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敗寇列傳> 外傳_北宋—方臘傳(二)

外傳_北宋—方臘傳(二)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庚子)十月三十日,來自睦州清溪縣(位於今浙江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南湖附近)的一個普通老百姓宣布造反了。


  這個人正是方臘。


  說起睦州這個地方,也著實是有緣,因為在四百六十七年前的唐朝,就曾有一個名叫陳碩貞的女子在這裏稱帝,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宣布造反的女皇帝。


  四百多年過去了,往事已經淡去,朝代已然更替,當新建立的朝代走向沒落的時候,矛盾的爆發變成了必然。


  其實要說方臘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也確實是不太合適,因為他除了有田以外,還有自己的漆樹園,裏麵有一大批自己雇傭的工人,準確點來說,他應該算是一個地主。


  地主是一個提起來就讓人恨得牙根癢癢的曆史職業,但宋徽宗時期的地主方臘卻似乎並不是這麽一回事。


  本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做事原則,方臘一向比較老實,從來不去自找麻煩,隻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點創收,過幾天舒坦日子罷了。


  但事與願違,方臘想要清淨,可朝廷卻偏偏不讓他清淨,自打蘇杭吳中一帶設立造作局和應奉局以來,方臘的日子就沒有一天好過,不是今天來拿一點,就是明天來搶一點,搞得方臘很是焦頭爛額。


  自己隻不過是想發點小財,何時又招惹了官府的人?他們憑什麽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想拿什麽就拿什麽,還有沒有王法?


  方臘實在是想不明白。究竟是自己的稅收繳的不夠?還是有人眼紅,想故意整自己,在唯一可能的選項裏麵,他苦苦思索著答案。


  他是有氣不敢撒,隻能憋在心裏,全當是自己一年白幹了。


  所謂創業不易,守業難,此刻作為小公司老板的方臘別說是把家業守住了,很有可能連老本都得貼進去。


  可當憤怒的方臘見到這樣一幅情景之後,他的心裏徹底平衡了。


  吳中的其他地主也和他有著一樣的遭遇,造作局和應奉局的人想拿什麽就拿什麽,甚至有的人比方臘還慘,即便是老底都被掏空了,也是屁都不敢放一個。


  在得到心裏平衡的同時,方臘很快又變得憤怒起來,他心中暗想,憑什麽人家辛苦掙來的東西,官府連聲招呼都不打,就直接拿走,而且是一點餘地都不留,唯恐你家還有遺落。


  思索了很久之後的方臘這才明白了一個道理。


  有錢,隻能說明你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但有了權力,你才是真正的把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當看到吳中地區很多的老百姓深陷在官府強拿搶要的境地中時,方臘在自己的心中做出了一個對他自己來說,最為關鍵的決定。


  他要造反!


  可是造反是要成本的,而且是數量巨大的成本,如今自己都已經快要一窮二白了,別說是造反,就算是拉山頭當土匪,那也得有啟動資金才能夠實現,沒錢,誰願意賣命?指望畫大餅充饑,那也隻能是飲鴆止渴。


  方臘其實還是很聰明的,畢竟作為生意人,腦子思路要比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活泛,想到的點子也多。既然造反的大成本不夠,那就用成本比較低的教材來實現。


  散播謠言。


  按照曆史上那些曾經成功過的先例,方臘決定要用輿論權來誘導吳中的老百姓,成為自己麾下的炮灰。


  但既然決定要搞宣傳,那就得先確定一下宣傳的內容是什麽,這個方臘可是作過精心準備的。


  方臘他自己自稱自己是天上派下來的神仙,來解救黎民百姓的痛苦,讓他們跳出水深火熱的生活,甚至為了擴大宣傳效果,他還暗中用錢財拉攏了一大批社會閑散人員給自己當托,謊稱他們是被自己降服的鬼怪神仙,幫著自己一道解救百姓的。


  這幫社會閑散人員中,大多數都是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社會垃圾,當然也有一些是因為家裏實在太窮,才當了這個宣傳演員。


  在這幫人不遺餘力的賣力表演之下,蘇州,杭州,吳中等地的百姓記住了方臘這個人的名字,同時也記住了他的身份和使命。


  當然在那個年代裏麵,頻繁的走場演出,是沒有門票和演出費的,更沒有什麽主辦方(也沒人敢讚助這樣的活動),完全就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但方臘做了,而且還一直在堅持,在宣傳了一段時間之後,方臘也確實收到了一些回報,吳中地區的很多老百姓加入到了他的忽悠團隊中去,並樂此不疲的為他做著宣傳。


  但是在宣傳了一段時間之後方臘發現,所謂靠鬼神忽悠老百姓的套路,似乎守孝不怎麽明顯,偶爾還有一些中途選擇退出的人,這可如何是好?


  顯然,靠胡說八道做宣傳,畢竟隻是開空頭支票,毫無保障可言,還不如來點實際的好。


  在發現了這一問題之後,方臘及時對自己的宣傳策略做出了調整,由原來走江湖的跳大神宣傳改成更為實際,更有進取目標的宣傳。


  “誅殺奸臣朱勔!”


  要知道,朱勔在吳中和蘇杭的勢力是很強大的,敢在公共場合點名道姓提這種口號,肯定是嫌命活的不夠長,加上吳中的百姓大多都比較畏懼朱勔的權勢,肯定是沒人願意站出來支持方臘的。


  但方臘依然決定要做這件事,因為他知道,最危險的事情,往往會獲得最大的收益。


  或許是對朱勔早已恨之入骨,在聽到方臘喊出的這個


  口號之後,吳中和蘇杭的百姓開始紛紛加入到方臘的隊伍中去,並最終形成了一支勢力龐大的力量。


  方臘的目的達到了,但現在還不是該高興的時候。


  有了這麽龐大的一支部隊,沒有一個穩定的根據地落腳,很容易會一哄而散。所以在反複思索了很久之後,方臘找到了那個屬於他造反的根據地。


  清溪幫源洞。


  其實在清溪一帶,不光是有幫源洞這麽一個據點,附近四十多裏的範圍之內,大小的洞穴就有幾十個,其中還有很多當地被逼的做了土匪的百姓也盤踞在這裏,經年累月下來,這裏儼然已經成了當地的禁區。


  方臘想要做這裏的老大,可是做老大也是要有本事才行的,靠嘴皮子勸這裏的土匪歸順自己,顯然就是癡人說夢。


  於是乎,方臘決定幹一票大的,目標直指當地的裏正。


  看過很多影視作品的朋友,可能對裏正這個職業並不陌生,好多人覺得這就是一個小小的村正,管理一裏地之內的範圍。


  但是事實上,裏正很有可能不是村長,因為他的職責中還兼顧收稅,說是鄉長還差不多。


  當地的裏正名叫方有常,就是當地的一名基層小官吏,平時除了巴結巴結地主以外,剩下的時間可都是在盤剝老百姓。


  方臘的目標落在了他的身上,決定要拿他開刀,於是乎,在某日,方臘率領自己的同黨和信徒,對裏正方有常發動了突然襲擊。


  方有常還沒有反應過來怎麽回事呢,人頭就已經落地了。很快,方臘的隊伍便占領了清溪,重複著之前那些造反前輩們必然要做的事情。


  焚燒房屋!


  自古以來,縱火可都是大罪,敢明目張膽搶了縣城放火燒房子的人,要麽是報複社會,要麽是活膩了。


  很不湊巧,這兩樣方臘全都占了,而且更猖狂的是,他還組織人手在附近的縣城進行洗劫,在洗劫的同時,還不忘把自己的造反教義宣揚到各個縣城,以求達到能忽悠一個是一個,能發展為信徒的,絕對不放過,拚命的為自己撈造反資本。


  這幫負責宣傳的人大都是沒有文化的普通老百姓,他們對於鬼神的敬畏和迷信已經遠遠超出了方臘的預料之外,方臘之前講過的,他們講,方臘沒說過的,他們也會別出心裁的發明創造,隻求能讓更多的受苦百姓加入到方臘的隊伍中來。


  什麽叫以訛傳訛,這就叫以訛傳訛。把現實變成故事,再把故事變成曆史。


  經過了一係列胡扯宣傳之後,方臘的起義隊伍很快發展到了幾萬多人,規模雖不敢說很大,但在當時也是相當轟動的。


  在經過了一係列造反前期程序之後,方臘開始邁入造


  反的第二階段。


  稱帝!


  作為萬人敬仰的大英雄,偶像級人物,當皇帝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至於這個皇帝的名稱該怎麽取,這個還得好好琢磨琢磨。


  雖說造反起家靠的是胡說八道,但畢竟方臘也是個有信仰的人,和四百多年以前那位造反的女英雄陳碩貞一樣,他本人也是摩尼教虔誠的信徒,對於摩尼教的崇拜和敬仰,絕對不比陳碩貞差。


  於是乎,在這種信仰力量的驅使之下,方臘左思右想,終於給自己想到了一個再合適不過的稱呼。


  “聖公”。


  聖,是聖人的意思,公是個尊稱,叫這麽一個稱呼,很顯然是比較符合當時方臘的身份的,畢竟他是很多人的信仰,要是隨便起個阿貓阿狗之類的稱呼,則顯得十分掉價,想要讓自己顯得高貴,稱呼必須要往大了起。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