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
也正是李誌的這一係列措施,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楊旭與汪嘯楓便結下了恩怨。
在李誌上位之前,汪嘯楓的家族在白風國內除了皇室諸侯外,便是白風國內一家獨大的家族,那時候楊旭還是一個經轉名不轉的百戶,而汪嘯楓便已憑借家族的勢力在軍隊中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衛指揮使。
然而李誌的這一些列的改革後,直接損害了汪嘯楓家族的利益,除各諸侯外,再就是汪家的反對聲最大。
汪嘯楓的家族夥同各大小諸侯貴族對李誌進行壓迫,李誌便派遣楊旭鎮壓。雖然這些貴族諸侯的首腦人物以及反對,但是楊旭卻從基層士兵以及基層官員百姓突破,這些處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看到了李誌這一措施是自己出人頭地的唯一機會,便輕鬆被楊旭等人策反,一時間李誌與楊旭在民眾中心中的地位風高水張,便裏應外合,將諸侯貴族從內部瓦解,諸侯貴族得不到社會最底層的支持,最終敗下陣來,汪嘯楓的家族也在其中。
自此汪嘯楓便於楊旭結下了恩怨,不過這汪嘯楓也不是等閑之輩,憑借自己一身禦靈境修為以及家族的雄厚的底蘊,在政權中重新摸爬滾打至今。
但是一切就在15年前一切突然發生改變,15年前楊旭秘密執行了一項任務,楊旭也就是這一項任務耗費了楊旭一年的心血,無法過問國內大小事務,這一年楊旭幾乎都不在皇城內,所有的一切都交給了李誌和秦浦深打理。
一年後,楊旭王者歸來,一身修為竟突破至天人境,要知道,多少人一輩子到死也無法突破至天人境,禦靈境突破至天人境就是逆天改命,禦靈境的高手很常見,但是天人境的高手寥寥無幾。
也是這樣,楊旭在白風國軍民心中的地位不比李誌低多少,往往來說臣子的地位風頭蓋過帝王,這是犯了大忌,但是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是李誌竟然不以為然,反倒很開心的將楊旭拜為鎮國大將軍,手握白風國的所有兵力,更是特設楊旭不用行跪拜之禮,朝會賜座,先斬後奏,不能進楊府抓人等權利。
如果說李誌是一個出謀劃策之人,那麽楊旭就是最強的執行者,兩人一文一武,攜手創建了白風國自開國以來最強的最繁榮的時代。
聽到這裏,我多想,若是可以我想到他倆的那個時代,看一下這兩個傳奇人物一步一步的成長。
都說伴君如伴虎,但是楊旭和李誌的身上,我也看見了超越一切的情誼,人生若是有這樣的夥伴,隻要有這樣的夥伴在身邊,死又何懼,前路何懼,我看著身邊的雲飛正在偷偷抹眼淚,也許是被楊旭與李誌之間的輕易所感動。
“既然先皇與你如此情誼,又將全國的兵力交給你,你為何要在他死後去顛覆政權”。我心中疑惑重生。
當我問出心中疑惑時,楊旭和秦浦深的臉上多了幾分悲傷。
楊旭將手中的茶一飲而盡,緩緩說道:“先皇20歲時登基為皇,在位23年,在43歲時病駕崩,外界一直以為先皇是為身患不治之病而死,其實他是中毒死亡的”。
“什麽中毒”!我和雲飛異口同聲驚呼道,一國皇帝怎麽會中毒。
楊旭與秦浦深麵色難過,似乎不想提起這段時期,但是楊旭穩定情緒後繼續講到。
楊旭執行秘密任務回來時,李誌的身體就已經時日無多,全憑住在皇宮深處的護國人每日的以大神通滋養李誌,才讓李誌苦苦支撐到楊旭功成回朝。
當楊旭看到眼前的知己時日無多,始終想不明白,明明楊旭也出門不過一年而已,一年前李誌的身體沒有任何異樣,僅僅一年怎會把李誌變成一個病入膏肓之人。
楊旭不想眼睜睜看著李誌就這樣痛苦的病死在床上,便曆盡千辛萬苦找來了常年遠離俗世的藥神,藥神在李誌的血液中發現了一種慢性毒藥,這種毒藥會慢慢一點點侵蝕損害人的五髒六腑,而不被查出來,完全就像是正常的內髒壞死一樣。然而此時已經為時已晚,楊旭聯合其它兩位天人境的護國人都無法將李誌從死亡的邊緣拉回。
臨死前,李誌囑托楊旭守護好白風國,守護好李家,守護好這片他們用心血灌溉而成的盛世,然後李誌便撒手人寰,李淩雲登基。
李誌死後,楊旭並未將李誌是中毒而死的事情公布天下,而是暗中調查何人下毒,以及背後的目的,能在兩個天人境強者的眼皮子底下行刺或者毒害皇帝,絕不是外人,那就是皇宮的內的人,甚至是皇室的人。
很快楊旭便將目標鎖定在了李淩雲的身上,李誌與皇後隻生了兩個皇子,李淩雲是李誌的二皇子,大皇子名為李淩飛。
李誌死後本是大皇子順位登基皇位,卻不知為何大皇子拒絕了皇位,並遠走一方,隱居起來。最後便由李淩雲登基皇位。當李淩雲登基不久後,便傳來大皇子自殺在自己隱居的地方。
李淩雲登基後坐的第一件事便是以楊旭軍事繁重,想幫楊旭減輕負擔為由,將原本由楊旭負責都城保衛的職責交給了還是衛指揮使的汪嘯楓,同時任命汪嘯楓為白風城城主,從而將一部分兵力劃分給了汪嘯楓。
再後來李淩雲以各種理由將楊旭的兵力一點點全部調離了都城,全部換成了汪嘯楓的人馬,將皇宮的守衛大換血。。
此後15年內,朝廷之內的重要文官官員也是大換血。李淩雲更是以前宰相年事已高為由,逼迫前宰相告老還鄉,宰相之位也換成了林輝,朝中其他的文官皆以各種理由或者離奇死亡,官位換了人。楊旭擁有武將職位的任免權,所以武將職位的人員並沒有大的改動。
漸漸地,文官在汪嘯楓與林輝的帶領下,以及武將以楊旭為首的情況下,分為文派與武派,但是李淩雲仿佛默許了兩派之間的鬥爭。