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皇帝要帶太子和二皇子一同祭天的消息很快就在宮廷內外傳播開來,後宮卻在這個時候變得異常安靜,向來喜歡炫耀賣弄的皇貴妃在殿外掛了牌子,說是要安心養胎等待生產,謝絕了一眾人的探望。
皇后更是端出了一個世外高人的架勢,甚至免去了固定了晨昏定省,就連太子來給她請安,她都避而不見。
後宮兩尊大神不約而同的選擇閉門謝客,這讓原本還抱著看戲態度的眾人也都歇了看好戲的力氣。
宮裡的信息很快就傳到了高鴻的耳朵里,齊雲將一個重重的荷包放到穿著便衣的小太監手裡,小太監立馬喜笑顏開的收好荷包,連連向高鴻叩謝。
「回去吧,繼續盯著兩宮的動靜,有什麼事兒就向齊雲彙報。」
「是,奴才遵命。」
小太監離開后,高鴻才從書桌的暗格里拿出一封信,他細細端詳著信封上的落款上「高渝」兩個字,陷入沉思。
不多時,齊雲領著一個渾身穿著黑衣的蒙面人從外面走了進來,黑衣人走進書房,齊雲體貼的關上書房的門。
黑衣人走到高鴻面前,掀開斗篷上的帽子,赫然是兵部尚書季方舟,他朝高鴻作揖:「殿下。」
「季大人快請坐。」高鴻起身引著季方舟在軟塌上並排而坐,將手中的信封遞給季方舟。
「四哥來信,隴南官道被大雪壓垮了,糧草已經斷運近半個月了,如今邊關將士們糧食緊缺,剩餘糧草支撐不了一個月,天氣突變,雪災不止影響了大齊的春耕,更是讓韃靼各游牧部落很難維持生計,這種情況下,韃靼極有可能南侵。」高鴻緩緩道。
四皇子高渝是皇貴妃的二子,與高鴻相差不過數月,兩個人同年而生,卻因為生母不同,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有了不同的人生軌跡,四皇子一出生就被抱到齊武帝跟前,由齊武帝親自賜了名;而他,生母還沒來得及看他一眼便香消玉殞,他也被視為不詳,緊接著連生母生前居住的宮殿也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冷宮。
他和四皇子兩個人原本應該是毫無交集甚至互相仇視的平行線,卻在短暫的童年交集中,莫名其妙的像普通人家的兄弟一般相處起來,那時皇貴妃忙著培養二皇子好跟皇後生的太子在課業,書法以及習武中一爭高下,年幼的高渝自然而然就成了半放養狀態,搭上個爹不疼娘已死的高鴻,兩個小孩兒就在大人們沒有注意的空檔,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且這份兄弟情義並沒有隨著年齡的長大而變得生疏,反而愈加堅固。
「若是一兩個部落零星的騷擾一下也就罷了,就怕他們聯合起來,屆時恐怕要有一場惡戰。」高鴻表情凝重道,「季大人,你可有什麼解決辦法?」
季方舟表情凝重地望著手裡的書信,嘴唇緊抿:「不瞞殿下,兵部接到邊關糧草告急的摺子和催函不止隴南一處,臣寫了也不止一封要糧的摺子,陛下卻總回復是三個字:知道了。我這個兵部尚書現在也是半點兒法子都想不出了。」
「戶部那邊一點兒存糧都拿不出嗎?」高鴻眉頭緊皺。
「王瑞那個老匹夫每次上朝都搶先一步哭訴糧倉告急,我再開口要糧,他就皺著臉向陛下請辭,好說歹說才從他嘴裡摳出十萬旦,就這點兒還遠遠不夠。」季方舟想起王瑞在早朝的時候哭哭啼啼的樣子就恨得牙痒痒。
季方舟話落音,書房陷入了寂靜,高鴻閉上眼睛思索著,季方舟也沒有打斷他,而是犯愁的望著四皇子的來信,西部缺糧,北部缺糧,東北部也缺糧,粗略算下來數十萬將士至少需要六十萬旦糧食。
好歹要讓將士們把這個寒冬熬過去啊!
「還有一個辦法。」高鴻思索了半響,抬頭看向季方舟,「借!」
承乾殿內,大臣們左右排列,季方舟手持笏板站在正中央。
「臣以為,如今官倉糧食緊缺,可向私人商賈借糧或者買糧,以緩解邊關將士糧草急缺的壓力。」
「季愛卿,細細說來。」齊武帝來了興趣,龍椅上,他的身體微微前傾。季方舟能夠想出緩解糧倉的壓力的辦法,齊武帝稍稍鬆了口氣,畢竟災年才剛剛開始,誰都不知道後面還會發生什麼,糧倉這個時候是萬萬不能開口子的。
「北方雖然因為冬雪遲遲不消而無法耕種,然而南方卻並未收到凍害的影響,早就已經完成了春耕。臣自然知道,王大人是想留著這些糧食以備不時之需。臣,這才想出了借糧這個法子。」季方舟說著看了戶部尚書王瑞一眼,王瑞朝他翻了個白眼沒開口。
「這倒是個法子。那,愛卿打算如何借糧?」齊武帝道。
「由戶部出具借條,按照一旦五錢的利息向商賈征糧,期限為一年半,等明年豐收了再以同價格的金錢或者糧食補還給他們。」季方舟道。
「陛下,季大人的辦法雖好,可卻有個漏洞,誰能保證明年就是個豐收年,若明年還是災年,這說好的一旦五錢的利息,臣可沒那個能力還上。」季方舟話剛落音,王瑞便從隊伍里站了出來。
「王大人這是詛咒大齊明年還是災年了?」季方舟笑眯眯地望著他,「我說王大人,這年節雖說剛剛結束,可這不吉利的話也不能張口就來,您說是吧。」
「季方舟!」王瑞心頭一跳,狠狠地瞪著季方舟。
「行了,朝堂不是讓你倆來鬥嘴的。」齊武帝呵斥了一聲,季方舟和王瑞雙雙低頭朝齊武帝叩拜。
齊武帝沉思片刻,開口道:「如今當務之急是解決邊關將士短缺的糧草問題,著兵部尚書季方舟和戶部尚書王瑞,你二人合力將此法細細完善,三日內交到內閣再做商議。」
「是,臣領旨!」
「是,臣領旨!」
一周后,全國各地的皇榜陸續貼出了借糧的告示,朝廷借糧而不是征糧,引起了趨利的商人們的議論,在得知還有利息的時候,不少糧商紛紛慷慨解囊,六十萬旦糧食陸陸續續在半個月內便徵集齊了。(當然,此乃后話,暫按不表。)
斷斷續續下個不停的大雪在幾天前終於停了下來,京城一直陰霾的天氣也終於迎來了久違的陽光。
積雪消融,街道濕滑泥濘,平安貪玩不小心摔了一跤,扭到了腳踝,這幾日被言靈兒拘在屋子裡哪兒都去不了,言靈兒自己也將律行的事兒放在一邊,專心照顧這平安。
那日送完高沄瑤回府後,平安抱著言靈兒大哭了一場,卻從來沒有問過言靈兒或者高鴻關於高沄瑤的事情,次日,齊武帝便下了敕封,平安被封為安寧侯,成年前都住在五皇子府。
冰雪漸消,天氣難得晴朗,平安自然不肯待在屋裡習字,言靈兒索性讓人在院子裡布了茶點,搬了竹藤躺椅,娘倆抱成一團窩在躺椅里曬起了太陽。
廚房裡幫廚的小丫頭這時急匆匆的從院外進來,偷偷地跟鈴鐺耳語了幾句,鈴鐺臉色一變,快步走到言靈兒面前。
「小姐,馮姑姑此刻正在府外候著。」鈴鐺道。
「馮姑姑,可是馮店村又出了什麼事兒?」言靈兒有些驚訝。
鈴鐺搖搖頭,招手讓幫廚的小丫頭靠近些回話,小丫頭笨手笨腳的朝言靈兒行了個禮:「那位姑姑說,她店裡宿了一位姑蘇來的姑娘,一直燒熱不退,嘴裡還喊著娘娘的名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