯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母親聞言將信將疑地拿起竹筷,隻見樣淺嚐了一些,而後,才輕咳了幾聲,“還湊合吧。”
他那時活脫脫一個大廚做派,“您嚐嚐這湯,煲了整整一上午。”
“先放那吧。”母親沉吟幾息後,最終才有些嚴肅地說:“聽說,你帶著小淇姨媽去了福利院?”姨媽早便和母親通了電話,期間沒少誇讚子衿。
他點了點頭,很認真地回應,“對,大娘和大伯挺喜歡那孩子,那小家夥也樂意和他們待在一起。”
母親則話鋒一轉,“聽說有人為你介紹了一位女老師,見過麵了嗎?”
他答的幹脆,“當時就回絕了。”
母親那時則啜了口鮮湯,又很是隨意地扯了句,“你的女秘書換的挺勤。”
“我一般不在公司,她們都是掛著秘書職稱幫子軒打理事物。如果將來真需要,我會用男秘書,那樣會方便一些。”這事,他早便與她講明了,不曾想母親也還打聽過他那些所謂的“風流韻事”。
“經常談生意,少不了出入風月場合吧?”母親那時的審問很是犀利。
他不假思索地說:“我向來負責談項目,陪客戶這種事,一向是交給子軒,他更擅長。”
母親那時麵色無改,“你這些年在外麵風生水起,應該不乏女人投懷送抱吧?”
他毫無猶疑地回應:“我白天工作,晚上寫作,生活一向緊湊,就即便這樣,也還感覺時間不夠用。”
母親端起謹慎的目光注視他良久,待沉吟之後,才用不溫不火的語調說:“明天讓你爸媽來吧。”
子衿的父母翌日清晨便就到了,姨媽鄭玉琴也趕來作陪,兩家人在敲定結婚諸事之後,就著手選定黃道吉日、操辦婚禮的事宜。
而藺子衿當天就拉她去往民政局領了證,照他話講,是生怕再生出甚事端,領了結婚證,踏實!
而領證前夕,她還親口征詢他是否做些財產公證的預防,而他很是瀟灑地回應:“以後我的就是你的,你的還是你的,而且我保證,財物全部上交。”
而為了踐行承諾,他當即就將存折、銀行卡以及一並房產證明交托她的手中,而很讓她頗為欣慰的是,銀行卡的密碼是他們生日的組合,當然,她的生日日期是居先排布的。
不過,即便是有著這諸般保證,可當在聚光燈前並坐拍照時,她心中也還有幾分猶豫、懊悔的情緒,以至於結婚證件也還有許多不悅的情狀,若非他那時有心在身旁關照,隻怕她隨時就會做些反悔。
盡管時隔多年之後回想,她仍還覺著當初是不安的心情在作祟,興許真是覺著他太過優秀,一切就如夢幻一般太過虛泛吧!
沒過幾日,他們就名正言順搬入了新家,是他的父母也就是她的婆婆公公早便準備的婚房,她起初時候是有幾分新奇激動的情緒,尤是當那羸弱的燭光冉冉在空中飄灑柔美、浪漫的氣氛,當那舌尖含掛的一嘬紅酒淺淺款款入肚的時候,心中的波瀾也似乎受盡了無限的渲染與挑逗,隻願幻化一縷嫵媚的風在這氛圍下醉生夢死。
不過,真當酒過三巡且在雅正的古典樂聲中共舞之後,她老公的“狼子野心”也就暴露無遺,其實,他初始還能保以柔美溫婉的姿態來耐心吞吐她的舌尖,可待溫熱的掌心在她身上肆無忌憚的遊走後,他就近乎把持不住了,在一番灼熱的擁吻後,他當場就連她打橫抱起,火熱的氣息時刻在她脖頸間遊離、吐納,“媳婦,我等不到那天了。”
她那時昏昏欲沉,隻得做些無謂的抗爭,“別,你忍著。”
可愈發如此,愈發刺激了他放縱的情緒,他緊緊抱住她,舌尖攪動吞噬的同時隻一側身就輕易撞開了臥室的門,而後,三步並作一步地往前一衝,就癱倒在柔軟的真絲床墊上。
他壓在她纖弱的身子上,呼吸急促,不時解弄著衣扣,而她則時刻試圖做些掙紮,可總也提不起半分力氣,隻得以蒼白的言語做些警示,“還沒.……洗澡。”
可他也並不管顧太多,當即就以很是大膽的姿態撲了上來,因為手腳為人掌持,她也無從抵抗,隻得任由他的掌心與舌尖在身體遊走,不過,她那時心中還是害羞的緊,就借由他隨手關燈的間隙,扯起被子蓋在了她,不,是他的身上。
昏暗的房間裏,隱隱就見著那灰色的雙人被褥在舞獅似的翻江倒海……
一夜激情後,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疲累,她深覺整個身子骨近乎都要散架了,就依偎老公的懷裏、斜倚著胸口,一邊以享受的姿態回味昨晚的溫存,一邊以甜美的目光品讀老公十年前的那晚留下《歎淇水》的同時,寫下的另一首訣別詩,它的名字喚作《致那時的你》
曾經的你
那時的我
也許隻算得過客
是驚鴻一瞥、撩弄雪泥
現在的你
此刻的我
也還挨得起夜半無人
也曾耐得住孤寞獨語
似乎這時
也還想得清楚
似乎此番
也還看得明白
可那時浮塵阡陌
早已王榭烏衣、勞燕分離
那時並蒂連理
也全作比翼單飛、鴛鴦孤泣
也許是該哭泣
薄奠已逝的別離
或者隻笑三聲
讓思念如風一般旖旎
唉
那時的雨
那年的你
那時的青春
那樣的別離
是愛過了
哭過了
痛過了
笑過了
好在
生命仍還持續
往昔仍可追憶
感謝你
那時的你
陪伴了過去
塞滿了回憶
感謝你
那樣的你
至少
有你
我才知道了懂得
明白了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