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換個方向
數日之後,祿東讚受邀參與廷議,甫一開場,他便按照李曜與他的事先約定,提出了構建兩國交通的“設想”。
李淵聽罷,環看滿朝文武:“諸卿以為如何?”
端坐禦案旁的李曜朝站在文官前列的吏部侍郎馬周遞去一個眼色,馬周會意,立刻出班奏道:“啟稟陛下,臣認為此議可行。”
李淵捋須道:“還請馬侍郎說說理由。”
馬周微微垂眸,看著自己手裏的笏板,抑揚頓挫地道:“昔漢武帝采納趙充國屯田之策,不隻是墾田種桑,還鋪就旱道連通東西南北,並沿途設置驛站,遂使千裏荒壁變作繁華沃土,而今本朝近年所得西海四州,皆為苦寒之地,僅靠減免稅賦與流放人犯,恐怕百年亦難以達成與之相關的實邊方略,朝廷理當設法使當地迅速富庶起來,而最好的辦法,便是開辟商道與建立邊市,因為隻有如此,本朝雄風才可遠邁漢世!”
馬周講得有理有據,且措辭頗為打動人心,朝臣們交頭接耳一番過後,紛紛進言表示讚同吐蕃使者的提議,皆道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就連祿東讚也趁機出言附和,把唐蕃大道未來的“錢景”描繪得天花亂墜。
待馬周、祿東讚等人退回行列,李淵看向兵部侍郎柳逖:“柳卿,最新的《西南地域圖》製作得如何了?”
柳逖答道:“回稟陛下,臣已於近日完成了初稿。”
“初稿也行,先呈上朝堂看看吧。”
“喏。”
李淵命令柳逖去兵部職方司取來了一份輿圖,當所謂的《西南地域圖》完全展示在眾人的麵前,祿東讚瞳孔登時一縮,滿臉盡是無法掩藏的驚愕之色:但見這張輿圖不僅包括唐朝的西部及西南部邊疆地區,竟然還涵蓋了吐蕃的大半領地,上麵的河流湖泊、高原山脈、城堡關隘等位置與輪廓無一不準。
要知道祿東讚進獻給唐朝的《吐蕃地域圖》可是錯誤百出的,隻是他萬萬沒想到,他們這種刻意誤導對方之舉非但毫無作用,反倒成了自取其辱。
李淵瞥見祿東讚一副無地自容的模樣,強忍著笑意說道:“明昭,在這朝堂之上,最懂水文地理者非你莫屬,此路該如何修建,能否為吾等細說端詳?”
“兒謹遵聖意。”
李曜起身走到輿圖旁,為眾人講解預設路線及其相關的自然環境與地形地貌,說到吐蕃境內之時,直把祿東讚聽得瞠目結舌,就是李曜說自己去過邏些城,他都不會有半點懷疑。
李曜解說完畢,杏眼微微一彎,眸光轉向祿東讚,明知故問:“我認為連通唐蕃,其實可以同時修建東、北兩道,不知貴使意下如何?”
祿東讚不禁暗道這護國公主說話做事果然都是有的放矢,此刻他聽得李曜這麽一說,便徹底明白當初對方提出兩種修路方案,根本不是給他做選擇的。
祿東讚念頭轉了幾轉,假裝有些為難:“貴主,兩路同期開建,會不會太麻煩了?”
李曜暗自好笑,這祿東讚竟在她麵前裝傻充愣,她要是猜不出祿東讚心中的意向,就真的枉活兩世了,遂輕輕一搖頭,不緊不慢地道:“此二路分屬隴右、劍南,全程互無交集,況且你兩番來使,想必對河湟一帶通行之艱,已定然有了深刻體念,然而西海四州百業待興,人丁稀薄,北道工程少說也要消耗十餘年的光景,而東道的建設則明顯快捷得多,諸羌部落與蜀地來往數百年,隻需將高山深穀間的棧道稍加延長擴建,即可連通唐蕃兩國。”
祿東讚略一沉吟,擔憂地問道:“可是黨項、白蘭等部與我們吐蕃有些嫌隙,萬一有人作亂,節外生枝又該如何是好?”
李曜嗬嗬一笑,用玉如意在輿圖上比劃著說道:“不瞞貴使,為了防範盜匪剪徑,本朝年內便會在積石山南、金川、弱水等地興建三十六座驛站,十八座戍堡,六座守捉城,何況於諸羌而言,引發爭端,阻礙道路暢通,無異於自斷財路,貴使大可不必擔心。”
祿東讚不禁有些心虛,去年吐蕃劫走了黨項諸部大量的財產和人口,甚至連他自己家中也有不少女奴是來自黨項部落,難道都要退回去不成?
李曜瞧見祿東讚神情變化,眸光微微一閃,用語重心長的口吻說道:“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該放則放,該還則還,吐蕃若能與諸羌冰釋前嫌,和睦相處,將來財源定如細水長流,獲利之豐絕非劫掠一時所得可比。”
李淵適時地補充道:“朕聽聞黨項人特別記仇,如果你們拿出和解的誠意,黨項人依然不肯罷休,本朝也不會坐視不管的。”
祿東讚聞言,仿佛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連忙跪拜道:“陛下英明,下官定當說服讚普,使吐蕃與諸羌世代友好,攜手共存,定不負陛下一片良苦用心!”
李淵與李曜不約而同地相視一笑,笑得好似一對狡黠的狐狸……
……
……
兩個月後,李淵終於等來了鬆讚幹布的答複。
麵對唐朝惡意滿滿的和親條件,少年讚普立馬斷絕了求娶大唐公主的心思,委婉地表示自己無法親至長安做老皇帝的上門女婿。
任務一結束,祿東讚、桑布紮、賽乳恭頓等一行人便拿著李淵寫給鬆讚幹布的國書,踏上了返回吐蕃的旅程。
此次訪唐,他們雖然沒能達成原來的使命,但由於滯留長安時日頗長,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收獲。期間他們不僅購得各種手工、農業、醫療等方麵的器具,還得護國公主指點,搜羅了一些適合吐蕃部分地區種植的蔬菜果樹種子。
不過,正使祿東讚的心頭還是有些略感遺憾,因為他們依舊無法從大唐帶走一個人口。在唐朝廷極其嚴密的監視下,別說綁架和誘拐那些懂手藝的人,就連長安城裏最見利忘義的奴隸販子也不敢與他們接觸。
“吐蕃生產技術的發展,真是道路阻且長啊!”
祿東讚暗自嗟歎,聰明的吐蕃少年桑布紮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途間他忽然靈機一動,朝身後的長安城指了指,對祿東讚說道:“紕論,既然此路不通,要不換個方向,如何?”
祿東讚奇道:“哦……你有何高見?”
桑布紮伸出三根手指,認真答道:“泥婆羅、笈多,還有那個戒日國,我親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