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眼鏡行業的暴利
那就是賣眼鏡!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最暴利的生意有哪些?
開眼鏡店絕對是其中之一!
雖然在1999年,近視的人群數量並不像後世那樣龐大。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個市場絕對值得深耕。
因為這是個絕對暴利的行業。
而且一旦在這個行業有所建樹,就能夠每年賺取穩定的收益。
因為這個行業不容易被取代。
就算到了後世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那個網購極為普及的時代,眼鏡行業也是沒有受到多少衝擊,原因很簡單,誰也不敢拿自己的眼睛開玩笑,隨便在網上配一副眼鏡就戴上,而在眼鏡店,則可以享受到驗光,測度數,鏡架試戴等服務,這是網購所無法帶來的體驗。
“20元的進價,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這是眼鏡行業流傳已久的口號。
換句話說,消費者花費數百元甚至上千元買到的鏡片,零售商采購價可能隻有10元左右,而鏡片生產商成本則可能低至6元左右。
往往在最熱鬧繁華的地段,除了賣珠寶、腕表、名牌服飾的店鋪外,就眼鏡店店麵最豪華,雖然冷清,但是活得是最滋潤。
這不是街邊的麵館,一碗幾塊錢,需要忙忙碌碌一整天才有上千的流水,但是眼鏡店一天來2、3個人一天就吃穿不愁了。
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夏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截止到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全國各地都是十分注重教育,學生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高中,不僅要完成課業,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培訓。
這就使得青少年課業負擔沉重,他們在眼睛尚在發育的階段就過早的進行係統閱讀 ,眼睛得不到及時的休息,自然近視發病率就高。
除了沉重的課業,近視人數越來越多的另一大原因就是人們玩電腦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
長時間坐在電腦旁,長時間玩手機,特別是睡前熬夜抹黑玩電腦刷手機,最容易導致人的視力衰弱。
因為電腦和手機的屏幕的白光是由藍光、綠光和黃光混合而成,這種合成光相比於自然光更白更亮更刺眼,眼鏡在這種光線長時間照射容易幹澀,還會加重近視,甚至讓人看東西時有重影。
在國內總近視患者高達6億的情況下,眼鏡行業數量也水漲船高。
不過相較於歐美等國家,夏國人均鏡片消費水平並不高,也因此導致行業集中度低,競爭十分激烈。
一般工廠生產價20元的眼鏡,在終端零售價可以賣到2000元,這中間能夠產生100倍的利潤!
這100倍的利潤都被誰賺走了?
工廠、中間的品牌商以及最終的經銷商,都要分一杯羹。
整個供應鏈其中生產工廠的利潤是最低的,一副眼鏡他們往往隻賺幾塊錢,主要是靠量取勝。
比如20塊的眼鏡,出廠價在23-26元,賺15%—30%的毛利,給到品牌商。
品牌往往拿的是大頭,把眼鏡拿到手之後,給到經銷商的價格一般是零售價的5-6折,2000塊的眼鏡也就是1000到1200塊錢,自己賺1000左右。
最後是經銷商,1000多拿到手,賣2000或者2000多,賺1000多。
這種計算方法,成本隻考慮了鏡框的成本,除了工廠老板把產品生產出來就算完事,品牌商和經銷商還有很多其他的投入。
如果是一個比較大的知名的牌子,還要請知名明星網紅來代言,那成本就更高了。
鏡架有三種分類,板材、塑膠以及金屬,板材通過切割的方式,耗材較大;金屬鏡框在人工技藝上要求會更高;塑膠的則成本會低一點。
鏡框鏡片也差不多,利用工業化生產的方式,材料成本也差別不大。
可是材料成本差異不到100塊的產品,在零售端就可以價值被放大到上萬塊。
這樣的利潤,恐怕隻有醫藥行業或者某些違法犯罪的行業能與之相媲美。
貴的東西當然有它的好處,比如購物環境,服務,品牌帶來的體驗等因素。
然而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考慮性價比是第一位,配眼鏡隻要度數正確、戴著舒服,樣式喜歡其實就夠了。
平時配眼鏡的時候,眼鏡店的工作人員會介紹各種價位的鏡片,一會兒是防藍光的,一會兒是抗紫外線的,一會兒是鈦合金鏡架的,一會兒是鎂鋁合金鏡架的,聽起來就十分高端,本著為了眼睛好的前提,寧願多花幾百元配一副眼鏡了。
然而實際上,這些被工作人員“渲染”的高端鏡架和鏡片,實際上成本價格也才不到20元,卻在眼鏡店裏賣到了500到1000元的價格,掛上品牌之後甚至可以賣到更高,反正總會有冤大頭上門購買,真正做到了“開張一副吃一個月”的境界。
驗光、測度數、鏡架試戴等,每次配眼鏡沒有500元是下不來的,配個差不多品牌的眼鏡輕鬆上千元。
由於眼鏡行業半工半醫的特殊性,再加上信息嚴重不對稱,行業透明度不高,眼鏡市場魚龍混雜。
因此,各種虛假宣傳、誇大宣傳充斥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往往被牽著鼻子走。
很多時候,買眼鏡的消費者在銷售麵前,隻能扮演一個瞎子,一個準備隨時被宰的對象。
沒多少人知道,該如何去選擇好的眼鏡,即使是懂點兒皮毛,在內行人眼裏也完全不夠看。
去了眼鏡店,隻能是銷售員說什麽就聽什麽,消費者直接變成了不買對的,隻買貴的。
消費者對此雖然心知肚明,但也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因為全行業都是這樣,除了接受商家的定價,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