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
放學了,我兒子從書包裏拿出錢來搖著,高興的,興奮的對我說:一個同學給我十元錢。”
我想了會說:你同學為什麽給你錢。”
他說:用卡換的。”
我認為這十元錢是偷的家裏人的,畢競孩子才六歲,家長不會給孩子十元錢的。家長發現了一定會給孩子要,或打孩子的。”
我對兒子說:他媽媽給他要,他再給你要怎麽辦。”
兒子看了我一眼就和那個同學去小賣部買東西了。
一會就出來了,我對兒子說:你最好別先花,如果他媽媽要時,你沒了,你自己負責,我不給你出。
他拿著一把零錢,那個給他錢的同學一看錢多了,又想要回去,他可能不知道十元是多大的錢。
兒子對他說:你說給我。”
那個小孩想了一下,就沒在要。
三天後,兒子去上學,問我,他啥時候要。我沒說話,我想都三天了,可能不要了。
今天兒子拿了個五元的去上學,我說你拿這麽多幹什麽,他說有大事,我就沒管。我以為人家要呢!
我對他說你給人家說,先給他這些,回家再給他拿。
今天放學,回家吃飯時,兒子突然不高興起來,我說:怎麽回事。”他說老師給我要錢裏。”
我說:你先給老師那五元了嗎。”
兒子說:老師不要,他說要下午帶十元。”
我說:你把你的錢給他就行唄。”
兒子說:不夠了。”
我說:你那五元呢?”他嗡嗡吱吱說不出來。我氣的大聲說道,你自己負責,讓你不花偏花。
他聽了,想哭,飯也不吃,愁啊,老師的話比聖旨還管,不敢違背。
看他那難受的樣子,又不吃飯,馬上就要上學了,就告訴他,這回給你還了,下回自己負責。吃飯吧!他高興的吃了起來。
來到學校,我對老事說:我孩子也拿了五元,不知去哪了,他說給老師,老師說不要,叫拿十元。”
老師說:不是五元,就一元。”
我想了想說:是五元,他拿的時候讓我看了看。我還說拿這麽多幹什麽,他說有重要的事。”
老師說:他花了吧。”
我說:花了,東西呢?
我問孩子:你買啥了。
孩子說:買卡了。
我說:買了4元的卡,這麽多,我怎麽沒看到啊!
他說:我放抽屜裏了。
這怎麽可能,他買這麽多卡,從沒買這麽多過,他買了,還好炫耀,我卻一點也不知道,我想。
我還是問,他就不說話了,還低著頭,他不知害怕什麽,我不問了,給了老師十元就走了。
第二天,老師又給了我一元錢。
當時,我該不該給孩子要過來這十元錢,給老師,給人家,以後就沒這事了。可是孩子同意嗎?很難要是準的。既使要過來,他一定怨恨我。
讓他經曆完這個事再指導,總結,教育不是更好嗎?不是會學到更多嗎?告訴他,如果別人的錢不是正當來的,不要與他做。再與別人時確定他不會因為家長不同意而反悔。讓他自己去承擔他該承擔的,你錢花完了,人家要,你自己想法!,他花錢就謹慎了。
我該不該讓孩子還這十元,就因為同學他媽要嗎?老師要嗎?老師知道你是用卡換的嗎?知道你付了其他嗎?知道有的孩子需要朋友,而不再乎錢嗎?朋友才是最重要的,有了朋友,就還會有錢。曆史故事不是告訴我們,錢撒出去,就有人,有人就有錢,而錢聚起來不舍得出,就會失去人。通過學這麽多不是更好嗎!
如果老師,家長因為孩子偷錢,而製止這些,孩子不會走完這事的全部,談什麽成長。再說孩子有偷的概念嗎?家裏的錢,你隨便拿,他認為他也可隨便拿,平常拿孩子當祖宗似的,在拿錢這方麵,如果說偷,孩子的心理打擊是很大的,你可以拿許多,我為何又不能拿一點。
後來我問兒子那五元錢呢?,他說買了個東西,剩下的給同學了。
那一元怎麽回事,他說,我留了一元,老師要,給老師,老師不要,又讓那個小孩搶走了。
大班的小孩,對十元,五元沒多少概念,可能認為五元比十元大呢?他這次知道十元比一元,五元大了吧!這給幼兒是講不通的,十元比五元大,是常識,是既定的死記的東西,就象1 1=2一樣,孩子理解不了,幼兒園的孩子不經曆,理解不了,其實我們也是死記的東西,要說理解,為什麽1十1=2,也說不出來。。
這次經曆,對我們大人很簡單,對他們都不容易。朋友給我錢,我買東西,買了,為什麽又給我要,為什麽是偷的,老師也給我要,給了,還嫌少。
後來聽老師說,這個孩子拿了家長七八十元,並不是十元,才找到幼兒園,為什麽三天後才發現少錢,才要,不知道,三天後隻剩幾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