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理由
從沈少卿睡著之後,林安安就在致力於怎麼掙扎出沈少卿的懷裡,而且不會驚醒他。
可是這個睡姿,要不驚醒沈少卿有些太困難了,他的手臂摟著她,人側著身面對著她,她推了幾下,都沒有推開沈少卿,也試著人往下縮,懷孕讓她本來就身體不是很靈活,所以這個縮的姿勢,困難的程度,可想而已。
動了半天,沒有移動多少,還把她都給累出汗了。
不知道現在是幾點了,林安安困得不行,眼瞼不能使喚的合上去。
早上林安安先醒的,是被自己給嚇醒的。睡夢中一驚,看到她睡在沈少卿的身旁,全身一絲不掛,好在沈少卿抱住她的手沒有昨天晚上的那麼緊,她將他的手臂輕輕的捧放在一旁,她又抓過衣服,到了客廳里,才把衣服往身上套。
客廳里沒有開著暖氣,她把衣服套好,又折回卧室,把昨天晚上用過的酒精瓶和棉簽都拿到,做到不留下任何痕迹。
不留下痕迹讓沈少卿不知道她來過,就把昨晚當成做夢。她現在從這間房間里出去,就也把昨天晚上的事情給忘記。她是這麼想著的,可是腦海里閃過沈少卿親吻她時那麼滿足的笑意,還有親吻她小腹時的模樣,她心頭無味雜陳。
她很想知道,她於他而言,到底算什麼。
八點多鐘的時候,陳秋風風火火的趕到沈少卿的住處,看樣子風塵僕僕的,眼底黑眼圈明顯,她伸手按著按著門鈴,焦急喚著,「少卿,少卿你在嗎?」
按著門鈴一會,就看到沈少卿的門沒有關。門是林安安刻意沒關的,因為昨天她去的時候沈少卿也沒有關門。
陳秋推開門走進去,看到躺在床上的沈少卿,她先是用手試探了一下沈少卿的額頭,溫度不是很好。她懸起的心又放下,走向窗戶前,將窗帘給撩起,窗戶打開。
陽光透著窗戶撒進來,躺在床上的沈少卿,感覺到刺眼的光線,他微微睜開眼睛的一條縫兒,看到了陳秋女士正在拉開窗戶。
「陳秋女士,您怎麼來了?」沈少卿聲音干啞的不像話。
陳秋女士去給沈少卿到了一杯水,遞給沈少卿,才開口回答他的話,「昨天安安給我打電話,說你生病了,我是擔心的一整晚沒有睡,也不知道你住哪,一直給你秘書打電話,可他一直在關機中。直到今天早上我下飛機的時候,你秘書才給我回電話。」
「少卿,你有沒有特別想吃的?我打電話給你叫外賣。」陳秋關心的問道。
陳秋會做的不多,只會簡單的,一般她都不做飯。所以她趕過來照顧沈少卿,也就只能給沈少卿到茶水,叫外賣,實在不行,就打電話叫醫生過來。
還沒有適應從外面照進來光線,沈少卿的眼睛沒有完全睜開就聽到陳秋提到了林安安,他接過水杯的手頓住。他昨晚有夢到林安安,夢中特別真實。林安安知道他生病,還給他媽打電話,那是不是意味著昨天晚上不是夢?
沒聽到沈少卿開口說話,陳秋又說著,「你現在生病得先喝點粥,吃的清淡一些。熬粥需要時間,你是知道的。我現在給你熬粥等的時間太長,我正好也還沒吃飯,咱們就先點外賣吧。」
「安安什麼時候給你打的電話,都說了些什麼?」沈少卿關心的不是什麼外賣,他想確定昨天晚上他是否是做夢。
知道沈少卿和林安安之間現在有問題,林安安想要離婚,她自己的兒子又不願意離婚。可是夾在他們中間的韓菲和球球,這個問題又解決不了。陳秋緩緩嘆息,看向沈少卿,「少卿啊,我覺得安安現在挺難受的……」
頓了頓,她又轉了話鋒說著,「我並沒有勸你離婚的意思。我知道你對安安的心,我也很喜歡安安這個兒媳婦兒,而且安安現在也懷孕了。只是昨天她跟我打電話的時候,說了她知道我取了韓菲卵子的事。」
「取韓菲卵子的事,我沒有故意要隱瞞你,只是以防萬一。如果球球實在找不到合適的骨髓,我想讓你和安安商量一下……這種事,對安安是有些過分,但是沒到萬不得已,我也不會跟你們提這件事。我也不知道安安怎麼知道了這件事,安安生我氣,這麼長時間都沒有接過我的電話,一定是因為知道了這件事。」
聽完陳秋的話,沈少卿緊著眉頭,許久都沒有說話。
取韓菲卵子的事,他也是到現在才知道。球球是一條命,也是沈家的血脈,他能理解他母親。安安本來就因為韓菲和球球的事要跟他離婚,自然是不可能願意接受他要和韓菲再有個孩子來救球球。
陳秋也是無計可施了,很是自責,「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球球死,畢竟這孩子叫我一聲奶奶。少卿,你再跟安安談談,人是要為所做的事負責,可也不能要犧牲婚姻來負責。韓菲和球球的存在,不應該成為你們離婚的理由。」
「不用了。」沈少卿只開口說出了這三個字,聲音除了有些干啞之外,聽不出任何情緒。
同樣的事情,也曾發生過陳秋身上,不過她那是誤會虛驚一場,而林安安這是真的。陳秋也想過這事是難以接受,但是她當時是心裡沒有真的想過要和沈父離婚。
不過這種事情本來就讓人難以接受,陳秋也不能說林安安什麼,離不離婚終究是他們兩個人的事情,她無權干涉。
看著沈少卿喝完水杯里的水,她伸手接過杯子,轉移了話題,「我現在去叫外賣,給你點白米粥行嗎?」
「嗯。」沈少卿應了一聲。
陳秋端著水杯走了出去。
沈少卿則是目光落在他身旁的地方,夢裡,安安就睡在他的身旁,他抱著她。可是,她怎麼可能會來?他記得上次她說的話,希望他不要出現在她的面前,包括拿肚子里的孩子來威脅他的話,他仍舊言猶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