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長安尚書台
長安,尚書台。 王允半跪半坐在主位上,身子顯得很是有些懶散。他歲數也不小了,這兩年與董卓鬥智,稍一失神就是萬劫不復的局面,使他顯得老的極快。同樣,眼下為三公之首,主掌朝政,操心的事情又太多.這麼
大的國家,內憂外患,如將漏之船,處處是洞,就算是補,可又將如何補起?
可是,上天既然給他這個使命,他就要擔當起來。王允一直認為,這世間最適合擔當這個重任的,只有他,也只能是他。
士孫瑞跪坐於地,輕輕給王允點燃一支寧神的香,然後轉頭問王允:「王公,不知華陰、陝縣、澠池一地董卓餘孽,不知當如何處置?」
王允剛才沉思當中醒來,尚未開口,下首的呂布已然站了起來,孤傲絕頂言道:「那些董卓餘孽,俱乃戴罪之人,多年跟隨董卓作惡多端,自當斬殺殆盡,方可一勞永逸!」「不可如此!」太僕魯馗乃方正君子,聞聽呂布此言,當即露出了厭惡鄙夷的神色:「王公誅殺董賊之後,已然定下只誅首惡,脅從不問方針。倘若我等出兵攻打,那置朝廷威信何在?更遑論事後朝廷頒布詔
書,大赦天下,溫侯麾下不少獲罪士卒俱已釋放,為何又不能饒過那些董卓舊部?」魯馗這番話很是有些含沙射影:呂布你并州兵跟涼州兵一丘之貉,當初跟在董卓麾下也沒少作惡。現在你不過親手殺了董卓,就如此乾脆利落地將之前破事兒一筆勾銷,還大言不慚地在尚書台指手畫腳,
真當自己是根兒蔥了嗎?戰場上呂布一個能打八個魯馗,但在這裡,八個呂布綁一塊兒勉強才能是魯馗的對手。聞聽魯馗這番攻訐,呂布勃然大怒,辯解道:「魯太僕此言何意?我并州兵當初投靠董卓,不過因董卓代表著漢室朝廷
。眼見董卓胡作非為,在下更是手刃董賊首級,立下滔天之功,如此豈能同那些涼州兵相提並論?」面對憤怒的呂布,魯馗卻只是微微一笑,佯裝出詫異的模樣道:「溫侯這是說的什麼話?在下何時說過,并州兵與涼州兵是一樣的?在下之言,不過說的是朝廷法度威信,我等身為臣工,自當一切以漢室江
山社稷為重。若是僅論什麼涼州并州,那這裡還是尚書台嗎?」
「魯馗,你!」
呂布不笨,他當然聽得出魯馗話中的冷嘲熱諷,可無奈這不是戰場,他一身武藝毫無用處。
可這種受人攻訐卻不能反擊的憋屈,又實在讓他太鬱悶了!
「溫侯切莫動氣,更不可無事生非,惹什麼口舌之爭。」王允這時也開口了,淡淡一句話,便將兩人的爭鬥定了性。「王公,你.你也是并州人!而且,你允諾誅殺董賊后,便會與在下一文一武共輔朝政.」呂布一臉不敢置信地看向王允,面色充滿了被欺騙的愕然:都是并州人,而且之前勾引人家時說得好好的,怎麼你
現在提起褲子就不認人了?可孰料王允此時也勃然變色,呵斥道:「溫侯!這裡是大漢的尚書台,不是你的軍營大帳!在這裡我等只談天下社稷,哪有什麼并州人和他州人之分!不錯,老夫的確允諾你參與朝政,否則,你此時焉能在
座?」姜還是老的辣,王允這番話毫無漏洞,又堂堂正正,一下將呂布的氣焰打壓下去。加之呂布之前也的確沒有參與政事的經歷,此時又被眾人鄙夷的目光穿心,他只能忿忿坐回席位上,生硬地說了一句:「多
謝王公指點,是在下魯莽了。」「溫侯不必過謙,這治理天下,無非一文一武。天下政事,自當由我等商議裁決,但說到軍事征伐、兵家謀略,還是要以溫侯意見為先。」打一棍子再給一個甜棗,王允這招兒當然用得純熟無比。見呂布面
露不甘,他又來了這麼一番話寬慰下去。
只不過,是誰都看得出,王允其實已經贏了:之前所言的一文一武共輔朝政,這下就成了政事王允等人裁決,呂布沒有半點發言權。
至於說軍事?呵呵,在尚書台中,軍事難道不就是政事?
政治交鋒,三言兩語就有機鋒,呂布這種沙場悍將,實在選錯了戰場。只不過,料理一個小小的呂布,卻根本不能給王允帶來一丁點的成就感。因為從一開始利用呂布,王允就不過將呂布當成了一江湖草莽遊俠——這種人,權宜之時籠絡一番便可,真想與他們士大夫平起平
坐,簡直痴人說夢!
王允此時最憂心的,其實還是今日的議題。尤其被呂布這麼一攪,他更加心煩意亂起來。他是位名副其實的王佐之才,他當然看得出董卓一死,漢室便迎來了一次極不容易的新生。不過,這次新生卻只是一朵小火苗,假如一招不慎,非但不會讓漢室江山煥然一新,更會讓王朝希望之火徹底熄
滅。眼下擺在他面前最大的難題,就是華陰、陝縣、澠池一地的董卓餘孽。如今長安城中可仰仗的兵力,就只有他高官厚爵籠絡來的呂布手下。至於董卓的舊部,諸如胡珍、徐榮麾下的兵馬,王允是沒有多大
把握的。
而且,就算他能夠運用朝廷正統的名義,將這些兵馬收為己用,可面對華陰、陝縣、澠池一地的董卓舊部,也只能維持個不勝不敗的局面。要說靠強兵去剿滅那支餘孽,王允是一點都不抱什麼期望的。「依老夫來看,處置華陰、陝縣、澠池一地董卓餘孽,當在德不在兵。如今董賊已除,政治清明,則奸凶自息,國家自安;而兵者,凶事也,不得已而用之,窮兵黷武,必至覆滅。以德政治天下,便可上安
國家,下撫黎民。」
開口之人,乃是如今的光祿勛楊彪。
光祿勛乃九卿之一,負責宮殿門戶及宿衛之兵,更有統領宮中事務之權。董卓死後,王允當然不能將這等要職交給旁人,而楊彪德高望重,在王允看來正是最佳人選。
尤其楊彪這番話,也的確深得王允之心:不管怎麼說,深受儒家名教思想熏陶的他們,一直以來都將這個理念,作為畢生的奮鬥目標。為了這個,他們之前同宦官集團進行了持續不懈的鬥爭,就在即將成功的時候,董卓進京打斷了這一進程。為此,他們又同董卓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現在董卓死了,士人們掌握了政權,終於到了可以
實踐這個政治理想的時候了。
只不過,該如何用恩德感化那些董卓餘孽呢?
王允不由側首望向楊彪,問道:「楊公之言,甚為有理,只是不知,該如何實施?」「王公,董卓身死的消息,想必已然傳到了華陰、陝縣、澠池一地。然長安出了這麼大的變故,那些董卓舊部想必只得到了董卓身死的消息,卻還不知我等已大赦天下,決議免除他們的罪責。依老夫看,當
派一使臣帶著朝廷詔書曉諭董卓舊部。」
「如此一來,董卓舊部縱然不會感恩戴恩,解甲歸順,亦然不會對我等心懷猜忌疑慮。即便事有不逮,我等亦禮恩在先,大義在手」
王允不由深深頷首,看來對這個辦法很是贊同。
而就在此時,尚書台門口那裡忽然傳來一個年輕人的聲音,哈哈大笑道:「楊公此言甚是,這般跑腿兒的辛苦活兒,就讓在下代勞如何?」眾人齊齊側目,一時都不由驚詫異常:「何咸,你不是已經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