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科研機構
“哎!”乾隆盡量調整著情緒,好讓自已看起來悲傷一些。
“真真是天有不測風雲,昨日後晌見他時,和常人一般無二。”
“還說讓他再到軍機大臣上行走,幫朕分些勞,十七叔也欣然應允了的,誰知……誰知就這麽去了!”
“昨日還和十七叔說,以後日日能見麵了,說話的時候盡有的。若早知如此,昨日該多和他說說話的……”情緒調整得很到位,他的眼眶濕潤了。
弘晝也不禁動容,他拭了一下淚,緩緩說道:“皇上也請節哀,修短有命,十七叔病了這許多年,這是他的壽數盡了。”
乾隆也用帕子拭了淚,說道:“按禮製輟朝三日,讓軍機處和禮部擬出果親王的諡號奏給朕看,傳旨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員去果親王府吊唁,由你來主持治喪。”
“賜陀羅經被並五千兩治喪費用,回頭命孫靜和你同去果親王府傳旨,朕後晌也要親往的。”
“臣遵旨。”弘晝道。
“老五,”乾隆接著道:“還有一事,十七叔深受先帝爺的愛重,可偏生他膝下荒涼,沒有子嗣,這果親王的爵位讓誰承襲了才好?”
精明的弘晝哪裏敢拿這個主意?心裏知道皇上問自已也隻是走個過場罷了,他旋即反問道:“皇上可是已經有了人選?”
“先帝爺的骨肉,隻有弘曕我們兄弟三人,弘曕雖說隻有七歲,封親王也是早晚的事。不如就把他過繼給十七叔,承襲了果親王的爵位,如何?”
“皇上聖明,此法最妥帖不過了。”
“那就這樣定了,如有要緊的事,讓鄂爾泰、張廷玉他們奏進來,你和弘曉帶著宗室裏的人就忙著料理十七叔的喪事吧。”
允禮一死,再也找不出來敢出麵反對愉貴妃出任副總編纂的人了。
養心殿東暖閣早已經收拾出來,布置妥當。學部的人每三天進宮來一次,同愉貴妃會議磋商編纂事宜。
芷蘭從翊坤宮出來走吉祥門進養心殿也很是近便,她根據要商議的內容,每次都帶著一些學生來,在一旁記錄,學習。
開始,明安圖還以為愉貴妃不過是《天工開物》看得熟了些,皇上讓她參與進來,無非就是把把關,督促著進度而已。
誰知道會議了幾次之後,明安圖及其他學者都驚訝的發現,愉貴妃對很多問題的見解遠遠的超過了他們這些專門的人才。
學者先生們苦思冥想都琢磨不透的事情,到了愉貴妃這裏,往往三言兩語就能撥雲見日,柳暗花明。
她指點的研究方向精準又實用,這讓課題研究少走了不知多少彎路。
漸漸的,愉貴妃的名聲在整個京師的學術界裏傳開了,眾人都對她佩服得五體投地。
很快明安圖又覺出來,愉貴妃與他們會議的內容遠遠不止是編纂書籍那麽簡單,更多的是為學者們布置一個又一個的課題,並且給予具體的指導。
任誰也能明白這是皇上的意思,而且皇上得了空,偶而也會來參與會議,卻很少說話,隻是靜靜的聽著,不時的向愉貴妃投去讚許的目光。
從此,明安圖對愉貴妃更是言聽計從了,每次都帶著一群人來東暖閣會議、討教,芷蘭帶來的學生開始隻是旁聽,後來也逐漸的參與進來。
東暖閣幾間屋子四麵的牆壁上滿是各種各樣的掛圖,靠牆轉圈兒擺著幾十個幾案,上麵撂著書籍,手稿等各種資料,還有各種材料的樣品,研製出來的小樣及五花八門的測量和計算工具。
因與西暖閣中間隔著“中正仁和”寬敞的正殿,所以絲毫不影響皇上在西暖閣會議理政,批閱奏折。
東暖閣儼然成了一個科研機構,學術氛圍日益濃厚而熱烈,有時候要幾夥人在不同的房間討論各自的課題。
經常到了飯點兒還沒結束,芷蘭便吩咐禦膳房備膳,大家吃完了繼續。
怕人多手雜翻亂了東西,也為了保密起見,太監宮女們乃至侍衛一律禁入東暖閣,裏麵的清理打掃都是翊坤宮的學生們來做。每次會議結束後就緊鎖大門,有太監日夜在外麵值守。
因紫禁城裏都是木結構的建築,明安圖嚴禁手下人員在東暖閣裏用火,而是在西直門外空曠處專門尋了一個場地,用來做火藥及相關課題的研究試驗。
這個地方正好在他去園子裏的必經之路上,路過時去看一下也很方便。
潘啟年後來陛辭過,就帶著人手去天津了。
料理完允禮的喪事,這天頭晌,西暖閣的禦前會議已經進行了一半。
“各省設都察司這事其實不難做,”乾隆道:“原本就有十三道都察禦史,裁撤了之後,就在原址掛起來都察司的牌子。”
“原來沒有都察禦史的省份,省裏有閑置衙署的就地利用起來,沒有的由省裏先拔銀子建起來,回頭同戶部分司核銷。”
“沒有現成衙署的,也不能等著建成再設,先與巡撫衙門合署辦公。”
“總歸一句話,軍機處行文到各省之日起半月內,各省都察司的牌子必須掛出來,吏員必須到衙理事。”
“衡臣你們同吏部、都察院議一下,按照下設各機構所需,除去原有留任的,其餘的補足,克期到任。”
“有一宗要記著,有在廢止捐納之前已經捐了功名,候補實缺的,一律不能補進都察司裏去!”
“這些人,盡量的補個清水衙門的閑差,沒有這樣的缺,就接著候補。”
“都察司的牌子掛起來簡單,選派吏員也不難,難就難在這些吏員們穿上了頂戴袍褂,八麵威風的從京裏下到地方上,曉不曉得自已該做什麽?”
“心裏想的是如何辦好朝廷的差事,還是怎樣用手裏的實權換成銀兩!”
“從京師到省裏,都察院不再隻是彈劾、建言,對貪墨瀆職的官員,有緝拿人犯,收監羈押,查辦案件之權。”
“案件查實之後,將案卷及一應證物、贓物移交大理寺審讞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