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末逐鹿> 第十一章 大明必亡

第十一章 大明必亡

  麵對黃道周灼灼逼人的目光,公孫翊並沒有露怯,而是平靜的道:“先生反對的立場主要是認為叛賊不足懼,而向建奴議和,則有違我大明祖製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


  “先生更怕此風一開,今後大明天子大臣,一遇外敵就會議和賠款和親,從此我大明子民血氣全無,重蹈兩宋覆轍。不知先生以為小子說的對不對?”


  “好,好,不想你一介少年,卻有這番見識,勝過滿朝大臣矣。”黃道周欣然點頭,顯然公孫翊這番話說到了他的心坎。


  “然先生不知,大明若不能快刀斬亂麻,解決內患,到時內有反賊,外有建奴,不出十年大明必亡。”公孫翊直視黃道周,大明必亡四個字一出,卻是震得黃道周心頭一顫,此時此刻的黃道周絕對沒有想過,大明會亡,就算是滿朝文武官員,此刻也斷然不會相信,大明會亡。


  “豎子住口,住口!”黃道周心顫之下,勃然變色,伸手直指公孫翊。


  “先生自然是不信的,不然也不會強硬的當著聖上的麵罵楊尚書是禍亂朝廷的奸佞了。然事實上我大明現在不但有人禍,還有天災,陝西有幾年沒下雨了吧?昔日的關中平原如今赤地千裏,百姓易子而食,他們都活不下去了,能不造反嗎?而且這幾年朝廷為了平叛,不斷征賦加稅,如此長期以往,別說遭遇天災的中原,即便湖廣之地的百姓也將不堪重負,到時天下皆反?大明焉能不亡?”


  “楊尚書顯然也看到了這點,他才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秘密向建奴議和,從而朝廷能夠空出兵力,鎮壓平叛,然後再揮兵北上掃滅建奴。同樣聖上顯然也意識到了這點,才會一意孤行的支持楊尚書,把先生貶出了朝廷。”公孫翊這番話說出來,黃道周的酒意早已經被驚醒了大半,額頭上的汗珠不停的落下,呼吸也變得急促,顯然他此刻的心情特別的激動。


  “老夫錯了嗎?老夫真的錯了?”黃道周喃喃自語,一時有些接受不了自己堅持的正統為何會錯了。


  “不,先生沒有錯,先生堅持的民族大義,節烈忠義永遠不會錯,這點曆史已經證明,忠孝節義乃是我炎黃子孫傳承,是永遠不會錯的。”公孫翊見這老頭要魔怔,忙出言大喝道。


  “對,我沒有錯。我堅持的是國家的大義,楊嗣昌堅持的朝政時局,他也沒有錯,看來之前是老夫狹隘了,老夫當修書一封給楊尚書,向他表示歉意。”黃道周幡然醒悟,卻絲毫沒有因為政見不和而對楊嗣昌產生偏見,如此胸懷實在難得可貴。


  “先生高義,小子拜服!”公孫翊心悅誠服的作揖拜道。


  “了不得,了不得啊。想不到你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見識,老朽不才,不知汝可願意拜入吾門下受學。”黃道周這是真的見獵心喜,像公孫翊這樣少年俊才,他還是第一次遇到。


  “先生不棄,實乃翊之榮幸。”公孫翊欣然下跪,隆重的行了跪拜之禮,至於拜師大禮,自然還要重新舉行,古代授業恩師,必須行大禮的。


  “好,好啊!”黃道周伸手扶起公孫翊,滿目都是喜色,能夠收下如此弟子,當真是不枉此行。


  重新落座後,黃道周心情總算輕鬆了不少:“翊哥兒,那你認為楊尚書何時能夠平定叛亂?”


  “不知恩師可聽過一句話,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公孫翊答非所問的反問道。


  “此話雖然粗淺,卻蘊含道理,莫非汝以為楊尚書不具備統領天下兵馬平亂的指揮能力?”黃道周自然是聰明人,一點就透。


  “楊尚書居中調度,坐鎮中樞足矣,他一介文臣,又未經曆戰事,即便前期能夠取得一些戰果,但長期以往,那些驕兵悍將很難服從調度,隻怕最後又要竹籃打水了。”楊嗣昌的下場,公孫翊後世看闖王李自成資料是依稀記得是功虧一簣,最終落得個沙場上嘔血而亡的下場。


  “啊!?”黃道周的心再次提了起來,一臉的驚異之色。好一會才道:“那何人可以平叛?”


  黃道周同樣也是一個書生,雖然滿腔熱血,忠孝節義,但他同樣不具備兵家之事,這點自知之明他還是有的,所以他也是頗為好奇公孫翊是否知道當今何人具備平叛的能力。


  “大明不缺良將督師,缺的是朝廷的信任,如今具備平叛的督師良將起碼有三人,一為盧象升,二為洪承疇,三為孫傳庭,若朝廷任命此三人各鎮一方,合力清剿,然後再善加安撫災民,叛賊不難平定。”公孫翊說到這裏,搖搖頭道:“聖上向來猜疑掌軍大將,每每都有監軍隨行,想來這一切是不可能執行的。”


  “難道真的無力回天?”黃道周茫然的問道,顯然公孫翊對於局勢的洞察,已經成功說服了他。


  “先生何不上書試試呢?如此也算是盡人事,聽天命了不是?”公孫翊微微一笑,他甚至已經斷定,黃道周要是敢上書直言兵事局勢,結局必然是徹底貶職,嚴重點估計都得流放。


  當然公孫翊也並非要坑黃道周,而是即便黃道周此時不上書,他的官運也基本到頭了,像他這樣耿直的人,如今在朝堂根本沒有立足之地。


  事實上黃道周這樣的人也並非治世能臣,雖然他才學卓著,然更多體現的還是文學思想,而非政治能力,更別提軍事能力。所以像他這樣的人,做個禦使或者禮部官員也就罷了。


  “罷了,罷了,我這就上書一封,順便請辭,從此老朽就常駐麻姑山,專心治學著述吧。”黃道周想到如今朝堂的東林黨,閹黨等等黨派,以及崇禎皇帝的多疑不決,頓生一股悲涼之感。


  黃道周還真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第二天他便返回了南昌府,臨時前他也再三囑咐公孫翊好好複習,迎接接下來的童子試第三場院試,並言不日便返回建昌府。


  童子試的第三場同樣在建昌府舉行,但時間則是在半個月之後,所以公孫翊便繼續在建昌府住了下來,準備等考完院試再回新城,不過他還是派人捎了書信回新城,告知父母家人自己通過府試的好消息。


  “翊哥兒,開設鏢局一事,茲事體大,姑媽還需要跟你姑父商量一下,畢竟這一塊投入需要過千兩銀子,姑媽也不好貿然做主,但你放心,我定會極力說服你姑父的。”公孫二姑雖然被公孫翊說服,但畢竟這個家還是他夫君當家,所以她也無法立刻拍板。


  “姑媽此事不急,等姑父回來再議不遲。”公孫翊表示理解。李武則開口道:“阿娘,你看我是不是先貼告示,招募幾個孤兒回來,咱們先培養培養?”


  “這事我到可以做主,這樣你可以去城中看看,找一些無親無故,身強體壯的少年回來,隻要培養個幾年,即可為我所用,也能成為自己人。”公孫二姑對於這個主意還是讚同的,開鏢局也不能全部雇傭外人,還得培養一些自己信得過的人。


  “那就先找十個回來。”李武頗為興奮,現在他對於開鏢局一事,還是熱情很高的。


  公孫翊隻負責規劃,具體操作他是不參與的,他也相信李武這點小事還是辦得好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