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潛伏在大清> 第232章 宋之富裕

第232章 宋之富裕

  乾隆突然轉了話頭:“潘啟,朕問你,你家鄉福建的田土兼並情形如何?”


  “回皇上,”潘啟道:“閩浙、廣東這些地方因這幾年朝廷馳禁通商,貿易繁榮,很多賺了錢的人都回鄉造屋置地,是以田土兼並的情形較內地猶有過之。”


  “既然如此,那朕再問你,”乾隆道:“曆年來各省都有地主佃農之間因訂立次年租息爭執不下而生出糾紛,或是地主奪佃,佃戶不從,以致大打出手鬧出人命的。”


  “可是朕前幾日讓劉統勳查了一下,閩浙、廣東幾地這兩年此類的案件卻很少發生,較之前些年下降了七成還多,你道是為何?”


  “回皇上,以臣此次在鄉裏的所見所聞,因為城裏好討營生,鄉下好多人都棄農進城從商務工去了,在城裏做個小商小販也強過給人種地。”


  “鄉下已經沒有以前那麽多佃戶搶著租地種了,地主們能找到人來種地已是不易了,自然不敢過於計較租息,更不要說奪佃了。”


  “說到根子上了!”乾隆讚許道:“看到這個情形,你可曾想到了抑製田土兼並,緩和主佃矛盾的更好辦法?”


  潘啟是何等聰明的人,經皇上一提點,立時明白過來:“皇上的意思是說,等全國的工商業都興旺起來了,農村的勞力就會大量湧入城裏從商務工。”


  “種地的人少了,地主就會減租減息引著佃戶來種地,這樣主佃矛盾自然就少了。”


  “有錢的人見到地裏的出息日益減少,每年仍舊要按畝數一分不少的納稅,還要到處尋人來種地,也就沒有那麽多人揣著火炭兒樣的心來大量購置土地了。”


  “或者有地多的幹脆把土地發賣了一些,這樣地土兼並的趨勢也就緩和下來了。”


  “嗬嗬嗬,”乾隆見他一點就通,句句都說到了點子上,心情不禁大好,笑道:“吳鏡湖分管著工、商兩部,你主管著商部,這裏就差陳世倌了,議著議著就說到你們的差事上來了。”


  “世人道宋朝重文抑武,積貧積弱,以至割地納貢也沒逃過靖康之恥,其實重文抑武也還罷了,說它積貧積弱卻是大謬。”


  “南宋就不說了,就是北宋的疆域比漢朝都差了很多,更不要說跟唐朝相比了。”


  “可是它的富裕程度卻遠超漢唐,都城汴梁比之漢唐京邑,民庶十倍。就是六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現下都比不了人家!”


  “宋朝的國策不立田製,不抑兼並,國家民眾卻依然富庶,為何?”


  “因為它是曆朝曆代唯一一個鼓勵經商的朝代,商人地位高得可以和士大夫比肩。”


  “宋朝不僅重視國內商業,還大力發展邊境貿易,海外貿易,和當時世界上五十多個國家通商。”


  “自宋以下的朝代,又重新回到重農抑商的老路上來,把百姓都死死的拘在鄉裏,沒有別的出路,隻能從土裏刨食。”


  “從土裏刨食的人越多,土地就越金貴,有錢有勢的人就會爭相占有,田土兼並也就愈演愈烈,沒了地的農民就越來越多的成了佃戶。”


  “佃戶們生怕沒了生計,都賠著笑臉,搶著租地主的地種,本來是應該保證百姓吃飽肚子的土地竟然成了奇貨可居。”


  “地主們於是就豪橫起來,越發的欺壓盤剝佃農,直到把人逼得三餐無繼,賣兒鬻女,揭竿而起也是早晚的事了。”


  乾隆說得有些口渴,端起茶盞來喝茶,潘啟見是個話縫,感歎道:“皇上的遠見卓識,入木三分,臣聽來真有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乾隆沒理會他頌聖的話頭,接著說道:“六百多年過去了,今人總該強過古人才對。”


  “我們不止要鼓勵經商,還要大力發展工業,多花些銀子興修水利,治理河渠。”


  “等到農部設立起來,第一件要務就是仔細的核查全國的田畝,把那些隱匿的田土全都查出來,登記造冊。”


  “以後再有敢隱匿田畝的,一經查出即視為無主田,收歸國有。”


  “有一畝田就必然要征一畝的稅,等到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經商務工了,地主得花越來越高的價錢雇人來種田時,就會有些人將土地發賣。”


  “到時田畝交易日益增多,每次交易戶部都要收一筆稅款,這不也是進賬?”


  “皇上,”吳波道:“穀賤傷農,若地裏的出息越來越差,大家都爭相棄農進城,把地撂荒了,億兆人口的吃飯也是要緊的。”


  “這個你不必擔心,”乾隆道:“務工經商也不是人人都會,人人都願意做的。還有那不願賣地的地主,就必然要想方設法的改進農具,用畜力代替人工,以降低種地的成本。”


  “到時農部再研究出一些提高畝產的辦法,培育出一些高產的種子,那些用先進的方法種糧的人就會把地越種越精,人盡其才,地盡其利。”


  “這樣的人來種地依舊是有利可圖,這樣的人越來越多,糧食的產量也一樣有保證。”


  “在必要的時候國家再進行適當的幹預,遇到豐年糧食出產的多了,就多收儲些以穩定糧價,防著穀賤傷農。”


  “遇到災年糧食減產,再將收儲的糧食發賣出去以平抑糧價,讓大家都吃得上飯。”


  “所以說,隻要沒有大量的農民被壓榨盤剝,適當的田地兼並不一定是壞事,可以提高種糧的效率。”


  “還能夠把大量的勞力從農村轉移出來,既可以大力促進工商業的發展繁榮,還可以遷移去海外新的疆域,這盤棋是不是就走活了?”


  吳波道:“這樣一來,就會倒逼著地多的人多下些本錢,想方設法的降低成本提高畝產,確實比一家一戶都有個幾畝地,累死累活的勉強維持生計強多了。”


  “這下你們倆更該知道自己身上差事的份量了吧?萬不可懈怠,也不必太過瞻前顧後,要既快又穩的把工商業繁榮起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