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潛伏在大清> 第163章 落魄舉人

第163章 落魄舉人

  “明白了,”吳波道:“既然這樣布局,那天津以後的用煤量必然會很大,是不是讓工部抓緊時間在直隸永平府的灤州開礦挖煤,到時運到天津是最便當的了。”


  “對,”乾隆道:“這事現在就可以著手去辦,產出煤來,也可以賣作民用,既方便了百姓,工部又有了進項,拿著這些錢再投進礦上去。”


  “礦上用錢的地方也多,礦工們的工錢不能給少了,各種設施設備,尤其是涉及安全的,不該省的錢千萬不能省。”


  “還有,不止是煤礦,鐵礦也得抓緊建,將來對鋼鐵的需求也會大增,已經讓學部去同工部接洽,兩家抽出專人來研究新的煉鋼工藝。”


  “以後工部、商部開辦的屬於國家的商號、工廠越來越多,管理的製度也必須完善起來。”


  “國家的生意也要賺錢,不能幹賠錢。就比如這煤價,可以稍稍讓利於民,但也不能讓得太多,若是官煤賣得過於便宜,私人的礦主怎麽活?”


  “若是有人能把朝廷的生意都給做賠了,不是愚不可及,就是中飽私囊,或是兩者兼而有之,所以要把這個口子堵上。”


  “你和張廷玉把戶部、工部、商部的人都找來,在一起好好議一議,分門別類的定出各種製度,務必要細致可行。”


  “好,我都記下了。”吳波道。


  “讓工部和直隸總督衙門再好好修一下灤州到天津的官道,將來運煤全靠它了。”


  “這蒸汽機都研製出來了,是不是該著手計劃修鐵路了?”吳波問道。


  “現在還不行,各方麵條件都不成熟,冶煉技術達不到那個水平,國家的財力也不允許。”


  “雖然現在戶部收入多了,但是還有更急需的用場,等把海外的戰事打完了,再籌劃這事吧。”


  乾隆自言自語道:“國家的財力……”他突然轉對吳波道:“你讓工部虞衡司再招上幾千人,嗯,至少要三千人,要年輕力壯,機敏伶俐的。朝廷發給月例,由工部向戶部核銷。”


  “做什麽用?”


  “派到各礦上去學習,金礦、銀礦、銅礦、鐵礦、煤礦都派上去,從踏勘到建礦、開采、冶煉,總之是各道程序都要有人學。”


  “需要那麽多嗎?三千人?”


  “至少要三千人,隻要是好的,再多些也都留下。但有一樣,不能要濫竽充數的,有不上路的,吃不了辛苦的,馬上開革。”


  見他說完了,端起茶盞喝茶,吳波遲疑著道:“我這心裏還是不踏實,總覺得不太對勁兒。”


  “今年的會試取消了,全國那麽多等著應試的舉子能善罷甘休?這平靜得有點反常。”


  “嗯,我也一直擔著心呢,讓軍機處和學部接連向江南各省發文詢問,得到的答複都是偶有士子有過激舉動,府、縣裏俱已綏撫無虞。”


  “可是我始終有些放心不下,粘竿處那邊有什麽消息嗎?”


  “我也跟他們交待過幾次了,”吳波道:“多留意那些沒參加大學堂的招生考試,或是參加考試落選了的士子。”


  “京師畢竟在眼皮子底下,問題不大。我最擔心的是南邊,打從朝廷頒布停止科舉的文告後,我就派人手去了江南。”


  “這些天有幾封信來,江南那邊沒什麽大亂子倒也是真的,但是士子們的怨氣非常大。一個人還好說,若是一群人聚在一起,保不齊就弄出亂子來,還真不能掉以輕心。”


  乾隆道:“好,我會再讓軍機處行文給江南各省督撫,讓府、縣裏多留意些,粘竿處那邊也別放鬆。”


  “對了,除了正陽門外,其餘每個城門建個軍營,就挨著牆城建,那些礙事的房屋都拆掉,把軍事建得高大寬敞些,食宿和簡單的操練都在裏麵,也別委屈了兵士們。”


  “把城裏那一萬步軍分開,每個營駐紮上一千人。雖說平時不管事,萬一有了緊急情況,一個命令下去,立時就能接管所有城門。”


  事實證明,吳波的直覺相當準,他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江蘇常州府陽湖縣四崗村,有個叫孫成林的讀書人,雖然家境貧寒,但自幼苦讀詩書,寒暑不輟,二十出頭就中了舉,當時真個是意氣風發,心雄萬夫。


  誰知他的好運氣就停在了中舉那年,之後的十餘年,連考了幾科會試都是榜上無名。


  如今已經三十多的年紀,與妻趙氏育有一子二女,兒子十二歲,兩個女兒年紀尚小。


  因孫成林多年來隻知閉門讀書,不事耕作,隻靠著朝廷每年恩賞給舉人的?米,還有趙氏帶著半大的兒子種著幾畝薄田,養活一大家子人。


  有時還要賣些米換點兒錢回來置辦家用,加之孫成林每三年去考一次會試,每次都是一筆不小的花費,所以日子過得甚是拮據,常常舉債度日。


  原指望著今秋再撞一科碰碰運氣,誰知道五月間朝廷的明發詔諭到了江寧,今年的已未科會試取消了,這對孫成林來說不啻晴天霹靂一般。


  萬般無奈之下,縱然心中極不情願,他仍報名參加了江南大學堂的招生考試。想著若是能考上,每月拿到的月例至少可以讓一家人吃飽穿暖,生活無憂。


  誰知道江南大學堂的榜發出來,自已仍舊是名落孫山。


  失魂落魄的結完了客棧的食宿花費,他掏出懷裏僅剩的虎口長的一串銅錢,買了幾個燒餅揣了,拖著灌了鉛樣的雙腿,跌跌撞撞的從江寧走回了家。


  一路上左思右想都再沒有了出路,科舉取消了,大學堂又沒考上,自已再沒有了在家讀書的理由,總不成一直呆在家裏讓女人孩子養活自已。


  可若是下地種田,別說自已根本不會農活,縱然是會,堂堂的孝廉(明、清時對舉人的雅稱)拿著鋤頭下地幹活,斯文掃地,簡直是奇恥大辱!

  可是若不如此,一大家子人要吃飯,自已這次到江寧應試的盤纏都是借來的,算下來已經欠了二十幾兩銀子的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