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這是大紅袍?
莊秋和花月樓吃完後,簡單的收拾了一下。
兩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就他們兩個去就好了,剩下的人留下來到時候幫忙整理一下直播間的東西和後麵粉絲聚會的事情。
兩人買了機票,下午就飛到了茶山所在在川城。
在川城機場下飛機之後,兩人又坐上了花月樓早早聯係好的車,一路開車到了川城郊外定下來的民俗旁。
“就是這裏了。”
莊秋和花月樓下了車,看著前麵的鎮子。
“這前麵的這座山,就算是茶山的第一座起始山吧,這上麵的茶樹看到了嗎”
花月樓說著指了指山上。
莊秋看去,果然是,漫山遍野的茶樹。
“咱們定下來的民俗就在這個鎮子裏,走吧,進去看看,先把東西放下來。”
花月樓和莊秋一起走了進去。
兩人走到一處獨門獨棟的兩層複式小樓麵前停下來。
“請問,劉大爺在麽?”
花月樓扯著嗓子問道。
花月樓等人的空擋,莊秋也打開了直播。
“哇哇哇,這是到了嗎?這是哪裏啊?”
直播間的水友都知道這花月樓和莊秋下午就會到達茶山,所以都激動的在這裏的守著了。
“哇哇哇,我來了我來二樓。”
“這個小樓是你們要住的地方嗎?花老大可以的啊,居然在哪裏都能夠有人脈。”
“我覺得花老大就算是沒有人脈,直接買下來也是可以的。”
“壕無人性啊。時刻提醒著我們之間的貧富差距。”
……
正在直播間的水友貧嘴的空擋,樓房內,一個身影有些蹣跚的人走了出來。
“來了來了,是之前打電話的那個小夥子嗎?”
“是我。”
門內,一邊吆喝著一邊往門口走。
“啪嗒”一聲。
鐵門的機擴開啟的聲音傳來,花月樓嘴裏的劉叔出現在了眾人麵前。
“一路來辛苦了,來來,進來吧。”
莊秋和花月樓點點頭,提著行李走了進去。
一個比較小巧的院子,進去之後是一個推拉窗戶,推開之後就是一層的大客廳了。
這個房子,外麵看著有一點江南水鄉的味道,但是裏麵還是十分現代化的裝修和設計的。
莊秋和花月樓把東西放在一邊,然後就乖巧的坐了下來。
沒一會兒老人端著三杯熱茶就走了出來。
“來來,辛苦了,喝點茶吧。”
老人一邊將茶杯放到眾人麵前,一邊笑著說道。
“我們這地方你們也知道,什麽都不多,就是這點茶多。”
莊秋接過茶杯來,聞了一下,隨後輕輕的抿了一口,開口說道。
“大紅袍,產於茶山西部山區,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衝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鬱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除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因為之前係統給的技能的緣故。
原本對茶道幾乎是一竅不通的莊秋,僅僅隻是聞聞,入口一品,腦子裏便有了這種茶的所有的信息和畫麵。
劉叔笑著說道。
“看來這小兄弟是個懂茶的啊。”
“不是吧,莊爺,你居然連茶也懂啊。”
“果然,我就知道,莊爺是永遠的的百科全書,你們可以不相信度娘,但是你永遠可以相信莊爺。”
“這些東西莊爺到底是怎麽知道的啊。”
“一樣都是兩個肩膀上麵長出來的腦袋,為什麽莊爺的那個給人的感覺就格外的聰明呢。”
“這個問題我也想問。如果我不是粉絲,我一定想要讓科學院給莊爺抓起來,好好做做人體研究。”
花月樓也有些意外的看著莊秋說道。
“你還懂茶?”
莊秋砸吧砸吧嘴。
“碰巧,懂一點點的皮毛。”
劉叔笑著說道。
“那我可要烤烤你了,看看你這皮毛究竟是多少皮毛。”
說完,劉叔接著問道。
“那你知道,這大紅袍是如何品如何衝泡才比較好嗎?”
莊秋想了想,腦海裏迅速有了答案。
“大紅袍很耐衝泡,衝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嚐到岩茶之顛的禪茶韻味。注重活 、甘、清、香。”
莊秋說完,老人意外的看了莊秋一眼,笑著說道。
“哈哈哈,看來是真的有兩下子。那你知道這大紅袍的曆史麽?”
莊秋笑著說道。
“巧了,恰好也是知道一點皮毛。”
“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
“不錯。”
劉叔讚同的點點頭。
莊秋繼續開口補充道。
“後來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
狀元回朝後,恰遇皇後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後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讀 kē)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采製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從此,武夷岩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
莊秋說完,花月樓徹底被秀到了。
“可以啊,有兩下子。”
“莊爺6666666啊,真的是什麽都知道。”
“哇,這些東西他到底是怎麽記住的。”
“我好慚愧,作為一個茶山的本地人,我對這些東西都是一知半解的。”
“別說你是茶山本地人了,我一個賣了二十多年茶葉的人,也是一知半解呢。”
“不過我們國家的茶葉的曆史文化真的是好悠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