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生祠
老人家的院子其實平平無奇。
最角落的一片地上,開了片菜畦,不過隆冬時節,菜畦里也沒丁點綠色。菜畦的旁邊是一個雞圈,裡面跑著十幾隻羽毛蓬鬆的母雞。雞圈的對面似乎就是灶房,房門口堆著半人高的柴垛。
假如只是這些安寧的田園農戶景象,自然不會令何咸勃然變色。真正出問題的地方,是院中沖著的正屋當中,竟有著一座小小的祠龕,上面擺放著一塊牌位,用漆筆寫著『供奉恩公諱咸之位』。
自己,這是造了什麼孽!
竟然讓入住新區的百姓,如此恨之入骨?
才二十二歲的花樣年華啊,就讓百姓們恨得連牌位都提前給立好了.
再想想柳媚兒將近一年都沒有懷孕.雖說原因是柳媚兒故意避開了受孕期,但這種鬼神之事,保不準就是百姓們給咒的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何咸登時就陰冷起了臉,先是狠狠掃視了身後那些負責這片新區的謀士文吏,隨後才向老人家問道:「老人家,可是那河東太守做了什麼天怒人怨之事,使得爾等如此盼他早日不得
好死?」
老人家的臉色登時也變了,語氣不善地言道:「足下為何說出這等該天打雷劈的話?若不是何太守,小老兒及一家早就凍死餓死不知何處,我等又豈敢咒何恩公早死?」何咸這才反正過來,又看了一眼牌位上的確寫著『恩公』二字,頓時有些哭笑不得:「老人家,在下聽聞河東太守不過弱冠之年,仍在世間勤勉公務,爾等怎麼就為他立下了牌位?這,這不就是盼著人家早死
嗎?」
老人家這才臉色稍霽:「貴客有所不知,這不是死祠,而是生祠。恩公救我等於水火,給我等安康期望,我等無以為報,只能早晚一炷香,願恩公百病不侵、福祿無邊。」
何咸不說話了。
待老人樂呵呵地又去給那牌位上香的時候,他才回頭望向身後的姚廣孝問道:「生祠這種事兒,不是明朝魏忠賢時才鬧起來的嗎?」「主公有所不知,這生祠一事的確在魏忠賢時遍布天下,但最早起源,卻還是在西漢。當年欒布為燕相,燕齊之間為其立社,號欒公社。石慶為齊相時,齊人也為立石相祠,此為立生祠之始。」姚廣孝雖然
眯著眼,但從那副淡淡的語氣里,還是能聽出他對何咸『沒文化、真可怕』的嘲諷。
「哦哦,嚇死我了還以為新政幹了什麼不得民心之事,讓百姓這樣咒著我早死呢。」何咸這擔憂,可不是空穴來風。
北宋時王安石改革新政,初心倒是不錯。但底層官吏卻借新政之名大肆盤剝百姓,氣得百姓對王安石恨之入骨,皆以雞狗呼之。
「夫君可是不簡單呢。若在唐朝有人妄立生祠,那可是會判徒徙一年之刑的。」平陽公主此時也不由開口了,語氣揶揄。但那神情,卻是隱帶著驕傲,與有榮焉。
何咸自然回以燦爛一笑:沒想到啊沒想到,咱這濃眉大眼的河東太守,竟然也有與魏忠賢爭輝的一天.呸呸呸,自己跟那死太監比個什麼勁兒?
一想到這裡,何咸不由又開口道:「這種事兒,還是算了吧。」
他一現代人,雖然感覺很榮幸、也很高興。但靜下來想想,總感覺還是有些怪異。
「主公仁義已深入民心,我等若橫加阻止,未免傷了百姓赤城之心。」蕭何這會兒笑了,還悠悠看了一眼老人對牌位恭敬燃香的情景,開口道:「況且,這等生祠一事,對主公也有利。」
因為隨從當中有不少本地土著,所以蕭何的話說得很隱晦。不過,何咸倒是一下明白了過來:百姓為他立了生祠,那就是記住了他這個人。而每日上香叩拜,總會為自己帶來些聲望值的。
尤其莊戶之間少不了串門兒什麼的,一家如此,戶戶都會如此。那時何咸但凡推出惠民富民的好政策,百姓便會焚香叩拜,聲望值也就會隨之接連不斷。
不自在和聲望值之間做個選擇,臉皮厚的何咸當然知道該如何。
這時老人已上香完畢,轉身對何咸等人說道:「貴客稍待,小老兒這便讓女兒準備飯食。粗茶淡飯,貴客切勿見怪。」
直到老人這會兒開口,何咸才知道老人家裡還有一個女兒。
在漢代時候,男女大防還是很講究的。如呂布那種上來就帶著劉備見家眷妻妾的做法,可不是什麼親熱,而是一種失禮和萌蠢的做法。
不過,當老人女兒走入灶房的時候,何咸還是看到了老人的女兒。婦人不說有多漂亮,但一看就是那種賢惠持家的女子。她帶著一個五六歲虎頭虎腦的小男孩打下手,身上似乎還懷著一胎。
看到這情況,何咸當然說啥不能讓那婦人勞累。
無奈他手下這些人,料理個天下沒多大問題。可武將們心糙手狠,謀士那裡就算不講究『君子遠庖廚』,可也都是養尊處優的大爺。沒辦法,何咸只好帶著平陽公主同那位主家老人,一同料理起一頓飯菜。
忙活的時候,何咸還不忘盯著房樑上的臘肉,跟老人攀談:「老人家,我看這家裡也沒個男人,但這野味倒是不少」「是小老兒那女婿孝敬來的。」一談起這個話題,老人的臉上就露出了滿足的笑意:「不瞞貴客,小老兒的女婿便是太守麾下的一員什長。這些山貨野味,是女婿休沐探親的時候,去中條山裡打來留給我等過
冬的」何咸瞭然地點了點頭,河東最近沒什麼戰事,所以休沐探親假就寬鬆了些。一方面是讓成家的士卒將家搬到河東來,另一方面就是讓手下那群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光棍兒們,趁著空閑的時候討上一房媳婦
兒。說什麼了無牽挂的士卒最兇悍有戰鬥力,這種事兒何咸是不太信的。那樣的軍隊,是野獸,是惡魔,卻絕對不是紀律嚴明、令行禁止的精銳。唯獨有了產業、婆娘、孩子的男人,為了一家子的安穩無憂,
為了心中的守護,才會真正拿出男人的擔當來,百死不悔。
「怪不得老人家這麼輕易就放我等進來了,原來也是有背景的哈。」話題一起頭兒,何咸就開始慢慢搭腔,任由老人家長里短地說了不少。從談話中,何咸知道這戶人家是從外郡流落過來的災民。原本只想著在河東混一口吃的,卻趕上了何咸這裡的『以工代賑』。老人雖說歲數大了,可卻是一位泥瓦匠行家,憑著一手本事兒在『以工代賑』工程中
可是風光了一陣。隨後,因為經常跟監工的士卒們混在一起,一個機靈的什長就看上了來給老人送飯的女兒。老人的女兒早些年在戰亂中死了丈夫,還帶著一個孩子。但人家長相不差、女工活兒又精細,可讓那光棍了三十
年的什長捧在了心窩窩上。『以工代賑』工程結束后,這重組的一家人就在這片新區里定了居。據說,是這位什長信何咸信到了骨子裡,老人一家也感恩何咸讓他們找到了活路兒,便二話不說同意了住在這裡,等著明年釀酒和製糖工程
的投產。
「有人笑小老兒太傻,能分到好的屯區不去,偏要來這片新區。可小老兒,還覺得他們沒眼光呢。」老人一邊忙活著,一邊帶著幾分狡黠的笑意向何咸炫耀:「貴客,你是不知道我們太守如何厲害。就看太守上任后這種種作為,那就不是小家子氣的人。二十萬的災民啊,朝廷見了都眼暈頭疼,可咱太守輕
輕鬆松就給養活下來了!」「然後,恩公太守便不惜重金建了這麼一大片的新區。你說,以著恩公太守的眼光和本事兒,能讓這片新區荒了?我看啊,要不了幾年,這地方真的就會寸土寸金,那些只想著種地的傢伙,到時候還指不定
怎麼眼饞後悔呢。」何咸不由嘿嘿一笑: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老人家,聰明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