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料敵先機
“金愛卿,顏氏商會真是大明燕國公的商會?”李倧如今雖然被迫投靠了後金建奴,但在李朝之中,仍然有不少王公大臣,始終秉承大明為宗主國的信念。
所以對於大明的情況,李倧也並非完全閉塞。
最近兩年燕國公公孫翊,已然成為大明最大的外藩,數次與後金交鋒,都未曾一敗得消息,在李朝之中,也不是秘密,對此消息,親明派係的士人大臣,無不暗自稱快。
“雖然未得證實,但八九不離十。”金治鴻沉聲應道。
“即便如此,可要借貸一百萬兩白銀,我們又能拿出什麽抵擋呢?”李倧皺眉歎息道。
“大王,顏氏商會的生意遍及四海,我朝有上好的人參,礦石、海珠、以及優良的海港,隻要舉朝上下籌措一下,足以借貸百萬兩銀子,解決眼下的燃眉之急。”
金治鴻不顧眾朝臣目光,亦然獻策道。
“嗯。”李倧頷首之餘,遂看下領議政大臣崔明吉道:“崔愛卿以為此法可行否?”
“臣附議。”崔明吉作為李朝的領議政大臣,相當於大明的內閣首輔。
此人既是主和派,又是親明派,但他的出發點始終隻有一個,那就是存宗廟,保李朝社稷。
也正是此人超前眼光,和政()治能力,才得以保全李朝在建奴幾次破城之下,得以苟延殘喘的保留了宗廟社稷。
“那就有勞金愛卿去辦吧。”李倧鬆了口氣的同時,心思也活絡了下來。
這次後金增加賦稅,自然不是無緣無故,這點李倧早已經知道。
主要原因是後金建奴在幾次與大明的征戰中失利,導致國庫空虛。
若是後金再次戰敗,勢力會不會被削弱?
想到這點,李倧不由暗自打定主意,過了這個坎,一定要讓金治鴻與顏氏商會加強聯絡。
灤州城下,後金大將阿山、阿桂統率的一萬五千精騎,連日來已經攻克灤州周邊三座縣城,但卻收獲無幾。
之所以會這樣,自是灤州總兵黨守素,早一步得知消息,把周邊各縣的百姓,遷移進了灤州城,采取了堅壁清野的防守策略。
黨守素手中不過五千兵馬,偌大的灤州,他不可能各個城池都能守住,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放棄小城,駐守主城。
得知建奴大軍到來之際,黨守素一邊積極備戰,一邊派快馬向京師發出了軍報。
這封軍報在送到京師之後,又第一時間傳到山海關,之後又快馬加鞭送到寧遠城。
消息送到寧遠之際,公孫翊已經率軍攻下臨潢府。
張國柱在接到軍報之後,又派人快馬加鞭送往臨潢府,來回折騰數日,軍報在轉到公孫翊手中。
這就是古代信息傳遞緩慢的原因,一封情報,往往轉來轉去,路上浪費的時間遠比情報傳遞更苦難。
在臨璜府駐紮休整的公孫翊,在接到灤州的情報之後,並未第一時間調集兵馬奔赴灤州,而是走到他親自書畫的地形圖前,一遍一遍的看了起來。
雖然這份地圖,他早已經爛熟於心,但從灤州撤退的路線卻有數條,他必須一擊命中,才能吃掉進攻灤州的這支建奴兵馬。
否則一旦錯過,再要想追上他們就不可能了。
“錦州方向的建奴,最近可有消息傳來?”沉思之後,公孫翊再次喊來陳近南確認道。
“三天前有消息傳來,錦州的建奴兵馬,正在加強錦州沿線的防禦,想必是認為我軍即將進攻關寧防線。”
陳近南作為公孫翊的禁衛將軍,能文能武,軍前很多事情,公孫翊都交給他處理。
艾雙雙雖然同為禁衛將軍,但艾雙雙就是一個純武夫,向情報分析,統計戰果這類事務,他完全一點都插不上手。
“看來我給多爾袞送去的信,確實起到了效果。”公孫翊在離開寧遠之際,特意安排了一個俘虜,給多爾袞送去即將飲馬錦州,將於多爾袞在錦州城下決戰的戰書。
當然這不過是迷惑多爾袞之舉,公孫翊真正的目的,卻是吃掉進攻灤州、大同、宣化三地的建奴軍隊。
“主公,既然多爾袞未動,我們是不是立即出兵包圍灤州建奴兵馬?”陳近南當即道。
“灤州四通八達,若不能一擊命中,這股家奴必然遠遁,他們都是騎兵,一旦撤退,咱們很難追擊。”公孫翊目光再次盯在地圖上,思考著在那條路上進行阻擊。
“主公,我有一計,咱們何不放風出去,告知建奴咱們已經占領臨璜府,正在向灤州馳援而來。”
“相信建奴得知消息,必然會撤出灤州,而這個時候他們就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走圍場往蒙古繞道回遼東,一條則是前往宣化與另一股建奴會合。”
陳近南站在公孫翊身側,伸手指著地圖上的兩條線路,徐徐說道。
“此計甚妙,咱們就一個趕羊入圈。”公孫翊欣然道:“立即傳令,命令鎮撫司的錦衣衛探子把消息放出去。”
“末將領命。”陳近南離開之後,公孫翊隨即召集眾將,宣布了進軍路線。
護國軍十萬大軍,留下兩萬鎮守臨潢府,加上徐勇、李茂春收編的原城中俘虜,共兩萬五千人留守。
公孫翊親率中軍兩萬五千騎兵,直插豐寧路,這條路是灤州前往宣府的必經之路,騎兵速度快,隻要行動迅捷,足以提前趕到豐寧阻擊。
劉芳亮、王輔臣等率領五萬步卒,大造聲勢,徐徐往圍場進軍,阻止灤州的建奴兵馬從圍場突圍進入蒙古大草原。
大軍連夜出發,直奔目的地。
灤州城下。
後金大將都統阿山、阿桂在連續進攻多日之後,士氣和軍心都受到不小的打擊。
“稟告將軍,密探來報,臨潢府被明軍占領,明軍大軍正在向灤州開來。”這日中密探突然來報道。
“消息是否可靠?”阿山吃驚再次確認道。
“應該錯不了。”
“你退下吧。”阿桂點點頭,看著阿山道:“這消息應該屬實,咱們在灤州已經五天,按理來說明軍的援軍應該也快到了。”
“所以不管這消息是真是假,咱們必須立即撤出灤州城,否則就會陷入明軍的重圍之中。”
“那就讓士卒休整半天,傍晚前撤出灤州。”阿山作為建奴軍中有數的大將,行事自是果斷。
“阿山,撤退容易,可我擔心明軍會有陰謀,你來看看,咱們撤退的方向,究竟選哪條路為好。”阿桂性格謹慎,與阿山相輔相成,二人作為同宗兄弟,在軍中向來配合默契。(此阿桂,非曆史上乾隆朝的鐵將軍阿桂。)
“臨璜退路被切斷,咱們現在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往圍場方向轉入蒙古草原,繞道返回遼東,不過這樣一來,沿途要多耽誤大半個月時間,還有糧食很難有保障。”
“另一條路就去宣府、與譚泰、南褚他們會合,隻要我們三支軍隊會合,就算明軍十萬人馬前來,咱們也足以一戰。”
阿山說到最後時,語氣充滿狂傲與自信。
正如他所言,四萬女真鐵騎,夜戰足以摧毀十萬明軍,這樣的戰例,大金已經多次在明軍麵前上演。
“不錯,野戰我大金鐵騎足以摧毀任何敵人。”阿桂對此也是深信不疑。
傍晚時分,阿山、阿桂統領一萬四千精騎,從灤州撤退而去。
此次出征二人率領一萬五千人馬而來,在灤州城下寸功未得,卻損失一千與士卒,如今匆匆撤離,這些戰死的士卒,隻能付之一炬,永遠的留在灤州城外。
“撤了,建奴撤了……”
城頭上的明軍看到建奴燒毀大營離去,無不興奮的喊了起來。
總兵黨守素站在鼓樓上,看著消失在夜幕之中的建奴騎兵,嘴角不由露出一絲冷笑。
豐寧路是北方的一座小鎮,往來的客商,都會在此歇腳,漸漸的便演變成一座商貿小鎮。
不過這幾年邊境上連年的戰爭,這座往日熱鬧的小鎮,早已經凋敝荒廢。
公孫翊率領的兩萬五千騎兵,日夜兼程從臨璜出發,不日便趕到豐寧鎮上。
雖然這座小鎮已經殘破,但城郭尚在,稍加修繕,足以抵擋一陣騎兵的衝擊。
“馬齊、劉如魁、劉體仁、你們三人各率三千人,在鎮外東南西三麵的百步之內,挖掘三道塹壕,塹壕要達到陷馬的目的就夠。”
“田化龍,你率領五千人馬修繕北門城牆,給我們時間不多,明日天亮之前,必須完成。”
進駐鎮上之時,公孫翊下達了備戰命令。
兩萬五千騎兵對付一萬五千建奴騎兵,公孫翊雖然有自信取勝,但要是正麵硬扛的話,損失必然不小。
若能事先準備,殺建奴一個措手不及,自然可以減少損失,這筆賬公孫翊自然算得清楚。
正如公孫翊預計的一般,僅僅一天之後,阿山、阿桂統率的一萬四千騎兵,便出現在豐寧鎮之外。
為麻痹敵軍,公孫翊並沒有立起中軍大纛,僅僅安排田化龍率領幾千人馬故意在城頭修繕城牆。
故意安排幾千人馬在城頭上修繕城池,自是故意吸引建奴的哨探。
公孫翊此舉,不過是示敵以弱,讓建奴認為城中不過是小股明軍,如此建奴自然會大舉進攻。
相反若是公孫翊直接立起中軍大纛,建奴見城中明軍勢大,很有可能直接撤退。
“報,前方鎮上有一股明軍駐紮,人數看起來有幾千,他們正在修繕城牆。”前方的哨探在偵查到豐寧城頭的情況之後,立刻飛馬報到阿山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