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在秋斬刑場當縫屍人那些年> 第28章 朕的大景,快亡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朕的大景,快亡了

  福壽膏,洋務黨,死在淺水埠的捕快。


  這裏麵每個都有的可說道。


  先說洋務黨。


  大景太祖立朝之初,軍強國壯,天朝上國之姿,引萬國來朝,蕞爾小邦皆俯首。


  盛世開關,互通商埠。


  嚐以茶葉,絲綢,瓷器,皮革,白糖,紙張,書籍等商品出口,一直在海外貿易中處優勢地位,賺取外邦之銀財。


  然而,盛世不常有。


  大景兩百年來,內曆經藩王內亂,苗疆之亂,前朝舊黨諸如南地白蓮教天地會之賊人造反,外又有北地羅刹虎視眈眈,東洋海寇難靖,紅毛花旗覬覦,為了應對外亂,限製海外通行貿易是最容易的辦法。


  如今到了大景乾皇治下,已經實行閉關鎖國之策,隻留閩廣之地一口通商。


  洋商想要入關到大景賣貨,隻能通過與本地的公行大商人合作,謂之“買辦”。


  洋務買辦之事,多有投機倒把之利益,官商自然有所聯結,買辦利益相關者眾,在地方上南有兩廣總督,在北中央京官圖謀利益者結盟,便是洋務黨。


  簡單說,大景這洋務黨,就是朝堂上與洋人通商利益相關的官爺大人們,暗中結黨營私組成的一個小團夥。


  而在這洋商的貨品中,有一樣對大景影響深遠的商品,那便是,福壽膏。


  福壽膏,就是大煙,鴉片。


  大景的京城,遍地煙館,大大小小足有數百之餘,數量比茅廁都多。


  下到平頭百姓,上到朝堂百官,連萬歲爺都曾在早朝之上吃煙,自然上行下效。


  甭管是閑散的王公貴族,還是玩鬧兒的富家子弟,染上了這煙癮的,閑下便點上煙槍往炕上一臥,萎靡一整天像個僂鬼樣的吃煙,神色糜爛,像是要溺死在這煙癮裏。


  林壽也見過附近煙館裏有那整日吃的,拿著煙槍一臥下就再起不來了,吃到妻離子散,吃到家破人亡,吃到曝屍街頭。


  林壽剛來那陣可是親眼見過,引出割頭客這事的縫屍人扒帽子的屍體,便是個吃大煙吃死的煙鬼病夫。


  這,便是“福壽膏”。


  空了銀財,虧了身體,好一個福壽。


  這般害人之物,如此泛濫,可曾管過?


  當然管過,這福壽膏又不是乾皇治下才有的,早在太祖先帝時便已有了,起先還是用作鎮痛藥物,後來發現它的成癮性。


  一直到先帝時,煙鬼病夫泛濫,先帝觀之恐長此以往,民將不民,國將不國,遂頒布限煙令,限製每年福壽膏的進口量,限製民間煙館數量,禁止朝中百官大臣吃煙,要為民之表率。


  限煙令在先帝年曆時確實頗有成效,整個朝綱為之一清,直到乾皇早年間也頗好,然而到了如今乾皇晚年……


  乾皇這位萬歲爺曾也是位能君,多次平定邊疆戰亂,戰功赫赫,有自著書稱為“十全武功”,揚兵耀武,卻不想到了如今晚年,開始好大喜功,驕奢淫逸,放縱敗家。


  這普通百姓敗家,你再能花錢,也有個數,你好賭,錢輸沒了,也就完了,你說再借,能借多少也就那個數,頂多錢莊虧錢,你被人家打死,影響不大。


  但這皇帝要是敗家。


  一國之庫,一朝江山。


  他敗起家來,能把整個大景朝敗進去。


  如今的乾皇便已惰於朝政,每日沉迷吃喝玩樂,風流好色,知江南多美女,大肆鋪張,六下江南選妃。


  好吃煙,早朝之上手邊常備,上行下效,大臣們也吃,先帝限煙令成一紙空談。


  好大喜功,羅織功績,大行文字獄,焚前朝典籍,因言獲罪者眾。


  任用貪官,導致朝野之內奢靡乘風,貪官汙吏橫行,朝綱糜爛,不堪。


  多年下來,如今乾皇雖年事已高,將行就木,但國庫已經被他敗光了,朝廷已經腐爛了,一朝江山已經搖搖欲墜了。


  這京城內遍地煙館裏吃著煙的病夫,和太和殿上窩縮在龍椅裏吃煙的萬歲爺,沒什麽兩樣,何君,何民。


  當然,乾皇現在雖是這般敗家模樣,朝廷內也腐朽不堪貪官汙吏橫行,但軍機內閣中好歹還剩下些憂國憂民的臣子,在為這將傾之大廈鞠躬盡瘁。


  如福壽膏一事,限煙令還在,洋商每年準入的福壽膏量,也被限製在兩百擔以下。


  但如今,大景朝內遍地煙館,福壽膏數量何止兩百擔?兩萬擔都不止!


  這些福壽膏從哪裏來的?


  除了常與洋商打交道的洋務買辦之流,也沒有其他可能了。


  三公六部的憂國忠臣幾次上奏,彈劾現任兩廣總督和朝中幾個洋務黨人,卻始終被以證據不足駁回。


  如果想彈劾洋務黨人,就得找到能證明洋務黨走私福壽膏的證據。


  最後萬歲爺把這事交給了都察院左都禦史陳春遠大人督辦,授命三法司六扇門的吏員輔佐,查福壽膏走私一事。


  洋務黨人當然不想被查到證據。


  近來江湖上風言風語多,六扇門的人四處行走,便是這雙方在拉鋸博弈。


  如今京城突然出現一個割頭客,連殺十二個人,都是售賣走私福壽膏的下線,這下線名單本不應該會被外人知道。


  這應該足夠引起洋務黨人的警覺,他們猜想這割頭客是不是知道什麽,會不會握有對他們不利的證據。


  為了避免割頭客被抓,說出什麽對他們不利的消息,捅到都察院,落到左督禦史陳春遠手裏,所以他們找了個替罪羊。


  這下思路基本被捋清了。


  這假割頭客,就是洋務黨這販毒團夥演了一出障眼法,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


  但是,真的割頭客還在外麵。


  林壽可以想象,如果他是洋務黨人,肯定會偷偷找到這個真割頭客是誰,殺掉,排除不穩定因素。


  林壽想到這裏,看了看對麵亮著燭光的豆腐鋪,寧洛薇如今藏著還好,若是暴露,怕不是會遭殺身之禍。


  雖然不知道她哪拿到的售賣走私福壽膏下線名單,但洋務黨人肯定不會放過她。


  那死在淺水埠的捕快就是前車之鑒,林壽從走馬燈裏看到,他就是調查到走私福壽膏的線索,才被人滅口的。


  嘖嘖,泱泱大景,國之將亡啊。


  林壽看著這攤爛事,由衷感慨。


  不過,這些都跟他沒關係。


  他隻是一個看客,一個普通平頭百姓,一個小小縫屍鋪裏的縫屍人。


  直白點說。


  大景亡了,與他何幹?

  他隻管每日默誦葬經,養養花鳥。


  坐看風起雲湧時,總有新人換舊人。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