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疑解惑
晚霞斜照,宗親宴在歡樂的氛圍中落下了帷幕。
李曜乘鳳輦回府,邁步走進寢居,便大咧咧地往梳妝台前一坐,早已做好準備的萱兒和茴兒立刻上來給她洗妝拭麵,散髻梳發。
殿內府女官蓉娘捧來酸梅湯,李曜伸手接過瓷盞,咕咚咕咚地喝了個底朝天,然後長長吐出一口濁氣,這才瞥見蘭韶英站在門口旁邊,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兒。
“你們先退下,剩下的讓蘭姊來吧。”
待得褪去盛裝,換了燕居常服,李曜屏退萱兒、茴兒、蓉娘三人,蘭韶英關上房門,依言坐到梳妝台旁,為李曜束發戴冠。
李曜透過一尺多高的插屏銅鏡,瞧著蘭韶英隱隱蹙起的秀眉,忽然開口道:“阿蘭,今日長孫王妃對我說的話,你聽到了多少?”
蘭韶英手上動作一頓,坦然承認道:“想來應是全部了。”
這些年,蘭韶英得益於李曜傳授的耳力訓練功法,聽力大為長進,而她作為護國公主的貼身女衛士,在李曜和長孫氏麵談的時候,自然要遁藏在附近,想聽不清她們說話都難。
李曜冷不防地一把攬住蘭韶英的纖腰,含笑道:“莫非你是在擔心我?”
麵對李曜這般曖昧的舉動,蘭韶英臉都未紅一下,顯然早已習以為常,隻語氣認真地問道:“貴主相信那長孫氏所言麽?”
李曜一手摟著蘭韶英,一手摸著下巴似在沉思。
蘭韶英見狀,急忙掰開李曜那隻不大規矩的手,移身端坐到李曜麵前,神色突然鄭重起來,進言道:“武功王陰狠狡黠,而長孫氏則是個不計對錯,以夫為天的女子,貴主莫要以為長孫氏過去口碑上佳就聽信誑言呀!”
李曜微微一愣,隨即抬手指著自己,毫無形象地故作委屈道:“在你眼裏,我像那麽愚蠢的人?”
蘭韶英雙眸微微泛紅:“貴主聰慧非凡,怎會是蠢人?韶英別的不擔心,就怕貴主執著於少時姊弟之情,須知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籬笆,貴主雖然從未提及那年宮中遇險之事,但知情人不在少數,韶英其實早就打聽清楚了當時的事情經過,直到現在心裏還後怕得緊!武功王身負雄才不假,卻也是個忘恩負義、不忠不孝的大惡之徒,隻希望貴主以江山社稷為重,愛惜身家性命,莫要與虎謀皮!”
蘭韶英越說越激動,竟不覺淚盈於睫,她實在是太害怕將來某一天會失去眼前的這位公主了,甚於她自己的命!
看到平日裏英姿颯爽的美人展露出內心最軟弱的一麵,在自己身前哭得梨花帶雨,李曜那點戲弄對方一下的心思登時煙消雲散,手忙腳亂地找來一張絹帕,一邊為她拭去眼淚,一邊柔聲說道:“我承認是我當年高看他的人品了,但請阿蘭放心,我李明真絕不會在同一個坑裏跌倒兩次。”
一聽這話,蘭韶英立刻不哭了,抓過李曜手中的帕子,自行擦了一把臉,卻悶坐著不說話,顯然並不放心。
李曜在心裏暗暗歎了一口氣,緩緩說道:“自古以來,隻有德才兼備者,方可稱為明君,而李世民弑殺手足的罪行,朝野上下無人不曉,無人不知,其名節早已自毀,今上殯天之後,就算我願意扶持他上台,魏徵、韋挺、鄭善果、馮立、薛萬徹等故太子、齊王舊僚也會齊齊出來反對,要知道這些文臣武將之所以支持我,正是因為他們確信我站在了李世民及其黨羽的對立麵!我若做出被人視作背叛的蠢行,將來可不僅僅是養虎為患而已,隻怕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都是輕的。”
蘭韶英扁扁嘴唇兒,說道:“既如此,貴主為何不當場拒絕?三言兩語戳穿武功王的企圖不就完事了,何必還對那長孫氏說甚麽從長計議?”
李曜眸光沉靜地看著她,反問道:“沙場險惡乎?”
蘭韶英沒好氣地道:“刀箭無眼,這還用問?”
李曜喟然道:“可是皇權爭鬥,朝堂博弈,天家與世家的角力,中樞與地方的衝突,往往比刀尖上行走更加凶險。正如統兵作戰時不能意氣用事一樣,若想在國朝換代交替之際,保障江山社稷安穩,我隻能拋開喜好憎惡,采取一些非常手段讓各方勢力達成一種均衡之態。”
“均衡?”
蘭韶英怔了怔,隱隱想到了什麽,卻又一時說不上來:“貴主的意思是……”
李曜耐心地解釋道:“自我得拜國師佐理軍政大事以來,便致力於翦除李世民的死忠,如今山東豪傑的勢力根基已被我大幅削弱,但今上創立本朝以後,為避免重蹈前朝倏亡覆轍,采取了所謂‘寬仁’之策,使關隴門閥、山東世家獲利極巨。
從三省六部、九寺五監到地方諸州諸縣的重要官員名額被他們占去了九成以上,而且本朝開科取士之製,並沒有奪去這些高門大族的舉薦權,就拿我們這國師府來說吧,不少人都是勳貴世家安插進來的,我想要再招納人才,也不得不盡量優先滿足他們的訴求,如馬賓王這般能在朝中占據一席之地的寒門士子,依然是鳳毛麟角……倘長此以往,天家將來隻能仰其鼻息,一旦觸及門閥世家利益,再好的政令革製也很難得以實施。
因此,依我當下的境況而言,雖不是君王,卻必須行君王之道才可維係自身權益與追隨者的福祉,而君王之道的重中之重,就在於‘製衡’二字。”
蘭韶英先後在平陽公主及李曜身邊待了這麽多年,並非沒有見識之人,一聽之下自是恍然:“如此說來,貴主這是想要扶持一支勢力來牽製那些尾大不掉的勳臣望族了……”
她說著,又咬了咬牙,繼續道:“但這與武功郡王又有何幹係?我覺得與其給他好處,貴主還不如……考慮一下柴家人。”
李曜搖頭苦笑了一下:“柴家現在太弱了,前朝時他們受元德太子之事牽連,家道中落,人丁凋敝,而且哲威和令武年紀尚幼,就算培養得當,少說也要十幾二十年後才挑得起大梁,至於柴紹,於公於私,他都不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
說道此處,李曜那好看的唇角微微上翹起來:“不過,有一點你可能想錯了,我隻會抽取李世民的剩餘價值為大唐的未來鋪路,而他想要借勢借力,爬到我的頭上,那是白日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