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三國之半神血統> 第296章 還是蔡邕看得長遠

第296章 還是蔡邕看得長遠

  兩天後,有細作到回到萬年稟報,西涼兵馬正驅趕著數股難民,往左馮翊方向而來。


  劉備聽後大吃一驚,心裏暗罵,這幾個卑鄙無恥的混蛋!難不成他們想用這些無辜的百姓充當肉盾,然後趁機攻入左馮翊?這個念頭一閃而過,急忙派人請關羽、張飛、蔡邕、李儒來府堂共議此事。


  等聽劉備把事情一說,關羽鳳目中閃過一抹寒芒,對這些殘害百姓的逆賊痛恨到了極點,急著問道:“大哥,我們該怎麽辦!”


  “別慌,咱們先領兵去高陵再說。”劉備明顯也有些手足無措,說完就要下令起兵。


  “且慢!”李儒急忙阻止,“如果地勢平坦,沒有渭水阻隔,他們驅趕百姓為前部,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可是現在驅趕百姓渡河,西涼軍也會因此變得混亂不堪,到時他們隻會敗得更快。以賈詡之才,應該不會想得這麽簡單。”


  “賈詡?”蔡邕想了想,“可是涼州名士閻忠曾經說過,有張良、陳平之英奇才略的那人?”


  “正是他。”李儒對蔡邕說道:“此人亦正亦邪,但凡出謀劃策,往往先從自身出發。昔日不受我外舅重用,除了我外舅不能識其才,他刻意明哲保身也有一部分原因。”


  蔡邕沉吟了一會,捋這胡子看了劉備一眼,接著問李儒:“文優,你說這些難民如果來左馮翊,玄德會如何區處?”


  “什麽!”李儒光想著對方到底有什麽詭計,忘了通盤考慮這事,經蔡邕一提他立馬明白:“賈詡是想用這毒計,耗光我們的府庫,趁機拖垮主公?!”說完他心底發涼,這真要把那些難民趕過來,沒有一百萬,也不會下餘七八十萬,以劉備的性格肯定不會坐視不理。


  想到這,李儒忍不住對劉備勸道:“主公,這些難民還是先往關東驅趕吧!不然你一旦收容了他們,再想攆走可就難了。這麽多人,不用幾個月就能把咱們的府庫吃空,到那時這裏將會一片大亂啊!”


  張飛一聽,“嘿嘿,文優先生你別著急,到時候大哥再從別的地方弄糧食過來就是。我大哥可經常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黎民百姓當然越多越好啊。”


  李儒還不知道劉備的手段,急得臉都皺起來了,“哎呦!這哪跟哪啊!三將軍,你可知關中有多少難民?就憑咱們這點糧食,到時能養活的起?”


  “其實也不難,”此時堂中沒有外人,劉備右手虛托,念動間金光閃爍,下一刻空間法寶便漂浮在手心上方。心神選定一袋粟米將其取出,這袋粟米便飛出宮殿,從微不可見逐漸變大,等著落地之後已經恢複了正常大小。


  這空間法寶,劉備在白波穀的時候就給李儒演示過了,但蔡邕還是第一次見到,他忍不住失聲驚呼:“不可思議!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劉備繼續笑道:“我這件寶物,一次盛放幾十萬石糧食不成問題,而且我有秘法,可以快速的往來於宛城和萬年之間。我在宛城屯積的糧食,就算百萬人用上個一兩年,那也餓不著他們。”


  蔡邕、李儒都是聰明人,自然聽明白了劉備的意思。兩人暗暗心驚,接著便歡喜至極。有了帝鄉南陽強大財力的支撐,再加上近百萬的百姓,這件寶物往來轉運物資的便利,估計隻需個兩三年,這關中就起死回生了!

  而且,他們也意識到了這件寶物的戰略價值。這個年代,打仗其實也是在打後勤戰。普通情況下,一個士兵需要三個民夫給他提供後勤保障。如果再偏僻邊遠的地方,甚至更多。


  打仗的糧草輜重,有一半以上,甚至是九成,都是在運送過程中消耗掉的。如果到了十夫一兵情況,這仗基本就不用打了,因為打不好,很有可能先把自己給拖垮亡國了。


  天下未亂的時候,去各地平叛還好說,那時各州各郡都會幫忙準備糧草。


  可現在軍閥割據了,什麽都得自己備足,誰會管你的死活?到哪打仗,糧草輜重必須是第一個考慮到的問題。


  而劉備有了這種寶物,起碼三個民夫可以省了。這樣不但打仗能節約大量的糧食,而且還能解放出更多的勞動力,讓他們可以專心的耕種,讓他們抽出時間來製作兵器、鎧甲、箭矢等等物資。


  如此一來,完全可以進行全年不間斷的鏖戰,消耗敵人的糧食、物資,到時候就算不用冒險,拖都能把對手給拖垮了。


  此刻李儒心裏一放鬆,腦子也活泛起來了,稍微一想,便說道:“主公,你可以再派細作,到對岸那邊去打探。如果李傕他們真用這條計策來害你的話,肯會定下嚴令,不得隨意殺害百姓。以確保把這些人安安全全的送到左馮翊。”


  “嗯!此言甚善!”劉備連連點頭。


  “還不止,”蔡邕笑道:“玄德,京師洛陽周圍那幾個縣的地方,雖然土地肥沃,風調雨順,但畢竟地方太小了,隻靠種地的話,根本養活不了100多萬人。”


  劉備有些莫名其妙:“飛白先生,您這話的意思是?”


  蔡邕繼續自顧自的微笑道:“洛陽的米糧肉菜,都得從別的地方買,所以物價自然就很貴。那裏生活的百姓,靠耕地過日子的隻占了一少部分,大多都是些有一技之長的手藝人。而作為天下經濟命脈的冶鐵、鑄銅、煮鹽、紡織和漆器這幾個行業,除了煮鹽、紡織,其他幾樣發展最繁榮的地方就是雒陽。這些難民裏麵,不乏善於製造刀劍、弓弩等兵器的工匠。你不覺得讓這些有手藝的人全去種地,有點可惜了嗎?”


  “妙啊!真是太妙啦!”李儒聽後,忍不住撫掌大讚,見所有人看過來,掰著指頭數道:“孝武皇帝設置鐵官48處,僅在關中就有…嗯…就有10處!分別是京兆尹的鄭縣,右扶風的雍縣、漆縣,弘農郡的宜陽、澠池,左馮翊的夏陽,而河東郡更是安邑、皮氏、平陽以及絳邑四縣都有鐵官!不單單如此啊,河東解縣的鹽池,在上古時期,便是天下食鹽命脈,據說皇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戰,以及跟炎帝的阪泉之戰,都是圍繞爭奪鹽池而起。”


  蔡邕聽到這也明白了,而且他給靈帝當了多年的顧問,自然知道鹽池的重要性,隻不過平常不往那方麵想罷了。


  此刻他大笑道:“確實是妙啊,中原之鹽,大部分都出自鹽池。如今玄德不但有了這關中膏腴之地,而且10處鐵官已占了5處,又有這富得流油的鹽池。等他們把那些帶著熟練手藝的百姓送到這來,那簡直是大有可為呀!”


  劉備聽後也激動異常,忍不住朝關羽稱讚道:“二弟,真是沒用想到啊!你的家鄉解縣竟然是如此重要的地方!”


  關羽臉上微熱,他雖然也看了不少書,但這事還真不清楚。好在他臉色本來就紅,別人也看不出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