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末逐鹿> 第206章 收攏人心

第206章 收攏人心

  公孫翊隨後便派察罕、班達海率所部騎兵,不間斷向關隘上發射箭矢威懾,同時又派出一隊軍士不停的向關內勸降喊話,以動搖關內的軍心民心。


  與此同時,公孫翊又傳令保定參將楊振威,立刻從保定調派六門紅夷大炮前來助陣。


  若是守關的敵軍不識時務,公孫翊不介意用大炮直接轟開這座雄關,現在公孫翊手中的紅夷大炮威力,足以開山破石。


  若不是這次行軍倉促,並沒有攜帶火炮這樣的大型攻城器械,公孫翊根本不用花費這般心思,直接開炮轟炸便是。


  連續幾天的騎射威懾壓製下,守關的張天琳、拓先齡本就無力抵抗。


  如今在得知太原發生內亂,劉宗敏竟然殺了劉國能,掠奪太原財貨而去,二人自是陷入恐慌之中。


  關牆上敵軍的異動,自是沒能瞞住督戰的班達海,發現情況有異時,班達海立刻趕回大帳。


  “主公,今日城頭上的賊軍,似乎有些不對勁。”


  “走,一起去看看。”公孫翊聞言,自是二話不說,立刻命人牽來戰馬,攜同眾將趕到井陘關下。


  “主公你看,城頭上今日守衛十分鬆懈,城頭戰旗剛剛被我軍射落也無人立起來,是不是關內的敵軍有什麽詭計?”


  班達海遲疑的說出了自己顧慮。


  “詭計?我看不像,這太明顯了。”保定總兵李延齡搖頭否決道。


  “我看這是賊人準備逃跑。”王輔臣直言道:“請主公下令進攻,末將願意先登。”


  “立即命人喊話,就說本督願意既往不咎,隻要打開關門投降,不但無罪,還可以論功行賞。”


  公孫翊大手一揮的同時,又對左右道:“一刻鍾時間,若關內敵軍沒有回應,立即強攻。”


  “遵命。”城下的眾將,在馬背上紛紛應道。


  “老張,咱們降了吧,咱可是聽說了公孫翊對於降將降兵向來寬厚,如今大王死了,咱們不降,又能去哪裏?難道還上山去做賊?”


  拓先齡在聽到關下的喊話時,見張天琳始終猶豫未決,頓時有些急了。


  “容我再想想。”張天琳是個小商戶出身,做事沒有魄力,當年也是被李自成裹挾參加農民軍的,這些年下來,就是憑著膽小謹慎的性格,才在幾次大戰之中活了下來。


  “老張,時不我待啊,你要不降,那咱就先去了,你可別怪兄弟不念舊情。”拓先齡見他始終猶豫不決,跺了一下腳的他,轉身便往外走去。


  “唉,等等……”張天琳歎了口氣,最終還是跟了上來。


  “我等願意投降,還請公孫翊大人上前答話。”走上城門的拓先齡,高舉雙手喊道。


  “本督正是公孫翊,隻要你們投降,本督答應不但既往不咎,你們所部人馬仍由你們統率。”


  公孫翊躍馬而出,揚聲答道。


  “此話當真?”張天琳後來居上的再次確認道。


  “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公孫翊沉聲應道。


  “打開城門,迎接明軍入關。”拓先齡內心多少有些忐忑的,但隨著公孫翊當眾表態,他自是安心不少。


  進入井陘關下,公孫翊親切的攜拓先齡、張天琳之手,邁步走上關頭。


  “井陘天險,傲視太行,二位將軍率軍歸順朝廷,乃是功德千秋的大事,又為井陘關的曆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希望二位將軍今後再接再厲,為我大明再立新功,不負今日大義。”


  站在井陘關頭,遠眺巍峨起複的太行山脈,公孫翊頓生一股豪邁的之氣。


  “承蒙大人抬愛,末將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拓先齡這話雖然有恭維之意,但也是因為公孫翊的豪情所感染。


  張天琳骨子裏始終有小商意識,即便做到如今的將軍地位,心中的得失,以及自卑始終難平。


  然公孫翊待人以誠的態度,顯然感動了他,讓他感受到受人尊敬的滋味。


  “張天琳,拓先齡聽令。”


  公孫翊轉頭之際,沉聲道。


  “末將在。”


  “本督任命你二人為遊擊將軍,所部人馬歸建山西總兵衙門。”公孫翊揚聲道。


  “末將領命。”二人欣然道,雖然造反了這麽多年,但這個時代漢人心中,大明無疑仍舊是正統。


  能夠成為朝廷命官,那顯然是祖墳冒青煙,是件光宗耀祖的喜事。


  井陘關兵不血刃奪取,如今早已經空虛的太原城,自是隨著王師抵達,舉城百姓自發夾道歡迎。


  經曆了李自成大軍洗禮的太原城,原本就傷痕累累。


  如今又經曆劉國能的洗劫,這座前年古城,更是千瘡百孔。


  “傳本督將令,大軍入城,必須遵守我軍軍紀,膽敢侵犯百姓一絲一毫,殺無赦。”


  公孫翊騎馬入城前,再次向三軍將士重申了一次軍紀。


  “大人,大人求求您救救我們吧,那些天殺的流賊把我們的糧食全部搶走了,可憐我那孫兒已經好幾天沒吃上一口飯了啊。”


  隊伍前頭,突然傳來的騷亂,引得前排的將士,忙低聲訓斥道:“都閃開,阻攔燕國公大軍入城,乃是死罪。”


  “住手,不得無禮。”公孫翊驅馬而至,阻攔驅趕百姓的士卒。


  “老人家,沒傷著吧?來,起來。”公孫翊翻身下馬,來到那名老嫗身邊,伸手攙扶著她之際,才發現她的身後還坐在一個瘦弱的身軀。


  那是一張黝黑消瘦的小臉,一雙空洞無助的眼神,眼巴巴的伸手拉著老嫗的褲腳。


  “陳近南,身上有沒有吃的?”公孫翊看了眼身旁護衛的陳近南、謝成、王輔臣幾個,獨獨點了陳近南的名。


  因為公孫翊知道王輔臣是個不留糧食的主,而謝成又是個吃飯,也就看起來一副大俠風範,長著一張俊朗容貌的陳近南,身上才有可能留有食物。


  “主公,這是早上剩下的兩個烙餅,還有一壺羊奶。”陳近南忙從腰帶上把東西拿了出來。


  “來,老人家,趕緊拿著吃吧。”雖然老嫗身上散發著難聞的惡臭,顯然是因為生活所迫,而無法自理,甚至一些同樣乞食的人,都離這老嫗老小遠遠的,顯然是受不了她身上難聞的惡臭。


  但此刻的公孫翊並沒有半點嫌棄,在遞給她食物的同時,看了眼地上那小女孩全身上下僅僅一個大褲衩,髒兮兮的上半身暴露在陽光之下,被曬得黝黑黝黑。


  “來,小娃娃,拿著吃吧。”公孫翊縱使是個鐵血大漢,但麵對困苦交迫的百姓,同樣也會心軟。


  在他眼裏,她們都是自己的同胞,作為一個華夏人,炎黃子孫,公孫翊心中有一杆秤。


  也一直把孟子中那句名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如今的公孫翊,對於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來說,他無疑是發達之人,站在他的高位上,若眼中心中沒有百姓,那蒼生百姓有哪裏還有希望?


  大明三百年,不知道是不是文化教育出現了問題,還是朝堂政局出現了偏差。


  反正明末之時,投降已經成為主流,忠義守節,天下為公的思想,卻是屈指可數。


  在把烙餅和羊奶遞到小女娃手中的同時,公孫翊心疼的接**上的錦袍,披在對方身道:“娃娃,好好活著,今後的日子一定會更好的。”


  “謝謝,謝謝青天大老爺。”那名老嫗被公孫翊的一席話,感動嚎啕大哭的連連磕頭喊道。


  “鄉親們,是朝廷對不起你們,但也請你們記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沒有國,自然也沒有家,隻有國家興旺發達,你們的小家才能安居樂業,我希望你們今後再麵臨外敵之時,都能勇敢拿起武器,守衛保護你們的家。”


  “保護好了家園,也就保住我們的國家。”


  公孫翊這一席話是對著沿街歡迎,亦或者看熱鬧的百姓聽的。


  此刻長長的大街上,足有數萬百姓,公孫翊這番話,簡單明了,讓飽受戰亂之苦的太原百姓,無不感同身受。


  “將軍威武!”


  人群之中不知道誰振臂高呼了一聲,頓時引起山呼海嘯的喊聲。


  “將軍威武!”


  “大明萬歲!”


  麵對百姓的歡呼,公孫翊在感慨民心可用的同時,隨即揚手喊道:“日月山河為證,大明江山永固!”


  “日月山河為證,大明江山永固!”


  三軍將士聽到主帥的喊話,無不是精神振奮高舉手中的武器,列著整齊隊列,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士氣高昂的開進太原城。


  這一天,對於早已經處於絕望的太原百姓來說,猶如重生一般,讓他們看到生活的希望。


  新來的大明將軍,一入城就嚴明了軍紀,還熱情洋溢的給予太原城中的百姓上了一節生動的演講課。


  更重要的是官府迅速的運轉了起來,僅僅第一天,全城就開始布施米粥,並張貼均田地的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可以去所在的裏坊登記造冊。


  等待分配田地,官府還會把多餘的房屋,出租給受災的百姓。


  可以說官府一連串的恢複民生的工作,一下子就贏得百姓的擁戴與支持。


  公孫翊率軍在原山西總兵衙門駐紮下來後,第一件事情,就是任命了李延齡為山西巡撫,原戶部給事中為太原知府。


  緊接著又任命了高得捷為山西總兵。


  也正是公孫翊的高效工作,才得以讓太原百姓的民生恢複,得以迅速鋪開。


  第二天,公孫翊又率領眾將前往太原的晉祠,前往祭祀當初與李自成大軍作戰中犧牲的山西巡撫蔡懋德。


  以及犧牲的牛勇、王永魁、朱孔訓等將領。


  還有原山西總兵周遇吉,此人功績,足以載入史冊,當受炎黃子孫四季祭祀。


  此人曾以數千之眾,與建奴大戰數日,而未分出勝敗。


  京城陷落之前,大同總兵薑鑲,宣府總兵王承胤先後投降李自成。


  唯獨此人孤軍作戰,在寧武關內,舉族與流賊血戰,直至彈盡糧絕而死。


  如果說這個時代,誰是民族英雄,國人的楷模,周遇吉當之無愧。


  華夏衣冠,炎黃子孫,不能缺少英雄,也不能忘記英雄。


  公孫翊率文武眾官,前來晉祠祭祀。


  自然不單單是來祭祀,還代表著他的態度,也是對英雄的尊敬。


  “將士們,同胞們,請你們記住,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


  “他們永遠值得我們尊敬,永遠值得我們祭拜,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數千將士,以及數萬聞訊而至的百姓,此刻再一次被公孫翊演講點燃。


  “大明萬歲!英雄萬歲!將軍萬歲!”


  “大明萬歲!英雄萬歲!將軍萬歲!”


  ……


  公孫翊進駐太原城僅僅三天,就把二十多萬城中百姓的熱情調動了起來。


  新任命的山西總兵高得捷,隨後便在城中樹立起招募兵丁,守衛家園的旗幟,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城中百姓踴躍報名,僅僅一天時間就有幾萬人報名。


  不過這麽多人,肯定不可能都是衝著保家衛國來的,也有衝著當兵吃糧而來的。


  經過幾次戰亂,太原城四十萬人口,如今剩下不過一半左右,民生凋敝,青壯多有逃難,亦或者被叛軍裹挾而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日之內尚有數萬民眾報名參軍,足見公孫翊這幾天在太原百姓之中,樹立起的名聲,獲得了百姓的認可愛戴。


  經過嚴格的把控,高得捷共招募九千青壯士卒入伍,另外又招募三千團練兵作為預備兵丁。


  在完成太原的人事任命之後,公孫翊並沒有久留,而是率領護漕軍、以及眾將,與馬科所部三萬五千人馬,直奔寧武關而來。


  此時的寧武關,朔方、大同為流賊原革左五營盤踞。


  駐紮在寧武關流賊守將名曰射踏天李萬慶、盤踞在朔方城的守將為爭世王藺養成。


  率領主力駐紮在大同則是治世王劉世堯和混十萬馬進忠等流賊。


  這批流賊都是大賊寇,有的人資曆比李自成還老,這也是他們雖然依附李自成,但卻始終遊離之外的原因。


  這不在李自成戰死樂浪之後,劉世堯幾人直接率軍撤出京師,搶占大同、朔方等大片州府,準備大幹一場。


  不過這些人充其量也隻能當個流寇,他們劫掠衝鋒第一,守城治理百姓的本領,隨便一個大明秀才都比他們強。


  眼下大同、朔方的流賊,都處在城破人亡的崩潰的邊緣。


  大同、朔方陷入建奴十萬大軍的重重包圍。


  最初的幾天,還有探馬來往消息,但隨後就沒有消息傳回寧武關。


  坐鎮寧武關的李萬慶,手中僅有五千人馬,這部分人馬實際上隻有兩千老卒,另外三千兵馬則是從京師撤出途中,裹挾的沿途青壯丁。


  這麽點人馬,鎮守關隘倒是問題不大,但要是支援大同朔方的戰事,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當公孫翊率領的三萬五千明軍,由晉中突然殺到寧武關下,李萬慶頓時傻眼了。


  “眾位兄弟,如今明軍大軍壓境,咱們是退無可退了,你們都給咱說說,怎麽辦?”


  李萬慶乃是延安府人,也是流賊起義大軍中首領之一。


  十幾年下來,李萬慶別的本事沒有學會,趨利避害,卻讓他學了個通透。


  也正是敏銳的戰場意識,讓他無數次躲過危機。


  但這一次,他真的心亂了。


  一邊是建奴十萬大軍,一邊是明軍兵臨城下。


  一步選錯,那就是萬劫不複。


  “大首領,明軍不過是紙糊的,容我出關迎戰,某定然把明將首級提回來。”


  李萬慶手下頭號猛將,諢號萬人敵的於汝虎,昂首而起。


  身高九尺的於汝虎,天生神力,善使一杆大鐵錘,倒葉確實十分唬人。


  “大首領,於將軍願意出戰,倒也值得一試。”軍師張治世原本是個秀才,由於多次落第,有感仕途無望,數年前便在家鄉投奔倒李萬慶帳下。


  由於張治世精通文墨,又頗有小計,這些年與李萬慶倒也相處默契。


  “既然軍師認為可行,那就給你一千五百兵馬,前往迎戰。”李萬慶點點頭,隨即調撥兵馬給於汝虎出關而去。


  “軍師,明軍勢大,此舉有何深意?”在於汝虎領軍出關時,李萬慶與張治世,領著眾將登上鼓樓觀戰。


  張治世看了眼左右離得較遠的眾將,這才低聲道:“大首領,咱們反了這麽多年,眼看勝利在望,為何轉眼兵敗如山倒,反而陷入絕境?”


  “是啊,為何會這樣?”李萬慶其實也沒有想明白。


  眼看著義軍一路高歌猛進,攻下了京師,逼死了大明皇帝,天下、皇位都落入義軍手中。


  可一轉眼的功夫,這一切都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甚至連李自成都莫名其妙死在戰場之中,之後就是大軍倉皇撤出京師,大好局麵毀於一旦。


  “因為我們自始至終都是流賊,天下士族從來沒有認同我們。”


  “大明江山延續到如今已經快三百年,朝廷始終都是正統,而我們終究隻是流賊,這個身份我們要是不改變,今後的曆史上,遲早會記下這一筆。”


  能在大明的底層,考中一個秀才功名,張治世當然不是不學無術之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