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建議
次日清晨,徐庶前往袁紹中軍大帳。大帳內氣氛沉悶,袁紹眉頭緊皺,情緒低落,似乎非常惱火。兩邊的郭圖、審配、逢紀和一班將領均低頭沉默。
「袁將軍。」徐庶略作一揖。見了徐庶,袁紹也是潦草地揮了揮手,權當施禮。徐庶剛想說話,見逢紀向他使了個眼色,便知趣地打住了。他慢慢退到逢紀旁邊,盤腿坐下了。「先生有所不知」逢紀在他耳邊悄悄說道,「據軍士報告,那許攸昨晚深夜往曹營去了,現在未歸,多半是投曹了。」徐庶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但是他的職責是盡量使袁紹避免低級失誤,這樣給曹操造成更大的麻煩,所以有些話他必須說,不能因為袁紹心情不好就閉嘴啊。所以他悄悄道:「那許攸先生好像和袁將軍頗有分歧啊……不知他作何主張啊。」那逢紀嘆了口氣:「可不是嗎,那許攸主張撤換淳于瓊,換個靠譜的,且增加烏巢防守;另外他建議分兵偷襲許昌。」徐庶聽了這話,不禁大驚:「徐先生的見解和我一模一樣啊,這些觀點很對啊,袁將軍緣何如此堅決反對啊!」那逢紀一聽這話,慌忙擺了擺手:「那先生千萬不要說出來啊!我們主公常常喜歡自己在小事上搞謀略,大事上又不能決斷,還很固執,難辦啊!你要把自己的主張說出去,肯定要把他的觀點駁倒吧,到時候他肯定勃然大怒……所以先生還是不要找不自在吧……」徐庶聽了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為主公者,哪有不聽諫的道理,這樣固執己見哪能行?拋開袁紹不談,他受命落塵丞相,不能不盡到提醒的義務,否則就是他不稱職。但徐庶看氣氛這樣壓抑,大家都垂頭不語,袁紹又心情不佳,現在直諫,效果肯定不好……畢竟在群臣面前反駁袁紹,那袁紹又好面子,肯定掛不住……徐庶在心裡躊躇再三,非常矛盾,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過了許久,聽那袁紹道:「大家都散了吧,回去吃午飯歇息吧……」群臣默默走出大帳散了。
徐庶有心事,一直在想現在要不要直接和袁紹說,所以猶豫的走在最後。那袁紹一抬頭,看見徐庶垂頭在最後,不禁喊了一聲:「徐庶先生!」
那徐庶一驚,忙答道:「袁將軍有何吩咐?」
「唉」,袁紹猶豫著嘆了口氣,「我最近煩心事確實比較多啊,有些問題還想問問先生……」
徐庶一聽,正是好機會!他恐怕是要問那許攸投曹的煩心事吧,乃說:「那許攸投曹……」不料袁紹揮了揮手:「不不,許攸匹夫還在其次,他投曹是他自己愚蠢,孰強孰弱一目了然……關鍵是我有一事,想聽聽先生的想法。我小子袁尚,聰明果斷,吾最為喜愛,我想把他立為河北之主,但是恐不合禮法,難以服眾啊,頗為煩惱……」徐庶一聽,原來是立嗣的事,乃說:「我聽說長子袁譚,還算賢明,不知將軍為何廢長立幼啊?」那袁紹皺眉擺了擺手:「袁譚頗平庸懦弱,我怕他不能守好河北基業啊。」徐庶見他想立袁尚,也不辯了,反正他是外人,乃說:「這是將軍家事,我一個外人不好表態啊……將軍為何不聽聽極為謀士的意見?」那袁紹不禁嘆了口氣:「先生有所不知,那幾位謀士也是各有擁護,一時說不清,常常為此爭吵,彼此頗不和啊……」
徐庶明白了,他隱隱觀察郭圖和逢紀、審配兩人不甚言語,最多稍微寒暄一下,從不多言。他聽說郭圖是支持袁譚的,逢紀、審配是支持袁尚的。想想也是可怕,古來奪權,哪個不骨肉相殘,勝者擁有至高權力,一班謀臣助手也就手握重權,榮華富貴。失敗者大多只有死路一條,為防止其東山再起,糾結勢力圖謀不軌,其勢力往往被殺得一乾二淨。也就是說,一旦袁紹死後,這郭圖和審配、逢紀就是你死我活的關係了。徐庶想到這裡,不禁打了個寒顫,只好安慰道:「此事宜慢慢解決,達成共識……當前頭號任務,還是擊敗曹操啊。」那袁紹聽了,點了點頭:「先生說得有理。」
那袁紹興緻略微好了一些:「聽說益州劉璋已經宣布投降了啊。」徐達道:「是的,昨日傳來消息,劉璋在成都宣布投降。」
那袁紹不無羨慕道:「你家主公頗有遠見啊,益州天府之國,被崇山峻岭圍住,戰略上頗為安全,無人相爭,不像我們中原,還要和曹操奸賊殊死搏鬥一番呢……」那徐庶忙道:「益州偏遠之地,落丞相也是為了恢復漢室權威,哪裡有中原富庶……中原乃是王業根本所在啊。落丞相現在好像要奔赴劍閣,那裡還有張任、嚴顏等一班人在那負隅頑抗,估計很快就可以剿滅,到時候引兵北上,與袁將軍共破曹賊……」那袁紹聽了這話,頗為高興:「還請先生勸勸你家主公,讓他快點出兵,到時候我袁紹出營二十里迎接大軍……」
徐庶見袁紹興緻漸高,機會來了,乃說:「在下在將軍這裡的職責就是給將軍作提醒、參謀,以防我軍有疏漏之處,那麼出於職責,在下有一席話要說了,將軍不要見怪。」袁紹看了徐庶一眼,說:「先生請講。」
「烏巢屯糧之地,至關重要,我前日去看,守將淳于瓊卻在醉酒!這樣性命攸關的大事,他卻視作兒戲,語無倫次、神志不清,倘若敵軍襲擊,豈不危險!」
「有這事?」袁紹皺了皺眉頭,但似乎並沒有特別生氣的表現。
「所以將軍須撤換淳于瓊,可換張郃、高覽等人……」但徐庶還沒說完,就被袁紹打斷了:「淳于瓊跟我多年,不會不曉得事,必是當日糊塗了,我改日訓他一頓,他一定會改的。他防守烏巢,我還是比較放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