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域名發展
在這些原則下,綠皮書提出組建一個民營的非盈利性企業接管域名的管理權,並在1998年9月30日前將黴國政府的域名管理職能交給這個聯合企業,並最遲在2000年9月30日前順利完成所有管理角色的移交。
1998年6月克林頓政府發表一份白皮書,建議由非盈利機構接管政府的域名管理職能。這份報告沒有說明該機構的資金來源,但規定了一些指導原則,並建議組建一個非盈利集團機構。
1998年9月30日黴國政府終止了它與目前的域名提供商NSI之間的合同。雙方的一項現有協議將延期兩年至2000年9月30日。根據該協議,NSI將與其他公司一道承接Inte頂級域名的登記工作。NSI和黴國商務部國家電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將於1999年3月31開始分階段啟動共享登記係統,至1999年6月1日完全實施。
1998年10月組建I,一個非盈利的Inte管理組織。它與黴國政府簽訂協議,接管了原先IANA的職責,負責監視與Inte域名和地址有關的政策和協議,而政府則采取不幹預政策。
可以說,域名的發展曆程是很曲折的,黴國政府在是否把持域名池方麵也曾有過很多疑慮,最終決定將域名注冊的管理權逐漸下放到民間,然後通過I來間接的監督和管理域名的注冊情況。
表麵上看,黴國政府是逐漸的不再幹預域名的注冊。
實際上,黴國政府對於域名的注冊權還是非常看重的。
在98年之前,除了黴國國內注冊域名比較方便之外,其他的國家想要注冊域名,不但會受到政策上的限製,過程還非常的繁瑣,夏國尤其如此。
想要注冊域名,必須通過國內的網站,跳轉到國際網站,然後再想辦法通過國際賬戶注冊,通過黴國有關部門的審核,得到準許後,才能注冊域名。
在九十年代國內的網速本來就慢,打開個網頁需要數十秒,如果再跳轉到國外的網站,那就更慢了,有時候十多分鍾都未必能刷新出一個完整的網頁,更別說注冊什麽域名地址了。
有時候僅僅是審核就需要數天的時間,審核成功後,再提交注冊,很多時候都是網絡無效,或者注冊失敗,就算偶爾有提交成功的,十多分鍾後刷新網頁,域名也有可能早已經被別人搶注了。
可以說,在1998年之前,域名注冊方麵的權利絕大多數都掌控在黴國人的手中,國內雖然也有人意識到了注冊域名,倒賣域名可以賺錢,但是受限於注冊域名的種種困難,很少有人專門做這項生意。
但是98年之後,國內網絡情況漸漸好轉,再加上黴國徹底放寬了域名注冊的限製,國內做這門生意的就漸漸多了起來。
像後世著名的域名大王蔡文勝,58同城的老板姚勁波,美圖秀秀的創始人吳欣鴻,廈門書生總裁莊良基,累主劉德豐,jj比賽的老板楊林,創新夢想的創始人劉亦,米折網創始人張良倫,都在倒賣域名這門生意上賺了不少錢。
這些人在域名界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比如蔡文勝,他是公認的域名投資大王。
最巔峰時他擁有十多萬個互聯網域名,總估值超過1億美元,其擁有的域名涉及各行各業。
蔡文勝2000年開始上網,買了第一台電腦, 2000年6月12日就注冊了第一個域名,叫yikatong,他還有注冊了一大堆的域名,但等了一年都沒人買。
到2000年底,他幾乎快要放棄了。後來有一天,他查一個域名,據蔡回憶,應該是lijiang,他找到了但不能注冊。他還查到,這個域名還有5天就過期了。蔡文勝這才了解到原來域名是可放出來重新注冊的。他後來就慢慢地建了一個庫,把中國知名的商標、出名的城市都記下來,當時他在電視上看到白貓、黑貓這些品牌就記下來,看能否注冊。他就這樣慢慢建立一個庫,名單越積越多,查什麽時候到期,就慢慢知道什麽時候搶注了。
他開始搶注的時候是2000年12月,後來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蔡文勝在一次演講中回憶到:“2001年2月,中美間的海底電纜斷了,那天我要搶注搶注不了,很著急,當時我打電話給中國注冊商罵他們,注冊商告訴我,他們可以在緊急的情況下給我注冊域名,所以在2001年、2002年這兩年是我最黃金的時期,世界上過期的最好域名,隻要我想要,基本上都被我拿到了。”
蔡文勝在行業域名上多是主打拚音域名策略,如huangjin(黃金)、zuanshi(鑽石)、qiche(汽車);在人文地理類域名投資上也是奉行這個策略,如puyang(濮陽)、chuzhou(滁州)、 jingdezhen(景德鎮)等。另外, gxin(創新工場)、udou (土豆)、kuxun (酷訊)、g.(google),360.(安全衛士)、qiche(汽車)、kuaiche(網際快車)、youhua(優化大師)、520(我愛你)、baixing(百姓)等也是出自蔡文勝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