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章 接聖旨馬鈞南下(1600月票加更)
「當年讀兵書之時,曾見孫子曰: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吾深以為然,攻打堅城向來損兵折將難以輕下,然沈子豐攻城為何如此輕易?」曹真在豫州的城頭再次看到了沈隆的旗號,因而嘆道。
如今的形勢和宛城之時差相彷彿,但是當初的他尚且以為能將沈隆牢牢擋在宛城之下,就如沈隆當年把他和曹丕擋在樊城外面一樣,誰曾想到沈隆愣是正面強攻就拿下了宛城,如今又將面臨沈隆的攻城,曹真卻是沒多少信心守住了。
現在距離沈隆拿下宛城可沒過多少時間,回到豫州之後,曹真每日召來徐晃、郭淮、王雙諸將復盤當日的戰事,卻覺得沈隆用的乃是堂堂正正的進攻,雖然顯得不夠靈動,卻也讓他們無機可乘,就算再來一遍,他們依舊還是失敗。
「吾軍之敗,在於器械不如蜀軍,若是能有蜀漢一般的投石機、床弩,則敵軍可破!」郭淮想了半天也只想出了這樣一個不切實際的辦法。
「吾已上書陛下,請派遣馬德衡前來豫州相助,然馬德衡遠在扶風,就算接旨后立刻動身,恐怕也來不及了!」曹真苦笑道,他當然知道,但是魏國的工匠卻無論如何也造不出這麼厲害的投石機、床弩來,而且上次倉促逃出宛城之時,大批工匠都陷落城中,如今甚至連原來的投石機都打造不出來多少了。
他把希望都寄託到了曹魏朝中最擅長製造機械的馬鈞身上,但是現在馬鈞還在扶風老家,要趕到豫州恐怕還得一段時間,那時候豫州恐怕早就陷落了吧?而且……而且就算馬鈞來了,在短時間之內他就能製造出這些軍械么?
曹真聽過馬鈞還原指南車;改進操作笨重的織綾機;發明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製作出輪轉式發石機,能連續發射石塊,遠至數百步;把木製原動輪裝於木偶下面,叫做「水轉百戲圖」等諸多傳說,一直把馬鈞當做「當時魯班」來看。
但和先前在宛城之外見識過的蜀漢軍械相比,曹真又有些信心不足了,可有希望總比沒有的好,曹真只能下令讓親信副將率領一隊精銳北上前去接應馬鈞;希望馬鈞能夠早點到來,就算……就算豫州守不住,後面還有襄城、潁陽不是么?
「這就是陛下當年擔任過州牧的豫州啊!」沈隆率領眾將來到豫州城外高處,查看豫州的城防布局,心中卻是想起了劉備幾次執掌豫州的經過。
第一次是陶謙任命劉備為豫州刺史,給劉備增兵四千丹楊精銳,屯兵於小沛,一方面是對抗曹操,另一方面想讓劉備攻略豫州,將豫州納為陶謙的領土。
第二次是劉備前往許都投奔曹操,曹操給予劉備兵馬糧草,任命劉備為豫州牧,劉備回到沛國收復散卒,再度率兵與呂布交戰,雖有夏侯惇相助,劉備仍被呂布的將領高順、張遼所擊敗,劉備兵敗后再投曹操,與曹操聯手進攻呂布,最終將呂布徹底擊敗。
第三次是在官渡之戰時期,袁紹和曹操決戰,劉備奉袁紹之名率軍繞道偷襲曹操後方,劉備誘使豫州汝南境內的賊寇龔都、劉辟響應,對許昌以南造成騷擾,還斬殺了曹操大將蔡陽,只是劉備又被曹仁所擊敗,放棄了豫州而投奔劉表。
豫州乃是九州之一,下轄潁川郡、陳郡、魯郡、汝南郡、譙郡、弋陽郡、陽安郡、襄城郡、汝陰郡九郡,以及梁國、沛國兩國;地處中原,土地富饒,人口眾多,乍看起來似乎只要佔據豫州就足以爭霸天下。
然而劉備為什麼沒有憑此成就霸業,反倒被人像喪家之犬一般連續趕出?沈隆琢磨著可能有兩種原因。
其一,豫州乃是九州中心,號稱中州,乃四戰之地,且大部分位於平原無險可守,東西南北全都是敵人,不適合作為起家的根基。
其二,豫州富庶這當然是好處,可正因為豫州富庶,也然這裡的士族豪門遠比其他地方多;別的不用說,單看潁川這個地方就知道了,荀彧、荀攸、郭嘉、陳群、戲志才、徐庶、鍾會、郭圖、辛評、辛毗、司馬懿這些謀士盡數出自潁川,可謂是「天下謀臣半潁川」。
但是細數這些人,除了徐庶曾經短暫在劉備手下干過之外,剩下的一個都沒有歸順劉備;哦,陳群倒是在劉備當豫州牧的時候當過一段時間的別駕,但是等曹操拿下豫州之後,陳群父子見到曹操就馬上出拜,曹操久聞其名,便征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從今以後陳群就開始給曹操賣命了,一直到現在還在輔佐曹丕。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還不因為曹操是士族,對潁川這幫人來說,他們和曹操是天然一黨;漢末士族以潁川汝南最多,汝南士族以袁家為尊,為了和汝南士族一較高下,潁川士卒自然選擇曹操,至於劉備,不過是個破落宗室而已,他們才看不上。
在迎了漢獻帝之後,荀彧為曹操引薦了大量潁川人才,在曹操身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潁川士子集團。
那為什麼漏了徐庶呢?因為徐庶是寒門出身啊,和他們這伙不是一路人,郭嘉雖然也是寒門出身,可他早已預料到了漢末亂局,早就開始了準備,和潁川士族交好,所以在戲志才死後,曹操詢問荀彧誰可以接替戲志才的時候,荀彧就毫不猶豫推薦了郭嘉。
徐庶投奔劉備,細細想來卻是一個失落者投奔另一個失落者啊;徐庶日後到曹操帳下並未得到重用,演義中說他一直忠於劉備的緣故,可實際上沈隆覺得,怕是和潁川士族集團的排擠有莫大關係。
就在沈隆觀察豫州形勢的時候,馬鈞也接到了聖旨,收拾行囊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