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逃宮棄嫡(下部)> 292.一紙丹青寄情思(上)

292.一紙丹青寄情思(上)

  由於陶沝的及時回歸,毓慶宮內原本因為太子無故動怒而引發的一場鬧劇才剛剛上演了個開頭就直接落下了帷幕。


  因為這場怒火來得快去得也快,所以除了幾個知曉內情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想不通這當中的緣由,雖然他們大概能猜到太子動怒和陶沝私自出宮有關,但在他們看來,太子此舉未免有點小題大做,不僅像是發了狂一般開始責難眾人,還砸了近大半個書房的東西,這怎麼看都像是精神錯亂尚未痊癒所導致的結果。


  一時間,毓慶宮裡的竊竊私語聲再度此起彼伏。而陶沝作為誘因也未能幸免於難,就像她自己所猜測的那樣,暗地裡罵她恃寵而驕、欲擒故縱的人也不在少數。


  所幸太子復立之後沒隔幾天就是萬壽節,因此宮人們的話題重心很快也就跟著轉移了,包括太子的那些妻妾,亦忙著為參加萬壽節的家宴做準備,除了太子妃曾派人來書房詢問過太子有關萬壽節送禮和參加家宴人數的相關瑣事之外,其他人幾乎沒在陶沝面前露過面。


  而陶沝本人對於這樣的現狀也很滿意,因為她終於可以安心待在書房裡專心畫畫,兌現之前說好給某人畫一副畫像的承諾。所以這之後的一連幾天,只要那位太子殿下無事,陶沝都會拉著他留在書房內,配合自己畫畫,但由於一畫就是好幾個時辰,加上陶沝不希望被人看見自己在給太子畫像,每次都將門窗關得嚴嚴實實的,連太子的那些貼身太監都被打發守在門外,所以看在外人眼裡,總覺得他們倆是躲在裡面做什麼不堪之事。


  不過如果他們真的進屋來,就會發現房間內的兩個人其實並沒有什麼親密逾矩的舉動——


  太子側坐在東次間的床沿處看摺子,而陶沝則支著畫架立在東次間的拱門邊用炭筆作畫。兩人各自做著自己的事,甚至連簡單的對話都沒有,但彼此之間的氣氛卻是難得的和諧、美好。


  當然,陶沝的整個畫畫過程還是遭到了種種挫折,儘管炭筆製作大業宣告成功,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仍是問題頻出,炭筆總是斷,掉碳也比她想象中的嚴重,紙張又極易擦花,再加上這裡也沒有所謂的定畫液和爽身粉,因此她畫畫的進度也遭到了不小的影響——


  原本幾個小時就可以全部搞定的拿手素描,這次畫了三天也只完成了七八成。


  雖說太子這位正主並沒有發表什麼不滿,但陶沝心裡還是有點鬱悶。


  這日,陶沝又拉著那位太子殿下單獨待在書房裡作畫。結果畫了沒一會兒,弘晉阿哥便跑來了,說是想求份字帖練字,但陶沝覺得這就是個借口,他真正的目的估計是聽說了她這幾天在為太子畫畫,所以想來看看她畫的畫究竟如何,不過看在這孩子之前好心幫自己還為此受了傷的份上,陶沝並沒有點破,而太子那廂大概也因為自己先前失手打傷自家這位兒子的關係,亦沒有出聲趕人,還讓原本守在門外的尚善到西次間的書架上為他找字帖。


  而弘晉阿哥也藉機跑到陶沝身邊,觀摩她的作畫進度。他似乎對陶沝的作畫工具、近乎另類的作畫方式以及畫風都感到十分好奇,眼睛一直瞪得大大的,而且有好幾次,陶沝都看得出他很想發問,嘴巴都已經張開了,但礙於太子在場,卻又什麼都沒有問出口。


  陶沝看在眼裡,多少有些不忍心,於是變著法兒地給他找了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


  「弘晉阿哥是對奴婢畫的這副畫有什麼異議么?」她停下筆,側過頭去看他,語氣帶著明顯求賜教的意思,「如果你覺得奴婢把太子爺哪裡畫得不好或不像,你可以指出來,奴婢可以改——」


  弘晉冷不丁被她這樣一問,一時間倒有些不知所措了,不過下一秒,他便注意到陶沝在朝他偷偷眨眼,又朝太子那個方向努了努嘴,他瞬間明白了她的意思,當下也大著膽子順著陶沝的話出聲問道:

  「畫的倒是還可以啦,不過你這個畫筆和平常那些畫師用的不太一樣,是有什麼講究么?」


  「噢——這個是奴婢用柳條做成的炭筆,並沒有什麼講究,只是奴婢習慣用這個畫畫而已……」


  「可你為什麼要把紙斜放在這個架子上畫,不能把畫紙平鋪在那邊的桌子上畫么?」


  「不,這也是個人習慣,奴婢覺得這樣的畫法比較適合自己而已……」


  「你為什麼每畫一筆都要同一個地方描那麼多次?」


  「嗯,這是因為這個炭筆不容易在紙上附色,所以得多描幾次,不然很快就會掉色的……」


  「……那你用毫筆就好了嘛!」


  「但那樣不好改啊,奴婢畫畫的水平有限,一旦哪裡畫錯可就補不回來了,所以,奴婢才想先用炭筆畫,等最後再用毫筆描色……」


  「這樣啊……」


  弘晉把方才積壓在自己心裡的那點疑問一口氣全都問了出來,這會兒倒也滿意了,繼續站在一旁看著陶沝作畫。


  太子若有所思地瞟了他一眼,倒也沒說什麼,又低頭繼續看手中的摺子。


  而尚善那廂雖然早已找到了弘晉想要的字帖,但見這會兒三人之間的氛圍如此融洽,也知趣地靜候在角落裡沒有出聲。


  儘管房間里比方才多了兩個人,但氣氛卻仍舊維持著先前的寧靜祥和。


  過了約摸半個時辰,某位太子殿下率先有了動靜,他似乎是想要起身換個姿勢,結果才一動,陶沝這廂就立馬出聲阻止——


  「啊——別動別動,你千萬別動,就差一點點了……」


  「我累了,想換個姿勢……」


  「不不,不要換,你現在這個姿勢最好了,這樣坐我比較有感覺……」


  「可我都已經用這個姿勢坐了快兩個時辰了,你還不滿意么?」


  「嗷嗷,都說了不要動啊,你再堅持一下下嘛,我這個姿勢也很累啊,我不是也堅持了這麼久嗎?乖哈,馬上就好了……嗯,最多再半個時辰……」


  「撲哧——」還沒等陶沝把話說完,站在一旁的弘晉已忍不住笑出聲來。


  陶沝見狀疑惑地轉過頭去斜了他一眼,語帶好奇地問道:「你笑什麼?」


  弘晉卻緊緊抿唇,笑而不語。


  陶沝愣了愣,又轉頭看向太子,太子那廂似乎也同樣愣了愣,之後也不知是想到了什麼,臉上莫名一紅,旋即便立刻朝弘晉發話:「咳——你若是閑著無事的話,不妨就留在這裡練字吧,正好把你之前背不出的《滕王閣序》抄滿五十遍……」


  一聽這話,弘晉原本帶笑的表情立馬一垮:「阿瑪,我錯了……」


  然而太子那廂卻用鼻子哼了一聲,權當沒聽見,直接轉頭朝站在角落的尚善招了招手,示意他端茶上前,弘晉無奈,只好將求援的目光看向一旁的陶沝。


  陶沝看了弘晉一眼,意會地朝他眨眨眼睛,而後轉頭望向坐在床邊的太子,試探出聲:「弘晉阿哥前兒個才受了傷,抄五十遍也太多了吧?要不,就他把那篇文背出來也就是了……」


  太子看了她一眼,又看看弘晉,「他受傷的是額頭,好像並沒有傷到手吧?」


  「可是——」見他斷然拒絕,陶沝忍不住出聲為弘晉辯護,「不管怎麼說,他到底是受傷了啊,而且還流了好多血……他可是你的親生骨肉,你難道一點都不心疼嗎?」


  太子的目光這次在她臉上停留了好一會兒,隨即又瞥了一眼站在邊上正可憐兮兮地望著自己的弘晉,終是嘆了一口氣,語氣也跟著放軟:「好吧,如果你今日能把那篇《滕王閣序》背出來,倒是可以免去抄的那五十遍……」


  但弘晉聽到這話卻並沒有因此變得高興起來,反而又再度目光複雜地看向陶沝,小小聲反問:「……今日就要背出來啊?時間是不是少了點?」


  聽到這話,太子那廂立刻瞪了他一眼,口氣異常嚴厲:「看來你還是想抄那五十遍?」


  被他這樣一嚇,弘晉本能地往後一縮,陶沝見狀也連忙攔在他身前,沖著太子小聲抱怨:「你別這麼凶嘛,弘晉阿哥到底年紀還小……」


  太子眼神複雜地打量著她此刻的「護犢」之舉,語氣明顯有些不爽:「……都已經十三歲了,哪裡小了?」


  「是是是,的確已經不小了……」陶沝自然瞧出了他的不滿,忙順著他的話往下道,「奴婢知道太子爺您十三歲的時候就已經熟讀四書五經,正式出閣講書了,而且不管是在講說還是在背誦詩書方面都遠遠超於常人,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像您一樣睿質岐嶷、過目不忘的啊……就連孔聖人都說,教學之道一定要因材施教,每個人的資質不同,您不能完全照萬歲爺教您的方法來教弘晉阿哥嘛……」


  她一邊說,一邊往弘晉臉上瞥了一眼,又繼續道——


  「而且,就算弘晉阿哥在背書方面弱一些,但這並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也落後於人啊,《師說》里有雲,『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而且,奴婢覺得弘晉阿哥天資聰穎,必不是,肯定只是沒有掌握到背書的要領而已,您這樣凶他,只會打擊他的學習積極性,別人若是聽到這話肯定也會誤會的,知道的是你望子成龍,為了弘晉阿哥好,不知道的還以為你要虐待他呢……」


  「哼——」被她這樣一說,太子那廂再度從鼻子里重重哼了一聲,卻沒出言反駁,只順手接過尚善遞上的茶盞送到嘴邊綴飲。


  見狀,陶沝偷偷打量了他一會兒,見後者似乎並沒有要動怒的跡象,當下才放心地回過頭去看向躲在她身後的弘晉,軟語安慰——


  「弘晉阿哥,你也別害怕,太子爺這樣做的目的到底還是為了你好,並不是刻意在罰你……所謂『養不教父之過』,倘若你的學識將來不及他人,不僅是你自己會被旁人取笑,旁人也會因此認為太子爺沒有教好你,畢竟,太子爺自己可是十分精通諸子百家經典和歷代詩詞的,還有萬歲爺,亦是學問淵通、記憶精湛,對宋明理學研究頗深,弘晉阿哥既然身為他們的後代,自是應努力向父輩們學習才是……」


  她這話說得弘晉更加愁容滿面,後者忍不住再度出聲抱怨:「可是,我又沒有那麼好的記性……」


  聽他這樣一說,陶沝接下來的的語氣也難得變得語重心長起來:「弘晉阿哥,學識高低和天資是兩回事,奴婢的夫子當年就這樣教育過奴婢,他說天資只是其中一方面,即便天資不高的人,也是可以笨鳥先飛的……而且,就算是天資再高的人,也是需要依靠自身努力才能最終成事的,世人都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可見學問之道並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必須勤學苦讀,無論天資高低……奴婢聽聞,太子爺小時候讀書就極其刻苦,每天從早學到晚,幾乎都不怎麼休息呢……」


  據說還因此差點把他的那幾位講學老師給累死,中暑昏倒也是常有的事。足可見這傢伙的好學程度,當然,也變相反映出一國儲君果然不好當。太子能成功撐到現在也著實不易。


  或許是因為陶沝的話里提及太子,弘晉先是一怔,而後本能地側過頭去看了一眼前方太子的反應,後者這會兒仍舊保持著安靜喝茶的動作,但眉心卻是不易察覺地微微一擰,不過,仍舊沒有要出聲插話的意思。


  弘晉想了想,又回過頭來問陶沝:「你剛才的話里提到了你的夫子,難道你身為女子,也有去學堂跟夫子習過書么?」


  他這話問得陶沝心頭當場一震,手中的炭筆也不自覺地停了下來。她剛才說得太過得意忘形,居然忘了古代女子一般就只能待在家中讀讀《女誡》或《內訓》諸書,不得輕易出外就學。尤其是明清兩代的社會風氣,普遍認為女子只要能識字,有助於將來相夫教子、治家理財即可,無需知曉書義。通俗的講法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


  她抬眼,見太子那廂也同樣眼帶疑惑地打量著她,遂只能絞盡腦汁想理由解釋——


  「這個嘛,主要是因為……嗯,奴婢的爹和那位夫子相熟,夫子也算是看著奴婢長大的,所以才會破例收了奴婢入學……」


  因為底氣不足,她這句話說得明顯有些結巴,但好在弘晉似乎並沒有懷疑她的意思,反而還一臉羨慕地看著她:

  「但你爹既然肯送你去學堂讀書,這就說明他很器重你啊……」


  「唔——倒也不完全是因為這個理由……」陶沝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跟眼前這位弘晉阿哥解釋什麼叫「九年制義務教育」,因此只能參照自己的讀書經歷繼續往下編,「主要是奴婢的家裡就只有奴婢一個女兒,因為早年生奴婢的時候,奴婢的娘親難產,差點一命嗚呼,所以奴婢的爹後來就再也捨不得讓她生了,他說,反正已經有一個女兒了,有沒有兒子也無所謂,只要是娘親生的,是男是女他都會好好寵愛的……所以,奴婢從小也被他寵得相當頑皮,後來到了六七歲,夫子就跟他說,像他這樣寵女兒是不行的,一定要讓她多讀書,至少能明點事理,以後不會被人欺負,奴婢的爹覺得很有道理,這才讓夫子帶奴婢去學堂讀書的……」


  這番話其實是陶沝讀小學時的班主任跟陶爸爸說的,那個班主任即是陶爸爸的朋友之一,之後陶爸爸便提前半年將她送進了小學,說起來也很湊巧,不止是小學時的班主任,就連她上國中和高中時的班主任也都是陶爸爸的朋友,所以她上學期間,這些老師也一直都很照顧她。


  「……不過,其實奴婢當年剛入學的時候也沒什麼心思好好念書,直到後來,有位夫子這樣教育奴婢,他說命理學上強調『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而像奴婢這樣的,長得既不美,頭腦又不聰明,家裡也不是富甲一方,如果還不好好讀書的話,那就只能混吃等死了……」


  「噗——」還未等她話音落下,太子那廂剛喝進嘴裡的一口茶便盡數噴了出來。


  弘晉的嘴角也明顯抽搐了好幾下:「你這位夫子……還真是言辭犀利啊!」


  陶沝見狀也陪著「呵呵」乾笑兩聲:「……夫子對奴婢純粹只是恨鐵不成鋼而已,其實他說的話還是挺有道理的——他說,世人之所以讀書都有各自的目的,或是為了報效國家,或是為了光耀門楣,亦或單純只是為了自己或父母,但即使這些目的不同,卻也有一點通性,那就是讀書能讓人明理、懂事非,也能提升個人的底蘊……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文化涵養便是從自身氣質里體現出來的,一個飽讀詩書的人,其氣質跟那些不學無術、目不識丁的人就是完全不一樣的……」


  她說著,見弘晉看向自己的目光突然起了一絲明顯變化,當即愣了愣,又趕緊解釋——


  「唔——奴婢說這話的意思並不是看不起那些目不識丁的人——如果一個人家裡窮得叮噹響,每天都忙著為生計發愁,就算他大字不識一個,也不會有人說他不學無術,因為他身邊根本沒有這樣的學習條件,奴婢所指的,是一些人明明擁有大好條件,卻沒能好好利用,這才是真正的不學無術,也是最令人惋惜的地方……」


  話到這裡,她微微停了停,側過臉去偷偷瞥了太子一眼,見他這會兒似乎並沒有要打斷自己的意思,頓時鬆了口氣,又心安理得地繼續接下去道——


  「如果只是一般的市井小民,有沒有這種文化底蘊倒是無傷大雅,畢竟上街買個菜不需要一定會背什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去田裡插個秧種個苗也不需要知道什麼初唐四傑、唐宋八大家,但弘晉阿哥你可不是一般的市井小民,你出身皇家,身邊都是知書達理、才華橫溢的能人,你不僅有海量的詩書可閱讀,同時也有最好的夫子教導你,更有優秀的父輩作為你的榜樣……既然擁有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果不加以好好利用的話,那跟暴殄天物又有什麼區別?」頓一下,又微微加重了一分語氣,「弘晉阿哥應該也不想成為別人口中那種不學無術的人吧?」


  「……」聽到最後這句問話,弘晉明顯怔了怔,但沒有立即答腔,只是若有所思地盯著陶沝看了一會兒,之後又側過頭去瞥了自家阿瑪一眼。太子還在喝茶,完全沒有要插話的意思。


  陶沝的視線在這對父子倆的臉上來回掃了一遍,跟著又重新移回自己面前的畫架上,繼續提筆作畫,不過她嘴裡並沒有閑著,仍在變相對弘晉循循善誘:

  「弘晉阿哥,其實背書什麼的一點都不難,關鍵在於你要找到正確的背誦方法,這樣才可以事半功倍,否則一味死記硬背的話,說不定還會事倍功半……」


  弘晉聽到這話不由地再度盯著她看了一會兒,而後有些狐疑地反問:「你背書很厲害嗎?」


  被他這樣一問,陶沝不由地停下筆,歪著腦袋仔細回憶了一下:「應該還行吧,至少奴婢以前背誦過的那些詩書,奴婢到現在都還是能清楚記得內容的……不過,奴婢背過的詩書數量本身也不多,遠不及太子爺的百分之一就是了……」


  「呵——」她話音還未落,就見某位太子殿下已牽唇一笑,慢條斯理地出聲:「既如此,那當年的那篇《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你現在還背得出來么?」


  「呃,這個嘛……」陶沝這次的語氣明顯蔫了蔫,「奴婢當初完全是靠死記硬背的,過後也沒有再次去讀,如今哪裡還背的出來?再說,奴婢本來也對這類治國策略毫無興趣,所以一句都沒記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