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待時而動
戰力從不以境界論,有的天賦異稟神通超群的天仙,其戰力還會在太乙之上。
就如李青,他身懷天罡秘法,又有此方世界之助,天地間無時無刻不在運轉的法則對他來說便是洞若觀火,這些道理在不斷地化作補益其身的資糧,充實著他的底蘊的同時,也讓他的戰力暴漲。
甚至那些以前不得其門而入的大神通,李青也隱隱摸到了些許門徑,也是這個時候李青才知道,天罡三十六神通,只有到了太乙之境才能發揮出它的威力來。
而在這種天人合一,水乳交融的情況下,此方天地對於李青自然再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他所有的疑惑都瞬間變得通透起來。
他明白了天道為何縷縷向他表達善意,也知道了修行的前路所在。
他隨時能夠邁進太乙之境,但他卻遲遲沒有踏出那一步,因為此時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
五座大山以陰陽為基,五行為骨,無盡地氣為血肉,鎮壓法意不住地醞釀,此時失去了青蓮的承托,以雷霆萬鈞之勢,朝著文殊和北斗鎮壓而下,無論二人什麼手段神通都抵擋不得。
因為他們的路子走錯了。
西遊記中曾言,太乙非正門,三清稱大羅。
李青也是到了此時方才明白此言真意。
想要成就太乙,自然並不是非要衍化出一方天地,成就世界之主才行。
但是想要再往上走,想要成就大羅,便非要如此不可。因為大羅之境的第一層境界,喚作與世同存。
無盡的歲月長河,無數的世界,但是成就大羅的存在,卻不超過大衍之數。
而這些人中,幾乎全都是出自三清門下,除了佛陀成就道主,演沙門為釋門,真正意義上出身旁門的大羅修士,不超過三個。
因為成就了太乙之後,便是根基已定,除非以大毅力散去一身修為,一縷真靈投入輪迴,徹底回爐再造才行。
但是真的重修一次,且不去說能不能證得大羅,便是這太乙之境能不能重新證一次都不敢保證。
何況證了太乙本就是天地間的絕頂存在,長生萬萬年,又有幾個捨得放下?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不外如是。
……
李青從沒有想著能夠徹底殺死這兩位太乙之境的存在,因為成就太乙之後,其會有一點性靈寄托在無人知的虛空,只要這一點性靈不滅,其便永遠不會死,只要給他時間,總會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這也正是太乙之境的可怖之處。
不過李青不在乎這些,因為他只是需要一些時間而已。
借著天地之助,無論是斬滅了他們的肉身,還是將他們鎮壓起來,都已經足夠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袁守誠的陰陽術算確實沒有算錯,這方天地即將走向盡頭。
李青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這是這方天地告訴他的,他自然不會懷疑。
不過當李青觸碰到太乙這個層次的時候,很多的疑惑也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
比如這幾位成就了太乙的存在,並不是不想遁破虛空而去,雖然他們也確實有著自己的心思考量,但是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天道在禁錮著他們。
因為他們乃是自此方天地成道,一身法力全都來自於此方天地,一旦他們超脫而去,自然會對此方天地造成傷害。
而同時他們積蓄的法力越多,天道對他們的限制就越大。
除非他們拋棄這一身修行,只余那一點性靈超脫,或者他們要足夠強,強大到能夠打破一切規則,自然能頓開金鎖,逆天而行,超脫而去。
此方天地成就了四位太乙,無不是天資絕頂,心志堅毅之輩,但沒有誰有把握逆天。
前車之鑒未遠,他們自然不會忘記,那隻猴子至今還被壓在五行山下。所以這幾位也在等一個契機,一個超脫的可能。
……
地脈之氣不住起伏,地勢不斷變化,很久之後終於漸漸平靜下來。
只見那本來平整的荒原之地此刻峰巒起伏,五座大山靜靜屹立,其下鎮壓著兩位太乙之境的存在。
李青靜靜地站在九天之上,罡風還未及身便已散去。
他的目光停在一處虛空,一道身影浮現而出。
一身黑衣,高冠博帶,面目冷峻,正是地府的那位崔府君。
「我還以為你也會出手。」李青的神色沒有絲毫變化,因為這位府君早早便已經隱匿在此,卻目睹著那兩位被鎮壓而無動於衷。
此刻塵埃落定,李青更不會放在心上。
崔府君鼻翼邊沿的法令紋很深,讓他看起來古板而冷漠,「我與他們沒什麼交情。」
李青眉頭挑了挑,自那隻猴子被天道鎮壓之後,這三位隱隱間同氣連枝,與天道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和默契,此時聞得此言,倒讓他稍顯意外。
「我只是沒有想到,你居然能夠鎮壓兩位太乙境的存在。」崔府君眉頭皺起,直視李青,「生死簿上沒有你的名字,你是變數。」
李青笑了笑,「那又如何?」
「我不管天道想要借你的手做什麼,天地破滅之時就是我超脫而去的契機,我也對這方世界的本源沒有興趣。」崔府君認真道,「所以,你不要攔我。」
李青沉吟片刻,點頭道,「好。」
崔府君聞言打了個道揖,轉身正要穿梭虛空而去,身後又傳來李青的聲音,「你若是現在想走,我也不會擋你的道。」
崔府君轉頭看向李青,思索了片刻,開口道,「我還有要做的事。」
李青點點頭,看著崔府君的身影沒入虛空,穿梭而去。忽然心頭一動,朝著兩界山所在吹了一口氣。
片刻之後,一聲震徹天地的巨響傳入耳中,有金光射鬥牛,鬼哭神仙嚎,天地間風雲席捲。
片刻后,天傾西北,星辰移,水倒流。
有人超脫而去。
李青法天象地,化作一無限高大的巨人,腳踏地,頭頂天,仿若一道天柱,天罡三十六變補天之法,下全地維,上補天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