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奸雄末路(1)
第75章 奸雄末路(1)
趙洞庭悄然鬆口氣,回頭去看,看到那個獨眼箭手正看著自己。
「殺!」
趙洞庭知道剛剛肯定是他射的箭,讚許地點點頭,舉劍高喊。
李元秀見著趙洞庭轉危為安,也是放心,但同時也是大怒,劍如梅花點點,不斷刺向旁邊的敵手。
南宋士卒也是越戰越勇。
很多武林高手見到事不可為,也學沙通天那樣,偷偷翻出牆去。
城牆雖高,不過有雲梯,以他們的身手想要下去,根本不是難事。
這段城牆上的元軍、雷州軍接連被殺,逐漸減少。
硝煙味和血腥味混淆著,在空中時凝時散。
冷箭連響,不斷有武林高手中箭倒地。都是那個獨眼箭手所為。
趙洞庭忍不住又瞥他兩眼,將這士卒樣貌牢牢記在心裡,心裡止不住道:「果然高手在民間啊……」
很快,李元秀、樂嬋、樂舞都掠回來。
那些武林高手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已經難以再成什麼氣候。他們對尋常士卒倒也沒什麼興趣。
趙洞庭瞧見樂嬋手臂上的血跡,只覺得心裡抽搐,抓住樂嬋的手便問道:「你受傷了?」
樂嬋看到趙洞庭眼中神色,微微愣住,隨即有些不自然道:「只是小傷,無礙。」
她感覺趙洞庭此時的眼神,便好像是自己年幼時跌倒,父親慌忙跑過來詢問時看自己的眼神那樣。
這種眼神,讓她心中微微觸動。可趙洞庭卻又是個孩子,這又讓她心中古怪。
其實,以前的樂嬋不是這般清冷的。只是父親有恙后,她見過太多太多的無情面孔,才逐漸變成這樣。
趙洞庭聽她說是小傷,但仍不放心,連道:「回宮,回宮,我讓太醫給你包紮。」
他出來就是沖著那些武林高手來的,現在危機已解,樂嬋又受傷,他自然不想再留在這裡。
數百侍衛拱衛著趙洞庭又往寢宮行去。
趙洞庭兀自拽著樂嬋的手不放。
樂嬋臉色古怪地低頭瞧他幾眼,最終,嘴角若隱若現勾勒出些許弧度來。
到得寢宮內,趙洞庭忙宣來安太醫,讓他給樂嬋包紮。
看著樂嬋血淋淋的手臂,他心裡有多疼就別提了。
外面喊殺聲仍舊未歇。
如此,竟是從天黑戰到天明。
城牆、城門口幾度易主,屍體已堆積滿地,血流成河。
碙州行宮淪為絞肉場,人間地獄。
革離君早已氣急敗壞,張弘范、李恆兩人也是面色難看。
他們沒料到那些投誠的雷州軍竟然會盡心儘力地幫助南宋皇帝抵禦他們。若非是這些投誠的雷州軍,碙州行宮根本不可能堅守到現在,畢竟南宋禁軍總共也就那麼多人,而且器械匱乏。
海邊沿岸,飛天軍和威武軍同樣還在廝殺。
沙灘上、石堆上到處都是屍首。
柳弘屹虎目通紅,手中大刀早已砍得卷刃。他每次體力不支了,便歇息會,而後又持刀大戰,如此已經不知道重複多少次。
威武軍被革離君抽調去兩千士卒,損失比飛天軍更為慘重。祁書才心裡叫苦不迭,邊打邊退。
這樣下去,他的威武軍遲早被柳弘屹的飛天軍給吞掉。
日頭約莫升到兩桿。
趙洞庭在寢宮中才剛剛休息下來,門外卻是忽有士卒稟報:「皇上,海上又有百餘艘戰船駛來!」
趙洞庭蹭地坐起,跑到門口,忙問道:「船上可是文丞相旗號?」
雖然雷州軍、元軍並沒有佔據上風,但無時無刻也有著不少南宋將士在希望,他心中同樣迫切。
士卒答道:「張大人並未說明來軍是何旗號,只是讓我匆匆來向皇上稟報。」
「那定然是文丞相的軍馬無疑了!」
趙洞庭興奮得重重拍手,「你速速回稟張大人,讓他傳令,收縮防禦,讓敵軍入城!」
說完,他卻又道:「算了,還是我自己去罷!」
說著他便又帶著李元秀往寢宮外匆匆走去。
至於穎兒、樂嬋、樂舞三女,她們也才剛剛歇息,趙洞庭不想再打擾她們。
直到現在,雷州軍和元軍都還被擋在城門口和城牆上,沒能攻入城內。
趙洞庭率著李元秀和眾多侍衛到崖畔找到現在掌控全局的張世傑。
張世傑也是徹夜未眠,再加上前幾日都沒能歇息好,雙眼布滿血絲,但兀自振奮。
見到趙洞庭道,他便慌忙說道:「皇上,海上有支船隊向我碙州島駛來。」
趙洞庭點點頭,滿臉笑容,道:「即刻傳令,讓將士們收縮防禦圈,放敵軍入城。」
張世傑登時愣住,「皇上,何故放敵軍入城?」
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文天祥已經率軍趕到的事,心裡還在為這支船隊到底是敵是友而擔憂。
趙洞庭道:「難道張大人沒有看清那船隊旗號么?」
張世傑納悶道:「旗號上綉著『文』字,但附近各州各府,理應沒有此種旗號才是啊,皇上知道他們來歷?」
「那是文丞相的船隊。」
趙洞庭笑道:「朕在張弘范來犯之時就已書信給文丞相,讓他率軍來援了。」
張世傑大喜,「文丞相真如天降神兵啊,哈哈!臣這就傳令下去。」
他也是老將,自然知道趙洞庭放敵軍入城是什麼想法。
請君入甕。
只要敵軍深入城內,等得文天祥率軍登島,他們便是想跑也跑不掉了。
而這個時候,革離君、張弘范他們根本還不知道文天祥已到,畢竟他們沒有望遠鏡,只能靠斥候探報。
很快,南宋軍中鳴金聲響。
戰士們雖然不解,但也徐徐往後退去。
岳鵬還在城門口浴血搏殺,正殺得興起,但見金鳴不止,還以為是趙洞庭遇險,連忙率軍拋棄城門,往後退去。
無數元軍、雷州軍頓時湧入行宮。
他們早就想衝進去了,只是一直遭遇頑強抵抗,沒能沖得進去而已。
不多時候,張弘范、革離君都從斥候嘴裡得知大軍已衝到城內的消息。
張弘范、李恆兀自大喜,只以為此次宋朝必然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