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朝議
待得一通訓斥之後,崇禎又將臉色稍微放緩。看著下面的群臣一個個老老實實,崇禎這才開口道:「朕不管你等此前如何,畢竟以前大明的薪俸太低是不爭的事實。不過以後,若是再被廠衛查到,一概按祖制來吧。
如今水泥之事,卿等既已知曉,朕也不再藏著掖著了。朕計劃將此物用於忠烈祠的建設,以及後續城牆建設,卿等有何意見?」
所謂殺雞駭猴,朝堂眾臣做為那隻被駭的「猴」,皆是老老實實地道:「皇上聖明。」
看著群臣的反應,崇禎心下又暗罵了一句賤皮子,就該如蟎清人般,殺到你們老老實實地才行。
既然群臣不敢再蹦噠,崇禎卻是說道:「此番還有幾件大事,需要卿等一起商議。
其一,便是此次建奴入寇,百姓損失補償的問題。朕為天子,天下百姓便都是朕的子民,此番他們也因為朕之前堅壁清野的旨意遭了難,朕也不能虧街了百姓們。」
待戶部尚書郭允厚躬身應是,崇禎接著道:「其二,便是這八個賣國害民的狗東西的事兒。
此番抄家,共計得銀六千三百餘萬兩。這些銀子上,只怕都沾滿了我大明百姓的血,著戶部清點后盡入國庫,以用於百姓。」
郭允厚再次應是,卻是提問道:「陛下,六千三百餘萬兩銀子雖多,但是忠烈祠,遼東及邊軍,各地尚有天災,災民亦是需要救濟,其中如何分配?還請陛下明示。」
崇禎想了想,說道:「忠烈祠內,供奉的本就是因這些狗才私通建奴而戰死的忠烈,所以優先用於忠烈祠之建。
其次,補齊邊軍及各衛所所積欠的軍餉。此事由兵部牽頭,戶部協理,錦衣衛監督。誰敢伸手就剁手。
至於京師附近百姓的安撫賠償所需銀兩,一應支出,皆由內帑出具,以之前錦衣衛所記錄為準。此次補償銀子的發現,由田爾耕所部錦衣衛發放,西緝事廠魏忠賢所部監督。誰敢伸手便剁手!」
待幾人一起躬身應是后,崇禎接著道:「還有,此次因建奴入寇而流離失所的孤寡老人,以及戰死的衛所將士所留孤兒,諸卿以為,當如何安置?」
已經當了好半天背景牆的溫體仁出班奏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各軍孤兒,可以著各地養濟院加以收容優待便是。至於因建奴入寇而流離失所的孤寡老人,亦可以由陛下特旨,放寬養老令之所限,由各地官善加安撫即可。」
崇禎這才想起來,後世確實在網上看到看,大明朝別的不說,這老有所依的福利制度可是杠杠的,想了想,乾脆說道:「既然如此,孤寡老人可著養濟院加以收容,凡五十歲以上者,皆按太祖洪武皇帝所定養老令執行。王承恩,命司禮監擬詔。」
說完老人,崇禎雙把話頭繞回了孩子:「孤寡老人的事兒說完了,現在來說說這各軍所留孤兒。
朕以為,單純地讓養院院收容,配不上這些為國犧牲的將士們。
也罷,這些孤兒,便由宮中收養,願意從軍者,另設幼軍一營,不願從軍者,於京師之中就讀蒙學。」
原來崇禎想的卻是漢武故事。當年漢武帝手裡那一支赫赫有名的羽林衛,前身就是孤兒幼軍。自己有樣兒學樣兒的也弄一支這樣兒的幼軍出來,等這些孩子長大,自然是自己手中最鋒利的刀,也是自己最忠心的鷹犬。
等到安排完這些事兒,崇禎去又想起一事來,便接著說道:「此番建奴入寇之時,朕曾經說過要修一本漢奸錄,諸卿以為如何?」
內閣首輔溫體仁出班奏道:「陛下,此事交由翰林院進行編纂即可。只是何等人上得此書,還請陛下明示。」
崇禎道:「以前漢之中行說,後晉兒皇帝石敬塘,故宋之秦檜,本朝之八大豪商及范文程等身邊炎黃子孫卻甘為外族走狗者,皆上其名錄。書中需插畫留影,以便讓這些狗賊為後世人所記住。
另外,待得忠烈祠建好之後,中行說,秦檜,范文程等,皆鑄鐵像,跪於忠烈祠外,供百姓及後世子孫唾棄。此事,交由溫愛卿牽頭翰林院去辦。」
見溫體仁也躬身應是,崇禎接著又說話:「此次查抄八大漢奸商人及陰謀反叛之人的家產,所得加在一起,怕不是近萬萬兩之多。朕有意將寶鈔司升格為大明皇家銀行,直屬戶部管轄,專司寶鈔印製、回收等,重新發行寶鈔。」
讓崇禎沒想到的是,最先跳出來反對的,竟然是之前的好隊友,內閣中的閹黨成員,次輔施鳳來。
施鳳來聽到崇禎想要重新發行寶鈔,卻是反對道:「臣啟奏陛下,寶鈔一事,臣認為應該緩行。
其一,民間寶鈔泛濫,便是七八貫寶鈔,也換不得一兩銀子。
其二,百姓信不過寶鈔,故而不願意使用。
其三,倘若有人仿製寶鈔,又該如何?」
崇禎一聽,卻是覺得這事兒也沒甚麼,便說話:「施愛卿據說的問題,朕之前也有考慮。
此次發行寶鈔,多詔高明的匠人,命其研究寶鈔防偽之術,兼之錦衣衛暗查,以防有不法之徒偽造。若有人舉報偽造者,可得偽造者一半家產。
另外,由京城先行試點,軍餉、此次的補償,皆以一半銀錢,一半寶鈔的形式發放。另設大明民生銀行,於城中多立網點,許百姓自由兌換。
此後,凡京城稅收等,皆以收取寶鈔為上,倘若以銀子完稅,則每兩銀子收一錢的火耗錢。
還有,國庫之中有多少銀錢,便印製多少寶鈔,絕不濫發一文。如此一來,百姓可能信得這寶鈔了?」
施鳳來想了想,確實沒有什麼問題。若是使用銀子收火耗,寶鈔還能自由兌換銀子,只怕百姓還會爭著要使用寶鈔而不喜用銀子。
想通了這一點,施鳳來便表示了贊成,不再反對。
只是崇禎開口說的下面的話,卻又讓朝堂上的百官、勛貴們將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