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

  我剛到另一個院子,就聽到撕打聲。


  我趕快跑過去,兩個孩子又打起來了,二孩子把大孩子摁在地上。


  我很生氣(都十二歲了還這樣,從小掙到大,這會延續到我死後還掙呀,多麽希望他們團結),大聲問:又怎麽了!打什麽?罵了一句,除了玩手機,就是打鬧,爭搶(想起他光玩手機,不玩就看電視,學習又不好就生氣)。


  他們都住了手,怕我,真想一人給他們一腳。


  我問二孩怎麽回事,二孩說:“你走了,他不讓我吃,他自己抱起盤子吃”。


  我一聽就生氣了,想起老大以前就這樣,遇到好的自己狼吞虎咽。


  我惱了,大嚷道:“你沒吃過啥!”。


  罵了他一句,他沒出聲。


  我氣急敗壞的嚷道:“你搶什麽!”。


  他也惱了也大叫道:“我沒搶!”


  死不承認我更生氣,叫道:“你沒搶,他怎麽說你搶“。


  他也凶了起來,瘋了,叫道:我沒搶!我就是沒搶!


  我看到他那樣子,也嗷了起來:“你沒搶,怎麽打起來的!?”


  他叫道:“我不知道!”


  我嚷道:“你怎麽不知道!”


  他瘋了似的叫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看到他那樣子,我又罵了一他句。


  他也聽不慣了,叫道:“你很能唄,你很能唄!”


  這句話傷到了我,我帶了個口病:“操。”


  他也很凶的叫到:“你很操唄!你很操唄。”


  我徹底被擊敗了,我指著他罵到:“你有種。”


  我生氣的離開了,十二歲的小孩就這樣,真想打它一頓。我坐在椅子上想著那句讓我傷心的話,“你很能唄!你很能唄!”


  以後真不想看到這孩子,再也不想看到他,不能他,真想離開這個家出門扛工,誰也不想管了。我失敗了,失敗了,教育失敗了,真不想要他們了。以後再也不會給他買任何東西,不會再帶著他們玩了。上學,愛上不上,學校群全都退去了,不會再給他買卷子,買書,學校叫上就上,不叫上就算了,反正上也不學,也學不好。病了我也不管。不想再為他付出一點。


  想著這些消極的懲罰,冷靜下來後,我想:“我到底該不該和他一樣,我以後該怎麽對他,不管了走了就是逃避,是真的敗了。他真的病了,我真能不管嗎?說什麽都不管,這怎麽可能。他還沒長大,沒走上正道,放棄不管是不負責的,以後再對社會不好,這是不對的”。


  “我想起孟子的那句話,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如中也棄不中,才也棄不才,則賢不肖之相去,其間不能以寸”。

  “如果孩子不好,就不要,那我與孩子相差不能以寸,我比孩子強不多少,要一起努力向好才是”。


  “他是個孩子,人都會犯錯誤的,何況還是個孩子,改了就好。教育是什麽,誰不行就離開誰,放棄誰,拋棄誰,那還要教育幹什麽。聖經上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前提是你給他機會,你要有耐心。如果一個人犯了錯,能真正意思到改過來,要比那沒犯錯誤的要好,因為那沒犯錯誤的也可能經不起誘惑,犯同樣的錯。浪子回頭金不換就是不會再犯同樣的錯了更強大了的意思,就是孔子說的知錯就改善莫大焉,***說的改了就是好同誌,這都是很深刻的”。


  “我想,如果能心平氣和的處理問題,而不是上來就生氣的叫嚷,會怎麽樣,遇到事(比如兩個孩子爭東西),你嗷嗷的嚷,失去理智,你怎麽再要求孩子冷靜,你首先要冷靜的看待這個問題,才能找到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怕了,就不計較了,問問怎麽回事,好好說這樣打也不對吧,都改了,都認識到這樣不好就行了。是我的凶惡引出了他的凶惡,是我不對再先,我也不該罵侮辱他。如果我能好好說話,就不會這樣了,孩子就不會說父親你能唄”。


  我又回憶了這件事,也許二孩先占造成的,小意識不到,老大也不讓,就搶了起來,最後誰先錯的不清楚了,老大大點(清楚),可是二先說的,占理了,想想老大平時所為不是不仁義之人,他說我沒搶,是說我沒先搶。


  我也想起了,我對我母親咆哮的一目,我突然理解了孔子老人家說的孝的更深刻含義,不孝,小心上行下效,會弄的家不和諧,要忍一忍找更好的解決方法,既使父母不對也要先敬。


  我也想起了我與老婆不和時的憤怒的樣子(我想這也許是兄弟倆有時不和的根),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先帶的頭。


  我嫌他玩遊戲迷,我反省我也沒有戒掉,沒事玩起來有時也沒節製,我都做不到,怎麽有臉怪孩子。


  如果我能先改掉這幾個毛病,並做到遇事先冷靜,分析好,不衝動,不上來就生氣,而是先找問題症結,解決方法,好好說話。以後對我母親不能一生氣就叫,要先敬再找解決的法,找不到先放一下。対認為老婆的不對也和氣點,盡量找問題關鍵所在,找解決的法。把遊戲先節製了再戒了,起碼玩起來不能癡迷。我想我先做到,就沒事了。


  這就是不教之教,無言之詔吧,自己先正了,下邊自正,不正才教。自己先正,就是孔子說的見不好,內自省,就是自己先反省,先看自己做到了嗎?做不到,先做到再教,也許不用再教了,這樣教,孩子才聽,才能管住。

  但是通過這一事,我與孩子要適當保持距離,學習國家的放管服,該放的放,不該管的不管,要以服務為基礎,看能弄個清單嗎?什麽管,什麽放。除了基本生活保障和一些必須的交流,其他一蓋不管。這也是對孩子過錯的反應,我對父母的不敬付出了代價,現在他也該付出點。我你,但前提你知道你也錯了,但決不要冷戰,平常不能愛搭不理沒好氣,不能帶這個頭。


  我想了這些,了他,他讓我看到了我的醜陋的一麵,是我做的不好,才有的我不願看到的這不好的結果。這也許是通過孩子對我的另一種教育,本想管教孩子,卻受教了。教育也許是這樣,在教育孩子時,受教的往往是自己。看到孩子不好,看看自己做的怎麽樣。看到孩子做的好,也要學一學。家庭一定和諧不少,自己進步也一定不少。


  我想孩子也意識到了,他這樣也是不對的。晚上給我說話,我並沒有沒好氣的回答,平靜的回答了他的問題。我感覺我一下子成熟了許多,突然有點真象個父親了,十年也做不一個好父親,以前不合格。


  如果孩子通過父親學做人,而父親也是通過孩子學做父親並認識自己,彼此應該是一起成長的。


  父親都是突然成了父親,孩子也是突然成了孩子,都做不好,都沒經驗,是正常的,主要是要一起往好處做。我想他也會因這事又長大了點。


  晚上,他的鬧鍾壞了,拿來讓我修,我平靜的卸開修好,給了他。


  我沒問怎麽又壞了,又摔了,這都第幾個了。如果是以前,脾氣不好時(因為沒考好成績),我可能沒好氣的大叫,你怎麽搞的,又摔壞了,買幾個了,一點也不愛惜,不是自己花的錢不心疼。他也會很生氣的走了,不敢反抗。這都是不對的,摔了誰都會心疼的。


  我以前的不對,不改,時間一長形成了今天更壞的結局。孩子大了,受夠了,對我的不對敢反抗了,雖然讓我傷心,但是讓我意識到自己長期的錯誤。


  進步真的很難,何況是孩子!(想起曾國藩十年才把煙戒了,真的不容易)。


  對孩子好好說話,對父母好好說話,對老婆好好說話,管住自己,你會嗎?你現在做的怎麽樣?等孩子長大能學會嗎?我還沒學會,今天又接近了點,可孩子已不小了。


  我的壞脾氣,也許是從父母哪裏效仿的,多麽希望能在我這裏結束,止於我,讓孩子不再無意識效仿我,讓孩子有個更高的起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