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望船興歎
蘇祿國王邊說著,邊忍不住向碼頭上的兩艘船瞄去。細心的弘晝發覺了,笑問道:“國王是不是對這兩艘船感興趣?”
蘇祿國王略顯尷尬的笑笑:“讓王爺見笑了,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船,那上麵的大煙囪是做什麽用的?”
弘晝不無得意的笑道:“慢說你沒見過,就是英吉利和西班牙的國王都沒見過,這是我大清剛剛造出來的,整個世界上僅此兩艘!”
“這船上的帆隻是用來應急的,真正行船靠的是蒸汽機,那煙囪就是給燒煤的鍋爐排煙的。”
“蒸汽機?!”蘇祿國王不禁瞪大了雙眼,似乎不太敢相信和親王的話:“我隻是聽說歐羅巴那麵有人造出了這個東西。”
“但據說是不很實用,又過於巨大笨重,隻能勉強用來在礦井上抽水,貴國竟然已經能將它用來行船了?”
“嗬嗬嗬,”弘晝笑道:“大清國的蒸汽機早強過歐羅巴不止一星半點兒了,看來不請國王親自上船看看,你是很難信實啊!”
“那就請國王及王後移步到船上,好好看一番。”說罷作出了請的手勢。
這下正中蘇祿國王下懷,他又叫上了兒子夏羅德,一個主管製造的大臣還有那個全國頂尖的造船工匠,一起向船上走去,這讓那些沒被叫上的人羨慕不已。
弘晝心知蘇祿國王的想法,卻也不說破,向來送行的人群拱了拱手,在眾人的揮手告別中,擺手示意隨行的眾人各自上船,自己也跟著蘇祿國王上了船來。
蘇祿國王畢竟要自矜身份,隻略略的看了便和王後兩個人與和親王沒話找話的客套。
另外幾個人可管不了那麽多,在夏羅德的帶領下,將船的前前後後都仔仔細細的看了一個遍。
他們也顧不上煙熏灰嗆,鑽到甲板下的動力艙裏,看到蒸汽機及鍋爐時,那造船的工匠真是恨自己沒多長幾隻眼睛,前後左右的看了又看,還時不時的摸上一摸。
直到看見和親王的隨從都已經上了船,就等著他們幾個下去好開船了,蘇祿國王再不好意思磨蹭,讓身邊的通譯去將已經汗流浹背的夏羅德幾人叫了上來。
見到了灰頭土臉的兒子,王後掏出帕子,滿眼慈愛又有些尷尬的幫他擦去了臉上的黑灰和油汗。
蘇祿國王向弘晝行禮道:“祝王爺一路順利,期盼著你早日再途經山打根!”
碼頭上,兩艘船剛剛啟動,還沒走出多遠,蘇祿國王便急切的問那造船工匠道:“如何?我們能不能造得出來?”
那工匠滿麵通紅的回道:“國王陛下,請寬恕我的無能!我造了一輩子帆船,從來都沒見過這樣的機器,更別把它說造出來了。”
“你呢?”蘇祿國王心有不甘的又轉向那官員問道。
“國王陛下,”那官員直言不諱的道:“我們國家連一台歐羅巴的那樣隻能用來抽水的蒸汽機都沒有,像這樣精密的機器,那些工匠們連想像都想像不出來。”
國王的心頓時變得拔涼拔涼,眼神也黯淡下來,輕歎了一口氣,擺手讓他二人退下,然後問夏羅德道:“乾隆皇帝送的火槍都收好了嗎?”
“回稟父王,都收到了倉庫裏,還加派了人手看管。”
“從船上向下搬運,還有運到倉庫的途中,有沒有人看出來運的是火槍?”
“沒有,那火槍都裝在木箱裏封著,途中沒有人打開過,兒子還吩咐所有的兵士必須要嚴守秘密。”
“不,”蘇祿國王輕輕搖頭道:“不僅不能嚴守秘密,相反還要把這件事情,連同中國這兩艘最新式戰船的事情也一起散播出去。”
“父王,為什麽要這樣?”夏羅德不解的問:“隻有嚴守住這個秘密,不讓西班牙人知曉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火槍,才能在戰場上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呀!”
“傻孩子,”蘇祿國王道:“你真的以為父王向乾隆皇帝要來這些火槍是跟西班牙人拚命的嗎?”
“不是用來打西班牙人,那還能用來做什麽?”夏羅德一臉不解。
“雖然咱們國家的士兵和百姓都非常的勇敢忠誠,但我們畢竟是個弱小的國家。”
“同西班牙打了這麽多年,蘇祿國依然還能存在,真正憑借的不是我們士兵的英勇善戰,而是因為在兩個大洋之間,有許多比我們更富裕,領土更廣,人口更多的國家。”
“西班牙人忙著在這些地方搶奪黃金和香料,他們認為不值得為了蘇祿國動用自己全部的力量,這才是我們一直沒有亡國的真正原因。”
“不能真的同他們硬拚,我們拚不過他們,就是兩個大洋之間這一片廣大的區域裏也沒有哪個國家能拚過他們。”
“你看見了嗎?將來真正能趕走他們的是強大的中國,隻有他們有實力打敗歐羅巴的那些海上強國。”
“中國人現在既然已經插到了歐羅巴人的後方,說明他們也參與到了對這片地域的搶奪之中,他們與歐洲人開戰的那一天就不遠了。”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借助中國去嚇住西班牙人,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我們才能得以保全,少死一些人,少丟失一些土地,靜靜的等著將來中國同他們打個你死我活,懂了嗎?”
“父王,我……懂了。”夏羅德極勉強的點了點頭。
“明天點齊了三千士兵,每人發一枝中國的火槍,”蘇祿國王道:“再把我們所有的火槍也都讓士兵們拿了,與這三千人混在一起,將他們分成幾隊,在山打根城中來回的走幾遍。”
“對外就說中國的乾隆皇帝派和親王親自給我們送來了一萬枝火槍,並且第二批火槍和一批中國新研製出來的大威力臼炮正在運來蘇祿國的途中。”
“還有,中國派到蘇祿國的商務監督衙門正式設立了,這個衙門不僅僅負責管理中國商人的事務,還負責兩國間的溝通和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