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自尋死路
從山東回來,齊老爺將孫氏罵也罵過了,警告也警告過了,暗示也暗示過了,真的是好話孬話都說盡了,然而孫氏就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決然的不改她那信口雌黃的毛病。
不說別的問題,就沖著這一點,齊老爺也不能忍孫氏了。
小到兒媳婦個人的名聲,大到齊家整個家族的名聲,齊老爺不能由著孫氏如此信口開河的辱罵,若是傳出去,臉面丟盡,齊家還怎麼在咸陽城立足?
這是動搖齊家根本的事!
齊老爺心裡頭清楚的很,所以,他確實很冷靜。 聽見老五的問話,齊老爺點點頭:「早知道了。自打回來就知道了,在孫氏身邊擱了倆人,也聽著她的一舉一動……如果說她能忍忍,不這麼上躥下跳的,我還能給她一條活路,可現在,我就是想給她
活路也不能夠了,她就是要自己找死!」
齊麓驚訝的看看齊瞻,又看看齊老爺,道:「父親……怎麼回事啊?您早知道了,怎麼還讓事情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她找死?您要怎麼著啊?」 齊老爺背著手在屋裡走來走去,道:「不是我讓事情到了這地步,此事我之前警告過孫氏,命她不準口無遮攔,不準將兒媳婦們看成是下人僕役,隨意辱罵,甚至……」解釋到這裡,又牽連出來了老二媳
婦,老二媳婦那還有之前滑胎的說不清的案子呢。
齊老爺說不下去了,嘆了口氣。
齊瞻就道:「原來你早知道?」
這話里不無惱怒。 齊老爺頓了頓,只能道:「我是想事情慢慢的做。孫氏那邊確實有治一治的意思了,但總要慢慢來,一下子治她,怎麼治?直接休了?你弟弟妹妹怎麼辦?臉面要不要?我齊家多少年了,就沒聽說過休
妻的事,這名聲難道要叫我給壞了?我成了齊家古今上下第一人!」 齊麓原本沒想到事情如此的複雜,但他也是聰慧的,聽了弟弟和父親這兩句對話,便將情況已經了解了,點頭道:「老五,你也消消氣。父親不管怎麼做,都要顧及老八他們,尤其慧姐兒婚事正在辦,
敏姐兒的婚事也在議中,妹妹們名聲豈能容的玷污?」
齊瞻一下惱了,提聲道:「妹妹們的名聲玷污不得,我媳婦的名聲就可以玷污?那個賤婦口中污言穢語辱罵我媳婦,我豈能容忍?!」
「沒人叫你忍,現在事情都已經鬧出來了,還談什麼忍不忍?」齊麓道。
說著轉頭看齊老爺:「父親,這事您打算怎麼辦?聽您的意思,是早想……處理了,但又要顧及弟妹,現在呢?現在難道就可以處置了?不顧及弟妹了?」
齊老爺怎麼會不為難。
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明示警告孫氏,叫她收斂,為了她的女兒和兒子,收斂了不要在折騰。那麼齊老爺還能維持她這個齊太太的名聲,表面上起碼不要鬧翻。
但是孫氏那個女人完全不知道收斂,她還憋了一肚子的氣,隨時的找機會出氣呢!終於現在鬧得不可收拾,也逼著齊老爺對她動手。
只是齊老爺有齊老爺的為難。
休了孫氏當然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從此以後眼不見心不煩,也不用擔心孫氏教壞了自己的小女兒小兒子。 但是,休了孫氏對於齊慧幾個卻是影響一輩子的大事,孫氏所出的幾個女兒、兒子可以說一輩子都將抬不起頭來。婚事會有極大的影響,兒子齊瑞還小,尤其是女兒們,齊慧和齊敏都是孫氏教養長大
的,她們的母親被休,她們的教養就會被質疑,以後如何自處?
他們也是齊老爺的親生女兒兒子,齊老爺不能不為他們考慮。
可是今天的事情發生了,齊老爺又不能不馬上做出來決斷。因為如果不馬上決斷,立馬會影響的就是自己的二兒子齊瞻和他媳婦溫氏。
孫氏如果名義上還是他們的母親,那麼今天齊瞻的所作所為就可以是大逆不道,別說有人去告,就是沒人告,但消息傳到了官府耳中,官府也不能不管。
齊老爺皺著眉頭來回的走著,想著怎麼辦。
齊瞻道:「父親,不行我和媳婦搬出去吧?二哥城外有個別院,我們搬到那邊去,暫時避一避……你也不用馬上就得想出來辦法。」
他冷靜下來稍微想想,現在是什麼情況便也很清楚。原本是不用這麼著急的想辦法的, 現在卻不得不馬上要有處理的辦法。
父親那邊還得兼顧自己這方面,和孫氏所出的弟妹那方面。
齊老爺想了想搖頭:「不用,搬出去也沒用,就算你們搬出去,我該處理還是要趕緊處理。何況,搬出去倒顯得心虛,此事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是沒有別的辦法了。」
說著,已經去案幾後面坐了,提筆寫東西。
齊瞻眉頭一跳。齊麓已經忍不住起身過去看,就看見齊老爺在紙上寫了兩個字:休書。
他驚訝的道:「爹……」
齊老爺寫道:一出多言,孫氏多口舌糾紛,惹是生非,攪亂離親。身為一家之母,一府之主母,卻上躥下跳橫生是非,挑撥至親,縱亂家族,此實在是夫之禍源,府之禍源矣! 另一出竊盜。子婦無私貨、無私畜、無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與。然孫氏擅自動用夫財,以肥自身,以肥娘家,狗盜盈盈,其心黑已經到了可怖驚駭之度!涇陽田莊一處,數十年的貪墨銀錢已經達
到了上萬之巨!
大周律法明文規定。竊盜已行而不得財,笞五十;一貫以下杖六十……一百一十貫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一百二十貫杖一百,流三千里;一百二十貫以上擬絞。
一百二十貫便處以絞刑了,然孫氏之表弟,連同孫氏貪婪已有上萬,此行如何?實是駭人聽聞! 有此兩出,孫氏實在已經難以留在齊府,尊為太太。現因孫氏之所出三女一子,兩女到了婚齡,一女一子年歲尚小,本人實不忍心看子女傷心,又皆受其母被休之困苦,終身背負惡名,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